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及其教学特点
  
  大学公共法语教学分为六级,达到四级为基本要求,达到六级为较高要求。按照《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法语的教学总时数为240~280学时,每级约70学时,每周以四学时为宜。本文所谈及的基础阶段,是指用时在140学时内的大学法语一、二级教学阶段。
  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有如下三大特点:
  1.零起点教学。学生之前不具备任何的法语基础,基本为“法盲”,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就是他们法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起步阶段。对于零起点的法语教学来讲,教材是教学中主要的参考依据,选择和使用教材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
  2.成人外语教学。大部分院校是在本科学生大学二年级时开展大学公共法语教学的。学生年纪为二十岁左右,已经具备相当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同时对母语的掌握已经相当熟练。
  3.英语基础教学。大学公共法语教学,尤其是本科阶段的公共法语教学,一般只在各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中开展,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英语和法语间诸多的相似性使得英法对比法教学成为可能,一方面降低了传授知识的难度,起到使法语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在探讨英法异同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长久地激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法语的积极性。
  
  二、《法国语言与文化》(第一册)教材介绍
  
  可以说,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的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应科学地包含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中国大学公共法语教学历来缺乏专门统一的教材,很多高校不得已而使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编写的供高等院校法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法语教材。
  《法国语言与文化》(第一册)是根据国家教委审定批准的《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编写的,用于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的教材。该书由刘春芬编著,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3年1月出版发行,共十七课。每课由两篇课文、词汇、语言点注释、语法和课后练习等几部分构成。教材最后附有阅读课文八篇、歌曲九首、诗歌六首、语法常用术语、常用缩略语和按照字母排序的本册书所有词汇。
  《法国语言与文化》一书在大学公共法语教学的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截至目前,哈尔滨师范大学已有逾千名学生使用了本教材,有5位法语教师对之进行了全面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教材具备如下特色:
  1.语音部分编写紧凑。法语是一门读音相对来说非常规则的语言,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一些读音规则,就可以正确读出绝大多数生单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英语的音素和发音方法,虽然初次接触法语,但可利用英语与法语在语音上的相似性,实现知识的迁移,完全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法语读音规则。《法国语言与文化》(第一册)的语音部分仅为七课,每课单词的出现与读音规则紧密对应,语法点简单易学。避免了在初学阶段就让学生疲于记忆大量生单词和复杂的语法项目。同时,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法语读音规则,也有助于建立他们学习法语的信心,阶段性学习结果的成就感能够加强学生对法语学习的兴趣。
  2.语言更贴近实际生活,重视文化的导入。从初识攀谈到打电话,从天气到出行,从饮食到住房……课文内容本身很好地体现了对象国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信息。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实用的语言知识,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语法点循序渐进。包含了主语人称代词、第一组动词变位、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缩合冠词、主有形容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疑问句、品质形容词、最近将来时、泛指人称代词、句子的主要成分、命令式、第二组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de用于否定句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无人称动词、最近过去时、介词de代替不定冠词、重读人称代词、第三组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部分冠词、副代词、复合过去时、间接宾语人称代词、状语、直接宾语人称代词、代动词、以ment结尾的副词、冠词的省略、名词补语、钟点表示法、序数词、泛指代词和泛指形容词tout等语法项目。
  4.课后练习由简至繁。词汇、短语与语法的练习着重重复、替代、分析等方法,多采用机械性结构练习,这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语法结构和语序的成年人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说,机械性结构练习是大学生快速学习法语的基础。每课后也设置有引导创造性的口、笔语表达练习,为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复杂多变的法语提供可能。
  
  三、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特点的分析和对《法国语言与文化》(第一册)教材特色的理解,笔者对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心得和体会:
  1.破除传统的纯语言教学观念,建立跨文化交际观念。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学好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和熟悉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否则,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应用不当的语言错误。“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2.重视语言共核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学习法语的学生可能在各行业、各方向应用法语。各类学科所用的法语尽管有很大区别,但毕竟有共同的基本读音、词汇、语法和功能意念,这些共同的部分就是语言共核。对于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而言,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共核上。《法国语言与文化》(第一册)在编写中既重视题材的广泛性,又充分兼顾了词汇的实用性和语法的基础性。
  3.英法两种语言在对比分析的应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哪些教学内容中进行英法语言对比,如何把学生的英语习得经验迁移到法语学习中,把已有的英语知识迁移到法语学习中,是一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有难度又有趣味的研究课题。
  4.采用灵活多样的口语训练方法。比如教唱书后所附的法语歌曲。对于基础阶段尤其是语音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很小,无法在复杂的对话中多加练习。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法语歌曲的方法来纠正学生发音,同时培养他们对法语各音素音位与开口度的感觉与熟练程度。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在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学内容直接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深深影响教师授课的实际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法国语言与文化》(第一册)的使用者,希望我们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能对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不管大家承认与否,每位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原因,在有意无意间,会或多或少留下些“遗憾”。经常听人说起,现在高校里一些青年教师上的课“惨不忍睹”,一些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的教学也叫人“不敢苟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扑面而来,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情况的纷繁复杂,有多少教师仍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地静下心来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
期刊
在2006年4月27日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她强调“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
期刊
一、问题的引出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问题之一,此处“道德”指的是一切道德吗?问题之二,阶级社会中所有道德都具有阶级属性吗,若有,那么“文明礼貌”“勤俭自强”属于哪个阶级的道德?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必然会发出疑问。对此,教师如何给学生答疑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教师流动已成为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流动既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教师流动的管理也成为当今教育发展中的一大课题。而幼儿教育由于没有纳入义务教育,整个教育体制相对不太健全,幼儿教师流动的管理就更为混乱。笔者通过对广西第一届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一年的跟踪调查,将其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该个案分析高学历幼儿教师流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
期刊
21世纪是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全面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发展时期,即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阶段。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场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91年由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的《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关于“社会发展总体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转型过程。我们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
期刊
人才的培养应该首先是人才意识的培养,即首先解决一个“有意为之”的问题。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现代社会需要来看,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大学生构建现代人才的成才意识框架。  成才意识体系的建构,实际上从人接受教育起就开始了。但是在高等教育前,它是十分零散和被动的。进入高等教育的同时,青年的身心发展引发主体的觉醒,怎么成才就成为一种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因此,建构一个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的成才意识体系也就成为
期刊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热点。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必须有全局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处理好三个关系,寻找到着力点。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仍需讲授灌输为主    在近几年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许多研究文章中,课堂讲授成了空洞的说教的代名词,备受创新者的批评。实际上,众所周知,由于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三分之二是用来学外语的,马克思主
期刊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化的挑战    1.在国际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现了我国基础课程改革  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与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教材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
期刊
发端于19世纪后期,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鼎盛于50年代至60年代,以后则逐渐式微的存在主义,虽然后来被强势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所遮蔽,然而,它所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所思考人存在的意义的命题,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以其中的哲学观来考察教育,有助于我们明知教育应该追求什么,而我们的教育又缺失了什么。    培养真诚气质:教育的使命之一    人与人的关系是存在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主义者
期刊
随着现代西方教育思潮逐步渗透,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无不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念。如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认为,传统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权威教学,即承认并维护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地位,教师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压制。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对秩序和权威与日俱增的服从,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代替教师的传授与灌输,以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