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能听懂,效果甚佳。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语文课被讲得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同一个人,五官肢体端正完整,但给人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尤为重要。
为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要进入艺术的境界下面,我就将对掌握语文课堂节奏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语文教学内容“详”和“略”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毫无疑问,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如有的语文教师,不分文章的体裁,都是从作者介绍,文章字词讲起,然后段落结构分析,总结中心,最后归纳写作特点等,千篇一律。因此说,教师应从文章的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次要内容“轻描淡写”。找准文章难点,减少坡度,难易相间,精心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详略安排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语文教学容量“密”“疏”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有“密”有“疏”疏密结合。有的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时间一长,造成脑力劳动超负荷,产生抑制,效果会适得其反。也有的课堂教学“疏”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像温开水,一步一踱,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拉长的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如有一位青年教师讲授词性时,“副词”和“连词”本来只需十分钟能使学生弄懂弄会,非要讲上四十分钟才肯放心,课堂松松散散,学生的思维如“慢镜头”晃悠。由于刺激集中大脑皮层中的一个区域,就会使大脑进入无兴奋状态,思维停滞。故当语文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时,要让学生较重的负担,较大的容量,让学生精神抖擞,或讲或辩,或练或议,或观察或参与,使兴趣达到高潮。大密之后,定要读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间。
第三、语文教学速度“快”“慢”结合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从整体节奏上做到有效控制,使其速度快慢交替,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的变化。例如在散文教学,特别是名家的散文,对散文的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讲授时节奏要相对慢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则要讲得快点。而在说明文教学中,就应该把弄清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文结构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作为重点,此时教学节奏一定要放慢。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要因课堂内容而定,做到抑扬有致,波澜起伏,有时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像悄然而去的小溪。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促進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四、语文教学语调“高”“低”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时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应做到随境而迁,高低起伏。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给学生以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讲到重点时,缓和语气声调,音调委婉、清晰,当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当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震天响,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这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第五、语文教学环节“紧”“松”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连结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链条的扣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关系,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搞单一的“满堂灌”不行,搞“平分秋色”同样也不行,搞只追求热闹的“花架子”更不行,假如这样,那么会给学生带来不良感受,从而使他的思维效果受到影响。教师在把握教学环节时,必须审时度势,在不削弱,不忽视“双基”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环节根据轻重缓急设置的,搭桥引路,探究获取。使记忆巩固,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等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按其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六、教学要讲究情感节奏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自己先动情。所以课堂节奏还应该从教师的情感、情绪的变化上体现出来。“批文而入情”讲课时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层次(或激昂、愉快或悲哀等)使课堂气氛体现出高低、浓淡张弛的情感节奏。“教材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能说明生活并给予人的情感和思想以方向。”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批文而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
总而言之,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节奏也同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一样是变化无穷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相对的稳定的节奏变化规律。掌握节奏变化规律,合理的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使其达到最佳节奏状态才能符合新教材改革的教学观念,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语文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包建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探究绽放异彩—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
2、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
为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要进入艺术的境界下面,我就将对掌握语文课堂节奏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语文教学内容“详”和“略”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毫无疑问,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如有的语文教师,不分文章的体裁,都是从作者介绍,文章字词讲起,然后段落结构分析,总结中心,最后归纳写作特点等,千篇一律。因此说,教师应从文章的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次要内容“轻描淡写”。找准文章难点,减少坡度,难易相间,精心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详有略,详略安排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语文教学容量“密”“疏”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有“密”有“疏”疏密结合。有的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时间一长,造成脑力劳动超负荷,产生抑制,效果会适得其反。也有的课堂教学“疏”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像温开水,一步一踱,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拉长的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如有一位青年教师讲授词性时,“副词”和“连词”本来只需十分钟能使学生弄懂弄会,非要讲上四十分钟才肯放心,课堂松松散散,学生的思维如“慢镜头”晃悠。由于刺激集中大脑皮层中的一个区域,就会使大脑进入无兴奋状态,思维停滞。故当语文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时,要让学生较重的负担,较大的容量,让学生精神抖擞,或讲或辩,或练或议,或观察或参与,使兴趣达到高潮。大密之后,定要读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间。
第三、语文教学速度“快”“慢”结合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从整体节奏上做到有效控制,使其速度快慢交替,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的变化。例如在散文教学,特别是名家的散文,对散文的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讲授时节奏要相对慢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则要讲得快点。而在说明文教学中,就应该把弄清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文结构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作为重点,此时教学节奏一定要放慢。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要因课堂内容而定,做到抑扬有致,波澜起伏,有时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像悄然而去的小溪。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促進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四、语文教学语调“高”“低”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时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应做到随境而迁,高低起伏。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给学生以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讲到重点时,缓和语气声调,音调委婉、清晰,当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当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震天响,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这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第五、语文教学环节“紧”“松”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连结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链条的扣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关系,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搞单一的“满堂灌”不行,搞“平分秋色”同样也不行,搞只追求热闹的“花架子”更不行,假如这样,那么会给学生带来不良感受,从而使他的思维效果受到影响。教师在把握教学环节时,必须审时度势,在不削弱,不忽视“双基”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环节根据轻重缓急设置的,搭桥引路,探究获取。使记忆巩固,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等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按其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六、教学要讲究情感节奏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自己先动情。所以课堂节奏还应该从教师的情感、情绪的变化上体现出来。“批文而入情”讲课时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层次(或激昂、愉快或悲哀等)使课堂气氛体现出高低、浓淡张弛的情感节奏。“教材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能说明生活并给予人的情感和思想以方向。”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批文而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
总而言之,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节奏也同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一样是变化无穷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相对的稳定的节奏变化规律。掌握节奏变化规律,合理的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使其达到最佳节奏状态才能符合新教材改革的教学观念,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语文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包建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探究绽放异彩—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
2、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