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25日,非洲首位女性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联合国和平使者旺加里·马塔伊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去世了。
回顾她的一生,有激情,有热泪,有流血,也有斗争。她的女儿万吉拉·马塔伊说:“我母亲的体内奔涌着火焰般熊熊燃烧的激情,并且她希望能以此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马塔伊确实用她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人和3000万棵树
“栽一棵树难吗?”这是马塔伊每次演讲开头必讲的一句话,“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为什么不呢?”
从1977年开始,马塔伊坚持不懈地动员贫穷的非洲妇女在肯尼亚及非洲其他地区种植树木。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学生加入到了她们的行列中,绿色从马塔伊的家蔓延到整个村子,蔓延到一个县、一个省,蔓延到整个肯尼亚,再蔓延到整个非洲,直到全世界。
马塔伊发起的便是广为人知的“绿带运动”,造就了非洲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植树造林工程。
1940年4月1日,马塔伊出生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她小时候,家乡周围是绿色的群山和种植园。她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1960年,她被肯尼亚政府送到美国留学。
留学归国后,马塔伊在内罗毕大学从事兽医学的研究,并于197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东非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黑人女性。由于她工作业绩突出,她又成为了内罗毕大学的首位女系主任。她同时积极投身于肯尼亚全国妇女委员会的工作,并担任了六年的委员会主席。
当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马塔伊目睹了许多人毫无节制地砍伐树木,曾经绿色的家园逐渐变得荒芜,她的内心充满痛苦。那时候,肯尼亚的森林覆盖率不足2%。妇女们的工作就是捡柴,早上带着一把小斧头出门,拾够了柴就回家做饭。肯尼亚妇女因此被称为“砍树者”。马塔伊深深担忧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给肯尼亚和整个非洲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于是她开始在媒体上撰写文章,号召妇女从“砍树者”变成“植树者”。
除了大声疾呼外,马塔伊还身体力行。她和家人一起,在自家后院里栽了九棵树。接着,她宣布成立环保组织“绿带运动”,召集附近的女性一起参加,希望每个女性都能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同她一起与非洲大陆日益猖獗的乱砍滥伐行为做斗争。
马塔伊亲自指导身边的妇女如何种树,并且向她们发放树苗。她承诺,每成活一棵,种植的妇女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1986年,“绿带运动”得到蓬勃发展,成立了“泛非绿带网”,植树运动也随之扩展到了非洲其他国家。
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绿带运动”已经在整个非洲大陆栽下了超过3000万棵树,设立了六千多个苗圃,数万人参与进来。“绿带运动”为非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塔伊的名字被列在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500名人大厅,并被列入世界100位女英雄的名单。1997年6月,她被《地球时报》评选为在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人之一。马塔伊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2004年的一天,64岁的马塔伊接到了—个令她意想不到的电话。电话是从挪威打来的,对方告诉她,为了表彰她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已决定授予她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此时,离既定的公布结果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小时。
马塔伊的得奖几乎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快乐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这个胖得有些步履蹒跚的黑人女性哭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惊喜……我感到无比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获奖当天,马塔伊在涅里地区种下了一株凤凰木。
在她之前,诺贝尔和平奖还从未降临到环保人士头上。2004年是如此特别的一年,获得提名的个人和机构达到了破纪录的194个,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以及联合国伊拉克监督、控制和检查委员会前主席布利克斯等。这些人在世界舞台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诺贝尔委员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事后,就连马塔伊自己都说:“我知道我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从未想过会得此殊荣。”
挪威舆论认为,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为消灭贫穷和保护环境而努力的人士,“具有新意”,因为这对非洲妇女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但提出质疑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挪威诺贝尔学会会长盖尔·伦德斯塔德就曾表示:“今天我们在核武器和技术问题上走人了歧途,诺贝尔委员会应该把更多资源放在这些问题上。”更有评论认为,此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主要从事环保运动的马塔伊有逃避现实政治的嫌疑,为的是各方面都不想得罪。
个中原因莫衷一是,但正如马塔伊所说:“当我植树的时候,我就播下了和平的种子。”这句话对于海湾战争以及在伊拉克问题上锱铢必较的“五大金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另外五名候选人)而言,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原来和平是“种”出来的,是要靠耐心培养,爱心孕育出来的,“打”能打出和平吗?
马塔伊用毕生的时间来说服人们,妇女即使不借助高科技,或者没有财政来源,也可以改善她们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所贡献,我们往往放眼庞大的目标,却忘记无论身在何处,都可献上一份力量……有时我会告诉自己,我可能只是在这里种了一棵树,但试想一下,如果数十亿人都开始行动的话,那将产生何等惊人的结果?”
这才是马塔伊击败布什等一干政界要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真正原因。
一个如石头般坚硬的女人
在一个男性一言堂的国家里,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女人,就必须付出代价。
马塔伊有一句名言:“打女人就像打石头。”在她的心目中,女人其实和石头一样坚硬。长期接受西方的教育,自由民主独立的思想早已深入其骨髓,这使得她和肯尼亚的传统妇女形象看似格格不入。但在实际生活中,她思想深处的传统观念,还是陪伴了她一生。
马塔伊和她的前夫姆旺吉·马塔伊是留美同学,曾志同道台。她最初投身环保运动时,姆旺吉曾是她最坚定的同盟者。可惜,随着她对工作的越来越投入,两人开始出现分歧。
1979年,两人离婚时,姆旺吉称她“太有学识,太强大,太成功,太顽固,并且太难以控制”,于是,是他主动提出了离婚。马塔伊坚决不同意,并最终走上了法庭。离婚的官司终以马塔伊的败诉而告终。可个性倔强的她根本不服输,还公然指责法官腐败。
马塔伊为她的言论付出的是入狱六个月的代价。然而,他们的故事并未结束:离婚后的她为保住前夫的姓氏,再次与前夫打起了官司,最终宁可在姓氏中加上一条横线也不肯改姓。功成名就后,一直忙于公务的马塔伊无暇照顾子女,和她早已恩断义绝的前夫默默地将子女接到了自己身边。
如此这般,马塔伊的身上交织着传统和现代、落后和时尚、独立和服从。正是这股交织的情绪将她塑造成了她口中“如石头一般坚硬”的女人。
1989年,肯尼亚执政党要在内罗毕市中心的乌呼鲁公园为《肯尼亚时报》建一座60层的大楼,还要造一个雕像。乌呼鲁公园是内罗毕市的一块公众绿地,马塔伊为了保住这块绿地不被随意侵占,于当年10月,动员支持者与当局进行了长时间的对抗。
执政当局对马塔伊进行了无情的打压、钳制,他们封锁了“绿带运动”的办公地,“绿带运动”总部不得不搬到马塔伊的家里。他们还将她投进了监狱,用死亡来威胁她,但这一切都未能令马塔伊退缩。无论身处何地,她始终坚持着。最终,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外国投资者退缩了,乌呼鲁公园又重新回到内罗毕人手中。
2002年12月,在肯尼亚的首次自由选举中,以绿党成员身份参选的马塔伊以98%的得票率当选为议员。马塔伊生前还担任过肯尼亚齐贝吉内阁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很少有肯尼亚男人会忘记她是这个毕生扮演着传统男人角色的女人,肯尼亚前总统阿拉比·莫称她为“疯女人”,一个前政府妇女组织抱怨她和男人吵架的方式“不像非洲人”。然而却正是这个被非洲人非议的女人却承载了“非洲的希望”。
2011年9月25日,71岁的马塔伊在内罗毕去世了,全世界的环保主义者用各种方式怀念这位环保战线的斗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马塔伊几十年来致力于推进联合国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赞扬。
“我确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关心这么多的事情。我的心中总是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一些问题,我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来解决这些问题……”马塔伊的话如余音绕梁。
张宁据《莫愁》悦熙/文
回顾她的一生,有激情,有热泪,有流血,也有斗争。她的女儿万吉拉·马塔伊说:“我母亲的体内奔涌着火焰般熊熊燃烧的激情,并且她希望能以此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马塔伊确实用她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人和3000万棵树
“栽一棵树难吗?”这是马塔伊每次演讲开头必讲的一句话,“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为什么不呢?”
从1977年开始,马塔伊坚持不懈地动员贫穷的非洲妇女在肯尼亚及非洲其他地区种植树木。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学生加入到了她们的行列中,绿色从马塔伊的家蔓延到整个村子,蔓延到一个县、一个省,蔓延到整个肯尼亚,再蔓延到整个非洲,直到全世界。
马塔伊发起的便是广为人知的“绿带运动”,造就了非洲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植树造林工程。
1940年4月1日,马塔伊出生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她小时候,家乡周围是绿色的群山和种植园。她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1960年,她被肯尼亚政府送到美国留学。
留学归国后,马塔伊在内罗毕大学从事兽医学的研究,并于197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东非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黑人女性。由于她工作业绩突出,她又成为了内罗毕大学的首位女系主任。她同时积极投身于肯尼亚全国妇女委员会的工作,并担任了六年的委员会主席。
当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马塔伊目睹了许多人毫无节制地砍伐树木,曾经绿色的家园逐渐变得荒芜,她的内心充满痛苦。那时候,肯尼亚的森林覆盖率不足2%。妇女们的工作就是捡柴,早上带着一把小斧头出门,拾够了柴就回家做饭。肯尼亚妇女因此被称为“砍树者”。马塔伊深深担忧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给肯尼亚和整个非洲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于是她开始在媒体上撰写文章,号召妇女从“砍树者”变成“植树者”。
除了大声疾呼外,马塔伊还身体力行。她和家人一起,在自家后院里栽了九棵树。接着,她宣布成立环保组织“绿带运动”,召集附近的女性一起参加,希望每个女性都能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同她一起与非洲大陆日益猖獗的乱砍滥伐行为做斗争。
马塔伊亲自指导身边的妇女如何种树,并且向她们发放树苗。她承诺,每成活一棵,种植的妇女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1986年,“绿带运动”得到蓬勃发展,成立了“泛非绿带网”,植树运动也随之扩展到了非洲其他国家。
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绿带运动”已经在整个非洲大陆栽下了超过3000万棵树,设立了六千多个苗圃,数万人参与进来。“绿带运动”为非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塔伊的名字被列在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500名人大厅,并被列入世界100位女英雄的名单。1997年6月,她被《地球时报》评选为在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人之一。马塔伊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2004年的一天,64岁的马塔伊接到了—个令她意想不到的电话。电话是从挪威打来的,对方告诉她,为了表彰她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已决定授予她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此时,离既定的公布结果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小时。
马塔伊的得奖几乎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快乐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这个胖得有些步履蹒跚的黑人女性哭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惊喜……我感到无比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获奖当天,马塔伊在涅里地区种下了一株凤凰木。
在她之前,诺贝尔和平奖还从未降临到环保人士头上。2004年是如此特别的一年,获得提名的个人和机构达到了破纪录的194个,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以及联合国伊拉克监督、控制和检查委员会前主席布利克斯等。这些人在世界舞台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诺贝尔委员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事后,就连马塔伊自己都说:“我知道我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从未想过会得此殊荣。”
挪威舆论认为,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为消灭贫穷和保护环境而努力的人士,“具有新意”,因为这对非洲妇女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但提出质疑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挪威诺贝尔学会会长盖尔·伦德斯塔德就曾表示:“今天我们在核武器和技术问题上走人了歧途,诺贝尔委员会应该把更多资源放在这些问题上。”更有评论认为,此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主要从事环保运动的马塔伊有逃避现实政治的嫌疑,为的是各方面都不想得罪。
个中原因莫衷一是,但正如马塔伊所说:“当我植树的时候,我就播下了和平的种子。”这句话对于海湾战争以及在伊拉克问题上锱铢必较的“五大金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另外五名候选人)而言,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原来和平是“种”出来的,是要靠耐心培养,爱心孕育出来的,“打”能打出和平吗?
马塔伊用毕生的时间来说服人们,妇女即使不借助高科技,或者没有财政来源,也可以改善她们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所贡献,我们往往放眼庞大的目标,却忘记无论身在何处,都可献上一份力量……有时我会告诉自己,我可能只是在这里种了一棵树,但试想一下,如果数十亿人都开始行动的话,那将产生何等惊人的结果?”
这才是马塔伊击败布什等一干政界要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真正原因。
一个如石头般坚硬的女人
在一个男性一言堂的国家里,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女人,就必须付出代价。
马塔伊有一句名言:“打女人就像打石头。”在她的心目中,女人其实和石头一样坚硬。长期接受西方的教育,自由民主独立的思想早已深入其骨髓,这使得她和肯尼亚的传统妇女形象看似格格不入。但在实际生活中,她思想深处的传统观念,还是陪伴了她一生。
马塔伊和她的前夫姆旺吉·马塔伊是留美同学,曾志同道台。她最初投身环保运动时,姆旺吉曾是她最坚定的同盟者。可惜,随着她对工作的越来越投入,两人开始出现分歧。
1979年,两人离婚时,姆旺吉称她“太有学识,太强大,太成功,太顽固,并且太难以控制”,于是,是他主动提出了离婚。马塔伊坚决不同意,并最终走上了法庭。离婚的官司终以马塔伊的败诉而告终。可个性倔强的她根本不服输,还公然指责法官腐败。
马塔伊为她的言论付出的是入狱六个月的代价。然而,他们的故事并未结束:离婚后的她为保住前夫的姓氏,再次与前夫打起了官司,最终宁可在姓氏中加上一条横线也不肯改姓。功成名就后,一直忙于公务的马塔伊无暇照顾子女,和她早已恩断义绝的前夫默默地将子女接到了自己身边。
如此这般,马塔伊的身上交织着传统和现代、落后和时尚、独立和服从。正是这股交织的情绪将她塑造成了她口中“如石头一般坚硬”的女人。
1989年,肯尼亚执政党要在内罗毕市中心的乌呼鲁公园为《肯尼亚时报》建一座60层的大楼,还要造一个雕像。乌呼鲁公园是内罗毕市的一块公众绿地,马塔伊为了保住这块绿地不被随意侵占,于当年10月,动员支持者与当局进行了长时间的对抗。
执政当局对马塔伊进行了无情的打压、钳制,他们封锁了“绿带运动”的办公地,“绿带运动”总部不得不搬到马塔伊的家里。他们还将她投进了监狱,用死亡来威胁她,但这一切都未能令马塔伊退缩。无论身处何地,她始终坚持着。最终,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外国投资者退缩了,乌呼鲁公园又重新回到内罗毕人手中。
2002年12月,在肯尼亚的首次自由选举中,以绿党成员身份参选的马塔伊以98%的得票率当选为议员。马塔伊生前还担任过肯尼亚齐贝吉内阁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很少有肯尼亚男人会忘记她是这个毕生扮演着传统男人角色的女人,肯尼亚前总统阿拉比·莫称她为“疯女人”,一个前政府妇女组织抱怨她和男人吵架的方式“不像非洲人”。然而却正是这个被非洲人非议的女人却承载了“非洲的希望”。
2011年9月25日,71岁的马塔伊在内罗毕去世了,全世界的环保主义者用各种方式怀念这位环保战线的斗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马塔伊几十年来致力于推进联合国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赞扬。
“我确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关心这么多的事情。我的心中总是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一些问题,我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来解决这些问题……”马塔伊的话如余音绕梁。
张宁据《莫愁》悦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