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能写会写之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则成了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大问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中明确指出:“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习作评改是小学生习作指导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作文;合作评改;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工作室成员马丽红老师自2014年开始进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有效评改方式的研究》的课题实验,2015年12月经过海丰县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已经结题。在此基础上马老师申请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研究》,2016年10月正式立项,课题实验正在进行中。作为课题实验的指导专家和参与者,我见证了马老师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几年的课题实验过程中付出的辛劳和获得的进步,真正感受到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对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帮助,以下是我对这个课题实验的几点粗略看法:
一、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一直以来,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仍沿用“生写师改”的一元化评改方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便由教师一人加以修改点评。但这种批改模式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思想,很多学生对老师费尽心血批改的作文并没有真正领会意图,他们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式,对于教师的评改和评语,多数学生并不在意,毫无创新自主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构建多元化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设良好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课堂上,马老师经常有意无意地引用古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习作修改的重要性。比如学习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动词来替代“绿”字,再告诉学生诗人在写诗时曾经多次修改,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用“绿”的好处。让学生明确“改”是习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兴趣。
三、优化训练方式,培养自改、互改能力
单一的评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评改作文的需要,学生需要“多元化”的评改模式,教師在训练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快乐灵活的训练模式。
(一)倡导“四看”法自改作文
该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在课堂上出示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四看”法自改作文。第一步看作文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步看作文的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第三步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生动;第四步看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标点是否运用恰当。学生通过一遍遍细读,利用这种分步修改“四看”法自己修改作文。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将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二)家长评改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评改学生的习作。
(三)集体评改
这是一种学生集体评改作文的模式。上课时,教师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共同进行修改。首先引导学生先把习作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然后再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探索如何完善示范、指导、撰写评语、激励等各个细节,提高教师评改的质量。这种集体评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的文章。
(四)习作梯级评改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综合式的评改方法:第一步,教师初步评改学生习作,了解学生习作的大致情况,明确评改的要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第二步,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我评改或相互评改;第三步,教师点评总结评改情况;第四步,教师向校内外刊物推荐发表优秀作文。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研究》依托网络环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合作评改”为核心,模式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修改的能力和质量,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文章不厌百回改”,衷心希望这种课改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懒改作文”的局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转变学生的写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作文评价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1995 (12).
(编辑:郭恒)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作文;合作评改;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工作室成员马丽红老师自2014年开始进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有效评改方式的研究》的课题实验,2015年12月经过海丰县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已经结题。在此基础上马老师申请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研究》,2016年10月正式立项,课题实验正在进行中。作为课题实验的指导专家和参与者,我见证了马老师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几年的课题实验过程中付出的辛劳和获得的进步,真正感受到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对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帮助,以下是我对这个课题实验的几点粗略看法:
一、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一直以来,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仍沿用“生写师改”的一元化评改方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便由教师一人加以修改点评。但这种批改模式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思想,很多学生对老师费尽心血批改的作文并没有真正领会意图,他们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式,对于教师的评改和评语,多数学生并不在意,毫无创新自主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构建多元化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设良好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课堂上,马老师经常有意无意地引用古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习作修改的重要性。比如学习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动词来替代“绿”字,再告诉学生诗人在写诗时曾经多次修改,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用“绿”的好处。让学生明确“改”是习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兴趣。
三、优化训练方式,培养自改、互改能力
单一的评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评改作文的需要,学生需要“多元化”的评改模式,教師在训练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快乐灵活的训练模式。
(一)倡导“四看”法自改作文
该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在课堂上出示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四看”法自改作文。第一步看作文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步看作文的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第三步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生动;第四步看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标点是否运用恰当。学生通过一遍遍细读,利用这种分步修改“四看”法自己修改作文。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将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二)家长评改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评改学生的习作。
(三)集体评改
这是一种学生集体评改作文的模式。上课时,教师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共同进行修改。首先引导学生先把习作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然后再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探索如何完善示范、指导、撰写评语、激励等各个细节,提高教师评改的质量。这种集体评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的文章。
(四)习作梯级评改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综合式的评改方法:第一步,教师初步评改学生习作,了解学生习作的大致情况,明确评改的要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第二步,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我评改或相互评改;第三步,教师点评总结评改情况;第四步,教师向校内外刊物推荐发表优秀作文。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多元化的研究》依托网络环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合作评改”为核心,模式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修改的能力和质量,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文章不厌百回改”,衷心希望这种课改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懒改作文”的局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转变学生的写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作文评价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1995 (12).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