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适时启发的有效途径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力,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具体的做法则是多姿多彩的。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几种手段,供大家参考。
  目标启发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目标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所有任务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的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悬念启发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故事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理。用“且听下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背影》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四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老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接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呢呢?学生讨论后明确:人最富于表情的部位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来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常用的手法;而《背影》这一课,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后,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进入老境“颓唐”的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身潦倒的印记。父亲在家景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知疲倦,不怕麻烦的送儿子去学校,还艰难的爬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分别时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深的印记,如果还是囿于描写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个构思,作者独具匠心;这个悬念,激发了学生仔细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情感启发
  情感启发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和的符号。”讀者若不能透彻的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么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有一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农民在大热天又热又累,都累到气喘吁吁有气无力了,还在希望夏天的日子再长一些呢?这不矛盾吗?这一启发学生就能够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了。这种矛盾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明确了。
  媒体启发
  所谓媒体启发,是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幻灯机,电脑,录音机,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声形结合。试想,在叫高尔基的《海燕》用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那个更好呢。又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如能将“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中间“全石以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的美景制成影视片,展示出来,小石潭的方位、概貌、情趣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了,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情趣自然也就来了。
  对比启发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中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绘,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活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苛税,造成的。这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就深刻了
  设疑启发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前不做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式教学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这才是关键的。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学反思是一种内省的活动,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其根本属性是思维性而非直观的行动。除教学后反思外,还存在教学前和教学中反思。教学前反思是一种以主体以往的知识、经验和体会为心理背景,而进行的一种能动的自我觉知的心象加工过程;教学中反思是一种对所经历的教育、教学情景更为迅速和即时的行动后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对教学反思(reflect
摘要:农村小学学生受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制约,其思维方式亦与城市小学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针对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中所编排的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存在某些特定差异入手,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深入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方法,努力调动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
中图分类号:G4  建构:简约题材存素养  “测量”是数学课程“图形与几何”中的学习内容,教学题材简约、生动,是小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课堂是主阵地,如果教师能够依托生活,用活素材,就可以为学生的测量实践提供广阔的体验训练场。  (一)教学理论呼唤我们关注“测量”  什么是测量呢?数学教学中的测量,是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物体的属性具有了量化的特征
如何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管理过程的优化,如何提高其智能化水平,是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现代管理实践中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约束条件增多,非线性严重,环境更加复杂,
合同能源管理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的市场机制。该文主要针对节能收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分析了它们的治理机制。首先,该文利用信号传递模型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第一”深入人心。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今天,对安全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就是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41  自从全面推选有效课堂教学后,问题讨论法无疑是历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值得深入开发的教学方法,而且在问题的设置上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问题探讨过程中的种种变数与应对策略却往往出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驾驭智慧之外,也就是说在问题探讨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新的问题,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所以在发现的新的问题之后,往往显得措手不及,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