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前提。本文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从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个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并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02
随着研究生教育积极适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在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即研究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将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通过创新实践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1]。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前提,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必要,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外在表现,关键是创新,核心是能力[2]。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依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等多元目标准则,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从这些目标准则上考虑评价指标的选取。本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以系统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定量与定性为原则,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结构的思路,从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方面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目标层
以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为评价终极目标,使其在数量上评价与测度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在质量上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准则层
为了达到评价与测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需构建反映目标层的准则层。该准则层旨在反映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知识、环境、实践、成果等因素的协调性。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准则层可由研究生的创新知识指标体系、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创新实践指标体系、创新成果指标体系构成。
(三)指标层
指标层是用来反映各准则层的具体内容,由各准则下的具体指标来体现。为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需选择一定的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来静态地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充分反映和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质;指标体系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同时,评价指标的内涵和外延要清楚,数据来源要准确且介于0-1之间,计算方法要科学实用,指数使各项指标容易计算出来,以便于操作和分级。
(二)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
评价指标总体上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因为只有采用定量指标,才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价。而对于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指标(如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应采用定性分析,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定量方法所带来的缺陷,但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可通过心理学问卷调查表方式,确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意识应用度,这样的评价结果会更全面、科学。
(三)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研究生创新能的各个方面,应具有层次高、涵盖广、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要有利于教育管理者在不同层次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控。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上述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本文构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以及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个准则层,共21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一)创新知识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知识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可通过创新思维开拓度、创新意识应用度、前沿性课程设置比例、专业学位课成绩、学位论文成绩指标来反映。
(二)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环境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个硬件条件,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类型比例、举办专业学术会议比例、大量仪器设备比例、创新型导师比例、学校高水平期刊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三)创新实践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可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的比例、参与教学或社会实践的比例、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比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比例、撰写文献综述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四)创新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创建成果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可通过获校级以上研究生创新基金比例、获学校“三小”项目比例、申请专利与授权学生比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比例、获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比例、获校级科以上科技竞赛奖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一)评价方法与标准
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标的权重是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有德尔菲法、熵值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AHP)法等[3]。
其次,选用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的的综合定量体现,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一般可用数学模型(1)对其进行定量评价[4]。
(1)
式中: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指数,其值越大,说明研究生创新能力越高;为各指标实际值;为各指标层权重;为各准则层权重;i=1,…4;j=1,…5(6)。
再次,确定评价的标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指数进行分级,以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本文按0.2为每级划分基础,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分为五级标准(见表2)。
(二)实证应用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为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中创新思维开拓度和创新意识应用度通过设置10个问题的心理学问卷调查表,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灵活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进行测度;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类型比例按学科平台、科研平台、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四类平台拥有比例计算;大型仪器设备比例按价值大于10万的仪器设备数占全部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设备数的比例计算;创新型导师比例按从事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导师计算;学校高水平期刊比例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种类数占全部本专业的期刊种数计算。
为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各项指标的权重,本文以问卷的形式,邀请本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权重,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见表1。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得2011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我校环境科学与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其中创新成果成果得分较低。为了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与培养。一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创新技法的挖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改革学位课程结构,拓宽知识面,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知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三是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在实际锻炼中磨练和拓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四是积极支持并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创造出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田维波,张远英,张萍.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位评价体系及其改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46-50.
[2]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3]阎英,刘伯红.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8):83-86.
[4]杨华峰.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12-14.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02
随着研究生教育积极适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在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即研究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将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通过创新实践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1]。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前提,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必要,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外在表现,关键是创新,核心是能力[2]。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依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等多元目标准则,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从这些目标准则上考虑评价指标的选取。本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以系统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定量与定性为原则,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结构的思路,从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方面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目标层
以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为评价终极目标,使其在数量上评价与测度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在质量上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准则层
为了达到评价与测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需构建反映目标层的准则层。该准则层旨在反映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知识、环境、实践、成果等因素的协调性。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准则层可由研究生的创新知识指标体系、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创新实践指标体系、创新成果指标体系构成。
(三)指标层
指标层是用来反映各准则层的具体内容,由各准则下的具体指标来体现。为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需选择一定的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来静态地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充分反映和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质;指标体系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同时,评价指标的内涵和外延要清楚,数据来源要准确且介于0-1之间,计算方法要科学实用,指数使各项指标容易计算出来,以便于操作和分级。
(二)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
评价指标总体上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因为只有采用定量指标,才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价。而对于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指标(如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应采用定性分析,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定量方法所带来的缺陷,但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可通过心理学问卷调查表方式,确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意识应用度,这样的评价结果会更全面、科学。
(三)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研究生创新能的各个方面,应具有层次高、涵盖广、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要有利于教育管理者在不同层次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控。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上述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本文构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以及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个准则层,共21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一)创新知识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知识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可通过创新思维开拓度、创新意识应用度、前沿性课程设置比例、专业学位课成绩、学位论文成绩指标来反映。
(二)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环境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个硬件条件,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类型比例、举办专业学术会议比例、大量仪器设备比例、创新型导师比例、学校高水平期刊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三)创新实践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可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的比例、参与教学或社会实践的比例、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比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比例、撰写文献综述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四)创新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创建成果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可通过获校级以上研究生创新基金比例、获学校“三小”项目比例、申请专利与授权学生比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比例、获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比例、获校级科以上科技竞赛奖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一)评价方法与标准
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标的权重是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有德尔菲法、熵值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AHP)法等[3]。
其次,选用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的的综合定量体现,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一般可用数学模型(1)对其进行定量评价[4]。
(1)
式中: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指数,其值越大,说明研究生创新能力越高;为各指标实际值;为各指标层权重;为各准则层权重;i=1,…4;j=1,…5(6)。
再次,确定评价的标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指数进行分级,以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本文按0.2为每级划分基础,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分为五级标准(见表2)。
(二)实证应用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为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中创新思维开拓度和创新意识应用度通过设置10个问题的心理学问卷调查表,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灵活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进行测度;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类型比例按学科平台、科研平台、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四类平台拥有比例计算;大型仪器设备比例按价值大于10万的仪器设备数占全部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设备数的比例计算;创新型导师比例按从事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导师计算;学校高水平期刊比例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种类数占全部本专业的期刊种数计算。
为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各项指标的权重,本文以问卷的形式,邀请本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权重,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见表1。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得2011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我校环境科学与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其中创新成果成果得分较低。为了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与培养。一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创新技法的挖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改革学位课程结构,拓宽知识面,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知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三是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在实际锻炼中磨练和拓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四是积极支持并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创造出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田维波,张远英,张萍.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位评价体系及其改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46-50.
[2]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3]阎英,刘伯红.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8):83-86.
[4]杨华峰.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