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相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知道知识与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相对容易量化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潜性的,难以量度的。语文学科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也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它最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熏陶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社会道德以及各种为人处世方法,它会帮助我们变得善良而有胸怀、坚定而有意志。当今社会,我们农村学校也有不少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娇气、傲气,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吃喝玩乐,自私自利,没有爱心,人生价值取向偏激。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德行根基不牢,甚至出现了偏差导致,要纠正他,只有把学生的德行根基扎牢、扎实了,保持真诚、善良的做人本性,学生今后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呢?下面就笔者在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蟋蟀在时报广场》一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观点。
一、注重文本内容、情节。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注重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蟋蟀在时报广场》是一篇富有异国风情的优秀童话作品。童话作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让孩子容易接受。它所表现的主题思想都是真善美,通过阅读,给人的心灵以纯真的呵护、熏陶、感染,獲得多种美的感受。《蟋蟀在时报广场》一文内容情真意切,助人为乐是作者着力表现的重要内容。文章的情节也是曲折动人,扣人心弦,一波未平,二波又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笔者在教学时,首先简单介绍了相关背景,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要求学生“抓住文章情节的变化,了解故事大意”。默读完毕,请学生以蟋蟀的口吻(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只蟋蟀的遭遇。提示学生抓住:
1、“我’在乡下的生活。
2、”我“是怎样来到纽约的。
3、”我“在纽约的主要经历。
以上三点作为比赛讲故事的依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发下,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在讲故事中还注意不同角色用不同的语调,适当配以动作表情,绘声绘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演讲中得到了培养。
二、 注重文本的重点词语、句子。
一般来说,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些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有时候会在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有时候会在文章中对这些词语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还有时候会围绕这些句子举出一些事例详细描写和说明。这些词语和句子往往会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进一步领会文章意思。这些重点词语、句子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可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只要把重点词句理解了,就能把握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生能“情感共振“,有了情感,才会和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也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并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并慢慢体会文章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 注重文本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在文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文章的主题,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帮助。笔者在教学《蟋蟀在时报广场》一文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1、切斯特在纽约遇到哪些困难?
2、切斯特的这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3、切斯特犯了哪些错误,他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同学讨论探究,然后汇报,最后归纳本文的主题:真挚的友情能使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上的阴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及时、正面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注重文本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发挥语文教学的最大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写作能力,沟通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功的作品,精彩的故事都是这样:言在此而意未尽。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它总是留给读者很多思考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结束时,学生还兴致未尽,兴致盎然。我抓住这最佳时机,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积极发挥想象创作的空间,一篇篇情真意切,洋洋洒洒的文章出来了。学生作品内容都是从这几个方面表现:蟋蟀切斯特待人真诚;蟋蟀切斯特为他人着想,用自己美妙的歌声陶冶乡亲;蟋蟀切斯特自由自在的生活,乡下是他真正追求的生活舞台;城市里的朋友,来乡下探望切斯特,有的追求朴实的生活,留在了切斯特的家乡……。从学生的作品分析,这次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做法,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关注文本,相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启智慧人生,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奠定学生的幸福人生基础。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有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2、崔培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关键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知道知识与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相对容易量化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潜性的,难以量度的。语文学科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也是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它最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熏陶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社会道德以及各种为人处世方法,它会帮助我们变得善良而有胸怀、坚定而有意志。当今社会,我们农村学校也有不少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娇气、傲气,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吃喝玩乐,自私自利,没有爱心,人生价值取向偏激。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德行根基不牢,甚至出现了偏差导致,要纠正他,只有把学生的德行根基扎牢、扎实了,保持真诚、善良的做人本性,学生今后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呢?下面就笔者在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蟋蟀在时报广场》一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观点。
一、注重文本内容、情节。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注重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蟋蟀在时报广场》是一篇富有异国风情的优秀童话作品。童话作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让孩子容易接受。它所表现的主题思想都是真善美,通过阅读,给人的心灵以纯真的呵护、熏陶、感染,獲得多种美的感受。《蟋蟀在时报广场》一文内容情真意切,助人为乐是作者着力表现的重要内容。文章的情节也是曲折动人,扣人心弦,一波未平,二波又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笔者在教学时,首先简单介绍了相关背景,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要求学生“抓住文章情节的变化,了解故事大意”。默读完毕,请学生以蟋蟀的口吻(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只蟋蟀的遭遇。提示学生抓住:
1、“我’在乡下的生活。
2、”我“是怎样来到纽约的。
3、”我“在纽约的主要经历。
以上三点作为比赛讲故事的依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发下,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在讲故事中还注意不同角色用不同的语调,适当配以动作表情,绘声绘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演讲中得到了培养。
二、 注重文本的重点词语、句子。
一般来说,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些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有时候会在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有时候会在文章中对这些词语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还有时候会围绕这些句子举出一些事例详细描写和说明。这些词语和句子往往会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进一步领会文章意思。这些重点词语、句子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可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只要把重点词句理解了,就能把握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生能“情感共振“,有了情感,才会和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也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并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并慢慢体会文章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 注重文本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在文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文章的主题,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帮助。笔者在教学《蟋蟀在时报广场》一文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1、切斯特在纽约遇到哪些困难?
2、切斯特的这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3、切斯特犯了哪些错误,他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同学讨论探究,然后汇报,最后归纳本文的主题:真挚的友情能使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上的阴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及时、正面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注重文本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发挥语文教学的最大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写作能力,沟通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功的作品,精彩的故事都是这样:言在此而意未尽。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它总是留给读者很多思考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结束时,学生还兴致未尽,兴致盎然。我抓住这最佳时机,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积极发挥想象创作的空间,一篇篇情真意切,洋洋洒洒的文章出来了。学生作品内容都是从这几个方面表现:蟋蟀切斯特待人真诚;蟋蟀切斯特为他人着想,用自己美妙的歌声陶冶乡亲;蟋蟀切斯特自由自在的生活,乡下是他真正追求的生活舞台;城市里的朋友,来乡下探望切斯特,有的追求朴实的生活,留在了切斯特的家乡……。从学生的作品分析,这次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做法,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关注文本,相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启智慧人生,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奠定学生的幸福人生基础。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有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2、崔培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