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笔者角度切入,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科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策略
当前,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更新陈旧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价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培养。以下是笔者结合日常实践总结的几点培养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带来启示。
一、选用多元教学方法,引领创新发展之路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常选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知识传递,虽然有些教师偶尔使用小组合作法和实验演示法,但大多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基于此,广大教师一定要克服多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用多元教学方法,以此高效引领学生的创新发展之路。
例如,笔者在教学“神奇的小电动机”时,就选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笔者借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四驱车表演视频,并由此引出了学习话题——电动机。随后,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拆解眼前的小电机,看看里边到底有什么。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在拆解时要记住部件连接处,因为后期还要装配还原。而当学生拆解完毕后,笔者鼓励学生小组内对照课本知识进行结构辨认,并一一说出具体名称。最后,笔者又要求学生装配还原了小电机,而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活跃了课堂学习思维,更巩固了学生习得的课本基础知识。通过这一简单的装卸活动,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结构认识。这时,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电动机有了这些结构,再通上电流就能转动,那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请你们有效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小电动机、纸杯、橡皮筋、导线、磁铁、大头针等),并根据猜想、制作、实验、观察、总结的探究步骤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找出小电动转动的“秘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通过合作探究来构建一个从无到有的知识系统,从而激发内心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二、巧设多样教学活动,提升创新教育质量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笔者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中,并没有按照传统图片展示套路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了“走出教室、感受校园”的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不同活动小组,并强调了户外活动纪律,以此组织学生有秩序的参观了校园中的动植物。而因户外较为空旷,因此笔者特意带上了扩音器,而学生也带上了纸和笔,以备记录之用。最终,笔者带领学生一起认识了校园中的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和动物等等。这样的户外参观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使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开阔学生创新视角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校园中的生物与课本内容可能有所不同,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质疑,并思考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及重点研究不同生物种类,而这一过程正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设置有效教学环节,巩固学生创新能力
有效的教学环节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巩固自身创新能力。但小学科学一堂课教学环节众多,教师该重点关注并设置哪些有效环节呢?笔者将其大概划分成了四部分:自主学习环节、小组交流环节、概括总结环节、运用知识环节。
例如,笔者在教学“能量与太阳”时,就提前下发了预习导学案,以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填写任务。而学生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检索网络知识、观看科学视频等形式,在脑海中创建了较为相关知识体系。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随后,笔者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容讨论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在这讨论中可以接收到不一样的观点,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从而最大化发散创新思维。接着,笔者鼓励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总结概括了本课学习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源、我国新能源开发及使用等。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为学生创新应用实践提供了帮助。最后,笔者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摆脱课本教材束缚,创造性提出多种解决能源危机方法,以此为创建美好新生活奠定了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更新陈旧教学理念,实施多种有效培养方法,以此迎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科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策略
当前,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更新陈旧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价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培养。以下是笔者结合日常实践总结的几点培养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带来启示。
一、选用多元教学方法,引领创新发展之路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常选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知识传递,虽然有些教师偶尔使用小组合作法和实验演示法,但大多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基于此,广大教师一定要克服多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用多元教学方法,以此高效引领学生的创新发展之路。
例如,笔者在教学“神奇的小电动机”时,就选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笔者借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四驱车表演视频,并由此引出了学习话题——电动机。随后,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拆解眼前的小电机,看看里边到底有什么。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在拆解时要记住部件连接处,因为后期还要装配还原。而当学生拆解完毕后,笔者鼓励学生小组内对照课本知识进行结构辨认,并一一说出具体名称。最后,笔者又要求学生装配还原了小电机,而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活跃了课堂学习思维,更巩固了学生习得的课本基础知识。通过这一简单的装卸活动,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结构认识。这时,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电动机有了这些结构,再通上电流就能转动,那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请你们有效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小电动机、纸杯、橡皮筋、导线、磁铁、大头针等),并根据猜想、制作、实验、观察、总结的探究步骤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找出小电动转动的“秘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通过合作探究来构建一个从无到有的知识系统,从而激发内心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二、巧设多样教学活动,提升创新教育质量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笔者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中,并没有按照传统图片展示套路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了“走出教室、感受校园”的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不同活动小组,并强调了户外活动纪律,以此组织学生有秩序的参观了校园中的动植物。而因户外较为空旷,因此笔者特意带上了扩音器,而学生也带上了纸和笔,以备记录之用。最终,笔者带领学生一起认识了校园中的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和动物等等。这样的户外参观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使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开阔学生创新视角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校园中的生物与课本内容可能有所不同,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质疑,并思考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及重点研究不同生物种类,而这一过程正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设置有效教学环节,巩固学生创新能力
有效的教学环节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巩固自身创新能力。但小学科学一堂课教学环节众多,教师该重点关注并设置哪些有效环节呢?笔者将其大概划分成了四部分:自主学习环节、小组交流环节、概括总结环节、运用知识环节。
例如,笔者在教学“能量与太阳”时,就提前下发了预习导学案,以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填写任务。而学生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检索网络知识、观看科学视频等形式,在脑海中创建了较为相关知识体系。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随后,笔者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容讨论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在这讨论中可以接收到不一样的观点,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从而最大化发散创新思维。接着,笔者鼓励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总结概括了本课学习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源、我国新能源开发及使用等。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为学生创新应用实践提供了帮助。最后,笔者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摆脱课本教材束缚,创造性提出多种解决能源危机方法,以此为创建美好新生活奠定了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更新陈旧教学理念,实施多种有效培养方法,以此迎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元琳. 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7.
[2]王丽会. 小学科学创新实践与反思[D].广西师范大學,2016.
[3]苗松. 小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