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般地,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对初中数学思维障碍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进行疏导:借助直观唤起表象,架起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焊接“断了”的知识链,为思维提供信息加工的材料;把生活经验嫁接迁移,沟通梗阻的思路;引导参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201-02
1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饯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中指出:“思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受外界各种刺激而引起的。”它要受到心理的、生理的、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对初级中学中数学思维影响特别严重。—般地,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1.1 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观内素
1.1.1 抽象概括的要求,超出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导致思维受阻。初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于脱离具体事物和它们生动的表象。如果解决问题所要求达到的抽象概括水平,超出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思维自然也就中断了,而成为思维障碍.例如,在学习几何内容时,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如果离开具体生动的图象,学生就难于理解。这是因为超出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受到具体形象思维的束缚。
1.1.2 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相脱离,致使思维不能沟通,学习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如果在原有的经验中,找不到与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的知识,就无法把当前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比如,解答“甲商品每件价a元,乙商品每件价b元,如果买甲商品m件,买乙商品n件,总共应付多少元?”时,学生对答案是“(am+b n)本”不能理解。这是因为答案是一个代数式,与他们已有的结果是一个具体数的经验相脱离,思维受到具体数字概念的束缚。
1.1.3 心理定势干扰着新思路的形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获得解题的方法,由于多次练习已经在他们心理品质中稳固下来,形成—种心理定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和这些隐固下米趵方法直接联系起来,干扰、影响着新思路的形成。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习惯于用算术解法思考,难以把问题当成已知条件来考虑,找不到相等关系,形成思维障碍。
1.1.4 知识的断层,使思路无法畅通。思维需要从大脑的仓库里提取相应的知识,如果所要提取的知识在大脑中还是空白或不清晰,那么,思维的线索也就会因此中断。知识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的断层会成为思维开拓的桎梏.如果学生对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有缺漏,就会给学习新知识造成了思维障碍。如象“圆的基本概念”等知识,在小学中没有完整的概念,如不补漏知识,学生就会造成思维障碍。
1.2 数学思维障碍的客观因素
1.2.1 叙述应用题的语言干扰眷解题思路。应用题是通过语言陈述,把特定的情景、条件、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果在叙述应用题的语言中,有与数量关系无本质联系的数量和实物,这些数量和实物就干扰着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比如“某中学一特级教师向全市开教学展示课,前来听课的本区教师有52人,外区教师有106人,教室里有学生46人, 问:教室里本区教师人数占外区教师人数的几分之几?”因为受“前来听课的本区教师有52人”的影响,干扰了对“一特级教师加入本区教师”的思考,错误地理解为“教室里本区教师人数就是前来听课的本区教师,而一特级教师不是本区教师。”
1.2.2 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思维中断,解答任何问题,都有个思维过程,如果在思维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问题就很难解决。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因周围环境的微弱不良刺激而分散,比如在上课中易受学生之间的语言、动作、态度,以及其它的声、光、色的影响,从而转移了注意力,致使思路中断。
2 数学思维障碍的排除对策
根据后进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进行疏导:
2.1 借助直观,唤起表象,架起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來帮助获得表象,理顺思路。如解答“用白铁皮做圆柱形罐头盒,一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作业本卷成一个圆筒,加深对罐头盒形象的认识。这样他们自然会明白罐头盒有上下两个底,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2.2 焊接“断了”的知识链,为思维提供信息加工的材料
思维的心理过程实际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数学问题中的情境、数量关系,必须有相应的知识作基础。焊接“断丁”的知识链,能为思维提供必要的信息加工材料,使思维断层能顺利联合。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填补缺漏,为思路的畅通做好铺垫。
2.3 把生活经验嫁接迁移,沟通梗阻的思路
中学的许多数学问题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这些问题经过提炼,又比原来具体的生活抽象得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引导他们把生活经验嫁接迁移,沟通梗阻的思维。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法时,由于
对引入负数后的加减法法则理解不深,容易把“—2—7”错误地得出“-5”。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欠款的生活经验,即“第一次欠2元,第二次又欠7元,两次—共欠9元”来打通思路。
2.4 引导参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的主体的思维锻炼来实现。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愿望,增强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变被动疏导为主动疏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给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感到通过思维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也会从怕想到欲想、会想。
对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疏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就嫌弃他们,相反,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他们,还要针对思维障碍的成因和心理的个别差异,对症下药,不断优化疏导的策略。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合理的锻炼和最佳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201-02
1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饯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中指出:“思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受外界各种刺激而引起的。”它要受到心理的、生理的、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对初级中学中数学思维影响特别严重。—般地,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1.1 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观内素
1.1.1 抽象概括的要求,超出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导致思维受阻。初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于脱离具体事物和它们生动的表象。如果解决问题所要求达到的抽象概括水平,超出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思维自然也就中断了,而成为思维障碍.例如,在学习几何内容时,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如果离开具体生动的图象,学生就难于理解。这是因为超出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受到具体形象思维的束缚。
1.1.2 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相脱离,致使思维不能沟通,学习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如果在原有的经验中,找不到与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的知识,就无法把当前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比如,解答“甲商品每件价a元,乙商品每件价b元,如果买甲商品m件,买乙商品n件,总共应付多少元?”时,学生对答案是“(am+b n)本”不能理解。这是因为答案是一个代数式,与他们已有的结果是一个具体数的经验相脱离,思维受到具体数字概念的束缚。
1.1.3 心理定势干扰着新思路的形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获得解题的方法,由于多次练习已经在他们心理品质中稳固下来,形成—种心理定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和这些隐固下米趵方法直接联系起来,干扰、影响着新思路的形成。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习惯于用算术解法思考,难以把问题当成已知条件来考虑,找不到相等关系,形成思维障碍。
1.1.4 知识的断层,使思路无法畅通。思维需要从大脑的仓库里提取相应的知识,如果所要提取的知识在大脑中还是空白或不清晰,那么,思维的线索也就会因此中断。知识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的断层会成为思维开拓的桎梏.如果学生对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有缺漏,就会给学习新知识造成了思维障碍。如象“圆的基本概念”等知识,在小学中没有完整的概念,如不补漏知识,学生就会造成思维障碍。
1.2 数学思维障碍的客观因素
1.2.1 叙述应用题的语言干扰眷解题思路。应用题是通过语言陈述,把特定的情景、条件、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果在叙述应用题的语言中,有与数量关系无本质联系的数量和实物,这些数量和实物就干扰着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比如“某中学一特级教师向全市开教学展示课,前来听课的本区教师有52人,外区教师有106人,教室里有学生46人, 问:教室里本区教师人数占外区教师人数的几分之几?”因为受“前来听课的本区教师有52人”的影响,干扰了对“一特级教师加入本区教师”的思考,错误地理解为“教室里本区教师人数就是前来听课的本区教师,而一特级教师不是本区教师。”
1.2.2 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思维中断,解答任何问题,都有个思维过程,如果在思维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问题就很难解决。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因周围环境的微弱不良刺激而分散,比如在上课中易受学生之间的语言、动作、态度,以及其它的声、光、色的影响,从而转移了注意力,致使思路中断。
2 数学思维障碍的排除对策
根据后进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进行疏导:
2.1 借助直观,唤起表象,架起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來帮助获得表象,理顺思路。如解答“用白铁皮做圆柱形罐头盒,一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作业本卷成一个圆筒,加深对罐头盒形象的认识。这样他们自然会明白罐头盒有上下两个底,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2.2 焊接“断了”的知识链,为思维提供信息加工的材料
思维的心理过程实际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数学问题中的情境、数量关系,必须有相应的知识作基础。焊接“断丁”的知识链,能为思维提供必要的信息加工材料,使思维断层能顺利联合。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填补缺漏,为思路的畅通做好铺垫。
2.3 把生活经验嫁接迁移,沟通梗阻的思路
中学的许多数学问题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这些问题经过提炼,又比原来具体的生活抽象得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引导他们把生活经验嫁接迁移,沟通梗阻的思维。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法时,由于
对引入负数后的加减法法则理解不深,容易把“—2—7”错误地得出“-5”。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欠款的生活经验,即“第一次欠2元,第二次又欠7元,两次—共欠9元”来打通思路。
2.4 引导参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的主体的思维锻炼来实现。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愿望,增强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变被动疏导为主动疏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给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感到通过思维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也会从怕想到欲想、会想。
对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疏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就嫌弃他们,相反,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他们,还要针对思维障碍的成因和心理的个别差异,对症下药,不断优化疏导的策略。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合理的锻炼和最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