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化学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入门课程,识记、理解的内容多,教法也多。本文从课堂活力的基础——教材,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课堂的主体——学生等三方面阐述如何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活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生动、积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化学课堂 创设情境 教材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入门课程,识记、理解的内容多,教法也多。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到生动高效,我认为必须创设情境,让化学课堂充满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活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材是保持课堂活力的基础
  专家编写的化学教材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学生求知的源泉。只要教师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就能使之成为激活课堂的原材料。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结合教材内容,广泛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生活中的化学、家庭小实验、野外考察等。这些活动既是化学课堂的延伸,又是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如: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是按部就班地上第一章,而是首先让学生通览教材,再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化学,接着向学生演示趣味实验,然后引入课题。结果学生的好奇心强了,兴趣浓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教学进度加快了,一节课下来,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焕发了课堂活力。
  二、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活”
  要让化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一定要“活”,教师不“活”学生何以能“活”?
  1.思想要活
  化学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为己任,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博览群书,广泛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料。经常把鲜活的内容带进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资源教育。例如讲授“自然界中的水”的内容时,联系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指出这项工程的伟大与艰巨,其中水的问题就很突出。据报纸报道,西部地区有个李老汉,已有五年时间没洗过澡,每天只是用润湿的毛巾擦擦身子,缺水的程度可想而知。再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及我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学生们为之震撼,节水意识油然而生。
  2.语言要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是至关重要的。平淡乏味的语言,只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准确科学、生动活泼的表达,抑扬顿挫、富于情感的语调,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如介绍酸碱遇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可归纳为:石蕊遇酸一片红,遇碱化晴空(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脸就红。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和记忆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方法要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但设想每一堂课都是以“前提测评”开始,“达标测评”结束,学生是否厌倦?效果是否最优?所以,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例如课堂上可采用如下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竞赛法。课前或课后抽取5分钟左右,进行小组赛、抢答赛等,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各课知识点都可作为竞赛的内容。通过竞赛,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2)情景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创设情境,达到触景生情、以情激学的效果。比如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先播放预先准备好的一段视频:钟罩内放一只鹌鹑,然后向钟罩内缓缓倒入一氧化碳,不一会儿鹌鹑便死去。有了这样的情景,教师根本不用多费口舌,就可解释为什么有的人长时间在密闭的车厢里开空调睡觉导致死亡和煤气中毒的原因,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刻骨铭心。
  (3)讨论法。目前的教育体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的教师为数不少,学生成为“被动聆听者”,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应改进教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大胆发言。
  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上面所述外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等,只要教师认真探索,目的明确,措施得当,就能使学生在灵活的教学方法中学习和巩固化学知识。
  三、课堂的主體——学生要“活”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阅读、思考、质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教研的主体。为了使课堂活起来,还必须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鼓励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大胆提出自己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开展“学生评课”、“各周教学调研”等由学生直接参与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获取第一手信息和材料,从而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教改意见。比如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有学生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然后石蕊试液变红但又不能说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表示不理解。为此,实验时改为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然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这样就使“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更具说服力。又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教材只给出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学生提问:能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类似上述向教材挑战、向教师挑战的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主要的还在于,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尊重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生动、积极,思维更活跃,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从而促进教研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化学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校生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表开展问卷调查,对
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纲领。如何把握好新课标理念,上好每一堂历史课,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校历史教研组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试量高中的办学理念,我们适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能力为主,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为基础、
期刊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重要性,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列举了大量教学案例,并提出了首先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生探究细微的培养;最后要注重学生良好科研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科研素质 探究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探秘者和创新者。世间的奥秘千千万万,如何探索这些奥秘?如何揭示这些奥秘,在科学
Becaus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Kalman framework to gross errors, proper techniques for detection of gross errors are necessary. By integrating the selection
摘 要: 高中物理《静电场》一章概念多、公式多、关系多,而且十分抽象难懂,记忆难,遗忘快,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采用学生敏感的数字进行归类:“一种方法”、“两个定律”、“两种性质”、“三类公式”、“八种关系”,则非常醒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章的知识,并指导学生解题。  关键词: 数字归纳 高中物理 静电场 公式 关系  一、引言  人教版高中物理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能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吸收知识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是要求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因此,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新一轮课改的任务,实现人本化教育。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与体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正常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环、气管平滑肌条、小肠平滑肌条、子宫平滑肌条、膀胱平滑肌条等标本运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制
摘 要: 化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化学教师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化学教育成为绿色教育的先行者。  关键词: 绿色教育 化学教育 环境教育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他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紧
目的:探究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型肝炎对改善血清学指标和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其入院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