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4年了,这4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我们的二女儿安家在英国,她和女婿邀我和老伴在那里住了近一年时间。回国后时时想起那段异国生活,以及我结识的中外朋友。
英格兰边境重城——卡莱尔
女儿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卡莱尔并不知名,但它却是英格兰西北的边疆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卡莱尔开车北行,不出10分钟就到达了英格兰北部边境,进入神秘的苏格兰丘陵地带。女儿介绍说,这里就是英国两大民族英格兰和苏格兰人民300年前不停征战的地方。
因为卡莱尔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好,便被政府开发成旅游区和牧区。它的环境很像我国云南大理的洱海,湖水清澈见底,四季鸟语花香。一到假期,英格兰北部的居民便纷纷开着汽车,来到这里划船、遛狗、野餐。到了周末,这里一派热闹。
异国女婿和亲家
女婿是英国人,名叫哈瑞,是国家公务员,在警察局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也许是由于他的职业关系,只要一有空,他必定看报纸和电视新闻。有趣的是,哈瑞看完新闻,还会很热情地把他看到的趣事讲给我们听。尽管我和老伴英语水平有限,但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乐得和他分享。
哈瑞来过中国,登过八达岭长城,并带了一套印有“我登上了长城”图案和文字的T恤衫回国。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穿着这衣衫,在他的同事和朋友中间曾引起小小轰动。
英国也有长城,只不过没有中国的雄伟壮观。哈瑞特地开车带我和老伴去参观。历史上这里曾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界,连绵不断的山丘上,一条四五米宽的墙基延伸向远方,还隐约可见当年的兵营、烽火台和古战场的遗迹,但长城的墙体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的亲家住在比较边远的小城怀特黑文,哈瑞和女儿每个月去看望他们一次。每次都会在亲家那里呆上一天,早去晚归。亲家公70多岁,是个退休工人,和哈瑞一样,他也十分热情好客,喜欢讲述他的新鲜见闻。他浓重的苏格兰口音我听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习惯。和许多英国老人一样,亲家老两口单独住在一个小城,几个儿女都在其他城市工作生活,只有到节假日,才会回来聚餐热闹一番。这种家庭模式在英国十分普遍。
我的英语老师和同学
巧的是,女儿所在的城市卡莱尔,市政府开设有业余教育学校,有10多个班级,分别教授计算机、绘画、园艺、印度瑜珈、摄影技术,以及各种语言。机会难得,我和老伴也是闲时颇多,当然要报名参加免费英语学习班。
上课的老师吉姆先生50多岁,是当地的一名中学教师。他没有来过中国,也没有来过亚洲,只是到过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在英国接触的当地人,很少有人来过中国,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太遥远了,花费一大笔路费到远东旅游,一般不是他们的选择。可见英国人里的富豪也只是少数,老百姓都是过着量入为出的日子。
跟我同班的学生中有几位是东欧国家的女士,她们来英国做保姆。这倒让我觉得有些新鲜。学生中也有华人,分别来自香港、福建等地。他们大多是来卡莱尔打工,英语几乎从零学起。
在我看来,英国这种免费初级语言班,很有可取之处。如果国内有这样的汉语班,或许也会有助于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协作、旅游等,也有利于汉语在全球推广。
卡莱尔华人联谊会
卡莱尔有一个华人联谊会,是一个自发组织,每年至少有两次联谊活动,一次是在中国传统佳节中秋,另一次是春节。我和老伴参加了那年的中秋华人聚会。
联谊会的规模大得超出想象。我们见到了联谊会的领导和许多附近的华人,还有30多个中国留学生。一百多人在远离祖国的他乡欢聚一堂,共用晚餐,还观看了联谊会自编自演的节目。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当地华人基本不会讲普通话,一般都讲广东话。原来,他们之中许多都是祖辈在这里出生、居住的,因而他们没有学说普通话的条件,但世世代代以来,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所以,每年他们都会欢聚联谊。整个活动都是自发的,这很让我佩服。
责编/曹阳
英格兰边境重城——卡莱尔
女儿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卡莱尔并不知名,但它却是英格兰西北的边疆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卡莱尔开车北行,不出10分钟就到达了英格兰北部边境,进入神秘的苏格兰丘陵地带。女儿介绍说,这里就是英国两大民族英格兰和苏格兰人民300年前不停征战的地方。
因为卡莱尔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好,便被政府开发成旅游区和牧区。它的环境很像我国云南大理的洱海,湖水清澈见底,四季鸟语花香。一到假期,英格兰北部的居民便纷纷开着汽车,来到这里划船、遛狗、野餐。到了周末,这里一派热闹。
异国女婿和亲家
女婿是英国人,名叫哈瑞,是国家公务员,在警察局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也许是由于他的职业关系,只要一有空,他必定看报纸和电视新闻。有趣的是,哈瑞看完新闻,还会很热情地把他看到的趣事讲给我们听。尽管我和老伴英语水平有限,但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乐得和他分享。
哈瑞来过中国,登过八达岭长城,并带了一套印有“我登上了长城”图案和文字的T恤衫回国。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穿着这衣衫,在他的同事和朋友中间曾引起小小轰动。
英国也有长城,只不过没有中国的雄伟壮观。哈瑞特地开车带我和老伴去参观。历史上这里曾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界,连绵不断的山丘上,一条四五米宽的墙基延伸向远方,还隐约可见当年的兵营、烽火台和古战场的遗迹,但长城的墙体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的亲家住在比较边远的小城怀特黑文,哈瑞和女儿每个月去看望他们一次。每次都会在亲家那里呆上一天,早去晚归。亲家公70多岁,是个退休工人,和哈瑞一样,他也十分热情好客,喜欢讲述他的新鲜见闻。他浓重的苏格兰口音我听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习惯。和许多英国老人一样,亲家老两口单独住在一个小城,几个儿女都在其他城市工作生活,只有到节假日,才会回来聚餐热闹一番。这种家庭模式在英国十分普遍。
我的英语老师和同学
巧的是,女儿所在的城市卡莱尔,市政府开设有业余教育学校,有10多个班级,分别教授计算机、绘画、园艺、印度瑜珈、摄影技术,以及各种语言。机会难得,我和老伴也是闲时颇多,当然要报名参加免费英语学习班。
上课的老师吉姆先生50多岁,是当地的一名中学教师。他没有来过中国,也没有来过亚洲,只是到过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在英国接触的当地人,很少有人来过中国,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太遥远了,花费一大笔路费到远东旅游,一般不是他们的选择。可见英国人里的富豪也只是少数,老百姓都是过着量入为出的日子。
跟我同班的学生中有几位是东欧国家的女士,她们来英国做保姆。这倒让我觉得有些新鲜。学生中也有华人,分别来自香港、福建等地。他们大多是来卡莱尔打工,英语几乎从零学起。
在我看来,英国这种免费初级语言班,很有可取之处。如果国内有这样的汉语班,或许也会有助于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协作、旅游等,也有利于汉语在全球推广。
卡莱尔华人联谊会
卡莱尔有一个华人联谊会,是一个自发组织,每年至少有两次联谊活动,一次是在中国传统佳节中秋,另一次是春节。我和老伴参加了那年的中秋华人聚会。
联谊会的规模大得超出想象。我们见到了联谊会的领导和许多附近的华人,还有30多个中国留学生。一百多人在远离祖国的他乡欢聚一堂,共用晚餐,还观看了联谊会自编自演的节目。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当地华人基本不会讲普通话,一般都讲广东话。原来,他们之中许多都是祖辈在这里出生、居住的,因而他们没有学说普通话的条件,但世世代代以来,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所以,每年他们都会欢聚联谊。整个活动都是自发的,这很让我佩服。
责编/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