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迷雾遮望眼 拨开浮云见天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静下心细细地读了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也曾看过《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王教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的主张,让人耳目一新,对一些课例一针见血的点评,让人印象深刻。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又更深入地阐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慢慢地品读,随着王教授的理念而行,与其思想碰撞,越读越有了“莫让迷雾遮望眼,拨开浮云见天日”的感慨。于是,迫不及待地用“吸星大法”在书中吸取“功力”,纳为己用。
  第一招:教学内容选择——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语文课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相同的文本,教师教的内容却千姿百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我国,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的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我们的语文教材并没有告诉我们“一般应该教什么”“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教师只好凭着自己的经验选择教学内容。可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多少科学性、系统性可言?王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当务之要,选择、确定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进行有效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可王崧舟老师一篇《长城》就解读出那么多的文本秘妙,有那么多内容可以教,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首先,教学内容选择要凭借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标杆,它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都作了细致、精确的阐述。只是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内容都是相对宏观的,需要教师把“总目标”细化,把“教学目标和内容”分解到每册课本、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中去。做了这些事后,教师选择内容就有了根,有了枝,有了系统性。
  其次,教学内容选择要依据文本特点。
  王教授告诉我们,教师所谓的“怎么读”,其实是指不同的文本下读什么,也就是在具体的文本中去读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读出些什么问题。由此可见,好的阅读教学,应该要依据文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明白诗歌、散文、小说、新闻要教什么,知道古典诗、现代诗、抒情诗、叙事诗、不同特点的诗歌教什么。如此有的放矢地确定内容,才能事半功倍。
  另外,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根据学情。
  我们都学过心理学,知道学习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经验。可见,不同地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情不同,教学内容也必定有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切实地去了解学情,知道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知道他们最需要学的是什么。教师要明白,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否为他们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这三点就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咬定的“青山”,它为我们构建合宜的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
  第二招:教学活动设计——为有源头活水来
  确定了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教学设计。王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语文教学设计上的突出问题是:课堂教学以教师“教”的活动为基点,教学设计是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以至于学生学得零散、学得单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把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点放在学生“学的活动”上。这“学的活动”也是教学设计的源头活水。
  教学环节——组织“学的活动”
  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能“感受性地阅读”、会“自主地写作”、能进行“日常的口语交际”,但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的。教师能做的只是设计“学的活动”、组织“学的活动”。王教授在对“优秀课例”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一节课有2—3个教学环节就够了,关键在于对环节的把握要到位。
  教学流程——充分展开“学的活动”
  “教学流程”是有流向的,从上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直到教学的终点。它是学生开展的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流程中,“学的活动”一定要充分展开,也就是说要让“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完整的时间;让学生的学习经验能较充分地表达与交流;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经验。
  教师只有从“学的活动”这个源头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招:教学课例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个个课例犹如他山之石,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是,这些课例要借鉴的核心地方在哪里?应该如何来研究?
  王荣生教授在书中对“课例研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教案与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做学理的阐释,要在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何以不好;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中有所学习,有所借鉴,优秀教师个人的成功经验才能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公共财富。而做学理的阐释,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可能要比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着眼更有作为。”
  王教授指出“课例研究”的关键是做学理的阐释,而学理的阐释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着眼更有作为。他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出了评价一堂语文课好坏的9级累进标准:1—3条是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4、5两条是好课的“较低标准” ,教学内容正确;符合6、7两条是“较高标准”的好课,实现了教学内容现实化;而符合8、9两条的是 “理想标准”的好课,实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教师要以此为评判标准多进行对照,在良莠不齐的课例中找到珍珠。
  在语文课例研究方面,王教授还开发出了五种课例研究的样式:“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议”“课例兼评”“课例综述”,这对语文教师了解和学习语文课例研究的样式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课例,这些他山之石这样用,才可达到攻玉的目的——真正提高语文课例研究的学术含量和语文教师观课、评课的专业水准。学会了这一招,教师就有了一条更好地自我提升、自我改善的教研捷径。
  笔者在书中学到了这么三招,今与君分享。在本书的后记中,王荣生教授以“值得努力,继续努力”结尾,那么我们这些已步入“语文”江湖的后辈就“必须努力,更加努力”。“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他的书中,笔者还有很多的理念、思想未真正理解、参透;还有许多观点不懂得如何驾驭、如何运用;还有很多名词一知半解,甚至错解误解,就让笔者继续慢慢地、细细地咀嚼、回味、消化吧。
  (请作者见文后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
其他文献
与孩子相处久了,便会越来越发觉孩子潜在的内涵。是的,我们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别人,特别不要低估了孩子,尤其是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孩子。  对于新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虽说时间不长,却是感慨万千。一句话,与孩子一起学习语文真的是快乐不断。我更加有理由相信:给孩子机会,便能收获意外。  那天,一如往常开始上语文课,学习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初读完课文后,我让孩子说说课文写
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坚持“读书-研究-实践”“实践-带教、学习-研修”等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探索为核心,在研究中促进学习,在探索中深化实践,在研究探索中加快专业发展的培训特色。面对新时代教育的体育教师,首先应立足有效的体育教学研究,在科研探索中受益,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构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海派体育教学新模式”,更有效地辐射推广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是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数学单元复习课有规定的课时、专门的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四五篇精读与略读课文外,还安排了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没有单元复习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怎么办?教师该怎么确定复习内容?    一、一教《走进童话》:自由解读 创编教学内容    《走进童话》是人教版四上第三组课文的单元复习课。按照往常复习课的习惯性思维,我很快就确定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除了言语储存不够、形成表达障碍,致使表达欲望缺失外,还牵涉到习作构思能力不足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教师的高要求所吓倒了。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文章要生动、具体、有高深的立意等等,让学生对作文望尘莫及。因此,理想的作文教学应细化指导,贴近学生习作思维,从技法入手,用情趣包装。每次训练夯实一项习作技能,为学生轻松作文铺设台阶。我执教的《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是我们四年级习作子课题组开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启示”中的略读课文,作者通过细腻亲切的语言描述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流泻下一时的感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而,学生能否真正读懂这份信赖且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得到真切的“启示”呢?  一走进文本,学生们就被那美丽的鸟笼吸引: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很明显,这是一次观察作文的教学。观察什么呢?笔者结合《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课后习题“我想泡点豆子,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以“观豆芽”为话题,巧妙地整合习作要求,衔接课内课外,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观豆芽》
对于大多数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写字教学中不断思索,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了“入情·入境·入门·入格”的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四步教学法。  一、入情——激发兴趣  在写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写字、写好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就应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智慧地教学,有效
山姆·史沃普是位童书作家,受邀到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教三至五年级的孩子写作。班里的28位学生来自21个国家,说着11种母语,能力参差不齐。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成了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他们欢乐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放飞想象,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毕业时,学生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一本真正精美的书——《树之书》。而同校别的班级的孩子,可能连像样的句子都写不出来,就更别提
【编者按】:不觉间,“他山之石”栏目已经成功刊出了两期,反响热烈。我们犹如掌勺不久却备受肯定的新主厨,赏光者众,固然欣喜,众口难调,则难免忐忑。为不负众望,我们继续为大家呈上的更应是营养丰富、色香俱佳的珍馐美馔。在本期,本栏目将继续刊登Phillip Ward教授等人撰写的系列文章第三篇,即《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果(三):让学生有所学》,同时,还将刊登三篇接受出国培训及访问的教师撰写的文章,主题分
词语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学生借助文本,感悟品味、体会词语包含的意思,从而领略作者的用词巧妙,使阅读教学有效落实,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词语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词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现象追述  1.三板一眼——教学方法模式化  常见的词语教学流程为教师出示文本中要求认读的词语,通过个别读、集体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读、学读,接着简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