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微课”融入教学,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实践能力的欠缺、发散性思维的不足都直接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学成效可想而知。“微课”所展示的教学方式更直观、更高效,它的直观、有趣,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借助信息化环境的课堂教学,将微课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课;应用模式;应用策略
一、将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有很大的自主空间,使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学习进度
教师将学习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确定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上那样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同时,学生在利用视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容易的、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快进;没学会的,可以重复播放,这种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
2.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数学微课”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要有小组讨论,又要有集体评议。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使思维多向发展,创新的“萌芽”也能悄悄生长。在交流后,综合小组乃至全班的不同思路,这样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达到的。
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微课的应用,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发挥数学微课程的最大作用。
二、将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然而,单靠课堂的40分钟,面向数十名学生,教师要想开展好分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了微课,就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选择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使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要在课前制作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预习时,就把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2. 让微课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引路者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是画三角形的高,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让全班学生一起探究,在尝试自己解决,并全班一起交流后,通过微课视频来验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按照“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流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 让微课引领数学学习向深处漫溯
课后使用微课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靈活性、创新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制作一个微课——《测量面积》,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广东省的面积、广州市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方法;最后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在微课导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由微课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提供者以及课堂教学引导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发展的协助者。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应用微课呢?
1. 注重微课课前学习设计
该阶段主要包括明晰教学目标、微课视频制作以及视频导学三个方面。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目标和需求,以教材内容为导向,制定导学过程和规划,将微课作为导学开展的载体,将数学自主学习的任务融入视频之中,对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意志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锻炼与考验。充分发挥微课的导学作用,将数学自主学习渗透到学法指引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微课导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和教师引导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认知程度、学习特点和知识层面的了解,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程设计。课堂任务主要在于“导”,是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知识性的点拨,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落实教学任务。
3. 保障课后的学习效益
课后的学习着重于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思考和强化,一般是在练习题、拓展训练以及知识迁移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要求教师对总结和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然后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不同的学习现状提供辅助和支持,实现班级教学向有针对性的辅导转变。
使用微课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师生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使用微课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及时提醒,及时检查、督促,让学生逐步形成习惯,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观看合适的微课内容,让学生在通过观看微课解决自身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选择合适内容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家校沟通,让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在学生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师生的即时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指导作用。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架,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在线学习,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微课把部分教学活动搬到了家庭,同时把相关的巩固与拓展由校内移到了校外。这些都是微课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这些变化作出合适的调整,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于珊珊.“微课”“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8).
[3]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5(0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课;应用模式;应用策略
一、将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有很大的自主空间,使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学习进度
教师将学习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确定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上那样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同时,学生在利用视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容易的、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快进;没学会的,可以重复播放,这种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
2.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数学微课”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要有小组讨论,又要有集体评议。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使思维多向发展,创新的“萌芽”也能悄悄生长。在交流后,综合小组乃至全班的不同思路,这样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达到的。
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微课的应用,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发挥数学微课程的最大作用。
二、将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然而,单靠课堂的40分钟,面向数十名学生,教师要想开展好分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了微课,就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选择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使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要在课前制作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预习时,就把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2. 让微课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引路者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是画三角形的高,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让全班学生一起探究,在尝试自己解决,并全班一起交流后,通过微课视频来验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按照“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流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 让微课引领数学学习向深处漫溯
课后使用微课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靈活性、创新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制作一个微课——《测量面积》,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广东省的面积、广州市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方法;最后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在微课导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由微课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提供者以及课堂教学引导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发展的协助者。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应用微课呢?
1. 注重微课课前学习设计
该阶段主要包括明晰教学目标、微课视频制作以及视频导学三个方面。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目标和需求,以教材内容为导向,制定导学过程和规划,将微课作为导学开展的载体,将数学自主学习的任务融入视频之中,对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意志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锻炼与考验。充分发挥微课的导学作用,将数学自主学习渗透到学法指引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微课导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和教师引导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认知程度、学习特点和知识层面的了解,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程设计。课堂任务主要在于“导”,是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知识性的点拨,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落实教学任务。
3. 保障课后的学习效益
课后的学习着重于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思考和强化,一般是在练习题、拓展训练以及知识迁移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要求教师对总结和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然后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不同的学习现状提供辅助和支持,实现班级教学向有针对性的辅导转变。
使用微课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师生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使用微课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及时提醒,及时检查、督促,让学生逐步形成习惯,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观看合适的微课内容,让学生在通过观看微课解决自身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选择合适内容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家校沟通,让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在学生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师生的即时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指导作用。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架,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在线学习,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微课把部分教学活动搬到了家庭,同时把相关的巩固与拓展由校内移到了校外。这些都是微课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这些变化作出合适的调整,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于珊珊.“微课”“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8).
[3]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