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是个极有回头客的地方,之所以有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是它的美食留住了客人。在这个水乡泽地、莲藕之乡,吃什么最能够品出此地的风味和风情?这里推荐两道最地道、最武汉的菜肴——莲藕排骨汤和鸭颈!一碗香浓鲜醇的排骨莲藕汤可以喝出武汉人的盛情,喝出武汉的味道;而吉庆街上的鸭颈更像鸦片一样会让你上瘾,那绝对是一种对舌蕾的狂轰滥炸和彻底征服。
武汉人血脉里都是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算是武汉人永远也吃不腻、喝不够的一道菜了。逢年过节,餐桌上若是少了这道菜,食客会有一肚子意见。特别是吃年饭时,如果莲藕排骨汤缺席,食客简直就像没吃年饭一样,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差点什么。但这样的情形几乎不可能发生。往往是,武汉人会大批量备足莲藕和排骨,以防止断档。在武汉,女儿回娘家,孩子去奶奶或外婆家。一般都会说成是“回娘家喝汤”,或是“去奶奶(外婆)家喝汤”。由此足见这道菜在武汉人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汉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端上桌,那股特有的肉骨香和清甜的藕香味儿钻进鼻孔时,馋得人颊齿生津。夹块酥糯如泥的藕块送进嘴边,牙齿轻轻一碰,粉粉嫩嫩的莲藕就被我咬下了一大块。喝一口浓浓稠稠的汤汁,鲜爽、香浓,清甜无比。就一个字:爽!
只有湖北特有的砂锅铫子才能煨出如此鲜醇美味的浓汤来。用铫子熬制的汤,既不叫炖和煮,也不叫焖和煲,而是叫煨,也就是用微火、小火、文火慢慢熬制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铫子,外表看上去黑乎乎的,有无数个小孔。煨汤时,油脂不停地从小孔里冒出来,铫子看上去油汪汪、亮漫浸的。小孔可过滤厚油,这样煨出来的汤,既不油腻,也有浓香。武汉人煨藕汤,十分讲究和考究。五十岁以上的人,会专门生煤球炉煨汤,煨制的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一整个通宵。浓浓的香味儿四处飘散,一家煨汤,整栋楼都能够闻到香味儿。往往是经不住香味的诱惑,第二天会有好几家人生炉子煨汤。在武汉,随便走进哪条小巷,或是某个宿舍小区,你都有可能闻到莲藕排骨汤那股特有的浓香味儿。武汉人的岁月,也似乎在煨莲藕排骨汤中走过。
莲藕长在荷塘里,随要随挖,堪称“四季鲜菜”。但并不是一年四季的莲藕都能够煨汤。一般七月半以后的莲藕淀粉含量较足,才能煨出浓汤来。在我国,产藕的地方不少,但能够煨出莲藕汤的藕却并不多见。在我湖南老家的莲藕,又小又硬,不管怎么炖,炖多久长,吃起来也是硬邦邦的。只有湖北的莲藕,又粉又嫩,糯糯软软,可以煨出好喝的鲜汤。也只有湖北人不怕麻烦,会以虔诚之心,为了一锅汤,专门生煤球炉子。有些客居海外的武汉人回家乡时,总会带一大捆莲藕上飞机。只是,外国的排骨,外国的水质,外国的炉火,不知道能不能煨出地道的家乡风味?
吃一回就上瘾的吉庆街鸭颈
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写的就是吉庆街上一个卖鸭颈的女人。正是这部和同名影视剧,为这条街赚足了人气和名气。虽说全国各地好些地方都有鸭颈,但吉庆街的鸭颈堪称一绝。它靠的更是对味蕾的征服,而不只是借《生活秀》扬名。吉庆街的鸭颈尤其体现武汉人好吃、会吃,对美味孜孜以求的性格,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
在吉庆街吃鸭颈一定要坐在路边简陋的大排档里。一会儿工夫,美味——上桌。第一道菜当然是鸭颈。在《生活秀》里,吉庆街上只有来双扬享有卖鸭颈的特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鸭颈卖。在我眼中,这里的鸭颈简直像鸦片一样会让人上瘾。它的外观红艳夺目,色泽诱人,却是绝无人工色素的绿色食品,而是用红米、丁香等纯天然色素着的色。而且,鸭颈韧劲适度,不夹塞齿缝。香和辣,不过是它最基本的味道。那种香,是发自肉质的自然香,和几十味中草药卤制、综合调制出来的鲜香,那种辣,辣嘴不辣喉。
常人吃鸭颈,清一色只是吃表层的肉,而我是绝对不吐骨头的。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精华和鲜滋美味更在骨髓里。所以,鸭颈端上桌时,我首先要求服务员拿回去返工,按我的要求切剁成薄薄的片,这样就能很好地嚼烂、嚼碎。再则,细嚼慢咽,也可相对延长享受美食的时间。东西好吃,还要会吃,这才算真正的美食家。
待切成薄片的鸭颈端上桌时,我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吃特吃。夹一片鸭颈入口,随着牙齿的一上一下,丝丝人味、缕缕入骨的奇鲜美味,开始在齿间、舌尖、舌面、口腔萦绕、缠绵、纠集,是甜是咸是辣是麻,都是,都不是。那是一种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对味蕾的征服,那种此起彼伏、回环往复的繁复滋味,像是 曲盛大的交响乐,那是一种让你吃一回就上瘾,越吃越馋、越解馋越添馋的终极征服。味美得让人舍不得咽下喉咙,因为,你已片刻离不开那种美味的感觉,稍稍离开,便如隔三秋;那是一种舌蕾对美味的缠绵和依恋,那种依依不舍,绝不亚于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的离合。于是,你又迫不及待地夹下一片,急急送进嘴里。于是,鸭颈成了一种念想,时时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于是,只要你吃上一次,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于是,武汉人去外地走亲访友,送鸭颈。来武汉的外地人返程时,将大包小包的带鸭颈回家。
吉庆街的鸭颈如今名气越来越大,已在外地不少地方落地生根,而我还是最喜欢在武汉这条很市井,甚至有些庸俗的小街上吃最地道的鸭颈。
武汉人血脉里都是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算是武汉人永远也吃不腻、喝不够的一道菜了。逢年过节,餐桌上若是少了这道菜,食客会有一肚子意见。特别是吃年饭时,如果莲藕排骨汤缺席,食客简直就像没吃年饭一样,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差点什么。但这样的情形几乎不可能发生。往往是,武汉人会大批量备足莲藕和排骨,以防止断档。在武汉,女儿回娘家,孩子去奶奶或外婆家。一般都会说成是“回娘家喝汤”,或是“去奶奶(外婆)家喝汤”。由此足见这道菜在武汉人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汉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端上桌,那股特有的肉骨香和清甜的藕香味儿钻进鼻孔时,馋得人颊齿生津。夹块酥糯如泥的藕块送进嘴边,牙齿轻轻一碰,粉粉嫩嫩的莲藕就被我咬下了一大块。喝一口浓浓稠稠的汤汁,鲜爽、香浓,清甜无比。就一个字:爽!
只有湖北特有的砂锅铫子才能煨出如此鲜醇美味的浓汤来。用铫子熬制的汤,既不叫炖和煮,也不叫焖和煲,而是叫煨,也就是用微火、小火、文火慢慢熬制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铫子,外表看上去黑乎乎的,有无数个小孔。煨汤时,油脂不停地从小孔里冒出来,铫子看上去油汪汪、亮漫浸的。小孔可过滤厚油,这样煨出来的汤,既不油腻,也有浓香。武汉人煨藕汤,十分讲究和考究。五十岁以上的人,会专门生煤球炉煨汤,煨制的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一整个通宵。浓浓的香味儿四处飘散,一家煨汤,整栋楼都能够闻到香味儿。往往是经不住香味的诱惑,第二天会有好几家人生炉子煨汤。在武汉,随便走进哪条小巷,或是某个宿舍小区,你都有可能闻到莲藕排骨汤那股特有的浓香味儿。武汉人的岁月,也似乎在煨莲藕排骨汤中走过。
莲藕长在荷塘里,随要随挖,堪称“四季鲜菜”。但并不是一年四季的莲藕都能够煨汤。一般七月半以后的莲藕淀粉含量较足,才能煨出浓汤来。在我国,产藕的地方不少,但能够煨出莲藕汤的藕却并不多见。在我湖南老家的莲藕,又小又硬,不管怎么炖,炖多久长,吃起来也是硬邦邦的。只有湖北的莲藕,又粉又嫩,糯糯软软,可以煨出好喝的鲜汤。也只有湖北人不怕麻烦,会以虔诚之心,为了一锅汤,专门生煤球炉子。有些客居海外的武汉人回家乡时,总会带一大捆莲藕上飞机。只是,外国的排骨,外国的水质,外国的炉火,不知道能不能煨出地道的家乡风味?
吃一回就上瘾的吉庆街鸭颈
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写的就是吉庆街上一个卖鸭颈的女人。正是这部和同名影视剧,为这条街赚足了人气和名气。虽说全国各地好些地方都有鸭颈,但吉庆街的鸭颈堪称一绝。它靠的更是对味蕾的征服,而不只是借《生活秀》扬名。吉庆街的鸭颈尤其体现武汉人好吃、会吃,对美味孜孜以求的性格,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
在吉庆街吃鸭颈一定要坐在路边简陋的大排档里。一会儿工夫,美味——上桌。第一道菜当然是鸭颈。在《生活秀》里,吉庆街上只有来双扬享有卖鸭颈的特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鸭颈卖。在我眼中,这里的鸭颈简直像鸦片一样会让人上瘾。它的外观红艳夺目,色泽诱人,却是绝无人工色素的绿色食品,而是用红米、丁香等纯天然色素着的色。而且,鸭颈韧劲适度,不夹塞齿缝。香和辣,不过是它最基本的味道。那种香,是发自肉质的自然香,和几十味中草药卤制、综合调制出来的鲜香,那种辣,辣嘴不辣喉。
常人吃鸭颈,清一色只是吃表层的肉,而我是绝对不吐骨头的。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精华和鲜滋美味更在骨髓里。所以,鸭颈端上桌时,我首先要求服务员拿回去返工,按我的要求切剁成薄薄的片,这样就能很好地嚼烂、嚼碎。再则,细嚼慢咽,也可相对延长享受美食的时间。东西好吃,还要会吃,这才算真正的美食家。
待切成薄片的鸭颈端上桌时,我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吃特吃。夹一片鸭颈入口,随着牙齿的一上一下,丝丝人味、缕缕入骨的奇鲜美味,开始在齿间、舌尖、舌面、口腔萦绕、缠绵、纠集,是甜是咸是辣是麻,都是,都不是。那是一种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对味蕾的征服,那种此起彼伏、回环往复的繁复滋味,像是 曲盛大的交响乐,那是一种让你吃一回就上瘾,越吃越馋、越解馋越添馋的终极征服。味美得让人舍不得咽下喉咙,因为,你已片刻离不开那种美味的感觉,稍稍离开,便如隔三秋;那是一种舌蕾对美味的缠绵和依恋,那种依依不舍,绝不亚于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的离合。于是,你又迫不及待地夹下一片,急急送进嘴里。于是,鸭颈成了一种念想,时时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于是,只要你吃上一次,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于是,武汉人去外地走亲访友,送鸭颈。来武汉的外地人返程时,将大包小包的带鸭颈回家。
吉庆街的鸭颈如今名气越来越大,已在外地不少地方落地生根,而我还是最喜欢在武汉这条很市井,甚至有些庸俗的小街上吃最地道的鸭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