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索洛模型应用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数据,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合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索洛模型;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34-01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改革前(1953-1978)的6.1%提高到了9.8%。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在总体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高,而且依据我国三次产业产出所反映的工业化特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追溯促成这长达30年的告诉增长,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很明显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变即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与其他投入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 索洛模型的相关研究回顾
2.1 理论研究
195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索洛首次用生产函数框架对美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09年到1949年间,美国每人小时产量翻了一番并且,其中只有12%的增长可以用每个工人占有资本的增加来解释,其余的88%都被解释为剩余,即技术进步。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丹尼森用索洛模型对美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的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结论极类似于索洛的早期研究。1977年艾里阿斯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得出了迥异于索洛等人对美国的研究结果。对7个最大的拉美国家1940-1974年间的研究发现,在人均产量增长中资本积累的贡献远大于技术进步(即索洛剩余)。
2.2 索洛模型
1928年美国数学家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auglas提出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为:Y=A(t)KαLβ(α+β=1,0≤α≤1,0≤β≤1),经推倒为y=λ+αk+β1其中y,k,l分别表示产出,资金,劳动的年平均增长率。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选择
本文数据选择的是1978-2008年以1978年物价为基期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投入和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3.2 模型建立
参照索罗模型推导,对产出、劳动、资金年平均增长率模型建立为:
lnGDP=α+βlnL+βlnK=u。GDP、K、L分别以1978年基期物价计算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投入量和资本存量。
3.3 平稳性检验
Phillips(1986)证明,如果两个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那么即使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但样本容量增大时,以一个时间序列对另一个时间序列回归也总能得到显著地参数,这就是所谓的“伪回归”问题。因此,在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中,首先应当检验各时间序列是否服从单位根过程。
采用ADF方法来检验单位根。对时间序列GDP、L、K,从经济含义的合理性出发,用eviews3.0检验结果如下:5%显著性水平下,lnGDP-I(1),lnL-I(1),lnK-I(1)。即:lnGDP、lnL、lnK数据都有单位根,不平稳,一阶差分平稳,即一阶单整。
3.4 协整检验
对于多个非平稳随即序列,协整性反映的是它们经过线性组合后非平衡程度的变动性。协整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Engel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为在两个或多个非平稳序列间寻找均衡关系,以及用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建立误差校正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果时间序列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那么系统偏差均衡状态的偏差必须是随机的、有界的,并且随时间衰减,这种状态可以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统计描述。
对上述一阶单整的数据做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lnGDPt=αt+β1tlnLt+β2tlnKt+ut。为了考虑产出和劳动力、资本投入之间的动态关系,由三者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估计得到ΔlnGPt=0.00062+0.0417ΔlnLt+1.0639ΔlnKt-0.2457t-1(1)
上面的误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短期的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影响和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0.2457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245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3.5 t检验和F检验
从t检验看出,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增长不显著,资本投入对产出的增长作用显著。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投入占据重要地位,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可能与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人均资本相对稀缺有关,还因为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农村,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坊,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三联书店,1994.
[2]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1(2).
关键词:索洛模型;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34-01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改革前(1953-1978)的6.1%提高到了9.8%。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在总体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高,而且依据我国三次产业产出所反映的工业化特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追溯促成这长达30年的告诉增长,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很明显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变即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与其他投入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 索洛模型的相关研究回顾
2.1 理论研究
195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索洛首次用生产函数框架对美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09年到1949年间,美国每人小时产量翻了一番并且,其中只有12%的增长可以用每个工人占有资本的增加来解释,其余的88%都被解释为剩余,即技术进步。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丹尼森用索洛模型对美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的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结论极类似于索洛的早期研究。1977年艾里阿斯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得出了迥异于索洛等人对美国的研究结果。对7个最大的拉美国家1940-1974年间的研究发现,在人均产量增长中资本积累的贡献远大于技术进步(即索洛剩余)。
2.2 索洛模型
1928年美国数学家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auglas提出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为:Y=A(t)KαLβ(α+β=1,0≤α≤1,0≤β≤1),经推倒为y=λ+αk+β1其中y,k,l分别表示产出,资金,劳动的年平均增长率。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选择
本文数据选择的是1978-2008年以1978年物价为基期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投入和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3.2 模型建立
参照索罗模型推导,对产出、劳动、资金年平均增长率模型建立为:
lnGDP=α+βlnL+βlnK=u。GDP、K、L分别以1978年基期物价计算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投入量和资本存量。
3.3 平稳性检验
Phillips(1986)证明,如果两个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那么即使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但样本容量增大时,以一个时间序列对另一个时间序列回归也总能得到显著地参数,这就是所谓的“伪回归”问题。因此,在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中,首先应当检验各时间序列是否服从单位根过程。
采用ADF方法来检验单位根。对时间序列GDP、L、K,从经济含义的合理性出发,用eviews3.0检验结果如下:5%显著性水平下,lnGDP-I(1),lnL-I(1),lnK-I(1)。即:lnGDP、lnL、lnK数据都有单位根,不平稳,一阶差分平稳,即一阶单整。
3.4 协整检验
对于多个非平稳随即序列,协整性反映的是它们经过线性组合后非平衡程度的变动性。协整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Engel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为在两个或多个非平稳序列间寻找均衡关系,以及用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建立误差校正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果时间序列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那么系统偏差均衡状态的偏差必须是随机的、有界的,并且随时间衰减,这种状态可以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统计描述。
对上述一阶单整的数据做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lnGDPt=αt+β1tlnLt+β2tlnKt+ut。为了考虑产出和劳动力、资本投入之间的动态关系,由三者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估计得到ΔlnGPt=0.00062+0.0417ΔlnLt+1.0639ΔlnKt-0.2457t-1(1)
上面的误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短期的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影响和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0.2457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245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3.5 t检验和F检验
从t检验看出,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增长不显著,资本投入对产出的增长作用显著。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投入占据重要地位,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可能与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人均资本相对稀缺有关,还因为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农村,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坊,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三联书店,1994.
[2]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