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张年画回家过年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时在山东高密农村,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忙年了,有一句老话流传至今,即“一进腊月门,天天都是年”。人们天天忙着赶集,裁新纸、置新席,挑一个高粱杆扎的锅盖垫、捎带一个玉米皮编的干粮笸箩……吃的喝的,过日子的家把什样样不能少,左手拎右手提,前挂后背,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谓之曰“忙年”。
  这里面有一样要忙的是买年画,有钱的人可以铺张显摆,没钱的人买一张年画也算是心安理得地置办了年货,在当地的年画行里有一句口语是“有钱没钱,买张年画回家过年”。年画中神像画所占数量最大,又以《财神》销量最多。贩卖此种年画,除了栈庄(开门头房)、摆摊之外,还有专门挨家挨户上门推销的。他们长着一张巧嘴,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紧要关头还会掏出竹板说上一段快板书,或是边拉二胡边唱上一段民间小调,实际上就是催促着人家来买他的画。
  各保一方财
  山东高密是一个多品种年画的产地,出产的《财神》年画分纯手绘(也叫“扑灰年画”)、半印半绘、木版套印三种。其图案样式分多种,《文财神》俗称“大财神”,据说上面所绘的人物是商朝的宰相比干。该类年画可供多数人家张贴悬挂,有的还配有对联,文字为“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福禄神”,字体多是用现成的字样扑灰印上轮廓,再填墨而成,也有的是用木版直接印出。
  《武财神》所绘人物为关羽,一些打铁的、开五金店的家庭多选择《武财神》来挂,可能是觉着铁器跟武行有关联吧。《武财神》也有相应配挂的对联,文字为“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二堂财神》,也称《文武财神》。挂此种年画可谓文武兼备,既能让人发财,又能替人守住财,这种画像多供给开商铺做生意的人家挂。
  还有《三堂财神》,此种画像分文武财神之上带玉皇大帝图像的和文武财神之上带观音图像的两种。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被奉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老百姓种地都指望着能风调雨顺,获得个好收成,挂这种年画仿佛保险系数更大,心理上会觉着更加踏实。观音是保平安的,多是家中有病人的家庭来挂,以求祛病消灾。
  以上各种《财神》年画,多挂在闲屋或是卧室里。此外,在高密有一种比较讲究的挂年画方式是,谁跟长辈住在一起,谁的家中要挂《家堂》(一种绘有图像的挂式家谱,一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分家之后,长支家中挂《家堂》,次支家中挂《财神》,也有挂福字的,名“福字家堂”,均挂在堂屋的北墙上。
  另有《增幅财神》,又称“增福相公”、“福善平施公”,画面人物最明显的标志是头顶一福字,脚前放置聚宝盆,多为木版套印,上印的人物相传是南北朝时的一个清官,名叫李诡祖。《增幅财神》一般贴在家堂的旁边或是家堂的后面,撤下家堂就显出《增幅财神》,喻示“多福多寿”。《黄财神》直接用单色木版印在黄色的纸上,也叫“新财神”,多贴在家堂或是《增幅财神》的一侧,表达“财神已经接到”。另外一种是印在红色纸上的叫“喜财神”,为结婚时用。
  还有一类《财神》的颜色是带金色和银色的,名曰“套金”。其制作方式是把木版上涂有胶的图案印在纸上,再用纸粘上金粉和银粉,或是把金银粉撒在粘有胶的纸上,抖搂去多余的金银粉,就显出了金光灿灿或是银光闪闪的财神图像。该种年画投入成本高,卖价也高。
  灶王报平安
  销量次之的是《灶王》,亦称“灶神”、“灶马”、“灶王爷”、“东厨司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家家户户必贴的一种年画。
  一家人守着灶台过日子,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的事情。传说这一天,灶王要到天廷汇报工作,怕家丑外扬,为了让灶王说好话,人们便备一些糖瓜供奉他,好让他的嘴甜一点,多说好话,故有“二十三,糖瓜粘”一说。有的灶王边上会带一幅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
  贴《灶王》时,嘴里还要念叨上这样几句话,如“灶王,灶王,吃了饺子上天堂,少带是非,多带五谷杂粮”,或是“灶王,灶王,上天堂,多报平安,少报钱粮(认为报多了是负担)”,然后,铰下《灶王》顶端一小块纸(当地人称之为“灶马头”,上印有一骑马的灶王图案),弄点饲料(其用意是喂灶王所骑的那匹马)夹在纸钱里面一并点火烧了,表示上天廷报信去了。
  高密印制的《灶王》分《大灶王》和《小灶王》两种。《大灶王》上印有三个人头图案,分别是灶王爷和他的大婆二婆,很世俗化,传说大婆名叫丁香,二婆名叫秋海棠,此种版样的《灶王》多供本地区使用。《小灶王》上只印有灶王爷和灶王婆两个人头图案,尺幅较《大灶王》小一些,这一种主要是发往东北的。
  民间有关灶王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在高密说的是有个叫张腊月的人,是个好色之徒,在外看上了好吃懒做的风骚女子秋海棠,便把结发之妻丁香休了。丁香改嫁后,日子越过越好。张腊月和秋海棠二人不持家务,坐吃山空,过了没多久就把家给败了。穷困潦倒的张腊月沦为乞丐,靠四处乞讨为生,一次讨饭他无意间走进丁香家里,看到前妻丁香他羞愧难当,最后死在灶台边上。善良的丁香怜其有悔过之心,便画像挂于灶前祭祀,有邻人见了问她祀的是何人,她不便明说,就说祭的是灶王。邻人听后竞相效仿,久而久之就当成一种祭灶的礼俗传播开了。
  另有一种《灶王》画面图案分为三组,上为文财神,中为灶神,下为武财神,周围刻满了童子和侍卫的头像,是发往临沂、淄博一带使用的。高密年画销往的区域很广,很多年画都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制作的,用途一样,画面设计不一样。
  处处有神灵
  年夜在老百姓的眼里处处都存有神灵,他们认为三十这一天,从落太阳一直到出太阳这段时间是阴形的白日,所有的阴形都会在这段时间里出来活动。为避邪图吉利,家里家外要贴神像,名目繁多。如有贴在院门上的《武门神》、贴在内房门上的《文门神》、在媳妇房里用来保佑小孩子平安的《张仙》、贴在老人房里祛除病魔、保身体健康的《狐仙》(亦称《胡三太爷》)。
  还有一种是贴在牲口棚里的《牛王、马王》,为年前贴,与大门上的对联、《门神》同时贴,主要贴在拴牲口的柱子上,以保佑大牲畜健壮、繁衍多产。与《牛王、马王》印在一起的还有几幅画面是不带彩的,不带彩的多用于焚烧,它们分别是《三代宗亲》、《宅神》、《众神》等。《三代宗亲》和《宅神》在初二或初三送年后在供家堂的供桌前焚烧。
  这种不同画稿合在一起的印制方式,方便用户,买回一版就算齐套了,用时可分割开使用。这类用来和纸钱一起焚烧的画片统称“纸马”,样式也分很多种,如有在仓门口焚烧的《仓神》、在圈门口焚烧的《圈神》、在院子里焚烧的《众神》、在井口边焚烧的《井神》、在十字路口焚烧的《车神》、《路神》,还有《梯神》、《场神》、《土神》、《山神》、《火神》、《鸡神》、《猪神》等。也有把各路神印在一整版上的,俗称“马子”。烧的时候,当地人管烧不叫烧,而是说“发”,带有发送和发财双层含意,故有“发马子”这一称谓。
  说起《车神》很有意思,除了原先带有马车图案的,后来还出现了带拖拉机和摩托车图案的,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人们也在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创新,广开销路。
  从事行业工作的也要请各行各业的神,如干木匠的有《鲁班》、干医药的有《药王》、干纺织的有《机神》、干染坊的有《梅葛二仙》等。有一张年画名为《一千二百神》,上面密密麻麻雕刻了天地诸神的名字和图像,买一张这样的年画有一个好处,代表所有的神全请到了,不用担心会忽略了哪一位神。
  进入正月,节令多,出现的“神”也多,如初一是元始天尊(弥勒佛)的生日,要供弥勒佛的画像,依次是孙天一真人(初四)、清水祖师(初六)、阎罗王(初八)、玉皇大帝(初九)、石王(初十)、神农(初十一)、关胜(初十三)、门神(初十五)等。请这些神像回来不能草率,要有礼数,要按老规矩办事,如贴财神叫做“请财神”、“接财神”。年三十傍晚,请财神的人端着传盘出家门,来到街头上,按照民间日历上记载的财神方位,摆上供品,烧上香,可把香直接插在泥土里,然后烧纸、放鞭炮,朝着所谓财神来的那个方向叩一个头,再端着传盘回家,把《财神》画张挂或是张贴起来,就表明已把财神接回到家中。供财神也要像供家堂一样,要续香火,让香火不断,直至送年,以表示财源不断。
  这些被美化和丑化的神,都是人为的产物,人为的产物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它最大的缺点是逃避现实,它最大的优点则是贴近大众惩恶向善的心理。
其他文献
一枚小小的生肖猴票,一经上市,立马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蹿天猴”。不仅一票难求,行情还越来越令人“捉摸不透”……第四轮生肖邮首枚“猴票”自今年1月5日正式发行以来,就凭借一股来势汹汹的劲头搅动了市场,也搅动了邮迷们的心。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关键点值得收藏与投资者引起重视?  “抢疯了”  眼看春节一天天临近,对于不少邮迷而言,第四轮生肖邮首枚“猴票”的行情,无疑是最近让他们深感咋舌的谈资。《中国
期刊
猴桃瑞寿、封侯挂印、马上封侯、辈辈封侯……“猴”成为吉祥、富贵的象征一直影响至今。在绘画史上,猴也成为不少名家笔下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俗图案及年画中。  六十年一甲子,十二年生肖一轮回。时光流转,丙申新春将至,羊去猴来,那位曾经大闹天宫的猴哥,王者归来了。  1998年冬,我与新婚妻子同游峨眉山。此处猴群的厉害是听说过的,尤喜拦路抢劫,搜衣兜、抢包包是其“例行公事”的常
期刊
2016年是中国农历丙申猴年,猴在十二生肖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并非像虎、蛇对人类构成极大威胁,也不像猪、羊是先民生活的主要依赖物。猴出现在生肖中主要因为它的形态、动作最与人类相近。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彝族、藏族、珞巴族,都有人是从猿猴变来的传说,商代早期还曾将猴作为自己的图腾。正因为人们对猴的喜爱,加之“猴”的谐音所包含的吉祥寓意,猴经常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各种艺术创作中。  为了庆祝中国农历新
期刊
1月15日,“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大型历史白银货币精萃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拉开帷幕。来自30多位藏家的530余件藏品,涵盖了从唐代到民国1500余年间的各色白银货币,其精品之佳、品种之丰、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令人惊叹。  作为本次展览的总策划人,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李晓萍专注于白银货币的研究已有十多年,在她看来,白银货币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历代国家经济财政状况的直接见证物。而以银锭为
期刊
1822年创立的播威表创始人爱德华有一则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他曾销售了四只表给广州行商,据说总价值高达1万法郎。由于成功销售出高价的表款,所以他要求英国和瑞士的兄弟再多寄一些来,以发展他们在广州的事业。但一开始,海外的兄弟们还表示怀疑,后来在每人收到一个沉甸甸的金块后很快就相信了爱德华的说法。关于这个故事,我们无法确定爱德华是在什么时候销售的,也不知道具体是哪几只表,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八件”这个独
期刊
手工雕刻模具打造币章起源于远古西洋,近代以机器造币后模具的要求更高,所以这是一项相当有难度的技艺。在制作过程中,雕刻师需要不断地试作,各阶段的半成品通常会留下存档,全部雕成后,雕刻师会特别精心制作数枚以资纪念,这在欧美并非罕见。  在中国,由于机制币的引进较晚,早期的观念也欠完备,因此能留存至今的凤毛麟角,所见多数皆为洋技师或委外雕刻的品种,完成品如七三反版光边银铜样、编号之京局全套光边样币;半成
期刊
初冬的北京,大雪飘飘洒洒,宛若天女散花,苍苍茫茫。我恍惚于雪花还是一地梨花,银装素裹的美景让人顿感肺腑清澈。几位好友踏雪来到董陶窑掌门人董宁先生的研究所,与其说研究所是让人想像着中规中矩的单位格局,不如说是爱瓷人、爱茶人之家——古朴的院落,红门灰墙,在雪景的映衬下格外悦目。董先生迎我们进茶室,煮的白茶正汤沸,瞬间扫走了寒意。室内精美的瓷器被摆放得错落有致,名家书画挂在素面墙壁上颇有点睛之韵,古朴格
期刊
曾有人以“返老还童”喻齐白石的晚年绘画,这一比喻让许多艺术家羡慕。所谓“返老还童”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老人的绘画状态,一是指老人的绘画面貌。绘画状态是指已是耄耋高龄的齐白石创作时仍然怀揣一颗童真之心,绘画面貌则是因为他简无可简的笔墨使其艺术以最简约的形式表现了最丰富的内涵。许多长寿画家似乎都有这样的艺术经历—“倒吃甘蔗节节甜”。  《木棉花》 纸本设色 镜片  尺幅:27.5厘米×40.5厘米 
期刊
银盾是晚清民国时期于民间流行的一种高档贺礼,从西方贵族的族徽、军徽演化而来,含有庄严、郑重、宝贵的意味。银盾是中西合璧的新式礼品,大约在清代同光时期从欧洲引进到中国,集奖杯、奖牌、锦旗、奖状的诸多功能于一体,是一种用途广泛、层次丰富的礼品。  常见的银盾是在盾牌的中间錾刻上吉祥图案或者祝贺用语,并在左右两侧同时署上送礼者和受礼者的姓名、头衔、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由此,银盾被赋予了很高的人文历史价值。
期刊
清代瓷器上的仕女图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这些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积淀,再现了当时女子美丽、端淑、勤劳、智慧的形象,还折射出清代女性的生活状态、艺术品位与精神追求……  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仕女画”,一千多年来一直在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同样,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家庭器具历史更为悠久,而从明清以来,中国仕女画开始逐渐与瓷器相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