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大家承认与否,每位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原因,在有意无意间,会或多或少留下些“遗憾”。经常听人说起,现在高校里一些青年教师上的课“惨不忍睹”,一些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的教学也叫人“不敢苟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扑面而来,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情况的纷繁复杂,有多少教师仍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地静下心来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有权利、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强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认为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1.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能
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有无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课堂拼搏中,从学会反思到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经历。
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追求学术性而忽视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效能低下。典型的场景有: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子“人声鼎沸”;台上教师静心板书,台下学子“鼾声四起”。面对此情此景,善于反思的教师首先不是责怪学生,而是自我诘难,在诘难中批判自省、调整策略、实践验证。只有加强教学反思,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2.教学反思有助于营造教研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研选题的肥水沃土,而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得失和灵感顿悟的积淀。那些鲜活的教学实例、具体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个案积累,都是教研的“零次”情报,如果让它稍纵即逝,不去反思,不去分析,不去记录,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教研的宝贵财富。只要我们经常地及时地反思,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时机成熟时,再用一定的理论去分析、整合这些资料,就可能挖掘、提炼和上升成一定的规律或理论,撰写出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而且,当教学反思成为每个教师的一种自觉意识时,必然打破所谓个人主义和隐私主义的文化传统,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使教师在共同反思中获得专业水平的共同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3.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反思不仅让教师“学会教学”,还让学生“学会学习”。有一位《写作》课老师,他为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曾开展了作文互评活动,但收效甚微。他便与学生一起研究这种活动形式的缺憾,结果发现:作文由同学评改,缺乏权威性,且因篇数过多,学生评改不易得到老师关注。反思之后,这位教授调整了教学形式,即在所有的学生作文中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几篇,就文章的特点提出若干问题,印发给全体学生,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点评,向全班同学汇报。此法由于案例典型、内容集中、可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纵深剖析,很受欢迎,学生的评改能力也得到实质性提高。后来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的做法,对即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启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反思型的中学教师。”
其实,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质疑自己,善于突破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反思是一种个性,是教师自觉地把自身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助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反思是一种比较,它需要跳出自我、建设自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来提升自己。
二、教学反思的重心
教学反思的内容十分广泛,成功做法、失误之处、教学灵感、学生创见、师生对话、同行论争等均可进行反思。主要应反思以下两大问题:
1.课堂教学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一些高校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较多的是自己怎么上这堂课,很少为听课对象着想。同样,这些教师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教导”学生,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却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是按“脚本”来演戏的“教学表演”。
高校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大学生,我们应更多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是大学生,我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高校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得当措施。应当说,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学”,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我们的课堂也就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2.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是否科学、灵活
高校课堂,应是把大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让学生为情境而动,应情境而变,焕发出勃勃生机的课堂。
科学、灵活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1)试进情境的“预演”机制。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身临其“课”,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通通动起来,这是为课堂准备一种意向性的框架。2)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运用多元的材料呈现机制,使材料与学生学习体验融为一体。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入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真正体现出来,教学才真正开始。3)临场发挥的“应激”机制。教师总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必须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样才能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4)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不少大学生反映高校教师令人“高处不胜寒”,他们希望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和促进者。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心灵的契合。5)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一次课结束了,但教学并未结束。教师回头品味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得失会心,是对自身如何教学的一次“回头看”,是对课堂的进一步延伸和开放。6)无处不在的“沟通”机制。高校教师通常上完课就走人,与学生缺乏足够的交流。若能通过聊天谈心、共同活动等各种渠道把师生的积极互动伸延到尽可能宽的领域,对搞好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学反思的运作
1.重视课中反思,积极调控教学
教学反思,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多种类型,课中反思是关键。课中反思环节做得不好,课前反思会前功尽弃,课后反思也会大打折扣。重视课中反思,能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活动。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反思并调控教学进度和步骤,对讲解、提问、演示、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课堂练习等,都要适当分配时间,把握好操作环节,并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课时计划;二是反思并调控学生注意力,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并维持下去。
2.写好反思记录,加强经验积累
为了做好教学反思,应重视对教学反思进行记录。教学反思的写法灵活多样、形式不拘,常见的有三种:1)批注式,即在教案上直接圈点批注。根据自身看法,将感受直接写在教案相应位置上。这种写法有较强的针对性,一目了然。批注时,最好用彩色笔书写,以加强修饰与对比效果。2)后续式,即在教案后续写。根据教师课后的感受,可简要列点,也可择重剖析。这种写法有助于研究当堂课教学得失。3)日记式。其优点是:积累第一手材料,且便于保存、翻阅、研究,是教学反思的重要载体。
教学反思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自我揭短,反思的内容应客观、实用。写教学反思,追求短、平、快,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3.潜心研究学生,尝试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度出现,若发现新的问题,要谨慎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
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有调查显示,非中文专业的大一新生《文学》课考试成绩普遍较差,原因在于学生认为该课难学,兴趣低下,课堂配合性差,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此教师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4.认真参加听课,注意扬长避短
为加强反思效果,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极为重要。笔者提倡多听课,尤其青年教师经验不足,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青年教师以为听课就是学习他人,因而听课时只注意他人积极的地方。笔者认为,搜集经验对教学反思来说主要目的是意识和发现问题的存在,而且应该因意识和发现问题的存在而试图去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建议,同时持批判和欣赏两种心态去听课,反思效果不同凡响。
一个教师可以在生命过程中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只要我们学会反思,不断反思,我们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专业素养就会越来越高,教学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有权利、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强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认为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1.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能
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有无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课堂拼搏中,从学会反思到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经历。
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追求学术性而忽视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效能低下。典型的场景有: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子“人声鼎沸”;台上教师静心板书,台下学子“鼾声四起”。面对此情此景,善于反思的教师首先不是责怪学生,而是自我诘难,在诘难中批判自省、调整策略、实践验证。只有加强教学反思,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2.教学反思有助于营造教研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研选题的肥水沃土,而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得失和灵感顿悟的积淀。那些鲜活的教学实例、具体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个案积累,都是教研的“零次”情报,如果让它稍纵即逝,不去反思,不去分析,不去记录,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教研的宝贵财富。只要我们经常地及时地反思,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时机成熟时,再用一定的理论去分析、整合这些资料,就可能挖掘、提炼和上升成一定的规律或理论,撰写出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而且,当教学反思成为每个教师的一种自觉意识时,必然打破所谓个人主义和隐私主义的文化传统,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使教师在共同反思中获得专业水平的共同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3.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反思不仅让教师“学会教学”,还让学生“学会学习”。有一位《写作》课老师,他为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曾开展了作文互评活动,但收效甚微。他便与学生一起研究这种活动形式的缺憾,结果发现:作文由同学评改,缺乏权威性,且因篇数过多,学生评改不易得到老师关注。反思之后,这位教授调整了教学形式,即在所有的学生作文中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几篇,就文章的特点提出若干问题,印发给全体学生,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点评,向全班同学汇报。此法由于案例典型、内容集中、可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纵深剖析,很受欢迎,学生的评改能力也得到实质性提高。后来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的做法,对即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启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反思型的中学教师。”
其实,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质疑自己,善于突破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反思是一种个性,是教师自觉地把自身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助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反思是一种比较,它需要跳出自我、建设自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来提升自己。
二、教学反思的重心
教学反思的内容十分广泛,成功做法、失误之处、教学灵感、学生创见、师生对话、同行论争等均可进行反思。主要应反思以下两大问题:
1.课堂教学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一些高校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较多的是自己怎么上这堂课,很少为听课对象着想。同样,这些教师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教导”学生,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却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是按“脚本”来演戏的“教学表演”。
高校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大学生,我们应更多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是大学生,我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高校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得当措施。应当说,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学”,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我们的课堂也就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2.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是否科学、灵活
高校课堂,应是把大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让学生为情境而动,应情境而变,焕发出勃勃生机的课堂。
科学、灵活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1)试进情境的“预演”机制。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身临其“课”,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通通动起来,这是为课堂准备一种意向性的框架。2)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运用多元的材料呈现机制,使材料与学生学习体验融为一体。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入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真正体现出来,教学才真正开始。3)临场发挥的“应激”机制。教师总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必须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样才能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4)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不少大学生反映高校教师令人“高处不胜寒”,他们希望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和促进者。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心灵的契合。5)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一次课结束了,但教学并未结束。教师回头品味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得失会心,是对自身如何教学的一次“回头看”,是对课堂的进一步延伸和开放。6)无处不在的“沟通”机制。高校教师通常上完课就走人,与学生缺乏足够的交流。若能通过聊天谈心、共同活动等各种渠道把师生的积极互动伸延到尽可能宽的领域,对搞好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学反思的运作
1.重视课中反思,积极调控教学
教学反思,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多种类型,课中反思是关键。课中反思环节做得不好,课前反思会前功尽弃,课后反思也会大打折扣。重视课中反思,能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活动。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反思并调控教学进度和步骤,对讲解、提问、演示、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课堂练习等,都要适当分配时间,把握好操作环节,并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课时计划;二是反思并调控学生注意力,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并维持下去。
2.写好反思记录,加强经验积累
为了做好教学反思,应重视对教学反思进行记录。教学反思的写法灵活多样、形式不拘,常见的有三种:1)批注式,即在教案上直接圈点批注。根据自身看法,将感受直接写在教案相应位置上。这种写法有较强的针对性,一目了然。批注时,最好用彩色笔书写,以加强修饰与对比效果。2)后续式,即在教案后续写。根据教师课后的感受,可简要列点,也可择重剖析。这种写法有助于研究当堂课教学得失。3)日记式。其优点是:积累第一手材料,且便于保存、翻阅、研究,是教学反思的重要载体。
教学反思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自我揭短,反思的内容应客观、实用。写教学反思,追求短、平、快,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3.潜心研究学生,尝试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度出现,若发现新的问题,要谨慎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
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有调查显示,非中文专业的大一新生《文学》课考试成绩普遍较差,原因在于学生认为该课难学,兴趣低下,课堂配合性差,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此教师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4.认真参加听课,注意扬长避短
为加强反思效果,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极为重要。笔者提倡多听课,尤其青年教师经验不足,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青年教师以为听课就是学习他人,因而听课时只注意他人积极的地方。笔者认为,搜集经验对教学反思来说主要目的是意识和发现问题的存在,而且应该因意识和发现问题的存在而试图去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建议,同时持批判和欣赏两种心态去听课,反思效果不同凡响。
一个教师可以在生命过程中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只要我们学会反思,不断反思,我们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专业素养就会越来越高,教学质量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