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微课辅助习作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及积累素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还为他们的习作素材提供源头活水,有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关键词:微课 习作教学 观察 表达
近年来,“微课”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以小巧、精致、快速突破重难点的优势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它具有内容精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时较方便自由,借助现代电子设备随时可以反复观看。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设计与研究”课题研究,试图将“微课”引入习作教学中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目的地制作各种微课,并在教学中使用,为习作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学生较之前善于表达、乐于写作。
一、习作之前,微课先行
传统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了解本单元习作要求、内容,围绕习作内容可以选取哪些材料,学生交流自己认为合适的素材、写作时需要注意什么,整节课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节课40分钟,学生思考的时间受限,空间比较狭窄,学生交流也是有限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是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微课来帮忙。课前,根据不同单元、不同主题的习作,我们制作相关的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了单元习作的要求、重难点,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构思等。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前构思,搜集相关资料等,待到习作课上大家就有话可说,写作素材和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这既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表达能力,丰富了彼此的习作材料,体会到互相分享的快乐。
如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要求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观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写出心爱之物的来历及物品的特点,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此,笔者制作了课前系列微课,包括以下内容:
微课1:结合《白鹭》《落花生》等三篇課文,明确心爱之物的“物”的范围:动物、植物、物品等。接着明确观察“物”之方法:有目的、多角度观察,包括外形、动作、生活习性、与人的交往活动等。
微课2:学写“物”之法,联系所学课文《鸟的天堂》《白鹭》,其中对鸟的天堂、对白鹭的外形等都是静态描写,而对于鸟儿欢快、自由飞行,白鹭垂钓、望哨、低飞等采用的则是动态描写,让学生再次回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静态、动态描写的不同作用。
微课中借助课文中的例子勾起学生对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感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一些心爱之“物”的范围,唤起学生心中的“物”,选择具体事例,运用单元习作方法,表达自己对“物”的真情实感。
此微课的引入,在课前与课中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课前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对心爱之“物”有一个充分的回忆,有足够的时间在脑海中选取典型事例;课中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针对性地交谈,也为习作表达留下充分的时间,实现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习作之中,微课助力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老师与学生课堂交流很充分,方法指导也很到位,一节课热热闹闹,可实际学生写起来还是出现很多问题,诸如没能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有的条理不清,甚至把写作的顺序都颠倒过来。这时候把微课请到课堂来,适当地进行写法指导,对于布局谋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狼牙山五壮士》《灯光》等三篇文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学习完这三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笔者制作了微课《抓住场面 留住精彩》。设计过程如下:
1.搜集并展示学生们平时生活中场景图片,找出画面中的点和面,总结概括点和面的特点。
2.回顾《开国大典》的写作顺序,即大典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整个过程写得有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
3.出示提前录制的视频,以“爬杆”为例,让学生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写。开始前,可以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可以写同学们如何准备的情景等。爬杆中才是重点部分:他是怎样从杆底一步步爬到杆顶的;爬到一半的时候动作、心理怎样爬到杆顶的那一刻,同学们的表现怎样;最后他又是怎样从杆顶滑下来的。
鲜活的身边事,激活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
在写法指导上,老师们还制作了《多角度观察》《动作描写慢镜头》《神态描写》等微课视频,利用微课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写作的知识体系,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三、习作讲评,微课提升
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微课进行习作讲评主要聚焦于习作过程中的普遍问题。每一节习作讲评微课,突出一个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二十年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课堂上经老师指导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习作大多不能突出二十年间的变化,要么局限在现实生活中,要么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对家乡的情意不浓。基于此,我们设计微课进行指导,提炼出几个微化的教学内容,分次进行“超越现实”“合情合理”“家乡情结”等方法与内容上的指导,教会他们选择材料,合理取舍,提高修改效率。
当然习作讲评也可以呈现习作中言语表达的亮点,创设佳句赏析的微课,通过选取学生习作中文质兼美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四、积淀素材,微课巧用
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习作素材,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有意识地观察。把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或精彩瞬间拍下来,制成微课视频,必要时播放慢镜头,让学生细细观察,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扩展写作空间。
针对五年级第七单元习作《____即景》,笔者在习作前组织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手机将景物拍摄下来。将这些视频制作成微课在班级播放,自由表达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言。
当习作遇见微课,习作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将继续开发内容多样的微课资源,将之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微课 习作教学 观察 表达
近年来,“微课”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以小巧、精致、快速突破重难点的优势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它具有内容精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时较方便自由,借助现代电子设备随时可以反复观看。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设计与研究”课题研究,试图将“微课”引入习作教学中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目的地制作各种微课,并在教学中使用,为习作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学生较之前善于表达、乐于写作。
一、习作之前,微课先行
传统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了解本单元习作要求、内容,围绕习作内容可以选取哪些材料,学生交流自己认为合适的素材、写作时需要注意什么,整节课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节课40分钟,学生思考的时间受限,空间比较狭窄,学生交流也是有限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是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微课来帮忙。课前,根据不同单元、不同主题的习作,我们制作相关的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了单元习作的要求、重难点,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构思等。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前构思,搜集相关资料等,待到习作课上大家就有话可说,写作素材和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这既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表达能力,丰富了彼此的习作材料,体会到互相分享的快乐。
如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要求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观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写出心爱之物的来历及物品的特点,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此,笔者制作了课前系列微课,包括以下内容:
微课1:结合《白鹭》《落花生》等三篇課文,明确心爱之物的“物”的范围:动物、植物、物品等。接着明确观察“物”之方法:有目的、多角度观察,包括外形、动作、生活习性、与人的交往活动等。
微课2:学写“物”之法,联系所学课文《鸟的天堂》《白鹭》,其中对鸟的天堂、对白鹭的外形等都是静态描写,而对于鸟儿欢快、自由飞行,白鹭垂钓、望哨、低飞等采用的则是动态描写,让学生再次回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静态、动态描写的不同作用。
微课中借助课文中的例子勾起学生对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感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一些心爱之“物”的范围,唤起学生心中的“物”,选择具体事例,运用单元习作方法,表达自己对“物”的真情实感。
此微课的引入,在课前与课中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课前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对心爱之“物”有一个充分的回忆,有足够的时间在脑海中选取典型事例;课中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针对性地交谈,也为习作表达留下充分的时间,实现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习作之中,微课助力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老师与学生课堂交流很充分,方法指导也很到位,一节课热热闹闹,可实际学生写起来还是出现很多问题,诸如没能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有的条理不清,甚至把写作的顺序都颠倒过来。这时候把微课请到课堂来,适当地进行写法指导,对于布局谋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狼牙山五壮士》《灯光》等三篇文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学习完这三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笔者制作了微课《抓住场面 留住精彩》。设计过程如下:
1.搜集并展示学生们平时生活中场景图片,找出画面中的点和面,总结概括点和面的特点。
2.回顾《开国大典》的写作顺序,即大典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整个过程写得有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
3.出示提前录制的视频,以“爬杆”为例,让学生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写。开始前,可以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可以写同学们如何准备的情景等。爬杆中才是重点部分:他是怎样从杆底一步步爬到杆顶的;爬到一半的时候动作、心理怎样爬到杆顶的那一刻,同学们的表现怎样;最后他又是怎样从杆顶滑下来的。
鲜活的身边事,激活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
在写法指导上,老师们还制作了《多角度观察》《动作描写慢镜头》《神态描写》等微课视频,利用微课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写作的知识体系,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三、习作讲评,微课提升
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微课进行习作讲评主要聚焦于习作过程中的普遍问题。每一节习作讲评微课,突出一个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二十年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课堂上经老师指导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习作大多不能突出二十年间的变化,要么局限在现实生活中,要么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对家乡的情意不浓。基于此,我们设计微课进行指导,提炼出几个微化的教学内容,分次进行“超越现实”“合情合理”“家乡情结”等方法与内容上的指导,教会他们选择材料,合理取舍,提高修改效率。
当然习作讲评也可以呈现习作中言语表达的亮点,创设佳句赏析的微课,通过选取学生习作中文质兼美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四、积淀素材,微课巧用
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习作素材,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有意识地观察。把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或精彩瞬间拍下来,制成微课视频,必要时播放慢镜头,让学生细细观察,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扩展写作空间。
针对五年级第七单元习作《____即景》,笔者在习作前组织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手机将景物拍摄下来。将这些视频制作成微课在班级播放,自由表达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言。
当习作遇见微课,习作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将继续开发内容多样的微课资源,将之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