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革新开放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越南的“革新开放”都是在照搬苏联模式和经济萧条、危机四伏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都经历过从启动到探索、从推进发展到全面深化的几个实践阶段,都是将农业作为突破口,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同时走对外开放的道路,并且都走了渐进式的改革道路。两国在改革举措、特点规律和经验问题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同时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与时代特征。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越南的“革新开放”,都对各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革新开放 中越改革异同 
  1978年底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20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2周年,在这42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越南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后的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革新开放(越南语:Doimoi,“刷新”之意),开启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使越南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越两国在各自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探索上有着诸多异曲同工之处,例如产生背景、发展阶段、举措手段、特点规律、经验与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逐一阐述与分析。
  一、产生背景
  (一)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978年以前,中国照搬苏联模式,全面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苏联模式在历史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苏联模式的诸多问题,例如缺少改革创新、多是教条主义、处处僵化等。对于这些问题,1988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平心而论,以前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照搬了苏联模式,所以出现了不少问题。虽然大家早就意识到这些隐患了,但是没能及时处理好。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要明确我们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王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6. 。
  越南首先在北方开始社会主义实践,随后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管理体系。1975年4月,越南南北统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越南形成了一种“官僚、集中、统包”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把战争时期的军事斗争战略运用于和平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力图在短期内使越南“快、猛、稳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急躁冒进、脱离国情、大搞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使越南形成了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经济萧条落后,危机四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治运动不断,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整個国民经济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按照世界银行依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世界各国的划分,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处于贫穷国家行列。
  1975年,越南南北方统一后,采取了不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错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时期,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78至1980年,越南遭遇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歉收、粮食短缺,经济状况更加恶化。1985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价格、工资、货币“同步改革”。但是治标不治本,造成商品供应奇缺,市场价格猛涨。1986年通货膨胀率高达774.7%,人民生活困苦,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和社会危机。
  二、发展阶段
  中国和越南两国在各自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道路上都走过了从启动到探索,再进一步推进、展开,并全面深化的不同阶段。
  (一)中国的五个阶段实践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无到有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在这42年里,中国对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不断摸索实践,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78—1984年)。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变到建设经济上来,同时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十二大报告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与此前将指令性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划等号的观念相比较,堪称跨越式进步。
  启动阶段的改革实践以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率先展开。以安徽小岗村率为试点成功后,推广全国,在此期间乡镇企业也快速发展。随后,各项改革也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农产品市场也取消了统购统销流通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两步“利改税”。
  2.探索阶段(1984—1992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于1984年10月召开,这次会议有思想上的进步,提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但是,1990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提法有所倒退,基本上回到了十二大强调的计划经济。这一思想理论的倒退,直接导致经济上的退步。从1988年的通货膨胀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一度落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是总体来说,这一阶段还是有所成就:首先,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国有企业,与此同时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上来;其次,开始实践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与此同时,实行承包制等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活力;最后,在宏观管理上,实行财税包干制并采取“调、放、管”相结合。
  3.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年)。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年后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外,根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四大后的第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起来了,体现在:市场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废除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并放开了竞争性产品、服务的价格;宏观调控方面,提出了改革财税、投融资和外汇体制的系统性方案,且确立了财政分税制框架;社会保障上,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制度以及失业保险制度等;收入分配上,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4.完善阶段(2003—2011年)。根据十六大的明确指示,在2020年前要不断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并在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随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崔友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及全面深化[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6):1. 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完善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继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实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浮动汇率制度;清理了阻碍非公有制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
  5.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十八大于2012年召开,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阶段。一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时全党一致认为,当前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此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了有关财税体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诸多议题,确保改革突破单纯的经济体制领域,走向“五位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及国防军队全面改革。
  (二)越南的四个阶段探索
  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由越共六大的“革新开放”开始,经过了四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86—1991年)。1986年底,为了使越南摆脱社会经济危机,越共六大做出了重大决策,启动了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名为“DoiMoi”的运动。以经济建设与改革为中心的国家战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建设:承认商品经济、实行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越南是个农业国家,本次革新政策以农村为起点,因此经济复苏立杆见影。1988年,越南解决了人民的温饱,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粮食产量达到1958万吨。越共八大指出“商业化生产与社会主义没有冲突,是人类取得的成就,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和之后都有存在的必要”  [越]越共八大文件[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1996:82. 越共七大和八大还出台了一系列革新政策,又将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进一步。
  2.推进阶段(1991—2001年)。1991年的苏联解体,在这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复杂多变的局势下,越南共产党吸取教训,再次反思社会主义的改革问题,同时由于革新开放的初步成就获得了人民的信任,也为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这一年的6月,越共七大发表了《继续推进革新事业向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正式提出了要以胡志明思想为指导,因为这一思想是马列主义与越南工人运动的创造性产物;是一门有关半封建殖民地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新时代越南工人阶级和越南民族的思想体系;也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策略方针 古小松.越南的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 。此外,七大通过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纲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备: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是高度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建立在现代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基础上的;是包涵浓厚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全国各族人民应当团结互助、平等互爱、共同进步;人类是从剥削和受压迫中被解放出来的,因此社会主义会按劳取酬,并使个人有条件全面发展;与全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六个特征 何龙群.越南共产党革新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7(5):15. 。1996年在七大的基础上,越共八大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识,将“国强、民富、社会公平和文明”扩展成为社会主义理想目标,這一思想保证了革新事业的稳步推进。
  3.展开阶段(2001—2005年)。在革新运动进程中,越南的改革者一直被经济体制革新的难题困扰着。他们始终都在思考如何决定国民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比重以及如何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等问题。根据革新开放发展的最新情况,2001年越共九大出现了一次新飞跃,会议明确了体制革新的目标并提出了一个概念,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同时,在之前的社会主义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民主”,提出要建设一个“国强、民富、民主、文明、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提法表示出了要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它已经极大地推动了革新事业的发展,尽管越南在转向市场体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社会主义定向”作出过明确界定。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后,越南的经济有了显著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7.5%以上,甚至一度达到了8.4%。2005年,越南成为了世界大米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额达到520万吨。尽管在第二年出于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越南对大米的出口有所限制,但出口额仍有470万吨。其他方面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农村人口的年人均收入增加到300-450美元;工业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长足发展(连续十多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企业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2000家减少到3200家,而国有企业占比下降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五年内个体私营企业涌现了180000家 李盛.越南改革大辩论——访越南中研院VoTriThanh教授一席谈[N].南方周末,2006-4-20. ;失业率降到5%左右,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了,由1993年的58%在十年间下降到19.5%;消费方面形成了个人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而这一经济结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不同,甚至在2004年个人消费额占了GDP的67% 何龙群.越南共产党革新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7(5):15. ;国内储蓄率十年间上升了一倍,由1995年的17%上升到34%;2003年以来,陆续提高了养老金水平、职工最低工资和公务员工资,并鼓励民营企业给职工提高薪酬待遇。
  4.攻坚阶段(2006年至今)。越南革新开放政策实施的第二十个年头,开始遭遇瓶颈,曾经因革新而被解放的生产力遇到了阻碍,许多改革计划无法继续顺利推行,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类问题变得复杂。譬如:如何保障各个层面的改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相互协调;市场经济建立在市场调节基础上,难免与“社会主义”的某些思想理念存在冲突;尽管国家层面和总体框架上确定发展市场经济,但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仍然表现在诸多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无形中也给越南革新增加了压力,要求越南保持同步发展。 李盛.越南改革大辩论——访越南中研院Vo TriThanh教授一席谈[N].南方周末,2006-4-20. 在这一背景下,越南共产党一边要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一边也需要对以上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并努力克服。   2006年4月,越共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革新事业,提高越南共产党的战斗力、发挥民族力量,使越南尽快脱掉欠发达国家的帽子。 谷源祥.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45. 会议表示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指导越南共产党的行动,对建设越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任务再次明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理论进行完善,同时提出了社会经济五年发展纲要,确立以: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7.5%以上、到2010年国内人均收入达到1050-1100美元、十年后建成“民富、国强、民主、文明、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发展目标。 何龙群.越南共产党革新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7(5):15. 这次会议清醒地认识到,越南共产党及越南政府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越共党内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严重以及党在政治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和教育、文化、医疗体制改革等领域存在思想僵化等。针对这些问题,也为了继续革新事业,越共十大采取了不少举措,对党内选举制进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选举出新一批领导队伍:由受过国外教育且年富力强的新人担任国家主席、总理、国会主席等各项职务,此外为了实现高层领导核心的真正迭代更新,越南的各部级领导也都进行了更替。自此,越南革新开放运动事业全面走向深化,越南社会主义建设也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
  三、相关举措
  (一)农业是突破口
  中国和越南的改革之路都是将农业作为突破口,从首先改革农业入手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标志是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这份文件从中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规定了允许农民自愿实行家庭承包制,这一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为他们明白只要把给国家的交足、把给集体的留够,剩下的就全是自己的。这种承包责任制仅仅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就在没有提高生产技术的前提下,提升了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文件下发后的短短两年间,家庭承包制就在全国大地普遍实行,农村一派气象万新。接着,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越南的革新事业中,农业革新也是最早的,成绩也最为显著。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革新》第10号决议,进行了农业政策的调整,认定家庭农户为农村基本经济单位,进行长期的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十五年,承包额五年不变,一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93年越共六届六中全会,改革了农产品的价格政策和流通分配,允许农户在农贸市场上自由出售他们剩余的农产品。同时,越南还对农业进行了政策倾斜性改革,例如增加农业投入、农产品价格补贴制、削减土地税、大力发展创汇农业等,使农业革新在实施的第二年就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而且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米出口国,标志着越南的农业改革取得了成功。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1978年以后,进行了不懈探索。1984年,中国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八年后,中共十四大申明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第二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由五个主要环节构成。十年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战略任务。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也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并明确二者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即令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越南方面,越共六大报告指出,越南开始建立的新经济管理体制有诸多新特点,其中之一是要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遵从经济客观规律充分且正确地利用商品—货币的关系。正确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谷源祥.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42. 之后的七大表示,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同时商品经济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也是走向大生产的必由之路。2001年,“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最终明确出台,标志着越南共产党和政府重视商品、资金、技术和劳务市场的发展,重点运用经济手段对供需关系进行引导,并激励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以此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三)外交走向对外开放
  在外交方面,我国走过一条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的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有偏“左”的成见,对国外经验保持不借鉴反到摈弃的态度,致使在多个方面都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甩在后面。改革开放不仅是“改革”,也是“开放”的新时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从海外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还学习到了许多的先进管理经验,迅速丰富和繁荣了国内商品市场。1992年,随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实践,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走越稳,并由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向内陆逐步扩展开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启了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新阶段,在逆全球化暗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等多项外交和经济政策使中国已逐渐成为新全球化的领军者,为国际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越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外交方面基本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实行“一边倒”的路线,只和苏联东欧等“经互会”的成员国有贸易。1986年,越共六大正式提出“革新开放”,对内实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对外积极扩大开放,参与国际合作,从此走上了开放的道路。从1988年实施《外国在越南投资法》以后,十年间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180家企业已在越南投资,投资额约321亿美元。与此同时,越南本着“多交友,少树敌”的思想,积极改善与各国的关系,尤其是重点改善与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几个大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迄今为止,越南已与168个国家正式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   四、特点规律
  (一)思想领路人
  中国和越南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都有一位思想引路人,中国的领导人是邓小平,越南则是被称作“越南邓小平”的阮文灵。不仅如此,这两位领导人在诸多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譬如:都曾遭遇政治排挤与挫败,都在改革开始勇于承认之前国家发展道路的错误。
  1.政治遇冷。邓小平的政治生涯比阮文灵更加跌宕起伏,大落大起三次沉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73—1975年)邓小平曾短暂复出过,但之后的1976年4月又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最终恢复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中。在困难面前,时任胡志明市市长的阮文灵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却遭到了越共中央部分领导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改革与社会主义经济有所偏离,实质是为发展资本主义行方便。于是阮文灵在1982年的越共五大甚至没有进入越南中央政治局,直到三年后才被增补成为越南中央政治局委员。
  2.勇于承认之前发展中的错误。针对改革开放之前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错误,邓小平直言不讳。他在1988年回忆说,现在想要解决好僵化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问题,那就要通过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王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6. 。此外,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一些错误理论、路线和做法,邓小平指出,从多个角度来想意向,其实我们就是要把毛泽东同志曾经已经提出、但还没有做的事情着手开始做,同时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或者把他反对错了的事情纠正过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要做这些事。当然,我们不会止步于此,还是要发展,并且要继续不断发展 王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7. 。
  阮文灵在越共六大上当选为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先对过去一些不对的做法进行改正,同时不急于求成有条不紊地实施革新政策。他指出首先要从思维更新做起,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全党必须扬弃错误认识和落后观点,重新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胡志明思想。他多次强调要面对现实、正视事实 谷源祥.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44. ,同时要对事实直言不讳、正确客观评价;要明白越南共产党其实长期存在一些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要想实现革新的目标,必须要有勇气进行彻底的自我批评; 李家忠.越南革新开放与总书记阮文灵[J].国际纵横,2009(4):74. 与此同时,他还曾经坦诚地说过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越南当下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 同上 
  (二)改革走渐进式路径
  理论与实践互动下产生了渐进式的改革,国内外理论界还曾经对这一理论的归纳产生过很大反响和诸多讨论,如 “渐进式改革”与“大爆炸发展”的比较研究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越南的革新开放正是走了渐进式改革的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的是渐进式道路。路径上是以农村作为突破口,逐步转向城市。所有制结构调整也是一条渐进式道路,首先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經济,之后再对“双轨制”的经济运行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其后是对财税体制和宏观管理框架的改革,最后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的延续。
  越南在革新开放进程中一直比较谨慎,在摸着石头过河般的摸索进行。越共吸取革新前操之过急的改革失误,同时吸取了苏联的教训,强调越南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革新方式。这种考虑是基于两方面因素:首先,越南社会并未达到健全成熟的发展,对变革的承受力较弱。若此时做全面性改造,很有可能使革新畸形发展;其次,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动机有众多狭隘成分,激进的改革会引发新的矛盾,甚至导致社会震荡。 陈明凡.越南政治革新的主要绩效和基本经验[J].载新视野,2007(3):86-88. 实践证明这种革新方式适合越南国情,并卓有成效。
  五、经验与问题
  (一)经验
  总体来讲,中国与越南各自从改革开启以来,三四十年间都分别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获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中国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摸索并总结出了宝贵的人类智慧及建设经验: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领导不动摇;2、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的科学创新;3、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4、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对改革的措施要随机应变,既要先易后难、先行先试,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越南在越共十大上总结经验时指出革新经验有:1、革新事业过程中,以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导向是在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指导思想为前提的基础之上;2、全面革新,有必要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根据历史客观发展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步骤和措施;3、革新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过程中需要充分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4、将充分开发外力作用与尽力发挥内力作用衔接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人民和时代的双重力量结合起来;5、提高越南共产党的执政领导能力、加强越南共产党的建设,坚持对越南的政治体制进行建设与革新 赵排风.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实践与理论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8。
  (二)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越南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和矛盾,才能进一步将改革推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当前的新需求同旧体制存在越发明显且不可调和的矛盾,需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深刻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突出的问题与矛盾有: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矛盾。例如“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虽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是“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屡有发生且带来诸多问题。二是公共产品供给短缺造成的矛盾。公共品短缺成为阻碍扩大内需、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社会福利支出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依法治国在实际执行中依然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空间。作为我国治国方略的依法治国在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行政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相关行政部门经常出现权力行使不规范、审批步骤繁琐、办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越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经济底子薄、基础差,目前仍处在欠发达的状态,经济结构转变缓慢;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水平较低,应对国际竞争力不从心;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水平还很低;尚未细致和具体化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内容及具体实施办法;国家投资分散、流失严重;一些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有困难,有不少烂尾工程;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国有企业改革困难重重,尤其是股份制改革进展放缓;贫富差距大,城乡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过快;贪污腐败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
  六、总结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越南的“革新开放”都是在照搬苏联模式和经济萧条、危机四伏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且都经历过从启动到探索、从推进发展到全面深化的几个实践阶段。此外,两国的改革之路也有相同之处,都将农业作为突破口,首先从发展农业着手,继而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經济相结合,同时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但其中具体举措上又有各自的特点。在特点规律上,两国的领导人邓小平和阮文灵也有两点相似之处:都曾遭遇政治排挤与挫败,都在改革开始勇于承认之前国家发展道路的错误;并且两国都走了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最后,两国在这两场改革运动中也都有着各自的经验和问题。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其后的“革新开放”都对各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领导科学论坛,2018(11).
  [2]高尚全.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改革40年的回顾和思考[J].全球化,2017(9).
  [3]崔友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及全面深化[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6).
  [4][越]越共八大文件[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1996.
  [5]古小松.越南的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何龙群.越南共产党革新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7(5).
  [7]李盛.越南改革大辩论——访越南中研院Vo TriThanh教授一席谈[N].南方周末,2006-4-20.
  [8]谷源祥.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
  [9]李家忠.越南革新开放与总书记阮文灵[J].国际纵横,2009(4).
  [10]陈明凡.越南政治革新的主要绩效和基本经验[J].载新视野,2007(3).
  [11]赵排风.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实践与理论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孙小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浙江省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家政和养老服务进社区为抓手,扎实推进高质量社区建设,打造面向现代化的民生港湾。   一、新老社区齐更新,共筑民生目标   社区是民生服务的基层阵地。杭州市提出未来社区、新建社区、老旧小区三类社区建设模式,在城市更新中兼顾新老社区,共筑民生目标。   未来社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升级加强版”
期刊
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带动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增收,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实施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拓展了以工代赈的推广范围,细化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组织及管理要求,明确了多部门协同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工作机制。   一、《意见》出台正逢
期刊
近年来,湖北省郧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好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推动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着力改善乡村交通路网等基础配套实施,促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特别是助力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一、产业发展,基础先行   “产业好不好,基础要配套”。郧阳区青曲镇杨家沟村地处汉江河畔,悠悠汉水穿境而过,当地气候温润,适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农办、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单位印发实施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从三个方面对《意见》进行政策解读。   一、《意见》出台具有四方面重
期刊
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新区正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营商环境最优、改革创新最具活力、生态环境最具吸引力的国家级平台。但在兰州新区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一些质疑声,社会各界要进一步认识新区、支持新区、发展新区,加快推动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兰州新区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的战略平台功能。   一、充分认识兰州新区在新时
期刊
湖南省新邵县位于邵阳盆地和新涟盆地之间,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46万人。近年来,新邵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优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2019年,新邵县利用以工代赈中央投资425万元,实施了寸石镇武桥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改造防洪沟2.3公里,新建田间灌水渠2公里,改扩机耕
期刊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2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20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收集分析了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共109名经济学人对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景气指数明显上升,经济学人预判经济增速有望继续回
期刊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河南省坚持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推动空中、陆上、网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四路”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开放平台构建、经贸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动作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网约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网约工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约工群体面临着超长的工作时间、较高的工作强度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的过度劳动困境。通过对湖北外卖骑手的调查,在分析网约工过度劳动及职业伤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服务力度、强化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升网约工的维权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网约工过度劳动职业伤害劳动权益保障  
期刊
1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辦的第十八届中国改革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探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问题。论坛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