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之一,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从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采用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高速发展,小学艺术教育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而作为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过于单一的专业培养模式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的发展和需求。舞蹈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舞蹈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作用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体现为:舞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儿童学习音乐的桥梁;舞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舞蹈教学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舞蹈教学是音乐美的延续。
二、儿童舞蹈创编
儿童舞蹈创编要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舞蹈动作语言,让创编的舞蹈使儿童的表演天性得到充分发展。首先,符合儿童韵律活动动作水平。在舞蹈活动始于动作,动作是儿童表达和再现舞蹈的一种直接而自然的手段。但是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是有限的。有学者将3-6岁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分为以下阶段:3-4岁的儿童的动作处于分化阶段,主要是做各种单纯的动作。4-5岁儿童的动作发展方面,主要是连续的移动动作和复合动作逐步提高。儿童也开始尝试用一些基本的舞蹈词汇进行简单的创编和运用已有经验的能力得到肯定和发展。5-6岁儿童动作发展方面,由身体大动作分化到精细动作。儿童能够做复杂的、连续的移动动作和一些有腾空过程的简单动作,动作平衡和自控能力提高。儿童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方面,儿童对比较复杂的音乐节奏做出反应。音乐的敏感度增强。儿童的动作表现方面,儿童主动与同伴一起并能够用动作、表情和眼神和自身用动作语汇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儿童舞蹈活动中动作的选择和安排,应体现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尽量先从单纯的、不移动的、大肌肉的分解动作入手,再逐渐进入移动的复合动作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学习。”帮助儿童积累掌握一定的艺术动作词汇,体会并享受用身体动作进行自我表达。其次,儿童舞蹈的审美心理发展方面。审美活动是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审美的各种表现形态,尤其是艺术审美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有某种相通之处,通过审美态度的发展、审美趣味的发展和变化、审美感兴力的提高来衡量儿童或个体审美心理发展的标志。首先,从审美态度发展来看,儿童期3-7岁大部分儿童都能区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绝大部分都愿意参加跳舞、唱歌、绘画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感受愉悦和快乐。儿童中、晚期能够接纳喜剧形态的艺术品,并有了嘲笑、理智的笑、同情的笑(反讽)和戏谑的笑(诙谐感)、还没有悲剧感。在儿童舞蹈教育中要重视儿童心灵的感受,重视儿童在舞蹈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儿童参与舞蹈,体验舞蹈的审美情趣,并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出来。
三、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相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进行渗透教学;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演绎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可以让单调的歌词快乐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大。举例说明,在学习《郊游》和《茉莉花》时,在优美的旋律下,穿插优美的舞蹈动作,就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对于音乐充满期待,学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2.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舞蹈可以带动听觉欣赏,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舞蹈给予了音乐生命的活力。欣赏《天鹅湖》的音乐片段,如此经典的音乐作品,配以华贵、高雅的芭蕾,流动的旋律赋予人物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亲身感受着美的力量、美的真谛。
3.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渗透教学。举例说明,小学生在聆听《大鹿》这首歌时,如果单纯地听歌,就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學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找学生扮演成小兔和大鹿,随着音乐进行舞蹈表演,让扮演小兔的学生表现急切的心情,扮演大鹿的学生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通过有声有色的舞蹈表演能使音乐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4.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舞蹈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即兴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存在,使音乐实践活动有了成功的保证。例如,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来,载歌载舞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丽.初等舞蹈教学游戏化的应用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2]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12(06).
[3]苏春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S1)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高速发展,小学艺术教育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而作为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过于单一的专业培养模式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的发展和需求。舞蹈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舞蹈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作用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体现为:舞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儿童学习音乐的桥梁;舞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舞蹈教学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舞蹈教学是音乐美的延续。
二、儿童舞蹈创编
儿童舞蹈创编要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舞蹈动作语言,让创编的舞蹈使儿童的表演天性得到充分发展。首先,符合儿童韵律活动动作水平。在舞蹈活动始于动作,动作是儿童表达和再现舞蹈的一种直接而自然的手段。但是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是有限的。有学者将3-6岁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分为以下阶段:3-4岁的儿童的动作处于分化阶段,主要是做各种单纯的动作。4-5岁儿童的动作发展方面,主要是连续的移动动作和复合动作逐步提高。儿童也开始尝试用一些基本的舞蹈词汇进行简单的创编和运用已有经验的能力得到肯定和发展。5-6岁儿童动作发展方面,由身体大动作分化到精细动作。儿童能够做复杂的、连续的移动动作和一些有腾空过程的简单动作,动作平衡和自控能力提高。儿童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方面,儿童对比较复杂的音乐节奏做出反应。音乐的敏感度增强。儿童的动作表现方面,儿童主动与同伴一起并能够用动作、表情和眼神和自身用动作语汇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儿童舞蹈活动中动作的选择和安排,应体现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尽量先从单纯的、不移动的、大肌肉的分解动作入手,再逐渐进入移动的复合动作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学习。”帮助儿童积累掌握一定的艺术动作词汇,体会并享受用身体动作进行自我表达。其次,儿童舞蹈的审美心理发展方面。审美活动是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审美的各种表现形态,尤其是艺术审美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有某种相通之处,通过审美态度的发展、审美趣味的发展和变化、审美感兴力的提高来衡量儿童或个体审美心理发展的标志。首先,从审美态度发展来看,儿童期3-7岁大部分儿童都能区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绝大部分都愿意参加跳舞、唱歌、绘画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感受愉悦和快乐。儿童中、晚期能够接纳喜剧形态的艺术品,并有了嘲笑、理智的笑、同情的笑(反讽)和戏谑的笑(诙谐感)、还没有悲剧感。在儿童舞蹈教育中要重视儿童心灵的感受,重视儿童在舞蹈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儿童参与舞蹈,体验舞蹈的审美情趣,并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出来。
三、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相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进行渗透教学;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演绎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可以让单调的歌词快乐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大。举例说明,在学习《郊游》和《茉莉花》时,在优美的旋律下,穿插优美的舞蹈动作,就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对于音乐充满期待,学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2.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舞蹈可以带动听觉欣赏,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舞蹈给予了音乐生命的活力。欣赏《天鹅湖》的音乐片段,如此经典的音乐作品,配以华贵、高雅的芭蕾,流动的旋律赋予人物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亲身感受着美的力量、美的真谛。
3.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渗透教学。举例说明,小学生在聆听《大鹿》这首歌时,如果单纯地听歌,就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學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找学生扮演成小兔和大鹿,随着音乐进行舞蹈表演,让扮演小兔的学生表现急切的心情,扮演大鹿的学生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通过有声有色的舞蹈表演能使音乐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4.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舞蹈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即兴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存在,使音乐实践活动有了成功的保证。例如,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来,载歌载舞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丽.初等舞蹈教学游戏化的应用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2]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12(06).
[3]苏春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