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月的大洋洲之旅多半行程是在车轮上度过的,对那里的交通状况和法规有很多新鲜的认识,也知道了一些趣闻轶事。
第一个印象是看不到站在路口指挥交通的警察。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没有专司交通管理的警察,治安和交通管理的职责是“一肩担”的。跑在奥克兰的街道上,很少看见警车。而在南岛的高速公路上,几乎一天也看不到一辆警车。如果说南岛的车辆较少,用不着警察来监督管理交通秩序的话,而在奥克兰上下班高峰时却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
之所以这样,关键还是人们对交通规则的敬畏与自觉_遵守规则是交通纠纷较少、事故较少的根本原因。
英联邦国家的汽车采用右驾驶方式,和我们正相反。左转是小弯,而右转是大弯,让初次体验的我们十分不习惯。在大洋洲,左转车要注意让对面右拐的车,亦即小弯让大弯,是一定要记住的,否则,“罚你没商量”。违反了交通规则一般都是罚款200(相当于人民币的1000元)。
在国内,系安全带的意识只有司机才有,而出了国,坐车的人都要系,不管前排后排。开车的人上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坐车人系安全带,否则让警察看见就是“200”。儿童有专门的规定,5~7岁的要设安全椅或安全带,5岁以下幼儿必须安置特制的小椅子。别说是孩子了,连对猫猫狗狗等宠物乘客也有要求,比如一定要装在笼子里才能带在车上等,否则警察可以罚款,或者带走宠物。如果造成车祸,保险公司也不进行赔付。你看看,连坐在车里都有这么严格的规定,何况闯红灯乎!
奥克兰的街道与中国大城市相比,不算宽,一般是对开四道,有些地方对开六道,走上一段又并成四道。出了中心城区,有些小镇也就是对开两道。城市里有的丁字路口不设红绿灯,但几乎所有的路口都有提示,没有红绿灯的地方如果看到“give way”就要减速让两侧来车优先通过,“stop”则要停车观察两侧车况,并让路,一般人们都能自觉互让。而有的地方会多设一个红绿灯,比如刚下桥并没有出现路口,但设灯,为的是拉开车距,以避免追尾。在快速路上,法规规定前车与后车要拉开一百米的距离。如果看不清前方一百米的情况,禁止超车。在大洋洲待了一个月,无论新西兰还是澳大利亚,没看见过一起闯红灯的。行人也如此,横过马路时,即使没有车过,人们也自觉等绿灯。因为行人若违反交通规则也与机动车一样受罚,并无强势弱势之分。新西兰有一条规定:行人过街时,若附近二十米内有横道线而不走,被机动车撞到,自己要负责任。看起来不大照顾“弱势”,而这正是体现出在法规面前人、车平等。其实一般情况下,机动车在路上遇到行人过路时都要自觉停下让行人,很以人为本的。在国内让惯了速度快的机动车,刚开始被车让时,还反应不过来,很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大洋洲,骑自行车的较少,一般是用于锻炼身体。交通规则对骑自行车有很多规定,比如要戴头盔,带人要有座椅和脚踏板,车上要有反光装置;行路时同样适用机动车的交规,如不准走人行道,不能与汽车并行等。骑自行车若违反交规最高可能被罚一千纽币!看起来骑自行车并未被当做“弱势”对待,也没什么照顾可言。
对于酒驾,规定很细,也人道。20岁以下或持学习驾照者,每一百毫升血液只能允许酒精含量在30微克以下,实际相当于零限度。20岁以上驾驶者每一百毫升血液里酒精含量的允许度是80gt克,超过两倍至160微克才会被罚,被扣驾照及取消28天的驾驶资格。当然,若超过800微克,就没那么宽容了,会被没收驾照。
城市管理中,机动车停放是个大问题。在奥克兰、基督城以及悉尼、墨尔本等,都没有看到乱停车的现象。朋友领我们出去玩,没有停车位要走好远找到正式的停车位才敢停下。在悉尼我们看到有专门给残疾人和老人的停车位,别人是不敢随便占领的。在新西兰,市区在靠近邮局、银行处会有一些免费车位,但是明确写着免费时间(一般是5、15、30分钟等),可供临时停车使用。如果超时停放,将面临高额罚金。开单的人会在你车子的轮胎上用粉笔做个标记,大约5、15、30分钟后回来,如果届时车子还在,就要开罚单了。尽管人们也经常抱怨停车费用很高,但没有人敢随便“越雷池”。
不管在哪里,总有不自觉的人违反交通规则,但大洋洲与我们国内比,用于交通的警力小得多,在整天几乎看不见警察的情况下,执法怎样进行呢?用一句我们常说的话:“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原来很多违法车辆并不是依靠警察来抓,所有市民都会检举违法车辆,不辞劳苦地到警察局做笔录,依法作证。如有交通事故发生,大家都会尽快将车挪开,以免造成更多事故,也较少形成道路堵塞。事故双方一般不会对责任划分有异议,因为时常会有目击者主动出来做第三方证人。所以双方只是互相记录驾照、牌照号码,然后离去,保险公司会根据修车账单进行赔付、索赔等手续。有一回,在新西兰开车的小L不小心与前车有一点小小的“接吻”,正当他与前车的司机接洽时,有两个路过的女孩子跑过来,认真地说:“我来作证,是后面的车碰的你。”
警力少,警察的执法自然要找重要部位。高速公路是当然的重点。警车多集中在容易超速路段。比如在新西兰,从基督城到但尼丁的高速公路很长一段都是直路,很容易超速。警车有时就潜伏在路边不易被发现的地方,等你看见,为时已晚。警察的车载设备很先进,可在3公里之内锁定超速车辆及时速,并根据相应时速对照罚款表开出罚单。小L就曾在此路段被一警车拦截,警察很客气地请他到车里,只见126km/h的数字在那闪烁。很不幸,120km/h~125km/h罚款200,126krrda~130km/h罚款400(A人民币2000!)。警察说,你有权在1个月内向法庭提出申诉。而小L无话可说。
在大洋洲,人们出了事故一般不敢逃逸,因为逃逸惩罚很重,会在驾照上记录危险驾驶的记录。驾照记录有3个级别,Careless Drive粗心驾驶,Dangerous Drive危险驾驶,killing drive谋杀驾驶。这些记录要随驾驶员终生,不会被取消。这将会影响下年的保险费率,以及不得申请出租车公交车等有乘客的运营驾照。(当然也有允许改正的措施,即两年之内不再有危险记录也可以申请运营驾照,但你那些不良记录还会跟随终身。)爱管“闲事”的人那么多,逃逸的下场会很不利。何况隐形警车无处不在。有些很普通的车,按照警用车辆改造,并在车头的中网内装红蓝警灯,随时可以“变”成警车。那多数为高级警官私车,在非正式执勤时间用,一旦必要,就能执法。
大洋洲一游仅仅一个月,都是坐旅游大巴或朋友开的小车,从未与警察打过交道。但久居此地的朋友,还是介绍了一些他们亲身的遭遇和经验。
要记住的是,在这里遇到警察拦车时,千万不可下车去解释,你只需老老实实坐在那儿等警察过来就可以了。否则你以为你是尊重他,迎着他去解决问题,而他却会怀疑你可能要袭警!
不要企图贿赂警察以逃避惩罚,否则罪加一等。但据理力争是可以的,警察处罚非常讲证据,证据不足自动网开一面。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生活的H与朋友一起到墨尔本游玩,回悉尼时朋友累了,让他驾车。有段路下坡,他不由地开得快了些,被警察追上拦下了。H很懊丧,他不能再被罚了,驾驶分已到边缘,面临吊销“深渊”。他看到执法的警察是纽省的,突然灵机一动,强调自己是按照维省的100公里速度开的。警察说这不是维省,是纽省,限速是80公里。H强词夺理地说,公路上没有明示已到了纽省,因此他没有降低车速。警察转而问车上其他人H是否超速,朋友们都装聋作哑说自己睡着了,或没注意,不给作证。警察无奈只好悻悻地让H逃过了惩罚。
一般情况下,谁也别想逃脱惩罚。罚单到了,百分之百要乖乖交钱。那种偶尔的“漏网之鱼”便像天方夜谭的故事被人们传说。据说,有位从新疆来的司机太嗜酒,喝完了还以为在新疆大草原上呢,开车就走,不料遇上了查酒驾的。警察一看面色,就知道这司机没少喝,立马让他往测试仪吹气。他一口,吹去,自知这回难逃法网了。谁料警察拿起测试仪大惑不解,明明闻着这家伙一身酒气,怎么仪器没有显示呢?是仪器出毛病了?绝对要拿确凿证据的警察把仪器拿走去检查,好半天没回来。公路上被堵的汽车一大排,后面的警察上来了,以为最前面的这辆车已经检查完毕,挥手让他快走,别耽误后面车的检查。新疆的司机如获大赦,发动汽车一溜烟儿地逃走了。原来这家伙喝得太多了,一口气吹去,将仪器吹满了格,警察看不到显示,还以为仪器坏了呢。
据官方消息,在新西兰每年会有170人死于大部分由于超速引起的车祸。而新西兰国土面积是27万平方公里,这样算起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起我们中国可以说低了很多,除了他们的车辆行驶在公路上的密集度比我们小,无论城市和乡村,人人都懂交规、遵守交规和监督别人遵守交规,这种自觉性应该说是事故少的最根本的因素。
(责编:桦林)
第一个印象是看不到站在路口指挥交通的警察。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没有专司交通管理的警察,治安和交通管理的职责是“一肩担”的。跑在奥克兰的街道上,很少看见警车。而在南岛的高速公路上,几乎一天也看不到一辆警车。如果说南岛的车辆较少,用不着警察来监督管理交通秩序的话,而在奥克兰上下班高峰时却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
之所以这样,关键还是人们对交通规则的敬畏与自觉_遵守规则是交通纠纷较少、事故较少的根本原因。
英联邦国家的汽车采用右驾驶方式,和我们正相反。左转是小弯,而右转是大弯,让初次体验的我们十分不习惯。在大洋洲,左转车要注意让对面右拐的车,亦即小弯让大弯,是一定要记住的,否则,“罚你没商量”。违反了交通规则一般都是罚款200(相当于人民币的1000元)。
在国内,系安全带的意识只有司机才有,而出了国,坐车的人都要系,不管前排后排。开车的人上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坐车人系安全带,否则让警察看见就是“200”。儿童有专门的规定,5~7岁的要设安全椅或安全带,5岁以下幼儿必须安置特制的小椅子。别说是孩子了,连对猫猫狗狗等宠物乘客也有要求,比如一定要装在笼子里才能带在车上等,否则警察可以罚款,或者带走宠物。如果造成车祸,保险公司也不进行赔付。你看看,连坐在车里都有这么严格的规定,何况闯红灯乎!
奥克兰的街道与中国大城市相比,不算宽,一般是对开四道,有些地方对开六道,走上一段又并成四道。出了中心城区,有些小镇也就是对开两道。城市里有的丁字路口不设红绿灯,但几乎所有的路口都有提示,没有红绿灯的地方如果看到“give way”就要减速让两侧来车优先通过,“stop”则要停车观察两侧车况,并让路,一般人们都能自觉互让。而有的地方会多设一个红绿灯,比如刚下桥并没有出现路口,但设灯,为的是拉开车距,以避免追尾。在快速路上,法规规定前车与后车要拉开一百米的距离。如果看不清前方一百米的情况,禁止超车。在大洋洲待了一个月,无论新西兰还是澳大利亚,没看见过一起闯红灯的。行人也如此,横过马路时,即使没有车过,人们也自觉等绿灯。因为行人若违反交通规则也与机动车一样受罚,并无强势弱势之分。新西兰有一条规定:行人过街时,若附近二十米内有横道线而不走,被机动车撞到,自己要负责任。看起来不大照顾“弱势”,而这正是体现出在法规面前人、车平等。其实一般情况下,机动车在路上遇到行人过路时都要自觉停下让行人,很以人为本的。在国内让惯了速度快的机动车,刚开始被车让时,还反应不过来,很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大洋洲,骑自行车的较少,一般是用于锻炼身体。交通规则对骑自行车有很多规定,比如要戴头盔,带人要有座椅和脚踏板,车上要有反光装置;行路时同样适用机动车的交规,如不准走人行道,不能与汽车并行等。骑自行车若违反交规最高可能被罚一千纽币!看起来骑自行车并未被当做“弱势”对待,也没什么照顾可言。
对于酒驾,规定很细,也人道。20岁以下或持学习驾照者,每一百毫升血液只能允许酒精含量在30微克以下,实际相当于零限度。20岁以上驾驶者每一百毫升血液里酒精含量的允许度是80gt克,超过两倍至160微克才会被罚,被扣驾照及取消28天的驾驶资格。当然,若超过800微克,就没那么宽容了,会被没收驾照。
城市管理中,机动车停放是个大问题。在奥克兰、基督城以及悉尼、墨尔本等,都没有看到乱停车的现象。朋友领我们出去玩,没有停车位要走好远找到正式的停车位才敢停下。在悉尼我们看到有专门给残疾人和老人的停车位,别人是不敢随便占领的。在新西兰,市区在靠近邮局、银行处会有一些免费车位,但是明确写着免费时间(一般是5、15、30分钟等),可供临时停车使用。如果超时停放,将面临高额罚金。开单的人会在你车子的轮胎上用粉笔做个标记,大约5、15、30分钟后回来,如果届时车子还在,就要开罚单了。尽管人们也经常抱怨停车费用很高,但没有人敢随便“越雷池”。
不管在哪里,总有不自觉的人违反交通规则,但大洋洲与我们国内比,用于交通的警力小得多,在整天几乎看不见警察的情况下,执法怎样进行呢?用一句我们常说的话:“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原来很多违法车辆并不是依靠警察来抓,所有市民都会检举违法车辆,不辞劳苦地到警察局做笔录,依法作证。如有交通事故发生,大家都会尽快将车挪开,以免造成更多事故,也较少形成道路堵塞。事故双方一般不会对责任划分有异议,因为时常会有目击者主动出来做第三方证人。所以双方只是互相记录驾照、牌照号码,然后离去,保险公司会根据修车账单进行赔付、索赔等手续。有一回,在新西兰开车的小L不小心与前车有一点小小的“接吻”,正当他与前车的司机接洽时,有两个路过的女孩子跑过来,认真地说:“我来作证,是后面的车碰的你。”
警力少,警察的执法自然要找重要部位。高速公路是当然的重点。警车多集中在容易超速路段。比如在新西兰,从基督城到但尼丁的高速公路很长一段都是直路,很容易超速。警车有时就潜伏在路边不易被发现的地方,等你看见,为时已晚。警察的车载设备很先进,可在3公里之内锁定超速车辆及时速,并根据相应时速对照罚款表开出罚单。小L就曾在此路段被一警车拦截,警察很客气地请他到车里,只见126km/h的数字在那闪烁。很不幸,120km/h~125km/h罚款200,126krrda~130km/h罚款400(A人民币2000!)。警察说,你有权在1个月内向法庭提出申诉。而小L无话可说。
在大洋洲,人们出了事故一般不敢逃逸,因为逃逸惩罚很重,会在驾照上记录危险驾驶的记录。驾照记录有3个级别,Careless Drive粗心驾驶,Dangerous Drive危险驾驶,killing drive谋杀驾驶。这些记录要随驾驶员终生,不会被取消。这将会影响下年的保险费率,以及不得申请出租车公交车等有乘客的运营驾照。(当然也有允许改正的措施,即两年之内不再有危险记录也可以申请运营驾照,但你那些不良记录还会跟随终身。)爱管“闲事”的人那么多,逃逸的下场会很不利。何况隐形警车无处不在。有些很普通的车,按照警用车辆改造,并在车头的中网内装红蓝警灯,随时可以“变”成警车。那多数为高级警官私车,在非正式执勤时间用,一旦必要,就能执法。
大洋洲一游仅仅一个月,都是坐旅游大巴或朋友开的小车,从未与警察打过交道。但久居此地的朋友,还是介绍了一些他们亲身的遭遇和经验。
要记住的是,在这里遇到警察拦车时,千万不可下车去解释,你只需老老实实坐在那儿等警察过来就可以了。否则你以为你是尊重他,迎着他去解决问题,而他却会怀疑你可能要袭警!
不要企图贿赂警察以逃避惩罚,否则罪加一等。但据理力争是可以的,警察处罚非常讲证据,证据不足自动网开一面。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生活的H与朋友一起到墨尔本游玩,回悉尼时朋友累了,让他驾车。有段路下坡,他不由地开得快了些,被警察追上拦下了。H很懊丧,他不能再被罚了,驾驶分已到边缘,面临吊销“深渊”。他看到执法的警察是纽省的,突然灵机一动,强调自己是按照维省的100公里速度开的。警察说这不是维省,是纽省,限速是80公里。H强词夺理地说,公路上没有明示已到了纽省,因此他没有降低车速。警察转而问车上其他人H是否超速,朋友们都装聋作哑说自己睡着了,或没注意,不给作证。警察无奈只好悻悻地让H逃过了惩罚。
一般情况下,谁也别想逃脱惩罚。罚单到了,百分之百要乖乖交钱。那种偶尔的“漏网之鱼”便像天方夜谭的故事被人们传说。据说,有位从新疆来的司机太嗜酒,喝完了还以为在新疆大草原上呢,开车就走,不料遇上了查酒驾的。警察一看面色,就知道这司机没少喝,立马让他往测试仪吹气。他一口,吹去,自知这回难逃法网了。谁料警察拿起测试仪大惑不解,明明闻着这家伙一身酒气,怎么仪器没有显示呢?是仪器出毛病了?绝对要拿确凿证据的警察把仪器拿走去检查,好半天没回来。公路上被堵的汽车一大排,后面的警察上来了,以为最前面的这辆车已经检查完毕,挥手让他快走,别耽误后面车的检查。新疆的司机如获大赦,发动汽车一溜烟儿地逃走了。原来这家伙喝得太多了,一口气吹去,将仪器吹满了格,警察看不到显示,还以为仪器坏了呢。
据官方消息,在新西兰每年会有170人死于大部分由于超速引起的车祸。而新西兰国土面积是27万平方公里,这样算起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起我们中国可以说低了很多,除了他们的车辆行驶在公路上的密集度比我们小,无论城市和乡村,人人都懂交规、遵守交规和监督别人遵守交规,这种自觉性应该说是事故少的最根本的因素。
(责编: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