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复杂抽象、逻辑严密的。美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精神的享受。两者似乎扯不上关系,但这只是一些人的偏狭之见。数学的美是一种特殊的美,数学美是以抽象的形式反映和谐的自然现象,是一种抽象的美,因而也是最让人不易感悟到的美,数学美较之其他美更高一个层次,这也是人们难以意识到的原因。因此一个教师的审美意识必须建筑在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上,不断加强自己的数学素养,才能意识到数学美的存在,才能进行数学中的审美教育。本文就感悟数学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和理解,希望共同切磋与讨论。
【关键词】 发现;寻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228-02
数学,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似乎不能和“美”挂上勾。毕竟,数学体现的主要是人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然而,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逐渐感受到数学中的独特美。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又美。”数学美是通过逻辑思维演绎自然的本质,是以抽象的形式反映和谐的自然现象,是一种抽象的美。美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四个类型,数学美属于科学美的范畴。数学美隐含在数学内容,结构方法中,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数学过程中,有责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领略到数学的美。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王国的五彩缤纷,迤逦风光,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心情愉悦,情绪高涨,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个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呢?我在这方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理解和体会。
1 在主动参与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美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真切地发现数学的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一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对称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这些活动,做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窗花以及脸谱等,让他们认识到对称也是一种美。另外,小学数学中最易显现的美的对象是各种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同学们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做出许多漂亮的图形。并且在学习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通过同学们动手运用割、补、拼、和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出这些图型面积的计算公式,将各种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美与动态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各种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又领略了数学知识所包含的逻辑美,在深化感受数学内在美的同时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停留在对形态美的感受上,发现事物的美,这样得到的美只是浅层次的。数学的美是高层次的,是含蓄深沉的,需要教师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展示美的内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激发学生对美的鉴赏与追求,并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2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美
美的事物使人赏心悦目,兴味盎然。在此基础上学习数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讓他们在美的愉悦中学到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一位老师向学生展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教学情境图:辽阔的大海泛起涟漪,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金色的沙滩上爬出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画外音提示:小朋友,你知道我有几条腿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此优美的情景中展开课题,学生兴致勃勃,思维活跃,积极的讨论探究,学得积极主动。又如有位老师在讲《找规律》时,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晚会的情境中,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形、花朵、气球、霓虹灯等,找出各种图形、物体的规律,还别开生面的播放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旋律也是有规律的。还有,数学中比和比例的定义表示了客观世界中几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表达显现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与逻辑关系的一种概括美,还被应用到其他领域,有位老师在讲述比和比例的概念时,向同学们展现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揭示说犹大的形象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他正处于整个图的黄金分割点上。正所谓:“美的东西在于有条不紊,匀称,各部分之间和谐,正确的数学比例。”可见,数学美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相融,体现了数学的美。
3 在解题的方法中探索美
启迪思维活动,开发学生心智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展示探索数学学科中思维过程的美。在解题过程中,解法是否合理,除了由实践标准和逻辑标准外,还有美学标准。优美的解题方法表现出简单,合理,和谐的美学原则。同一道题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解法,繁难复杂的解法让人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数学的乐趣在于苦思冥想后的顿悟,使人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丽境界。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优美的解法不失为一种优美的享受。简洁巧妙的加法令人拍案叫绝。
例如:计算1/2+1/6+1/12+1/20+1/30
此题若按常规计算,将十分繁难。理想的解法是:
原式=(1-1/2)+(1/2-1/3)+(1/3-1/4)+(1/4-1/5)+(1/5-1/6)
=1-1/6=5/6
如果用此种解法巧妙的通过拆项和抵消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迅速的得到答案,具有明显的对称美,和谐美与秩序美。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包含了许多美学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马兆兴王泽农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发现;寻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228-02
数学,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似乎不能和“美”挂上勾。毕竟,数学体现的主要是人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然而,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逐渐感受到数学中的独特美。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又美。”数学美是通过逻辑思维演绎自然的本质,是以抽象的形式反映和谐的自然现象,是一种抽象的美。美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四个类型,数学美属于科学美的范畴。数学美隐含在数学内容,结构方法中,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数学过程中,有责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领略到数学的美。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王国的五彩缤纷,迤逦风光,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心情愉悦,情绪高涨,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个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呢?我在这方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理解和体会。
1 在主动参与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美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真切地发现数学的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一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对称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这些活动,做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窗花以及脸谱等,让他们认识到对称也是一种美。另外,小学数学中最易显现的美的对象是各种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同学们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做出许多漂亮的图形。并且在学习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通过同学们动手运用割、补、拼、和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出这些图型面积的计算公式,将各种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美与动态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各种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又领略了数学知识所包含的逻辑美,在深化感受数学内在美的同时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停留在对形态美的感受上,发现事物的美,这样得到的美只是浅层次的。数学的美是高层次的,是含蓄深沉的,需要教师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展示美的内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激发学生对美的鉴赏与追求,并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2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美
美的事物使人赏心悦目,兴味盎然。在此基础上学习数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讓他们在美的愉悦中学到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一位老师向学生展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教学情境图:辽阔的大海泛起涟漪,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金色的沙滩上爬出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画外音提示:小朋友,你知道我有几条腿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此优美的情景中展开课题,学生兴致勃勃,思维活跃,积极的讨论探究,学得积极主动。又如有位老师在讲《找规律》时,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晚会的情境中,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形、花朵、气球、霓虹灯等,找出各种图形、物体的规律,还别开生面的播放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旋律也是有规律的。还有,数学中比和比例的定义表示了客观世界中几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表达显现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与逻辑关系的一种概括美,还被应用到其他领域,有位老师在讲述比和比例的概念时,向同学们展现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揭示说犹大的形象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他正处于整个图的黄金分割点上。正所谓:“美的东西在于有条不紊,匀称,各部分之间和谐,正确的数学比例。”可见,数学美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相融,体现了数学的美。
3 在解题的方法中探索美
启迪思维活动,开发学生心智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展示探索数学学科中思维过程的美。在解题过程中,解法是否合理,除了由实践标准和逻辑标准外,还有美学标准。优美的解题方法表现出简单,合理,和谐的美学原则。同一道题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解法,繁难复杂的解法让人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数学的乐趣在于苦思冥想后的顿悟,使人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丽境界。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优美的解法不失为一种优美的享受。简洁巧妙的加法令人拍案叫绝。
例如:计算1/2+1/6+1/12+1/20+1/30
此题若按常规计算,将十分繁难。理想的解法是:
原式=(1-1/2)+(1/2-1/3)+(1/3-1/4)+(1/4-1/5)+(1/5-1/6)
=1-1/6=5/6
如果用此种解法巧妙的通过拆项和抵消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迅速的得到答案,具有明显的对称美,和谐美与秩序美。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包含了许多美学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马兆兴王泽农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