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我做汤面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是远在异乡的一个十口之家的顶梁柱,重体力劳动下他饭量很大,但对吃什么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求。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天天玉米面窝头就着咸菜、稀粥,父亲也吃得津津有味。
  父亲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他最爱吃什么,在我参加工作带他出去吃了几次后,我发现父亲偏爱面食。
  小时候,吃面食是一种奢侈,天天吃白面就是那个时段我最大的人生理想。
  人都是因爱变勤,因勤而精。
  我自认为是家中最馋的一个,尤其馋面食。只要母亲一做面食,我就会主动给她打下手,帮着和面、切土豆、揪面片。十三四岁,我就学会了蒸馒头、做汤面。再后来,由胃牵引着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面食的一些小窍门,受到了家人的夸赞。
  因为特爱吃汤面,尤爱吃面片,天长日久,锻炼了一手特殊才能:揪面片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至今未找到过对手。
  父亲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陕北男人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在外面受多大的苦、受再大的气从来没有一声抱怨,父亲认为,那是男人的本分和责任,但父亲从来不屑于做家务。
  二老年过六十五后,弟兄姊妹安排每天轮班去照顾父母。
  第一次见我做饭、收拾家,父亲有些不适应,像是对着我,又像自言自语:“那敢是些女人营生哇!”
  第一次见我熟练地做汤面,快速地揪面片,父亲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副吃惊的神态,不由自主地上前参观。
  我发现,父亲像是想给我指点。父亲在一旁小声地絮絮叨叨。起先,我没太在意,也不理他,手上不停干活。有意无意间听到的无非是:面要和软一点,面要擀薄一点,面片揪小一点。我看了他一眼,他马上止了声。我嘴上没说,心中却暗笑:标准是“公鸡谈下蛋经验”了!不受他影响地做好后,端给他一大碗。
  父亲不再说什么,像一个老师面前的小学生,听话地端起了碗、埋着头不紧不慢地吃完。
  随着父母的牙口越来越不好,父亲对汤面的偏好更加明显。每次回去,我都要给二老做一顿汤面。
  做汤面时,已显出老态的父亲还是爱盯着看。有时,很着急的样子,但又怕我反感,欲言又止。此时,我开始同情脆弱的父亲,主动提出让他给我点儿建议。有了我的同意,父亲来了自信,从和面一直说到出锅,说的还挺細。
  这一次指点后我确定:父亲真的会做汤面。
  我想,父亲肯定是出门后,住车马大店经常给自己做汤面,只是回到家里,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指挥着他的行为,让他从来没有给我们展示过他的烹饪技巧。
  几次指点我做汤面的细节、火候、技巧后,我确信:父亲不但会做,而且是一位做汤面的民间高手。
  父亲告诉我,面片是汤面里最好吃的一种,府谷人称揪面片叫“活捉面”。
  冬天,从凉房拿回面要等面“醒过来”。要用温水和面,和面要软一点但不能沾手。面和好后放上半个小时,在擀面前要再揉两次,揉面要缓,擀面要慢,要薄厚均匀,揪面片要快,揪得如指头那么大。要掌握好火候,做到面擀好、切好,正好水开,要直接揪入开水中。
  最好用带皮的五花肉做汤,用中火逼出油后改大火放入葱花、姜末,炝出第一波香味,用酱油二次炝锅给肉上色,在热锅里放入调料第三次炝锅后再加水,水开后放入姜丝儿和盐。
  土豆切丁,用冷水浸泡,去掉表皮的淀粉。炝锅后,先倒点醋或放入去皮的西红柿后再放入土豆。这样做出来的臊子土豆成型、汤清水利。
  猪皮煮烂后起锅时撒上葱花,这叫“生葱熟料”。
  做好汤后再准备开水煮面,让臊子自然凉一会儿,让面与臊子有一点温差,面煮熟后要直接捞入汤中,这样做的面才入味。
  要用大碗盛面,最好一碗正好够吃,这叫“第一碗面好吃”!
  照着父亲的指点做好一盆面,我父母正好每人一大碗。
  倒点醋,就着酸咸的蔓菁丝,父亲吃得很快,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一会儿,父亲的碗底朝天,没留下一点汤汁。
  从他的吃面的声音、速度和表情上我看得出,我们的配合相当成功,父亲非常享受。
  在那一段幸福的时光里,我做汤面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有时,我会与爱吃面的朋友谈起做汤面的技巧,一向低调的我会自吹:如果失业了,我就开一家小面馆,肯定会生意兴隆。
  后来,在家做饭越来越少,我还会偶尔显露一下我做面食的水平,他们都非常喜欢我做的汤面。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汤面里浸润着父亲的教诲,饱含父亲的味道。
  如今,我特别怀念那时与父亲一起做汤面的过程,怀念父亲津津有味吃我做的汤面的情景。
  假如父亲还在,我一定会主动请父亲再次对我做的汤面进行点评,当然,如果真的有此机会,我会认真倾听父亲讲述他的人生,虚心请教他对做人做事的看法。
  我还要尽全力把做汤面的技巧展现给他,为他老人家做上一大碗他最喜欢的汤面,看着父亲津津有味地、用缺了牙的嘴快速吃完,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愿天堂里的父亲天天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汤面!
其他文献
周日晚上的风擦着玻璃吼了一宿,吼得人心烦意躁,惶恐不安。时已黎明,向外望去,好像是玻璃让什么堵了,视野里一片灰色。没经历过沙尘暴的女儿说天怎么是黄色的呢?印象里好几年没来过如此嚣张的沙尘暴了,还赶在了农历二月二之时不误拜年。上午才从中央气象台报道中得知是近十年来最厉害的,我印象里二十年也没经历过,可能是近几年人上年脑子不好使把十年前的几次大沙尘给忘了。  早早下楼送女儿去上学,门口的车已失去了真面
期刊
伏天过后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酷热的天也好像进入冷藏模式,大地一片凉爽,空气顿感清新,感觉很是惬意。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悬挂的雨帘,勾起了儿时雨天的回忆:儿时的雨天特别和小学课文《送雨衣》里那个雷电交加、大雨如注的插图相吻合,闪电刺破长空,骤雨倾盆而泻。记忆中儿时的雨下的是昏天黑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  当天边的零星云朵堵住了焦人的烈日后,然后逐渐堆积,不一会儿乌云就开始翻滚,闪电紧接着闷雷,
期刊
前幾日接到消息,说周末在原工作的乡里由乔副乡长召集老同事聚聚。想来撤乡并镇已经十六个年头了,同志们大范围坐在一起还是没有的。临近聚会的几日,同事们就打电话互相盘问着聚会情况,商量着让不喝酒的开着车,不影响喝酒人的酒量也打消其往返的顾虑,能切实感受到人们迫切相见和相见后尽情尽兴的心情。女儿旁边插话,爸爸听到喝酒连个拒绝也不会?孩子,爸爸此刻的心情你是不会理解的。  与同事们约好早早地起程,早了不误叙
期刊
那一夜,我们在喀拉峻草原。  一  我还记得我们坐着大轿车沿着s形的山路爬上山顶,我们拍照,奔跑,呼喊,对着雪山和冷松,对着静默的,开满鲜花的草地。我们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让草原的新鲜空气把肺清洗干净,涤荡残留在身体里的悲怆全身心拥抱短暂的快乐。腿脚利落的人跑下山坡,跑到小溪边,然后呼喊,对岸的人小如芥豆,像甩出去的鱼饵,垂钓对岸的风光,一会儿人跑了回来,几张陌生而新鲜的脸被晚霞镀上一层光的金边。 
期刊
虽已初秋,但8月的鄂尔多斯仍热浪翻滚,与几友相约去东北消暑。人对事对地方对,一举多得何不为?收拾行囊即刻起程。横跨了几十个经度和纬度,果然时令适宜,一下飞机,海拉尔的习习凉风便裹住了我们,让我们这群饱受酷热的西北汉子感受到了呼伦贝尔送给我们的宜人爽心。  接机的导游妹领着上了中巴,没几分钟车已进市区。据导游讲海拉尔机场是中国所有机场中离城市最近的机场,正确与否我不得而知。映入眼帘的海拉尔是一个中俄
期刊
前几天阴雨绵绵,心情随着天气写了不成文的几个字,随手投给了西部散文学会,瞎雀碰了个谷穗穗,一不小心还让西部散文学会给发表了。用了QQ邮箱给发的,编辑在发表时就署名为昵称。很久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人抬举了,小欣喜,然后微信共享显摆一下。时间也不长,点赞的,惊讶的,眦眉拉笑斜眼的,各种表情都出现了。跟帖者也在漫步汇群,有的问“是你写的吗”,有的问“文章里的事是真的吗”,在大家的感觉里我在拿别人的文章分享
期刊
岁寒识松柏,暮冬又一年。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便逝。正如朱自清先生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中过去。”每个人从童年的少不更事,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奔波忙碌,老年的闲适清静,细品走过每一步都是如此匆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时间已过腊八,离年的日子越来越近,还是没闻到一点年的味道,唯一有感觉的就是街上点缀起各式各样的装
期刊
一  古树是崂山的守护神。历经千年,树根不光深深地扎进了地心,还在土里向四面八方伸展開来。或许书中描写的古树,大部分是苍老的,承载着浓厚的历史风尘的,古树总是被人看成受过历史磨难的、深沉的模样,其实在我的印象里,崂山的古树不是像人们说得那般沉重,充满了风尘,古树总是睿智的,充满生机的,坚毅的。  与时间有着类似的质地常用来相互喻意的物质是流水。海,浩浩荡荡地裹挟着时光一往无前,而往事总是像沙砾般在
期刊
人这一辈子不长,活得更不轻松,所以,找一个真心对你好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真心对你好的人,让我们在疲于奔波的时候,可以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可以领悟到生命的乐趣。但这个真心对你好的人,却不那么容易找到。  在学生时代,或许我们有几个对自己好的同学,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青春,一起展望未来的美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我们会发现,身边依然对自己好的同学越
期刊
晚上,我独自在公园漫步,遇到平时很少见面的初中同学林。  如果不是他主动和我打招呼,说实话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他的变化挺大的。在我的印象里,林是个长相优雅、颇有书生气质的大男孩。但眼前这个有些油腻、有些俗气的中年汉子,怎么也与之前的印象扯不到一起。这些年,他究竟怎么了?我很想知道。林有些羞涩地笑了,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忧郁,我似乎知道了些什么。是啊,世事沧桑,生活不易,或许他经历了什么挫折,像我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