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我国高校的普遍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文章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建设进行思考,探讨课程建设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体系 课程建设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的职业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在课程设计和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职业规划关系到学生个人和职业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即重视质量,以生为本,应当科学地实现课程建设、完成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发展空间,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结合实际,教研室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个部分,并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面向大一和大二,而《就业指导》面向大三和大四。
二、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传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认知自我和社会环境,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并据此逐步制定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教育等学科的知识。从课程的长远发展出发,通过反复研究和学习借鉴,教研室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文化素质类”课程。
三、课程運作情况
(一)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含以6大模块:
(二)教学方式
该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资源,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学院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人员共分为三类: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具有学生管理经验的职员以及部分辅导员。这些工作人员因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在课程设计及相关专业知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专职、专业的指导人员欠缺一直是制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对概念认知模糊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学生意识到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为职业目标而奋斗的重要性。然而,因为对于职业规划理念的理解过于表面,往往会出现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如何实现目标或者缺乏动力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缓慢
因为任课教师专业背景与学生专业的差异,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环节发展速度缓慢,甚至个别专业处于停滞状态。另外,因为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向的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而本科生在大三才能够学习到核心的专业课程,大二阶段开展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
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完善与发展方向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持续发展应当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综合性。前瞻性是指我们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传播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全新的理念。开放性是指课程的定位和设计的出发点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综合性是指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讲究与多课程配合、吸收多学科的经验。
(二)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
学生的情绪难以调动,或者配合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年轻教师面对“90后”的大学生,应该采用“柔性牵引”的教学方式。
除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求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引导学生确定目标并实现职业理想。
(三)加大投入,强化师资
职业测评系统的科学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参考。因此,引入专业的测评系统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此外,优秀的师资是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培训不利于师资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师资,学院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选拔一些优秀教师参加由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高级别的专项培训。同时,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任课教师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中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四)依托就业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面对职业选择时,学生之所以困惑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行动准备和实践认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利用就业指导中心的资源,即依托现有的就业基地开展实践教育,另一方面是加强与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就业实践。
(五)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自我规划”动力
创业精神是一种创新思维和自我实现主义。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具备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即使不创业,我相信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会成长为“职场精英”。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创业者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六)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全面化的课程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的“1+4+X”课程体系立足学生自身发展和课程特点,实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机结合,对于构建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做好课程自身构建的同时,更要尝试把学生的专业、实习计划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评估和调整,逐步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全面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本文为2011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河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及其支撑体系的思考 [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谢睿萍.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效性[J].科技信息,2011.(21)
[3]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河南巩义)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体系 课程建设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的职业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在课程设计和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职业规划关系到学生个人和职业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即重视质量,以生为本,应当科学地实现课程建设、完成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发展空间,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结合实际,教研室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个部分,并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面向大一和大二,而《就业指导》面向大三和大四。
二、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传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认知自我和社会环境,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并据此逐步制定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教育等学科的知识。从课程的长远发展出发,通过反复研究和学习借鉴,教研室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文化素质类”课程。
三、课程運作情况
(一)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含以6大模块:
(二)教学方式
该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资源,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学院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人员共分为三类: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具有学生管理经验的职员以及部分辅导员。这些工作人员因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在课程设计及相关专业知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专职、专业的指导人员欠缺一直是制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对概念认知模糊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学生意识到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为职业目标而奋斗的重要性。然而,因为对于职业规划理念的理解过于表面,往往会出现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如何实现目标或者缺乏动力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缓慢
因为任课教师专业背景与学生专业的差异,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环节发展速度缓慢,甚至个别专业处于停滞状态。另外,因为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向的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而本科生在大三才能够学习到核心的专业课程,大二阶段开展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
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完善与发展方向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持续发展应当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综合性。前瞻性是指我们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传播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全新的理念。开放性是指课程的定位和设计的出发点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综合性是指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讲究与多课程配合、吸收多学科的经验。
(二)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
学生的情绪难以调动,或者配合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年轻教师面对“90后”的大学生,应该采用“柔性牵引”的教学方式。
除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求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引导学生确定目标并实现职业理想。
(三)加大投入,强化师资
职业测评系统的科学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参考。因此,引入专业的测评系统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此外,优秀的师资是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培训不利于师资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师资,学院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选拔一些优秀教师参加由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高级别的专项培训。同时,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任课教师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中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四)依托就业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面对职业选择时,学生之所以困惑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行动准备和实践认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利用就业指导中心的资源,即依托现有的就业基地开展实践教育,另一方面是加强与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专业任课教师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就业实践。
(五)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自我规划”动力
创业精神是一种创新思维和自我实现主义。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具备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即使不创业,我相信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会成长为“职场精英”。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创业者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六)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全面化的课程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的“1+4+X”课程体系立足学生自身发展和课程特点,实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机结合,对于构建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做好课程自身构建的同时,更要尝试把学生的专业、实习计划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评估和调整,逐步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全面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本文为2011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河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及其支撑体系的思考 [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谢睿萍.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效性[J].科技信息,2011.(21)
[3]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河南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