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百姓的两道武汉菜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ut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是个极有回头客的地方,之所以有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是它的美食留住了客人。在这个水乡泽地、莲藕之乡,吃什么最能够品出此地的风味和风情?这里推荐两道最地道、最武汉的菜肴——莲藕排骨汤和鸭颈!一碗香浓鲜醇的排骨莲藕汤可以喝出武汉人的盛情,喝出武汉的味道;而吉庆街上的鸭颈更像鸦片一样会让你上瘾,那绝对是一种对舌蕾的狂轰滥炸和彻底征服。
  
  武汉人血脉里都是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算是武汉人永远也吃不腻、喝不够的一道菜了。逢年过节,餐桌上若是少了这道菜,食客会有一肚子意见。特别是吃年饭时,如果莲藕排骨汤缺席,食客简直就像没吃年饭一样,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差点什么。但这样的情形几乎不可能发生。往往是,武汉人会大批量备足莲藕和排骨,以防止断档。在武汉,女儿回娘家,孩子去奶奶或外婆家。一般都会说成是“回娘家喝汤”,或是“去奶奶(外婆)家喝汤”。由此足见这道菜在武汉人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汉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端上桌,那股特有的肉骨香和清甜的藕香味儿钻进鼻孔时,馋得人颊齿生津。夹块酥糯如泥的藕块送进嘴边,牙齿轻轻一碰,粉粉嫩嫩的莲藕就被我咬下了一大块。喝一口浓浓稠稠的汤汁,鲜爽、香浓,清甜无比。就一个字:爽!
  


  只有湖北特有的砂锅铫子才能煨出如此鲜醇美味的浓汤来。用铫子熬制的汤,既不叫炖和煮,也不叫焖和煲,而是叫煨,也就是用微火、小火、文火慢慢熬制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铫子,外表看上去黑乎乎的,有无数个小孔。煨汤时,油脂不停地从小孔里冒出来,铫子看上去油汪汪、亮漫浸的。小孔可过滤厚油,这样煨出来的汤,既不油腻,也有浓香。武汉人煨藕汤,十分讲究和考究。五十岁以上的人,会专门生煤球炉煨汤,煨制的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一整个通宵。浓浓的香味儿四处飘散,一家煨汤,整栋楼都能够闻到香味儿。往往是经不住香味的诱惑,第二天会有好几家人生炉子煨汤。在武汉,随便走进哪条小巷,或是某个宿舍小区,你都有可能闻到莲藕排骨汤那股特有的浓香味儿。武汉人的岁月,也似乎在煨莲藕排骨汤中走过。
  莲藕长在荷塘里,随要随挖,堪称“四季鲜菜”。但并不是一年四季的莲藕都能够煨汤。一般七月半以后的莲藕淀粉含量较足,才能煨出浓汤来。在我国,产藕的地方不少,但能够煨出莲藕汤的藕却并不多见。在我湖南老家的莲藕,又小又硬,不管怎么炖,炖多久长,吃起来也是硬邦邦的。只有湖北的莲藕,又粉又嫩,糯糯软软,可以煨出好喝的鲜汤。也只有湖北人不怕麻烦,会以虔诚之心,为了一锅汤,专门生煤球炉子。有些客居海外的武汉人回家乡时,总会带一大捆莲藕上飞机。只是,外国的排骨,外国的水质,外国的炉火,不知道能不能煨出地道的家乡风味?
  
  吃一回就上瘾的吉庆街鸭颈
  
  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写的就是吉庆街上一个卖鸭颈的女人。正是这部和同名影视剧,为这条街赚足了人气和名气。虽说全国各地好些地方都有鸭颈,但吉庆街的鸭颈堪称一绝。它靠的更是对味蕾的征服,而不只是借《生活秀》扬名。吉庆街的鸭颈尤其体现武汉人好吃、会吃,对美味孜孜以求的性格,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
  在吉庆街吃鸭颈一定要坐在路边简陋的大排档里。一会儿工夫,美味——上桌。第一道菜当然是鸭颈。在《生活秀》里,吉庆街上只有来双扬享有卖鸭颈的特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鸭颈卖。在我眼中,这里的鸭颈简直像鸦片一样会让人上瘾。它的外观红艳夺目,色泽诱人,却是绝无人工色素的绿色食品,而是用红米、丁香等纯天然色素着的色。而且,鸭颈韧劲适度,不夹塞齿缝。香和辣,不过是它最基本的味道。那种香,是发自肉质的自然香,和几十味中草药卤制、综合调制出来的鲜香,那种辣,辣嘴不辣喉。
  常人吃鸭颈,清一色只是吃表层的肉,而我是绝对不吐骨头的。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精华和鲜滋美味更在骨髓里。所以,鸭颈端上桌时,我首先要求服务员拿回去返工,按我的要求切剁成薄薄的片,这样就能很好地嚼烂、嚼碎。再则,细嚼慢咽,也可相对延长享受美食的时间。东西好吃,还要会吃,这才算真正的美食家。
  待切成薄片的鸭颈端上桌时,我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吃特吃。夹一片鸭颈入口,随着牙齿的一上一下,丝丝人味、缕缕入骨的奇鲜美味,开始在齿间、舌尖、舌面、口腔萦绕、缠绵、纠集,是甜是咸是辣是麻,都是,都不是。那是一种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对味蕾的征服,那种此起彼伏、回环往复的繁复滋味,像是 曲盛大的交响乐,那是一种让你吃一回就上瘾,越吃越馋、越解馋越添馋的终极征服。味美得让人舍不得咽下喉咙,因为,你已片刻离不开那种美味的感觉,稍稍离开,便如隔三秋;那是一种舌蕾对美味的缠绵和依恋,那种依依不舍,绝不亚于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的离合。于是,你又迫不及待地夹下一片,急急送进嘴里。于是,鸭颈成了一种念想,时时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于是,只要你吃上一次,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于是,武汉人去外地走亲访友,送鸭颈。来武汉的外地人返程时,将大包小包的带鸭颈回家。
  吉庆街的鸭颈如今名气越来越大,已在外地不少地方落地生根,而我还是最喜欢在武汉这条很市井,甚至有些庸俗的小街上吃最地道的鸭颈。
其他文献
秋风又起,广州城内大小食肆的羊肉煲香渐浓。如果你想今年的羊汤有所变化,不妨考虑去一趟四川简阳。羊肉汤是四川简阳的一道名菜。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宾馆排档,只要你到简阳,当地人都会向你推荐这道菜,可以说羊肉汤是简阳的一张名片。比起广州的羊汤,它的风味大有不同……    到四川简阳旅游,老朋友说:“来简阳当然要吃羊肉,我带你去吃最正宗的简阳羊肉。”  半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来到龙泉风景区。  景区外卖羊肉
期刊
从乌鲁木齐出发,驶上312国道,一直向西280公里,便到达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城。  县城内,公路上,穿着多彩衣裙的维吾尔族妇女说笑走过。一抬眼,县城南端有一座座与白杨齐肩的金黄色沙丘横亘在公路的那头,如绿色城边伫立的巨大的雕塑、扑面而来的黄海巨浪。不用猜,那就是全世界离城市距离最近的著名沙漠库木塔格。  朝南的柏油马路在沙山前向东拐了个90度的直弯,把我们引向鄯善县郊区的东巴扎。那里有朋友介绍的农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后,我国第一枚氢弹在大漠深处成功炸响。1993年7月,该基地经过环境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将州府迁入这里并将基地重新命名为“西海镇”。2007年4月28日,曾经神秘威武、制造两声巨响的地方对外开放了,现在俨然一个旅游胜地——    一路向北,当旅游大巴离开西宁约3个小时后,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大草原。当年西部
期刊
那些今人永远无法真正触摸到的过去,最后只能以建筑和实物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这种天马行空的感觉,在经过大湾寨50多座建于清朝和民国的民居建筑时,尤为强烈。木雕、砖雕、浮雕、灰塑、壁画,巨大的牌匾,繁复的花纹。华丽的飞檐,站在它们跟前仿佛能听见屋里先人低声倾谈的声音。不知为何有种感觉:他们不喜欢喧闹,而偌大的屋宅里面,一直很寂静。  “吾庐可爱,斯道当由”。这是当年建造祺波大屋的人穿越几百年的历史,和现
期刊
看多了山水美景也会审美疲劳,看地下陵墓就成了另外一种人文润泽。  我是偶然摸到这个地方的。它居于泾河与渭水之间。蒙蒙细雨,前往的途中,遥遥可视远处的陵地。在苍凉厚重的黄土台地的衬托下,陵地显得格外突兀雄浑,有一种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咄咄逼人,让人架不住心头的震颤。  好家伙,谁能说这不是天下少有的大古董  这个陵地就是汉阳陵,西汉第四代皇帝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景帝与其父汉文帝共
期刊
福建有个长汀,但那里是不会下雪的。我要说的是雪乡长汀。  “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原名双峰林场。受当地小气候影响,每年秋末,风雪涌山,积雪深达2米,雪期长达七个月之久,是全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做功课时看到这段话,浑身一激灵——在广州多年,实在是太想去找点冰天雪地的刺激了。  从广州出发,我选择的是火车。将近四十个小时一路北上,算是体验够了温暖南国与千里雪飘的巨大差异,不由一再地感慨
期刊
行者简介  毛峰,口川人,“骨灰级野驴”。单位呆过,个体做过,出过国,搞过一年多的户外俱乐部。  人说三十而立,而毛峰却选择了在他29岁这年,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从成都徒步进藏,他说,这算是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  毛峰的网名叫“天下第一羊”,因为他是白羊座,还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食草动物那样,循着丰美水草的召唤,成为他自己的“天下第一”。    我选择了在自己生日前出发 
期刊
有一种地方,当你身临其境,并无特别感觉;一旦离开,思念便像迷迭香,轻轻揉碎,弥散开来。位于台湾的小城九份,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荒野山中那九户人家    “你不是想看比较有台湾代表性的城市吗,九份就是啊。”明对我说,“侯孝贤的威尼斯获奖电影《悲情城市》就是在那里拍摄的。知道九份名字的来历吗,据说是因为早期陆路未开通前,交通不便,山上一共住有九户人家。荒野山中的九户人家,每次外出采购日常用品,总
期刊
推荐人:随心飘飞,一位喜欢丈量土地的女人,喜欢背着包到处走走看看想想的驴。  所在城市:上海  推荐理由:值得一看的江南水乡和带有明清时期特征的老街。    在上海的最西端有一个叫朱家角的千年古镇,镇上有着一条有名的明清街,每每袭一件旗袍,袅袅走在这条街上时,时光仿佛瞬息倒流到泛黄的老照片年代。  一辆黄包车踏尽古镇小巷千年的历史,看着游人坐车晃悠的情景,依稀怀念起张爱玲笔下的那些人物和生活细节来
期刊
农历6月中旬,节气大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连续罕见的高温天气,让身处“火炉”的都市人心烦气躁,谈“火”色变。但远在川西大凉山的彝族同胞却热情似火,人人都在为那把整整期盼了一年的“火”(火把节)而忙碌着、兴奋着、焦灼着。  布拖火把节开幕第一天,是农历6月22日(公历8月4日)。  为了给参加开幕式演出及选美比赛的两个女儿准备服饰,家住镇东南边的苏呷联日一家已操劳忙碌了多日。这天天刚亮,就又早早地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