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但从教考评价和整本书阅读现实状况等来看,整本书阅读任务亟待开展。我认为从“概括”入手,推进整本书阅读相对易于操作。先从随意概括做起,然后读指定章节再总概全书写心得,最后用画“思维导图”比赛等方式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梳理好有关整本书的“问题”,为上好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交流课”打下基础。只有上好“研究交流课”,才能把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引向深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概括 推进 研究交流课
一、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一)教考评价的指向
2020年安徽中考已过去很久,很多学生说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没有名著阅读题,但依我看来,整个阅读[一]都是在对《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考查。特别是第七题:“从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命题人的意图非常明显:要求学生重视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自己对整本书要有整体感知与深入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及:“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观之,在初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是势在必行。
(二)开展整本书阅读有重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事物,《论语》中就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记述。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题,用单篇短章作辅佐”的观点。
整本书阅读可以弥补语文教材单篇阅读的不足,能更好地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与审美鉴赏水平;有利于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读写习惯的培养;也可以推进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促进文化认同。浙江名师范维胜老师认为:认真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生自身的语言敏感度也大有裨益。
(三)目前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今教育中,阅读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娱乐化的现象严重,不少学生除了读语文教材,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课外读书。我所在的初中学校位处城乡接合部,学生不读课外书,家长不重视学生读课外书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从“概括”入手,推进整本书阅读
(一)从随意概括做起
从2016年9月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做整本书阅读的推动工作。刚开始时我参考了一些名家的做法,如“亲子阅读”,但因学情,难以推行。后来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静下心来读书,少些畏难情绪,我每天晚间不布置练习作业,只安排阅读作业,要求全班同学读同一本书,每晚写一点读书心得,字数、章节不限。
(二)读指定章节并概述
因前期的做法随意性过大,加之我所在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孩子,阅读习惯差,敷衍得多,所以我让学生每天统一读固定的章节,然后写概述,这样便于统一反馈,也更具实效性,对所写的字数也是不做具体要求的。如读《骆驼祥子》时,我便要求孩子每晚读一个部分并做适当的批注,然后写概述和心得。我根据每天交上来的情况,再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做微调。比如在让学生读《骆驼祥子》第二部分时,有较多的学生只写“祥子遭受第一次打击,车被抢了”或类似的内容,我就会要求学生重新再读,把这部分情节概述完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
这样的做法就是把整本书阅读前的导读课和阅读中的推进课融到学生日常的阅读中。此种操作相对来说简便易行,容易操作,有实效。
(三)总概全书写心得
当学生读完全书以后,我要求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概括,字数不限,只要学生对故事有整体性的概括,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行。此阶段我会进行班级内评比,写得好的心得我会将其文章收录到班级每学年出的书中作为奖励——如2020年7月份,我班《青春纪念册之初遇韶华》这本书中就收录了两篇学生写的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心得。
(四)举办画整本书思维导图比赛
为了加深学生对整本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的理解,我会举办班级画整本书思维导图比赛——之所以选择此种方式,主要是因为讲故事或演讲等形式在乡下,学生的参与意愿不高。例如学生读完了《骆驼祥子》,我立即布置学生画整本书的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可以不拘一格,可以用多种样式来呈现,但涉及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是一定要画的,并且要求学生配上人物的简笔画或肖像画,同时就所画人物写200字左右的文字简介。在安排此活动前,我要求学生画思维导图时要有整体观和全局意识,画的人物画要符合人物形象特征,对人物的文字说明要包含人物经历的主要事件。
此阶段要有奖励,设奖的名称亦有多样:如最佳绘图奖、最佳叙述奖、最佳思维奖、最佳构图奖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为下一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活动,效果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也愿意带着任务深入阅读整本书的內容。
(五)概括整本书“阅读问题”
在以上环节结束以后,我会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或疑问概括出来,每个人针对整本书至少提出三个问题来。学生在提这些问题时也可以参照教材中所给的专题来做。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阅读问题”整理中,我班的学生总结提出了很多有意义、值得深思的问题:“虎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性?”“曹先生真的是个好人吗?”“小福子和虎妞悲剧结局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说明学生对整本书有了自己的思考与体验,为下一步上好整本书的“研究交流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整本书“研究交流课”
吴欣歆教授认为,这种指向深度阅读或问题解决的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交流课”,初中的课堂一般只宜讨论一到两个关键问题。根据以上的要求,我设计的《骆驼祥子》交流课就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一是“什么原因使得祥子由自尊、要强走向了堕落与麻木”?二是“小福子和虎妞悲剧结局有什么异同”?课前我让学生分组仔细讨论这两个问题。
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范磊老师在合肥42中上了一节《骆驼祥子》的研究交流课,他导入《骆驼祥子》电影中的片段,然后围绕对人物形象的辨析来展开,但到最后研讨时出现了难以推进的情况,课后,他说是学生对作品不熟所致。
我在上《骆驼祥子》的研究交流课时也用视频导入,整节课气氛热烈,也较流畅。就上课水平而言我肯定不及范老师,但我的研究交流课推进顺畅,除了我不是借班上课,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前期在内容上做了大量的概括工作,并有了自己的提炼与思考。
要想把整本书“研究交流课”上好,前提是学生对作品要认真阅读,有深度的了解,否则课堂很容易变成老师的“一言堂”。
上好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交流课”对于开展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能引发学生对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上的深度思考,能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我认为从“概括”入手,稳步推进整本书阅读,认真上好“研究交流课”,学生才会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才会有意栖居于阅读。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范维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意义及实践操作[J].语文教学通讯B,2019(3):2931.
[3]张燕玲,倪佳敏.“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6):3033.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概括 推进 研究交流课
一、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一)教考评价的指向
2020年安徽中考已过去很久,很多学生说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没有名著阅读题,但依我看来,整个阅读[一]都是在对《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考查。特别是第七题:“从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命题人的意图非常明显:要求学生重视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自己对整本书要有整体感知与深入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及:“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观之,在初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是势在必行。
(二)开展整本书阅读有重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事物,《论语》中就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记述。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题,用单篇短章作辅佐”的观点。
整本书阅读可以弥补语文教材单篇阅读的不足,能更好地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与审美鉴赏水平;有利于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读写习惯的培养;也可以推进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促进文化认同。浙江名师范维胜老师认为:认真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生自身的语言敏感度也大有裨益。
(三)目前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今教育中,阅读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娱乐化的现象严重,不少学生除了读语文教材,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课外读书。我所在的初中学校位处城乡接合部,学生不读课外书,家长不重视学生读课外书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从“概括”入手,推进整本书阅读
(一)从随意概括做起
从2016年9月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做整本书阅读的推动工作。刚开始时我参考了一些名家的做法,如“亲子阅读”,但因学情,难以推行。后来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静下心来读书,少些畏难情绪,我每天晚间不布置练习作业,只安排阅读作业,要求全班同学读同一本书,每晚写一点读书心得,字数、章节不限。
(二)读指定章节并概述
因前期的做法随意性过大,加之我所在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孩子,阅读习惯差,敷衍得多,所以我让学生每天统一读固定的章节,然后写概述,这样便于统一反馈,也更具实效性,对所写的字数也是不做具体要求的。如读《骆驼祥子》时,我便要求孩子每晚读一个部分并做适当的批注,然后写概述和心得。我根据每天交上来的情况,再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做微调。比如在让学生读《骆驼祥子》第二部分时,有较多的学生只写“祥子遭受第一次打击,车被抢了”或类似的内容,我就会要求学生重新再读,把这部分情节概述完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
这样的做法就是把整本书阅读前的导读课和阅读中的推进课融到学生日常的阅读中。此种操作相对来说简便易行,容易操作,有实效。
(三)总概全书写心得
当学生读完全书以后,我要求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概括,字数不限,只要学生对故事有整体性的概括,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行。此阶段我会进行班级内评比,写得好的心得我会将其文章收录到班级每学年出的书中作为奖励——如2020年7月份,我班《青春纪念册之初遇韶华》这本书中就收录了两篇学生写的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心得。
(四)举办画整本书思维导图比赛
为了加深学生对整本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的理解,我会举办班级画整本书思维导图比赛——之所以选择此种方式,主要是因为讲故事或演讲等形式在乡下,学生的参与意愿不高。例如学生读完了《骆驼祥子》,我立即布置学生画整本书的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可以不拘一格,可以用多种样式来呈现,但涉及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是一定要画的,并且要求学生配上人物的简笔画或肖像画,同时就所画人物写200字左右的文字简介。在安排此活动前,我要求学生画思维导图时要有整体观和全局意识,画的人物画要符合人物形象特征,对人物的文字说明要包含人物经历的主要事件。
此阶段要有奖励,设奖的名称亦有多样:如最佳绘图奖、最佳叙述奖、最佳思维奖、最佳构图奖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为下一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活动,效果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也愿意带着任务深入阅读整本书的內容。
(五)概括整本书“阅读问题”
在以上环节结束以后,我会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或疑问概括出来,每个人针对整本书至少提出三个问题来。学生在提这些问题时也可以参照教材中所给的专题来做。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阅读问题”整理中,我班的学生总结提出了很多有意义、值得深思的问题:“虎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性?”“曹先生真的是个好人吗?”“小福子和虎妞悲剧结局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说明学生对整本书有了自己的思考与体验,为下一步上好整本书的“研究交流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整本书“研究交流课”
吴欣歆教授认为,这种指向深度阅读或问题解决的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交流课”,初中的课堂一般只宜讨论一到两个关键问题。根据以上的要求,我设计的《骆驼祥子》交流课就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一是“什么原因使得祥子由自尊、要强走向了堕落与麻木”?二是“小福子和虎妞悲剧结局有什么异同”?课前我让学生分组仔细讨论这两个问题。
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范磊老师在合肥42中上了一节《骆驼祥子》的研究交流课,他导入《骆驼祥子》电影中的片段,然后围绕对人物形象的辨析来展开,但到最后研讨时出现了难以推进的情况,课后,他说是学生对作品不熟所致。
我在上《骆驼祥子》的研究交流课时也用视频导入,整节课气氛热烈,也较流畅。就上课水平而言我肯定不及范老师,但我的研究交流课推进顺畅,除了我不是借班上课,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前期在内容上做了大量的概括工作,并有了自己的提炼与思考。
要想把整本书“研究交流课”上好,前提是学生对作品要认真阅读,有深度的了解,否则课堂很容易变成老师的“一言堂”。
上好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交流课”对于开展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能引发学生对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上的深度思考,能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我认为从“概括”入手,稳步推进整本书阅读,认真上好“研究交流课”,学生才会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才会有意栖居于阅读。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范维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意义及实践操作[J].语文教学通讯B,2019(3):2931.
[3]张燕玲,倪佳敏.“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