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是首歌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幾日接到消息,说周末在原工作的乡里由乔副乡长召集老同事聚聚。想来撤乡并镇已经十六个年头了,同志们大范围坐在一起还是没有的。临近聚会的几日,同事们就打电话互相盘问着聚会情况,商量着让不喝酒的开着车,不影响喝酒人的酒量也打消其往返的顾虑,能切实感受到人们迫切相见和相见后尽情尽兴的心情。女儿旁边插话,爸爸听到喝酒连个拒绝也不会?孩子,爸爸此刻的心情你是不会理解的。
  与同事们约好早早地起程,早了不误叙旧,迟了怕耽环节。百十公里的路聊着往昔,谈着近况,说着某个人,回忆那件事。原来的荒漠沙梁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业园区,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条条道路纵横交错。生产企业机声隆隆,作业工人紧张忙碌。新建企业空地上,多辆工程机械紧张作业,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烟尘。工业园活力无限,新生活魅力有约。我们相聚的地方也不再是记忆里的模样,两个工厂间的一排平房是我们费了周折才找到的。等我们到了聚会地点时,三十来个座位的餐厅基本满员。联系人小段的手机还在急切地震动,他在院子里手舞足蹈、高喉咙大嗓子地给来话人描述着来时的路。看来心急的不只是我,而是每个人。每有来人,必先双手恭出详详细细地握次手,说着相思的话,看着久违的脸,曾经是那样的熟悉,现在忽觉陌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雷厉风行的领导大多已离开工作岗位,花甲上下风华不再,脸生斑、鬓白发;青春活力的我们也已年近半百难觅当年豪气,皱纹密、发稀疏。
  菜已上齐,人也坐满,聚会正式开始。没有例外,循规进行。主持人贵喜老师开场,依然是才华横溢、文词接踵,精炼语言点明主题,盛赞乔乡有心同志给力;东家老乔一反海吹本领,简明此次聚会目的、所邀同志朋友、再添殷殷期望,竟也句句干练直抒胸臆。重头戏开场,乡里任过主要职务的领导依次致辞敬酒,大家都是回忆着那段难忘的岁月、笑侃着经历的奇闻趣事、祝愿着这里百姓富足安康。对于我们工作生活过的这个地方,大家都有一份深深的感情融在里面,每一句话都在述着过往,讲着你我。大家都谈到我们曾经“炭房没炭、餐厅没饭”的尴尬生活,说到十七个月没发工资,领钱后倾囊还账的艰苦岁月。虽然我们穷过累过,但我们心里一直都在奋斗,都在期望着这块土地能有辉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能够扬眉吐气。今天的这个时候,曾经为之奋斗的这群人举杯祝福着这块热土的腾飞,因为这里凝结着我们的汗水和辛苦。
  遥想当年,这片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中的小乡,容纳着三千多乡亲和几十个干部。地少沙多无草原,各项发展实在难。政府所在地是一条街几排房,一桌台球两食堂。这就是家底,农民靠天吃饭,干部工资难发。花销基本靠赊,欠条成了流通币。面对这局面,领导们也是费尽心思,转结构、夯基础、兴产业、繁市场。三种三养成特色,借鸡下蛋强经济。曾记得:挥锹大战造林忙,林草成绩获大奖;常年奔波下乡路,艰辛劳顿不怕苦;薄菜就茶伴烧酒,半夜不休畅交流;凛冽寒冬煤炉暖,粗茶淡饭若等闲。日子虽然简单,大家都很知足。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酒至酣,人微醺。穿插交流喝酒,端杯互酌共饮。红颊眯眼,私语窃窃。说着那段时间的交往,感谢着帮助帮忙帮衬,提醒着以后继续常来常往。这时的大家不再是正襟危坐,有碰杯敬酒的、唱歌助兴的、挨肩低语的,场面渗透着深厚的友谊氛围,深切的战友情怀,一个个摇摇晃晃的身影将聚会推到了高潮,把时光穿越到过去。
  相聚是首歌,快乐着你和我。无论岁月轮回,容颜变老,我们永远是弟兄姐妹,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梦的地方——乌兰什巴台乡。
其他文献
二零二零年策马奔腾地来了,带着人们对新年代的期许,像一盘刚出锅的饺子,大家搓搓手吹吹气,迫不及待地准备享用第一口。当我写下这样的开头,这样明确的时间刻度,我经历了一瞬间的失望,因为发现想要叙述事情的时候,我还是俗套地给它冠上一个时间的开始。离开了时间我们怎样说事情呢?我好奇离开了时间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二零二零来得不出所料地热闹,同时也不出所料地平静。我喜欢这样的难以归类。有人像
期刊
父亲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他是我父亲,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肉亲情,说陌生,是因为我从未真正了解他。  一  粗暴是父亲留给我的关于他的最早的记忆。在我的记忆的早期,母亲能躲过父亲家暴的年头屈指可数,我现在依然记得总是鼻青脸肿的母亲默默抽泣的样子。  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他是一个建筑工人。他总是穿着黄褐色的衣服,戴着橘黄色的安全帽,藏青色的帆布鞋上结着一层石灰泥。父亲一年到头跟着大大小小的包
期刊
这几天,看着不断升起的高温指示和预警,近几日鄂尔多斯多地气温将蹿至40摄氏度。我就想把40摄氏度的水不小心倒在屁股上,是不是也会烫起几个水泡呢?  今年的天气也真是让人揣测不定,忽冷忽热,忽风忽雪,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来个猛不拉岔的不适应,沙尘暴是刮完一场又一场,有轮番上阵的感觉。农村按照时令节气耕地播种,但刚接好的水带瞬时让风吹得空中飘舞,风停后步履蹒跚的老头老太则趴在地上重新铺压;刚出的幼苗也
期刊
今年的冬天感觉很突然,前两天还是温阳如春,没过几天就来了个大回转,气温猛不丁掉在了零下十几摄氏度。喜鹊在光秃秃的树干嘶叫,波光粼粼的水面结成了厚冰,单位门口的草坪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枯黄的草叶趴在冰冷的地上。街上行人紧裹身体,前倾疾走,没有踱步悠闲的,也无驻足聊天的,难见谈情说爱的,一切都在快节奏里。  天寒地冻,农村便开始进入冬储时段。近日打开抖音,附近的朋友都在尽情地分享着吃杀猪菜的相关视频:
期刊
一  等到春节放假,我从深圳乘车返回千里之遥的家乡。上车后也睡不着,多半将视线交给了窗外。车过桂林市区的时候,天已放亮。窗外浮动着薄薄的雾气,远处的街道看不真切,如同一幅水墨画呈现在微光里。  朦朦胧胧的,也许冬春两季才会有这样的清晨。  那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曾在这座城里跟车送过水泥。常跟现在这般,透过车窗打量这座城市。有时清晨赶去送货,远处的车流已是清晰可见。在那短短的五十来天的时间里,去过或远
期刊
国际劳动节到了,挪了周末的两天将休息的时间变成了五天,这可是少有的长假啊!对于这个假期,抖音里的小可爱唱着:“不是说好放5天,却借走了2个星期天,又没说要还,我不想借给它!”稚嫩逗笑的童声好惹亲,管他吧,去年憋在家里好不容易有个大假咱得好好珍惜!我们都是明白人,知道景区绝对是人山人海人如潮,早早就没有打算去景点凑热闹。下班后便急着往老家赶,知道老家正忙着春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时正是农
期刊
初六晚上的酒醉在了初七早上,酒醒之时又该上班了。多少个不情愿,不是年没过好,是酒喝得身如散架,多想缓两天,让自己的老胳膊老腿舒展舒展。想想这几天,疾走劳顿奔波忙,几壶浊酒喜相逢。相聚过年事,全在醉意中。  这酒啊,在内蒙古人的生活里确实占着重要的位置。不光操磨外地人,把本地人也伺候得服服帖帖。有个段子说北京同志来内蒙古旅游,在《欢迎您到草原来》旋律中开喝,一直到《站在草原望北京》中迷离返回,没有时
期刊
今天是惊蛰,大清早起来人们就在朋友圈开始咏怀:“惊蛰,就像一个定时闹钟,拉开了春天的帷幕”;“惊蛰,没有人能阻挡,春天如期而至”……  对于这个节气,我只记得小学时候背《二十四节气歌》时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样的句子,知道它是在全年中位于立春、雨水之后的第三个节气,具体什么天气也不知道,以后读到刘方平在《月夜》里写“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期刊
周日晚上的风擦着玻璃吼了一宿,吼得人心烦意躁,惶恐不安。时已黎明,向外望去,好像是玻璃让什么堵了,视野里一片灰色。没经历过沙尘暴的女儿说天怎么是黄色的呢?印象里好几年没来过如此嚣张的沙尘暴了,还赶在了农历二月二之时不误拜年。上午才从中央气象台报道中得知是近十年来最厉害的,我印象里二十年也没经历过,可能是近几年人上年脑子不好使把十年前的几次大沙尘给忘了。  早早下楼送女儿去上学,门口的车已失去了真面
期刊
伏天过后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酷热的天也好像进入冷藏模式,大地一片凉爽,空气顿感清新,感觉很是惬意。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悬挂的雨帘,勾起了儿时雨天的回忆:儿时的雨天特别和小学课文《送雨衣》里那个雷电交加、大雨如注的插图相吻合,闪电刺破长空,骤雨倾盆而泻。记忆中儿时的雨下的是昏天黑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  当天边的零星云朵堵住了焦人的烈日后,然后逐渐堆积,不一会儿乌云就开始翻滚,闪电紧接着闷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