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走进孩子的生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z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应该重塑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活动开展创设有利条件,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品德与生活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实践 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而这个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这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思想品德课程却没有与时俱进,相反还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弊端,德育工作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適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等。品德教育之所以出现如此弊端,究其主要原因,是把道德从儿童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而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一种知识体系来对待。如果不进行品德教育的根本性改革,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倾向的话,品德教育是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那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应当怎样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我觉得既有成功的喜悦,经验的积累,又有失败后的反思。
  一、重塑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以往的品德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独白式”的表演,教师主宰着一切,以至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往,缺乏亲切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生活化的课堂,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交往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摒弃道德法官的意識,向学生敞开心扉,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就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展开坦率的讨论,在顺应中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当学生敞开心扉“实话实说”时,课堂上就会张扬着个性,显得生机勃发。也唯有如此,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才会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道德的感召力才会真正得以发挥。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强烈。为此实施开放型的教学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儿童的生活,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内驱力,顺应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
  1.开放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决定了品德与生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把品德与生活教学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解放出来,走向社会大课堂,是《品德与生活》课成功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开展。例如,《生活中的小创造》一课,教师通过“生活中有创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用孩子们喜欢的朋友创创鼠引出问题情境:盼盼文具盒放在课桌上容易掉到地上,怎么办?这个问题看似是盼盼的,其实也是小朋友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因而他们积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点拨,呈现了很多的办法。这时教师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小创造还有很多,如橡皮套、伞上积水器、新型雨裤,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发明创造的一些范例。那么我们会不会“每事问”呢?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日常的生活,都有那些不方便需要解决?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疑问带到课堂上解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交流,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谈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创造并不神秘,激发了他们想创造的热情,从而树立创造的信心。
  2.开放教学内容,服务学生生活实践
  在《品德与生活》课的课改中,有的学者明确提出“德育为生活服务”的观点。这对的德育的改革和教材的改革有很大的意义。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在这种开放中,不回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养成习惯”“谦让问题”“交朋友”等,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并进行讨论,学会正确认识问题,学会辨别真伪,提高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使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协调发展。
  三、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坷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课堂上的指导是不够的,必须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沟通书内外、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注重开展课外知识的延伸。开展课外的延伸是多种多样的。如把图片编成小故事;举办“小故事演讲会”;举行“小品表演赛”等。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对道德要求更直接更真切的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的好习惯》一课,教师运用学生们喜爱熟悉的歌曲《健康歌》导入,让学生从歌中找出有哪些好的习惯,以小品的形式,找出生活中的孙川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自我检测生活中的我都有哪些好习惯?最后把问题延伸到校园生活中:老师和学生互相监督,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比比谁养成更多得好习惯,谁改掉了不良的习惯。课后的实践,真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与实际锻炼中养成道德习惯,促进学生思想品行素质的提高。
  四、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活动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要充分地动用家长的智慧、能力,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要参与实践,要有人正确指导。而我们老师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这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强大力量。
  如有一次,我设计了《与爷爷奶奶对话》的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邀请家长积极配合。家长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当我把活动的目的、设计过程、要求向家长做详细的介绍,并要求家长配合时,大多数家长表示愿意支持,但是我却看到他们脸上的迷茫。甚至有家长在窃窃私语。“现在这书还真难读,事情太多了。”“唔,现在学校也是花样百出”。但是事实很快地做了证明,虽然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本质并不了解,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意义。有一位家长在活动后就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师,我还真小看了这综合实践活动。你们学校是应该开展这样的活动,它在无形中教育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懂得了孝敬长辈,我赞成这活动。”我想,我们活动的成功,家长是最好的证明者,因为其实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呀!
  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品德与生活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新课改中的教师,我们应该具有善于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对如何有效推进农村中学足球发展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多种方法对中学足球发展的战略进行深入讨论,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促使农村中学足球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 足球发展 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茂名市茂南区农村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初级中学10所,高中學校(含完全中学)3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需求
期刊
摘要:古诗文题材是习作训练较少涉及的区域。以《對同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独到见解》为题,组织学生结合《两小儿辩日》展开交流,并提出《***,我想对你说——读有感》的习作任务。  关键词:古诗文 习作素材 《两小儿辩日》  小学古诗文常常如白描画,寥寥数笔,言简意赅,文辞优美,却往往风趣幽默、蕴意深远,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余地和创作空间,是学生联想写作的好素材。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两小儿
期刊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就业能力是学生能否找到满意工作的关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珠三角地区英语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英语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需求的新一轮增加,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紧缺,人才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部分英语类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和学校培养方式等原因,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人才需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升学生自身能力、
期刊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授课内容中两个尤为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促进小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其知识框架,应将二者有机地开展并衔接起来,并把阅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义自见”转换为写作环节的“其意字现”,从而明白阅读与写作的真正内涵。着重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陶冶其情操与提升其文化修养的同时,激发与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辨析能力,指导小学生们正确地理解与运用书面语言,培养其具
期刊
摘要: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也不同步,导致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与一般城市地区相比已有很大差距,更不要说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四川省一所典型的西部农村小学为例,分析其教学现状,总结了三条发展对策:引进设备,培训教师;建立姊妹学校,引进客座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社会关注。农村学校要自己的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奋斗在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继续不断提升自己,艰苦奋斗。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让学生走进课文,潜心阅读文本,才能内化感悟;大胆的讨论交流之后,感悟才有了外化的渠道;即时课堂写作,又再次强化了学生的感悟,这样阅读教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关键词:语言感悟能力 文本阅读 讨论交流 课堂写作  一、潜心阅读文本,内化感悟  陶行知先生在新教
期刊
摘要:目前,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之下,许多地方和学校掀起了“唐宋诗词热”“国学热”“幼儿读经热”,一方面,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希望;另一方面,却似乎也让我们陷入到了沉思之中。难道流传千年的文化,就是“背背诗词”“走走形式”,热闹之余,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不是近了,而是远了。  关键词:校园 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  对学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领悟”,把传统文化当作生活中的智慧与美,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關,已成为人与人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资源的丰富、学习方式的多元,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教学需要重新定义,唯有遵循规律,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时代。  关键词:校园微信 智慧校园 科学管理  一、解决的问题  校园微信的开发和运用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信作为一款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表情等多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越来越人性化,更加地注重学生。以前老师是主体,现在学生是学生的主体,更加地注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老师只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老师要在课堂上考虑如何去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去把知识强行灌输在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有欲望去学习,让学生们不再单单的去学会任何一个知识,而是会学知识。这就是再教育理念上从传统到现在的转变。当前,教学模式比较枯燥的高中数学使学生在
期刊
摘要:高中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是始终伴随发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过程中,沟通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对班主任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班级日记、成长记录以及本班级微信平台三个方面,阐述搭建立体化沟通平台。育人与教学实践表明着沟通平台在促进师生心理交流、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沟通 真诚 有效  高中师生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以积极的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