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倡导“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今天,教师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孩子的生活,教师的角色从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为活动的“召集人”、“旁观者”、“捧场人”。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要借助于环境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班幼儿;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17-001
一、合理安排,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轻松地玩耍
安全是首要的,是各项活动的保证,只有孩子健康的成长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由于小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较差,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更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能力,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让孩子们初来乍到心里感觉到些许的紧张与害怕,为了避免诸多的不良因素,我们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环境进行调整和处理,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根据孩子活动、进出的原则,我们把衣物篮、毛巾架等幼儿经常使用的用具,安排在墙边和过道等最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孩子之间的拥挤或碰撞,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把教室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用橱柜隔开,半封闭、半开放式创设适于孩子独自活動、平行活动和小群体活动的空间,避免孩子之间争吵和吵闹引起的伤害,总之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让家长们放心。
二、关爱合作,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1.把“家装”搬来教室——体验情趣
自从现象大师胡赛尔在《欧洲哲学的危机——超验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孩子的生活,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贴近孩子生活的环境。同样这也是《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有走进自己“家”的感觉。娃娃餐具(小勺、碗、煤气灶);贴一张“全家福”的照片;摆一张小圆桌、几个小圆凳;一张小床,铺上印有动物图案的被单,放上有花边的小枕头……看,孩子们在切切蔬菜、洗洗干净,炒呀炒呀,情不自禁地夸奖饭菜真香;孩子们抱抱娃娃、哄哄娃娃,自言自语地说宝宝饿了要吃饭了;孩子们也会偶尔接听一位亲朋好友的电话,热情有加、嘘寒问暖;累了也会看电视、上网,轻松轻松……一个个俨然像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
2.把“家人”请来教室——学会生活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到温暖的就是家人的关怀。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多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多采用个别化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步步地走来。在孩子活动时,我们经常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买菜烧饭、抱娃娃……从中引导孩子学做爸爸、妈妈。学做小客人等;随着游戏情节的深入我们也顺应孩子的需要,小勺舀豆豆、扣纽扣等活动时,给予适时地鼓励和指导,让孩子感受妈妈般的关怀……渐渐地,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就像好妈妈”。这种家人般的玩伴不仅让孩子感受了关怀,还体验了成功。小班孩子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孩子刚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更多地需要关心和鼓励,所以我们老师应站在小班孩子的心理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地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
三、引导参与,让孩子在互动的环境中自主地游戏
只有能与孩子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孩子是活动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我们老师便要处处做个有心人,更多地关注孩子,了解信息。如孩子们最喜欢、接触最多的活动就是游戏,于是我们便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入手,不断地搜索到来自于孩子的最新动态,迎合孩子发展、需求的节拍,动态地完善、调整环境,便于活动顺利地延续下去。
1.提供趣味材料,从而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材料呢?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对袋鼠走路很感兴趣,想到了为他们做一只袋鼠会作为体育活动材料……正是这种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想的观念,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颖材料,孩子们的兴趣成了种种材料的源头活水。在与这些新型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始终都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氛围里,感受着活动的快乐。
2.提供充裕玩具,逐步减少孩子之间的矛盾
小年龄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分享”,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随手即得。当看到别人新奇的玩具常常会有争抢、追打、哭闹的现象,最后落得孩子玩不着不开心,老师无法圆场的不利场面,往往使得游戏不能顺利的进行。为了避免如此的现象,我们为幼儿提供同类而且充足的玩具,让孩子们“想玩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有不同的三个娃娃家。娃娃家的大小娃娃也有不等的两三个,一些餐具、茶具等相应都配套了好几件,这样孩子就可以去不同地方同时取用、玩耍,从而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进而减少孩子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3.伴随主题的深入,不断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
在主题“彩色世界”中,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通过尝试、实践操作活动来进行,给了他们自由想象、创作、操作、交流的空间,尊重孩子们的愿望和想法,以孩子的自主活动(操作-探索-实践)来实施,从而使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与情感体验,积累直接经验,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通过为孩子准备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议性式的建议,引发孩子自己的探索和表达,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认识颜色”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孩子进行探索,并在操作活动中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以及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匹配等活动。同时,教师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分析和了解,使得活动始终围绕孩子的兴趣与表现,不断生成、变化和延伸,引导他们向正确方向发展。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环境是老师的一只手,用好这只手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关键。作为老师,我们将不断研究、探索,创设与孩子发展、需要相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在安全、温馨、互动的环境中和谐、愉快地成长着。
关键词:小班幼儿;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17-001
一、合理安排,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轻松地玩耍
安全是首要的,是各项活动的保证,只有孩子健康的成长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由于小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较差,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更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能力,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让孩子们初来乍到心里感觉到些许的紧张与害怕,为了避免诸多的不良因素,我们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环境进行调整和处理,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根据孩子活动、进出的原则,我们把衣物篮、毛巾架等幼儿经常使用的用具,安排在墙边和过道等最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孩子之间的拥挤或碰撞,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把教室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用橱柜隔开,半封闭、半开放式创设适于孩子独自活動、平行活动和小群体活动的空间,避免孩子之间争吵和吵闹引起的伤害,总之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让家长们放心。
二、关爱合作,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1.把“家装”搬来教室——体验情趣
自从现象大师胡赛尔在《欧洲哲学的危机——超验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孩子的生活,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贴近孩子生活的环境。同样这也是《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有走进自己“家”的感觉。娃娃餐具(小勺、碗、煤气灶);贴一张“全家福”的照片;摆一张小圆桌、几个小圆凳;一张小床,铺上印有动物图案的被单,放上有花边的小枕头……看,孩子们在切切蔬菜、洗洗干净,炒呀炒呀,情不自禁地夸奖饭菜真香;孩子们抱抱娃娃、哄哄娃娃,自言自语地说宝宝饿了要吃饭了;孩子们也会偶尔接听一位亲朋好友的电话,热情有加、嘘寒问暖;累了也会看电视、上网,轻松轻松……一个个俨然像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
2.把“家人”请来教室——学会生活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到温暖的就是家人的关怀。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多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多采用个别化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步步地走来。在孩子活动时,我们经常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起买菜烧饭、抱娃娃……从中引导孩子学做爸爸、妈妈。学做小客人等;随着游戏情节的深入我们也顺应孩子的需要,小勺舀豆豆、扣纽扣等活动时,给予适时地鼓励和指导,让孩子感受妈妈般的关怀……渐渐地,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就像好妈妈”。这种家人般的玩伴不仅让孩子感受了关怀,还体验了成功。小班孩子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孩子刚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更多地需要关心和鼓励,所以我们老师应站在小班孩子的心理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地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
三、引导参与,让孩子在互动的环境中自主地游戏
只有能与孩子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孩子是活动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我们老师便要处处做个有心人,更多地关注孩子,了解信息。如孩子们最喜欢、接触最多的活动就是游戏,于是我们便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入手,不断地搜索到来自于孩子的最新动态,迎合孩子发展、需求的节拍,动态地完善、调整环境,便于活动顺利地延续下去。
1.提供趣味材料,从而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材料呢?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对袋鼠走路很感兴趣,想到了为他们做一只袋鼠会作为体育活动材料……正是这种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想的观念,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颖材料,孩子们的兴趣成了种种材料的源头活水。在与这些新型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始终都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氛围里,感受着活动的快乐。
2.提供充裕玩具,逐步减少孩子之间的矛盾
小年龄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分享”,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随手即得。当看到别人新奇的玩具常常会有争抢、追打、哭闹的现象,最后落得孩子玩不着不开心,老师无法圆场的不利场面,往往使得游戏不能顺利的进行。为了避免如此的现象,我们为幼儿提供同类而且充足的玩具,让孩子们“想玩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有不同的三个娃娃家。娃娃家的大小娃娃也有不等的两三个,一些餐具、茶具等相应都配套了好几件,这样孩子就可以去不同地方同时取用、玩耍,从而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进而减少孩子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3.伴随主题的深入,不断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
在主题“彩色世界”中,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通过尝试、实践操作活动来进行,给了他们自由想象、创作、操作、交流的空间,尊重孩子们的愿望和想法,以孩子的自主活动(操作-探索-实践)来实施,从而使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与情感体验,积累直接经验,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通过为孩子准备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议性式的建议,引发孩子自己的探索和表达,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认识颜色”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孩子进行探索,并在操作活动中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以及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匹配等活动。同时,教师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分析和了解,使得活动始终围绕孩子的兴趣与表现,不断生成、变化和延伸,引导他们向正确方向发展。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环境是老师的一只手,用好这只手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关键。作为老师,我们将不断研究、探索,创设与孩子发展、需要相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在安全、温馨、互动的环境中和谐、愉快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