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88-02
怎样把一年级的孩子引入音乐殿堂,使天书般的乐谱和枯燥的乐理知识与内心的感知融为一体?这就需要通过最初的“音的认识”逐步到——看到乐谱不是只看到一些符号的组合,而是具体高低长短声音的结合,这其中就牵涉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音准”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歌唱能力,听辨能力,表演水平等多方面的发展,它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同时,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动感的音乐世界来自大自然,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影子,音乐也常常是生活的一些折射,要教孩子们揭开音乐的“薄纱”,不再感到音乐的神秘莫测,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踪影,结合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等,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对此,在音准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摸清情况,分析原因
摸清教学班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中容易产生音唱不准的种种原因,这是致关重要的,了解了病症才能恰如其分的对针下药了,我一般从两大块病因考虑。
1.1 还未建立起正确的音高概念,或由于发声技巧等原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
(1)学生的听觉是正常的,但不懂得自己唱出的音高必须与琴声(或别人)的音高一致。
(2)不懂得用耳朵来听辨音的高低,或耳朵能听辨但嗓音不会随之调节唱出相应的音高。
(3)呼吸的方法不正确,如吸气过多(或过浅),胸腔过分紧张和僵化。
(4)歌唱方法不正确,如喉声、白声、胸声以及咬字吐字不注意等。
1.2 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
(1)因紧张、害羞等某种心理因素,及感冒、发烧、失眠等身体不适等情况而造成的。
(2)激烈运动后或嗓子过量使用,致使声带疲劳。
(3)过宽的音域不适合学生的嗓音,致使声带负担过重。
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有待于教师的诱导和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逐渐得到解决。后者只要教师从思想上,身心上全面关心学生,同时加强与有关教师的配合,也是不难解决的。对音准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热情帮助,合理引导,特别是当他们有进步时更应热情鼓励,这对克服他们的自卑心,增强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态,不断地用目光加以提醒,暗示和赞许。
2 根据情况,对症下药
2.1 解决呼吸方法。教师要用形象的比喻,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启发学生自然地呼吸。
(1)用长音进行练习:如火车从远到近开来,又开走了。
(2)用“闻花”来启发学生体会歌唱的呼吸:
“啊,好香的花呀!”
(3)用吹“肥皂泡”来训练学生均匀地呼吸。
“轻点、轻点,当心把肥皂泡吹破了。”
(4)用伤心时的抽泣来让学生体会急呼吸:
2.2 解决发声中因吐字咬字而影响音准的问题
(1)加强口腔活动机能的训练。给学生多唱一些轻快、活泼的歌曲(最好选一字一音的歌曲),如《嘀哩嘀哩》,开始可要求学生用轻声及放慢速度来练唱,须注意口形,不能有过大和过多的不必要动作,唇、齿、舌、下腭要松弛灵活,并注意翘舌音(春、山、这、唱、水、出……)和前鼻音(林、……),后鼻音(青、红、影、映、晴……)的发音部位。如唱下段音乐时:
演唱的要跳跃、清晰,不能含糊不清,特别是十六分音符外的“嘀(di)哩(li)”两字与后面连续的“哩”字,更应强调声母“d”“l”在舌尖部位加以咬准,在熟练后再加快速度和适当增加音量,但仍要唱得活泼而富有弹性,把每个字都唱清楚。此外,还可以用简单的练习曲配上较难咬清的歌词按上述办法进行训练,也可用念口令式朗读歌词的方法来练习。
(2)加强歌唱咬字训练。歌唱的咬字是指字头而言,即将每个字中的声母咬准,对声母发音训练的有效方法是找些声母与单韵弱结合的单字,配以简单的练习曲来练,如用同音反复,音阶,琶音等练声曲或歌曲片断等等。
(3)韵母引发长音训练。歌唱中的吐字就是将单字的韵母部分引长唱清楚。“说声母,唱韵母”的训练,主要放在长音中的韵母练习上,如果是复韵母的字,则还需先“归韵”,特别针对一字多音的字,歌唱时应注意口形始终保持不变,气息有控制地将韵母引长唱清楚。例:
2.3 解决缺乏音高概念而影响音准的问题,可多加强音名,音阶、音程等视唱练习,使学生在感性上树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1)一、二年级加强七个唱名的教学。
(2)采用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音准训练,注意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举几个例子:
①将音阶设计成“音阶楼”,作音阶的上行或下行的训练。
根据小动物行动的特点,在“音阶山”上作级进(小乌龟),小跳(小青蛙),或摇摇摆摆(企鹅)“上樓”的练习。如
1=C1 2 | 1 — | 2 3 | 2 — | 34 | 3 —|
②“开花
③“弹钢琴”
若干学生各拿一张唱名卡片表示“琴键”,按音的高低顺序面向同学排好。“弹琴者”站在他们后面,用手轻轻板“琴键”的头,表示“弹琴”“琴键”必须迅速地唱出相应的音高,并同时高举所示唱名卡片,如唱对了,全班学生看着卡片,跟着标准音唱一遍。如“琴键”唱出的音不准,则表示此键簧片已坏,要修理换新琴键(即换另一个学生上前做琴键),在游戏结束前,可将那个换下去的“琴键”再装在“琴”上使用一次,如音唱准了,表示“已修好”(意在鼓励学生)。这种“弹琴”练习还可以“弹奏”和声音程等。
3 正确把握“小问题”
培养学生的音准是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指望靠几节课就能解决问题。音准训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是十分重要的。听不准音就无法把音唱准,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音高概念,伴奏乐器和教师的范唱必须音准,钢琴要注意定音核音。
3.2 在整个视唱和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轻声唱。这样有利于倾听别人的声音,减少嗓子的疲劳。轻声唱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减少相互干扰以取得较好的音准效果。
3.3 学生在跟琴视唱时,教师的伴奏旋律必须清楚、准确,应视学生的基础而渐步减少伴奏,可以全曲伴奏,减少到小节强拍提示,构第一个音的提示,或在难点处稍加辅助,直至只在定音时用一下琴。
3.4 在进行击拍(或按指图式划拍)的练唱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作部分默唱或部分出声唱。这种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内在听觉很有益。
总之,通过以上种种努力,让学生参与日常生活,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学习音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了学习难度,能够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内在的感受能力,为培养学生较高的音乐素质和学好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怎样把一年级的孩子引入音乐殿堂,使天书般的乐谱和枯燥的乐理知识与内心的感知融为一体?这就需要通过最初的“音的认识”逐步到——看到乐谱不是只看到一些符号的组合,而是具体高低长短声音的结合,这其中就牵涉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音准”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歌唱能力,听辨能力,表演水平等多方面的发展,它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同时,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动感的音乐世界来自大自然,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影子,音乐也常常是生活的一些折射,要教孩子们揭开音乐的“薄纱”,不再感到音乐的神秘莫测,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踪影,结合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等,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对此,在音准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摸清情况,分析原因
摸清教学班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中容易产生音唱不准的种种原因,这是致关重要的,了解了病症才能恰如其分的对针下药了,我一般从两大块病因考虑。
1.1 还未建立起正确的音高概念,或由于发声技巧等原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
(1)学生的听觉是正常的,但不懂得自己唱出的音高必须与琴声(或别人)的音高一致。
(2)不懂得用耳朵来听辨音的高低,或耳朵能听辨但嗓音不会随之调节唱出相应的音高。
(3)呼吸的方法不正确,如吸气过多(或过浅),胸腔过分紧张和僵化。
(4)歌唱方法不正确,如喉声、白声、胸声以及咬字吐字不注意等。
1.2 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
(1)因紧张、害羞等某种心理因素,及感冒、发烧、失眠等身体不适等情况而造成的。
(2)激烈运动后或嗓子过量使用,致使声带疲劳。
(3)过宽的音域不适合学生的嗓音,致使声带负担过重。
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有待于教师的诱导和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逐渐得到解决。后者只要教师从思想上,身心上全面关心学生,同时加强与有关教师的配合,也是不难解决的。对音准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热情帮助,合理引导,特别是当他们有进步时更应热情鼓励,这对克服他们的自卑心,增强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态,不断地用目光加以提醒,暗示和赞许。
2 根据情况,对症下药
2.1 解决呼吸方法。教师要用形象的比喻,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启发学生自然地呼吸。
(1)用长音进行练习:如火车从远到近开来,又开走了。
(2)用“闻花”来启发学生体会歌唱的呼吸:
“啊,好香的花呀!”
(3)用吹“肥皂泡”来训练学生均匀地呼吸。
“轻点、轻点,当心把肥皂泡吹破了。”
(4)用伤心时的抽泣来让学生体会急呼吸:
2.2 解决发声中因吐字咬字而影响音准的问题
(1)加强口腔活动机能的训练。给学生多唱一些轻快、活泼的歌曲(最好选一字一音的歌曲),如《嘀哩嘀哩》,开始可要求学生用轻声及放慢速度来练唱,须注意口形,不能有过大和过多的不必要动作,唇、齿、舌、下腭要松弛灵活,并注意翘舌音(春、山、这、唱、水、出……)和前鼻音(林、……),后鼻音(青、红、影、映、晴……)的发音部位。如唱下段音乐时:
演唱的要跳跃、清晰,不能含糊不清,特别是十六分音符外的“嘀(di)哩(li)”两字与后面连续的“哩”字,更应强调声母“d”“l”在舌尖部位加以咬准,在熟练后再加快速度和适当增加音量,但仍要唱得活泼而富有弹性,把每个字都唱清楚。此外,还可以用简单的练习曲配上较难咬清的歌词按上述办法进行训练,也可用念口令式朗读歌词的方法来练习。
(2)加强歌唱咬字训练。歌唱的咬字是指字头而言,即将每个字中的声母咬准,对声母发音训练的有效方法是找些声母与单韵弱结合的单字,配以简单的练习曲来练,如用同音反复,音阶,琶音等练声曲或歌曲片断等等。
(3)韵母引发长音训练。歌唱中的吐字就是将单字的韵母部分引长唱清楚。“说声母,唱韵母”的训练,主要放在长音中的韵母练习上,如果是复韵母的字,则还需先“归韵”,特别针对一字多音的字,歌唱时应注意口形始终保持不变,气息有控制地将韵母引长唱清楚。例:
2.3 解决缺乏音高概念而影响音准的问题,可多加强音名,音阶、音程等视唱练习,使学生在感性上树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1)一、二年级加强七个唱名的教学。
(2)采用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音准训练,注意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举几个例子:
①将音阶设计成“音阶楼”,作音阶的上行或下行的训练。
根据小动物行动的特点,在“音阶山”上作级进(小乌龟),小跳(小青蛙),或摇摇摆摆(企鹅)“上樓”的练习。如
1=C1 2 | 1 — | 2 3 | 2 — | 34 | 3 —|
②“开花
③“弹钢琴”
若干学生各拿一张唱名卡片表示“琴键”,按音的高低顺序面向同学排好。“弹琴者”站在他们后面,用手轻轻板“琴键”的头,表示“弹琴”“琴键”必须迅速地唱出相应的音高,并同时高举所示唱名卡片,如唱对了,全班学生看着卡片,跟着标准音唱一遍。如“琴键”唱出的音不准,则表示此键簧片已坏,要修理换新琴键(即换另一个学生上前做琴键),在游戏结束前,可将那个换下去的“琴键”再装在“琴”上使用一次,如音唱准了,表示“已修好”(意在鼓励学生)。这种“弹琴”练习还可以“弹奏”和声音程等。
3 正确把握“小问题”
培养学生的音准是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指望靠几节课就能解决问题。音准训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是十分重要的。听不准音就无法把音唱准,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音高概念,伴奏乐器和教师的范唱必须音准,钢琴要注意定音核音。
3.2 在整个视唱和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轻声唱。这样有利于倾听别人的声音,减少嗓子的疲劳。轻声唱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减少相互干扰以取得较好的音准效果。
3.3 学生在跟琴视唱时,教师的伴奏旋律必须清楚、准确,应视学生的基础而渐步减少伴奏,可以全曲伴奏,减少到小节强拍提示,构第一个音的提示,或在难点处稍加辅助,直至只在定音时用一下琴。
3.4 在进行击拍(或按指图式划拍)的练唱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作部分默唱或部分出声唱。这种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内在听觉很有益。
总之,通过以上种种努力,让学生参与日常生活,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学习音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了学习难度,能够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内在的感受能力,为培养学生较高的音乐素质和学好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