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贵公子,来自于清朝康熙皇帝年间。他有位权倾朝野的霸气老爹(纳兰明珠),而他本人,也在短暂的一生中绽放了流光溢彩的侧帽风流。
他,就是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Part1. 吾家才子初长成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大概就是我们的纳兰公子了。其父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在清朝,爱新觉罗氏为国姓;而八旗中,正黄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
纳兰公子作为长子,其父对他寄予了无限期望,为他取名“成德”,来源于《易经》里的名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希望他可以品貌俱佳德才兼备。但无奈的是,贵公子再宝贝,遇到皇子,名字也得改喽。因太子名为“保成”,纳兰成德改名纳兰性德。
人常说:豪门多纨绔。可我们的纳兰公子绝非如此。他虽在极致的荣华中成长,却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正如父亲所期待的那样,清秀、纯粹、敏锐、好学。小小年纪就写出了七言绝句《上元月食》:
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康熙三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本该是满月流光,却发生了月食。小公子在满城喧嚣、灯影簇簇之中等了许久没有等来月光,便想许是因为嫦娥害羞了吧,不肯移开镜子露出脸庞,还特意扯了一片云彩来遮掩。
我们知道,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其中,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分别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而诗中讲究的“押韵”,即某些字的韵母要相同或相似,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所以称之为“韵脚”。
十岁的纳兰,在繁华的元宵之夜没有等到月光,却以这样一首文思巧妙、格律工整的绝句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令人惊艳。
至此,人们渐渐发现,明珠府中的小公子,清隽灵秀,冰雪聪明。纳兰性德也迎来了他生命中最清静安好的十年,家人、朋友、青梅竹马的恋人……还有浩瀚无垠任他遨游的墨色世界,岁月的每个角落都那样的熨贴暖心。
Part2. 才华横溢被人赏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入国家一流学府——国子监学习。因为天资聪颖、文武兼修,他很快被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自此,纳兰公子仿佛人生开挂——他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读过《范进中举》的人都知道,范进到五十多岁还是个秀才,好不容易考中了举人便喜致癫狂。由此可见,我们的纳兰公子不仅天分了得,更在学成之后不骄不躁,迸发出惊人的才华。
这一时期他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纳兰性德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这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纳兰性德自撰2种,共计1800卷。这本书究竟火到什么程度呢?它一经问世,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内阁武英殿到厂肆书籍铺,一版再版。
如果说十岁的小公子才华初显,那么二十岁的纳兰已是惊才绝艳、光彩夺目。他很快被康熙皇帝赏识,其显赫的身世,更为他的仕途增加了筹码。中进士后,他便被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一曲《长相思·山一程》便是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时有感而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之词最可贵之处在于一个“真”字。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词人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并且,词中虽有思乡的缠绵,却毫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常人看来,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嘉奖,是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可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纳兰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24岁时,纳兰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Part3. 诗词流传千古
仕途之外,纳兰公子交游广阔,从他交友情况亦可看出他的真性情。他的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他曾写《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是一首拟古之作,细腻而缠绵,看似以女子的口吻抒发被抛弃的幽怨之情,却是词人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对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少伤痛消散无痕,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只此一句,便可流传千古了。
正因如此,当时的许多名士才子都围绕在纳兰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他曾作诗《渌水亭》云:“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西曛。”可以说,渌水亭是他们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放在今天看,这也是适合同学们看书学习的读书沙龙会哟!四卷集的《渌水亭杂识》是纳兰性德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而成,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广泛的意趣爱好。
仿佛与生俱来的远大理想与高尚人格,注定了这位贵族才子在思想境界上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独属于纳兰的细腻、真诚、纯粹造就了他光彩夺目的艺术世界,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他最终的人生走向。
第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来自于妻子的离世,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他词风突变,“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且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该词借用才女李清照的典故,让他回忆起和自己妻子在一起相处的情景。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后来旧梦难圆,挚友离散,不屑富贵,无心仕途却求心境合一而不可得,使得纳兰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而后历史的滚轮将纳兰的家族慢慢推至幕前,公子的才华因为政治的原因,被蒙上了岁月的尘埃。
直至近代,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翩翩公子纳兰容若,以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可是他的心思与情思,大概要我们透过那一首首婉丽凄清的诗词去参透了。
他,就是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Part1. 吾家才子初长成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大概就是我们的纳兰公子了。其父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在清朝,爱新觉罗氏为国姓;而八旗中,正黄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
纳兰公子作为长子,其父对他寄予了无限期望,为他取名“成德”,来源于《易经》里的名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希望他可以品貌俱佳德才兼备。但无奈的是,贵公子再宝贝,遇到皇子,名字也得改喽。因太子名为“保成”,纳兰成德改名纳兰性德。
人常说:豪门多纨绔。可我们的纳兰公子绝非如此。他虽在极致的荣华中成长,却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正如父亲所期待的那样,清秀、纯粹、敏锐、好学。小小年纪就写出了七言绝句《上元月食》:
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康熙三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本该是满月流光,却发生了月食。小公子在满城喧嚣、灯影簇簇之中等了许久没有等来月光,便想许是因为嫦娥害羞了吧,不肯移开镜子露出脸庞,还特意扯了一片云彩来遮掩。
我们知道,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其中,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分别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而诗中讲究的“押韵”,即某些字的韵母要相同或相似,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所以称之为“韵脚”。
十岁的纳兰,在繁华的元宵之夜没有等到月光,却以这样一首文思巧妙、格律工整的绝句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令人惊艳。
至此,人们渐渐发现,明珠府中的小公子,清隽灵秀,冰雪聪明。纳兰性德也迎来了他生命中最清静安好的十年,家人、朋友、青梅竹马的恋人……还有浩瀚无垠任他遨游的墨色世界,岁月的每个角落都那样的熨贴暖心。
Part2. 才华横溢被人赏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入国家一流学府——国子监学习。因为天资聪颖、文武兼修,他很快被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自此,纳兰公子仿佛人生开挂——他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读过《范进中举》的人都知道,范进到五十多岁还是个秀才,好不容易考中了举人便喜致癫狂。由此可见,我们的纳兰公子不仅天分了得,更在学成之后不骄不躁,迸发出惊人的才华。
这一时期他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纳兰性德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这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纳兰性德自撰2种,共计1800卷。这本书究竟火到什么程度呢?它一经问世,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内阁武英殿到厂肆书籍铺,一版再版。
如果说十岁的小公子才华初显,那么二十岁的纳兰已是惊才绝艳、光彩夺目。他很快被康熙皇帝赏识,其显赫的身世,更为他的仕途增加了筹码。中进士后,他便被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一曲《长相思·山一程》便是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时有感而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之词最可贵之处在于一个“真”字。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词人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并且,词中虽有思乡的缠绵,却毫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常人看来,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嘉奖,是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可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纳兰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24岁时,纳兰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Part3. 诗词流传千古
仕途之外,纳兰公子交游广阔,从他交友情况亦可看出他的真性情。他的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他曾写《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是一首拟古之作,细腻而缠绵,看似以女子的口吻抒发被抛弃的幽怨之情,却是词人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对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少伤痛消散无痕,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只此一句,便可流传千古了。
正因如此,当时的许多名士才子都围绕在纳兰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他曾作诗《渌水亭》云:“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西曛。”可以说,渌水亭是他们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放在今天看,这也是适合同学们看书学习的读书沙龙会哟!四卷集的《渌水亭杂识》是纳兰性德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而成,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广泛的意趣爱好。
仿佛与生俱来的远大理想与高尚人格,注定了这位贵族才子在思想境界上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独属于纳兰的细腻、真诚、纯粹造就了他光彩夺目的艺术世界,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他最终的人生走向。
第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来自于妻子的离世,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他词风突变,“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且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该词借用才女李清照的典故,让他回忆起和自己妻子在一起相处的情景。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后来旧梦难圆,挚友离散,不屑富贵,无心仕途却求心境合一而不可得,使得纳兰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而后历史的滚轮将纳兰的家族慢慢推至幕前,公子的才华因为政治的原因,被蒙上了岁月的尘埃。
直至近代,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翩翩公子纳兰容若,以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可是他的心思与情思,大概要我们透过那一首首婉丽凄清的诗词去参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