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纠缠》中看印度文化影响下的女性生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geous1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纠缠》是泰戈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对印度生活现状尤其是女性婚姻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平等地位的追求。本文将印度传统婚姻关系中的“童婚制”、“妆奁制”以及“萨蒂制”与文本内容相结合,揭示出在印度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影响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出印度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心理。
  【关键词】:《纠缠》;童婚制;妆奁制;萨蒂制;男尊女卑
  一、泰戈尔与《纠缠》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2-1941)是印度伟大的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出生于加尔各答的一个贵族家庭,属婆罗门种姓,有着良好的家庭熏陶以及教育经历。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或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生活创作正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主义转型期,在他的身上既浸润着印度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深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的身上充满着矛盾性。他一方面,支持社会改革批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在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下被迫害的人民,并对西方殖民者加以无情的批判和揭露。泰戈尔还被甘地称为“伟大的哨兵”,印度荣誉的守护者。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其对于宣扬印度文化、捍卫民族权力以及推动印度的民主进程所做的巨大贡献。
  《纠缠》创作于1929年,是一部描写城市生活与资产阶级的长篇小说,记叙了因家族仇恨而结合的一对夫妻,在婚姻中彼此折磨,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伤痛而且给两个家庭都带来难言困境故事。古沙尔和贾杜吉是塞亚库勒村庄的两大家族,因为宗教祭祀问题而产生矛盾,并发生了械斗,虽然后来被平息了,但仇恨的种子却因此种下。贾杜吉家族用谣言中伤古沙尔家族,使他们难以在当地生活,因此背井离乡、逐渐落魄。很多年之后,古沙尔家族的穆杜苏坦因为经商有道而成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商人,然而贾杜吉家族一家却家道中落,甚至连女儿出嫁的陪嫁都难以承担。穆杜苏坦因为想要报复贾杜吉家族而迎娶贾杜吉家族最小的女儿古姆蒂妮。古姆蒂妮的哥哥毗波罗达斯坚决反对,而古姆却因為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执意出嫁。婚后,原本想要折磨古姆蒂妮的穆杜苏坦逐渐爱上了她,但是古姆蒂妮却渐渐发现穆杜苏坦身上的贪婪、丑恶,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正当古姆蒂妮想要听从哥哥的劝告离开穆杜苏坦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于是古姆蒂妮再次回到了古沙尔家族,二人依旧彼此纠缠。
  泰戈尔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方面描绘了印度妇女在婚姻中的低下地位与悲惨境遇,另一方面还反映了印度某些传统文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束缚以及困境。此外,在叙述中自然的融入了人们在社会变革的时期身上的那种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性,同时还刻画了资本主义入侵给人们生活以及精神上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纠缠》中女性生存困境
  泰戈尔在《纠缠》中用了浓重的笔墨去刻画其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女主人公古姆蒂妮,穆杜苏坦的弟妻倪丝塔利妮以及他的嫂子夏玛逊德利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一定现代意识的凸显,然而在传统印度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思维观念却占据了主流,这也是造成他們悲剧性命运的根本性原因。在印度教思想中,最陈腐的一个陋习就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形成的“童婚制”、“妆奁制”、“萨蒂制”等更使无数女性陷入痛苦的深渊,而这些陋习在《纠缠》一书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
  1.童婚制
  印度是一个宗教性很强的国家,生活在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有着极度虔诚的宗教信仰,宗教的类型也异常丰富,而印度教则是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对印度教徒而言,婚姻是一项神圣的宗教义务。在《摩奴法论》中规定:“女儿要在8岁至12岁完婚”,“30岁的男子应该娶12岁的迷人姑娘或者24岁的应该娶8岁的”。《梵天往世书》中甚至还规定了过了4岁的幼女便可以成婚。在这种宗教习俗的影响下,印度形成了一种“大丈夫小娘子”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纠缠》中的古姆蒂妮作为一个19岁的“老姑娘”,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累赘。她觉得:“她这个待嫁的老姑娘,像一块巨石,压在全家人身上”,而且她“越是痛苦心理就越是感受到屈辱”。此外,因未能完成“童婚”这一庄严任务而痛苦的也不仅仅是当事人本身,还有她的家人。因为印度教的经书规定,女孩子在月经来临之前,父母就应该把她的婚事定下来。如果父母不能使子女及早完婚,那么他们就没有完成自己的宗教义务,就是一种罪过。古姆蒂妮的父母早逝,因此为她主持婚姻大事的责任也就落到了她的哥哥们身上,尤其是大哥毗波罗达斯。尽管他是一个具有很强现代思想的青年人,他也无法忽略强大的传统在人们身上设下的普遍的藩篱,同时,他也不想看见妹妹痛苦,所以他也只能去屈从于传统,希望以传统的方式让妹妹获得幸福。他还将妹妹未能出嫁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身上,尽力的去补偿妹妹。即使是在家庭出现严重财务危机的时候,也坚决不去动用妹妹的嫁妆。毗波罗达斯是痛苦的,这痛苦不仅是举步维艰的家庭环境造成,更重要的还是对于不能给妹妹圆满人生的情感上的亏欠。“童婚制”这种情况在印度独立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迫于传统的压力法定结婚年龄还是偏小,规定女子结婚年龄为15岁。但是,无论城乡,童婚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到了1981年,拉贾斯坦邦矿业部长嫁女,他的女儿当时也只有11岁而已。
  2.妆奁制
  《摩奴法论》明确规定,媳妇若能带来充足的财富,会受到尊重,使神高兴。因此,父母们将高昂的妆奁当成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妆奁的习俗便成为父母的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贾杜吉家族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多生女儿的罪过的罚款,至今没有交齐。古敏蒂妮的四个姐姐陆续嫁给了名门望族,伴随着出嫁而来的便是高额的妆奁。然而,正如书中所言“他们家的名望早已是历史遗迹,可花钱是现代气派。妆奁是以门第的高价和空虚的名望的据大尺寸制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贾杜吉家陷入严重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妆奁费用。日益沉重的债务,使古敏蒂妮无法提供体面的妆奁,这是她久久无法出嫁的重要原因。此外,妆奁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残酷的社会现象,就是它已经成为一些有儿子家庭发财致富的一种手段,他们往往故意烧死没有带来更多财产的媳妇,以图再娶时继续勒索钱财。这样的状况,使毗波罗达斯不敢去让妹妹出嫁。即使是穆杜苏坦主动发出婚姻邀请的时候,他依旧很难表示赞同,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古沙尔和贾杜吉家族之间的世仇。前文已经提到,毗波罗达斯是一个具有很强现代意识的人物,并不完全拘泥于印度固有传统和繁文缛节。但由于对妹妹的爱,他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了。在古敏蒂妮的婚礼上,他本不看重排场和金钱,但是在穆杜苏坦派仆人来“示威”的时候,他深刻的明白,如果不做出一个体面的婚礼,妹妹嫁过去之后一定会受欺负的。因此,即使并不赞同,他还是任由那勃古帕尔去操持婚礼,与穆杜苏坦进行一番金钱与面子上的较量,即使自己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现实中,妆奁制对妇女的残酷远远超过了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据合众国际社1983年的一篇报道,每年印度因为对陪嫁不满而烧死妇女的案件高达3000多起。一位妇女组织的负责人称,1990年全印度共有将近5000名新娘死于妆奁制,其中有878人证明是被谋杀而死的。这样的数据还是在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所统计的,倘若再向前追溯的话,其结果我们可想而知。   3.萨蒂制
  印度教大量鼓吹妇女的贞洁观,贞洁是印度女子最重要的品行,也是男子择偶的最低条件。“大丈夫小娘子”的现象之所以在印度如此普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保证女子的贞洁,必须在性成熟之前结婚。此外,为了证明自己的節操,一个女人一生只能结一次婚,由此便产生了寡妇自焚的现象,也称“萨蒂制”。这种制度在很长时间内被视为彪炳千古的壮举、崇高贞操的体现、至高无上的荣耀、对丈夫忠貞和至爱的体现。因此,当古姆蒂妮决定要与穆杜苏坦离婚时,遭到了来自除毗波罗达斯之外所有人的反对。倪丝塔利妮本来对古敏蒂妮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并成为她的密友,然而,在听说古敏蒂妮想要离婚之后,思想上也渐行渐远。因为在她看来,“即使妻子命中注定被冷落,受到极大的侮辱甚至个别女人为求解脱,吞噬鸦片,自缢身亡,都是可以理解的”,“不管丈夫是好是坏,结婚,不过是妻子表明自己贞操的光荣契机而已”。这样的话,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十分可悲,然而却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更令人痛心的是,妇女本身无法觉醒,正如毗波罗达斯所认为的那样,“女人的尊严在女人那最少。”这种残酷且灭绝人性的制度曾经于1929年宣布废除,然而,时至今日,寡妇自焚殉夫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泰戈尔在短篇小说《莫哈玛娅》中也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谴责与批判。
  三、结语
  从童婚制、妆奁制、萨蒂制者三个流传已久的制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女性在印度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艰难的处境。即使在民族独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遏制这些行为,千百年来得传统却依旧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难以根除。《纠缠》这部小说以古敏蒂妮的婚姻生活为主要矛盾冲突,描绘了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斗争过程。古敏蒂妮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着矛盾性的人物,在她身上体现着某些现代意识的觉醒,她有要求女性独立的意愿,并且受过一定的现代教育。然而,在她身上挥之不去的依然是印度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她看来“男人以才能维持家庭,女人则以命运的力量恭迎吉祥女神的光临”,从这样的一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的眼中,女人依然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她在哥哥的鼓励下,做出了要离开穆杜苏坦的决定,然而这样的决定依旧只是表面的。她虽然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也有一系列名正言顺的理由,但那只是表现给他人看的,她依旧背离思想深处传统思想的救赎。以至于在得知有孩子了之后,立即做出了回到穆杜苏坦身边的决定,坦然的去接受那可见的悲剧性的命运。小说中最具现代意识的就是古敏蒂妮的哥哥毗波罗达斯了,他可以说是小说中女性权利的捍卫者。他倡导男女应该拥有平等的地位,在父母的婚姻中强烈谴责父亲不忠的行为。在得知妹夫对妹妹的背叛时,鼓励妹妹逃离苦海。然而,却抵不过传统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就像古姆蒂妮所说的那样:“你所说的自由,可以凭知识来获得,但它的阻碍,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古老而传统的观念是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根除的。
  在我看来,泰戈尔笔下的“纠缠”不仅仅是指古敏蒂妮与穆杜苏坦之间的纠缠,而且还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纠缠。他以女性解放为最主要的戏剧冲突,目的在于让人们意识到,在传统中存在的陋习对现代人生活的负面的影响以及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他同时还指出,与传统“对抗”的过程是艰难的,它已经融入到人们的骨血之中,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得到改变。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它的困难而逃避它,“设法逃避痛苦,只会被痛苦缠住,所以应勇敢的面对痛苦”。人们也应该自我觉醒,去解救自己的生存困境。
  参考文献:
  [1]泰戈尔小说全译(长篇小说VII),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年。
  [2]郁龙余.印度文化论,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与传统商业流通业的深度融合,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传统商业流通经济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日益凸现。商业流通应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促进和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常态和商业流通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说明了新常态下商业流通经济转型创新的重要意义,继而提出了转型创新的几点策略,最后分析讨论了现在面临的发展和挑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危险关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的经典力作。这部书信体小说被认为旨在讲述巴黎贵族社交圈浪荡男女们的爱情谋略。但是,通过小說字里行间所展现的细节可以发现,它也揭示了掩盖在两性情感下的不同人性动机与信仰诉求。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理论,探寻男女情感本质。  【关键词】:危险关系;爱情心理学;情感本质  引言  在西方文学史上,书信体小说由出现到成熟,已近三百年。自《帕梅拉》起,西方文坛书信体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四川中小学音乐学科专兼职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个别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四川省1000名左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1000名左右学生开展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协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历时五年的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结合现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分析四川中小学音乐教师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协同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中小学;计算机音乐;音乐教育;调查;对策  加强美育
期刊
在当今的语境中,似乎画画的就是搞艺术的,就是艺术家。其实不然,不是每个画家都可以被称为艺术家,不是每个画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在畫家与艺术家之间有很大距离的,艺术家可能是画家的终极目标。  不管人们多么赞美美术史上某一时期某些绘画大师的作品,多么迷恋那些大师的艺术,如:达芬奇、伦勃朗、莫奈、毕加索等。不管民众愿意不愿意接受今天的艺术,但我认为:绘画是进步的,有一定的起伏,但总体上一定是进步的,向上的。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非汉语母语者来华学习汉语。本文主要以高校留学生为分析对象,浅析他们在课外和课堂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应对策略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高,使得全球刮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作为非汉语母语者学习的第二语言,大多数人选择在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大批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世界遍地开花,全球化在推动中国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将汉语逐渐推向世界,并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及传播事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的近邻友好国家,泰国政府也已逐渐将汉语课列入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学生的日常课程中。本文基于笔者在泰国清莱府和清迈府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对泰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及学习动
期刊
【摘要】:《飞出苦难的牢笼》的创作巧妙汲取了西洋歌剧的技法,借鉴了西方作曲家在现代作品中节奏频繁变化的特点,被评为是“中国最早的歌剧代表作”;本论文主要是从作品的创作上、演唱处理上作分析,分析层次由整体到细节、由浅到深。  【关键词】:《飞出苦难的牢笼》;创作分析;演唱处理  歌剧在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便开始产生,它通过把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生动地体现、塑造人物和景致。  中国歌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刮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有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很多书面语的表达。即便是掌握了汉语语法规则的二语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交流的障碍这,这是由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造成的。显然,对于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应该给予适当的俗语教学,让他们的汉语走进真正的中国生活,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倡阳春白雪还要提倡下里巴人,而俗语就是下里巴人的最好的代表。笔者这里利用通过网络
期刊
【摘要】: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逻辑分析法、以成都市六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设施情况为研究对象,并对六所特教学校的领导、老师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得出结论,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