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幻片往往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对科技文明进行反思。在《千钧一发》中,导演安德鲁·尼科尔幻想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孕育后代,人从此分为“瑕疵人”和“合格人”。影片中,基因歧视无处不在,一切都在一种看似科学实则荒谬的模式下运行。当人类只相信基因编辑出的“合格人”,平等观念将受到质疑,个人隐私在基因检查面前暴露无遗,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人类宝贵的情感将变得无足轻重。当我们能够预知未来,未来何在?
关键词:基因编辑;科幻;《千钧一发》
2018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女婴露露和娜娜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实,几十年前科幻片已经预知了这一事件,并对其进行了深刻反思,导演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科技文明的担忧与恐惧。
科幻电影是“以已经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为基本依据,通过艺术家的神奇想象,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展现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1]它往往以超前的意识预知未来。1997年,由安德鲁·尼科尔执导,伊桑·霍克、乌玛·瑟曼、裘德·洛担任主演的科幻片《千钧一发》上映,对基因编辑技术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生动呈现。影片故事发生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基因分析,判断出婴儿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性格倾向甚至死亡时间。通过基因编辑,选择最优秀的基因,保证即将出生的婴儿在体力、智力、性格、外貌上是最优秀的。人被分为“瑕疵人”和“合格人”。“瑕疵人”是父母自然受孕生产的,而“合格人”是经过基因编辑选择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文生是“瑕疵人”,出生几秒即被断定患精神病的概率是60%,患躁郁症的概率是42%,注意力不集中的概率是89%,患心脏病的概率是99%,早衰的概率偏高,寿命预估是30.2岁。文生通过他人基因伪造身份,进入太空中心。他每天带着血液、尿液、头发和皮屑样本去公司,在训练中,用事先录制好的心跳节奏欺骗监测仪器,小心翼翼地应付各种检测,隐藏真实身份,终于成功当上领航员进入太空。这是一个“瑕疵人”战胜基因缺陷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但是,影片以蓝色调为主,伴随着伤感的旋律,弥漫着对未来的忧伤、恐惧与不安,这是导演用艺术表达对科学研究无禁区的一种忧虑。
1 平等与自由受到挑战
《千钧一发》中,主人公文生是一个父母自然受孕出生的“瑕疵人”。弟弟东尼是一个经过基因编辑的“合格人”。童年时,文生被保险公司拒保,不被幼儿园接受,身体没有弟弟健壮,个头也没有弟弟高。与弟弟在大海中比赛游泳,从来都是落后者,因为他的基因先天存在缺陷。成年后,只能从事清洁工的工作,基因缺陷让他的努力、梦想变得毫无意义,社会只是程式化地认可“合格人”。基因歧视无处不在,新的阶层观念开始形成,这个阶层无关种族、肤色、信仰,仅仅取决于你的基因,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的通道被彻底关闭。
文生是一个不相信基因决定论的“瑕疵人”。成年后,在一次与弟弟的游泳比赛中获胜,虽然他的获胜是因为他没有给自己预留返程的体力,但是他开始意识到,也许基因并不能说明什么,他可以通过更加努力来实现自己遨游太空的梦想。文生找到了杰隆,杰隆是一个“合格人”,基因经过选择编辑,心脏壮得像头牛,寿命长到令人难以想象,却因在一次游泳比赛中屈居亚军而试图自杀,自杀未遂摔断脊柱成为一个残疾人。文生做了整容和增高手术,并佩戴隐形眼镜使自己变成杰隆,获得了进入太空中心工作的机会。为此,他必须每天尽量除去脱皮、指甲屑和毛发,随时用微型吸尘器清理键盘、办公桌,然后把杰隆的皮屑撒在键盘上,在梳子上缠一两根杰隆的毛发。大腿根部随时绑着装有杰隆尿液的袋子,手指上永远贴着装有杰隆血液的薄膜,以隐瞒“合格人”世界中的“瑕疵人”身份。
影片中的未来社会,基因决定一切,后天努力毫无意义,只有通过弄虚作假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起的平等观念被颠覆,一切文明进化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斯蒂芬·霍金曾预言未来将出现基因编辑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智力和寿命也得到提高。同时霍金也提到他的顾虑:一旦“超级人类”普遍存在,没有改善基因的普通人将被淘汰。这样的未来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吗?或者,一旦《千钧一发》在现实中实现,我们的未来何在?
2 情感缺失
影片《千钧一发》中,人类不再需要任何身份证明,甚至不再看脸。一切都通过基因检测来实现。通过一点唾液、一滴血、一根毛发、脱落的皮屑、门把手或纸杯上残留的印记、尿液……可以立刻知道你的身份、性格、体质特征、心理状况。文生说:“细胞是我真正的履历表。”无视个人隐私,就是否定人类的文明史。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与尊严的尊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人类社会在早期以部落形式存在,用群居面对来自自然、野兽的种种危机。此时,生存需要往往掩盖了对隐私的渴望。当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不再需要以群居生活确保自身安全后,隐私慢慢成为一种心理需求、安全需求。《千钧一发》中所呈现的未来世界,隐私完全被遮蔽,随之被遮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任、尊重,社会机械地按照某种既定程序运行,冷漠而缺乏人性。
电影中导演安德鲁·尼科尔让情感存在于基因有瑕疵的人当中。艾琳虽然基因很好,但还是显示“心衰竭风险过高”。当她发现了文生是“瑕疵人”時,非但没有揭穿他,反而被他的努力与执着打动。“无论是否把爱定义为最甘美的东西,无论它是不是推动世界的动力……人们的一个普遍信念认为爱与空气一样重要。”[2]爱情是非理性、非逻辑的,如果一切屈从于基因,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将不复存在。
杰隆虽是一个“合格人”,但是生无可恋,饱受优秀基因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基因借给文生,无疑是对“基因编辑”的一次嘲讽。杰隆被文生的努力打动,重新开始思考生命。他最后放弃了有着优秀基因的肉体,由此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文生带着杰隆的头发飞向太空,实现了两人共同的梦想。
影片中另外一个温情的角色设置是拉姆医生。他在一开始检查尿液时就知道了文生的真实身份,但是一直没有戳穿他,只是跟文生聊他的儿子。登上太空之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文生没有带预先准备好的尿袋,导致尿检不合格,拉姆医生又一次提到了自己的儿子也想当宇航员,只是基因不优秀。拉姆医生帮助文生改了尿检结果,并告诉他“右撇子是不会用左手拿那玩意的”。
“瑕疵人”是影片的情感寄托,是未来世界残存的一点温情,是对模式化社会的一种抗议。如果没有“瑕疵人”,世界将变得冷漠无趣。影片中有两个充满讽刺意味的人物设置。一是真正的杰隆,他是一个“合格人”,基因完美,但是却厌世,最后自焚而死。二是文生的上司,他亦是一个“合格人”,基因检测暴力倾向为零,但是却残忍地杀害了与之意见相左的督导。基因真能决定一切吗?基因能编辑人的感情吗?
基因科技已经并将在疾病治疗领域起积极作用。但是科学研究必须有底线,有禁区,不能突破人类赖以生存的伦理规范、道德传统、法律法规,否则,人类未来堪忧。影片结尾有一段旁白:“在短短的几年中,科学家就会完成人类基因工程,即绘出人类所有的基因图。我们已经发展到可以控制我们自己进步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早些得到这些技术,下面这些人可能就永远不会出现了:亚伯拉罕·林肯(马氏综合征)、埃米莉·迪金森(躁狂抑郁症,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文森特·凡高(癫痫症)、阿伯特·爱因斯坦(诵读困难)、约翰·肯尼迪(阿狄森氏症)、丽塔·海沃斯(阿尔茨默氏症)、雷查尔斯(原发性青光眼)、斯蒂芬·霍金(肌萎缩侧索硬化)、杰基·乔伊纳·克西(哮喘),当然,另外一个也许不会出生的人可能是你自己。”导演安德鲁·尼科尔以科幻片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既给观众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塑造了一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又引起了观众对科技深深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09.
[2] 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吴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2.
作者简介:赵春霞(1977—),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影学。
关键词:基因编辑;科幻;《千钧一发》
2018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女婴露露和娜娜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实,几十年前科幻片已经预知了这一事件,并对其进行了深刻反思,导演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科技文明的担忧与恐惧。
科幻电影是“以已经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为基本依据,通过艺术家的神奇想象,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展现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1]它往往以超前的意识预知未来。1997年,由安德鲁·尼科尔执导,伊桑·霍克、乌玛·瑟曼、裘德·洛担任主演的科幻片《千钧一发》上映,对基因编辑技术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生动呈现。影片故事发生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基因分析,判断出婴儿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性格倾向甚至死亡时间。通过基因编辑,选择最优秀的基因,保证即将出生的婴儿在体力、智力、性格、外貌上是最优秀的。人被分为“瑕疵人”和“合格人”。“瑕疵人”是父母自然受孕生产的,而“合格人”是经过基因编辑选择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文生是“瑕疵人”,出生几秒即被断定患精神病的概率是60%,患躁郁症的概率是42%,注意力不集中的概率是89%,患心脏病的概率是99%,早衰的概率偏高,寿命预估是30.2岁。文生通过他人基因伪造身份,进入太空中心。他每天带着血液、尿液、头发和皮屑样本去公司,在训练中,用事先录制好的心跳节奏欺骗监测仪器,小心翼翼地应付各种检测,隐藏真实身份,终于成功当上领航员进入太空。这是一个“瑕疵人”战胜基因缺陷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但是,影片以蓝色调为主,伴随着伤感的旋律,弥漫着对未来的忧伤、恐惧与不安,这是导演用艺术表达对科学研究无禁区的一种忧虑。
1 平等与自由受到挑战
《千钧一发》中,主人公文生是一个父母自然受孕出生的“瑕疵人”。弟弟东尼是一个经过基因编辑的“合格人”。童年时,文生被保险公司拒保,不被幼儿园接受,身体没有弟弟健壮,个头也没有弟弟高。与弟弟在大海中比赛游泳,从来都是落后者,因为他的基因先天存在缺陷。成年后,只能从事清洁工的工作,基因缺陷让他的努力、梦想变得毫无意义,社会只是程式化地认可“合格人”。基因歧视无处不在,新的阶层观念开始形成,这个阶层无关种族、肤色、信仰,仅仅取决于你的基因,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的通道被彻底关闭。
文生是一个不相信基因决定论的“瑕疵人”。成年后,在一次与弟弟的游泳比赛中获胜,虽然他的获胜是因为他没有给自己预留返程的体力,但是他开始意识到,也许基因并不能说明什么,他可以通过更加努力来实现自己遨游太空的梦想。文生找到了杰隆,杰隆是一个“合格人”,基因经过选择编辑,心脏壮得像头牛,寿命长到令人难以想象,却因在一次游泳比赛中屈居亚军而试图自杀,自杀未遂摔断脊柱成为一个残疾人。文生做了整容和增高手术,并佩戴隐形眼镜使自己变成杰隆,获得了进入太空中心工作的机会。为此,他必须每天尽量除去脱皮、指甲屑和毛发,随时用微型吸尘器清理键盘、办公桌,然后把杰隆的皮屑撒在键盘上,在梳子上缠一两根杰隆的毛发。大腿根部随时绑着装有杰隆尿液的袋子,手指上永远贴着装有杰隆血液的薄膜,以隐瞒“合格人”世界中的“瑕疵人”身份。
影片中的未来社会,基因决定一切,后天努力毫无意义,只有通过弄虚作假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起的平等观念被颠覆,一切文明进化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斯蒂芬·霍金曾预言未来将出现基因编辑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智力和寿命也得到提高。同时霍金也提到他的顾虑:一旦“超级人类”普遍存在,没有改善基因的普通人将被淘汰。这样的未来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吗?或者,一旦《千钧一发》在现实中实现,我们的未来何在?
2 情感缺失
影片《千钧一发》中,人类不再需要任何身份证明,甚至不再看脸。一切都通过基因检测来实现。通过一点唾液、一滴血、一根毛发、脱落的皮屑、门把手或纸杯上残留的印记、尿液……可以立刻知道你的身份、性格、体质特征、心理状况。文生说:“细胞是我真正的履历表。”无视个人隐私,就是否定人类的文明史。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与尊严的尊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人类社会在早期以部落形式存在,用群居面对来自自然、野兽的种种危机。此时,生存需要往往掩盖了对隐私的渴望。当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不再需要以群居生活确保自身安全后,隐私慢慢成为一种心理需求、安全需求。《千钧一发》中所呈现的未来世界,隐私完全被遮蔽,随之被遮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任、尊重,社会机械地按照某种既定程序运行,冷漠而缺乏人性。
电影中导演安德鲁·尼科尔让情感存在于基因有瑕疵的人当中。艾琳虽然基因很好,但还是显示“心衰竭风险过高”。当她发现了文生是“瑕疵人”時,非但没有揭穿他,反而被他的努力与执着打动。“无论是否把爱定义为最甘美的东西,无论它是不是推动世界的动力……人们的一个普遍信念认为爱与空气一样重要。”[2]爱情是非理性、非逻辑的,如果一切屈从于基因,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将不复存在。
杰隆虽是一个“合格人”,但是生无可恋,饱受优秀基因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基因借给文生,无疑是对“基因编辑”的一次嘲讽。杰隆被文生的努力打动,重新开始思考生命。他最后放弃了有着优秀基因的肉体,由此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文生带着杰隆的头发飞向太空,实现了两人共同的梦想。
影片中另外一个温情的角色设置是拉姆医生。他在一开始检查尿液时就知道了文生的真实身份,但是一直没有戳穿他,只是跟文生聊他的儿子。登上太空之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文生没有带预先准备好的尿袋,导致尿检不合格,拉姆医生又一次提到了自己的儿子也想当宇航员,只是基因不优秀。拉姆医生帮助文生改了尿检结果,并告诉他“右撇子是不会用左手拿那玩意的”。
“瑕疵人”是影片的情感寄托,是未来世界残存的一点温情,是对模式化社会的一种抗议。如果没有“瑕疵人”,世界将变得冷漠无趣。影片中有两个充满讽刺意味的人物设置。一是真正的杰隆,他是一个“合格人”,基因完美,但是却厌世,最后自焚而死。二是文生的上司,他亦是一个“合格人”,基因检测暴力倾向为零,但是却残忍地杀害了与之意见相左的督导。基因真能决定一切吗?基因能编辑人的感情吗?
基因科技已经并将在疾病治疗领域起积极作用。但是科学研究必须有底线,有禁区,不能突破人类赖以生存的伦理规范、道德传统、法律法规,否则,人类未来堪忧。影片结尾有一段旁白:“在短短的几年中,科学家就会完成人类基因工程,即绘出人类所有的基因图。我们已经发展到可以控制我们自己进步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早些得到这些技术,下面这些人可能就永远不会出现了:亚伯拉罕·林肯(马氏综合征)、埃米莉·迪金森(躁狂抑郁症,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文森特·凡高(癫痫症)、阿伯特·爱因斯坦(诵读困难)、约翰·肯尼迪(阿狄森氏症)、丽塔·海沃斯(阿尔茨默氏症)、雷查尔斯(原发性青光眼)、斯蒂芬·霍金(肌萎缩侧索硬化)、杰基·乔伊纳·克西(哮喘),当然,另外一个也许不会出生的人可能是你自己。”导演安德鲁·尼科尔以科幻片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既给观众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塑造了一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又引起了观众对科技深深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09.
[2] 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吴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2.
作者简介:赵春霞(1977—),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