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体系构建,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影响管理类课程质量的主要包括以下要素: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素质、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成果等。基于学生感知的视角,《管理学》课程要有科学的课程设计,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结合,“教”与“学”并重,保证课程质量。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 教学的质量 控制和管理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管理学教学体系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人的规模逐渐变大,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多,课程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学的教学质量对管理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我国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仍旧不完善,该体系的重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这就要明确具体评价对象和评价的主体。虽然近几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加入了“学生评教”,但也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不够全面,学生反馈的信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新课改之后的教育被视为教学服务,这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目前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其教学更大程度上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服务。学生对教学服务的满意度便是教学的质量。这就意味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建立控制和管理教学的体系。
因为学科性质不同,特点也不一样,对不同学科采取相同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目前的教学管理和监督体系也以统一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无法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学科提供合适的进步方案。所以将管理学和其他课程进行区分,根据其课程特点,对这一学科的具体教学质量内涵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其特点相符的监督和管理体系。
二、学生感知角度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内涵
“质量”在管理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对“质量”的定义包括以下三种:“价值”、“优异”、“达到或者超过顾客的期待”。问题的根本在于“谁来判断质量”,作为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接受者,学生的判断最有实际意义。
格鲁诺斯于1984年提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概念,认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预期的对比决定了服务质量,若顾客对服务的感知高于预期,获得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对服务的感知低于预期,所获得的满意度就会很低。顾客对服务的感知包括服务的设计、生产、控制和反馈四方面,任何一个组织提供的服务所包括的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要以了解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为基础。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服务,教学质量更要以了解“顾客”感知服务为基础。教育的内容的设计生产和控制与反馈四方面相应的也要一学生感知教学质量为基础。
國内学者主要于下列范围集中进行研究: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高校服务质量观确立和基于这一理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校服务质量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极少有学者基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感知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进一步研究教学质量的管理情况。
本文采用服务质量的管理当中较长使用的数据收集方式——访谈,从高校中选取了一些曾经或正在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并进行了3次6人规模的小组访谈和4人单独的访谈,对获得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归类,简单整理出了影响管理学课程质量的要素。把这些要素分成五类: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素质、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成果。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课程的安排、教材选择等影响课程的设计的因素,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等等因素,对学生关于教学质量的感知都有影响。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显示,管理学课程的特殊质量属性:其一,课堂中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多样的案例、案例新旧程度和教师对案例的组织讨论能力。接受访谈的学生都表示案例学习基友很重要的作用。其二,实践性教学,接受访谈的学生一致提到管理学课程要注重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其三,教师关于实践的知识,包括教师对与课程有关的管理学实践和现状,教师的实践经验。接受抽样访谈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实践经验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很重要。
另外,此次调查还分析了课程的设计、教师的素质、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成果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学生感知教学质量的因素不同于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标准。比如,就教师的素质而言,学生除希望教师的理论功底深厚,还希望教师实践经验和知识也丰富;在教学的成果中,传统的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但学生更重视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只通过试题考核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管理学课程中这些学生更希望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实际运用。
三、教学质量监管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管,要基于学生的感知视角,把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心。只有确保课程安排、学风的监督、课程的建设,完善教学监督制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访谈调查的结果,对管理学的课程质量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1.课程安排要科学。管理学的课程安排,要系统化,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的安排特点相同,一般大一的课程均为基础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意识。要在大一课程中安排一些管理学的专业性课程,曾庆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专业基础。大四阶段,学生均要应对就业压力,这是要相对减少课程安排,注重实践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主助力。另外,课程的具体时间安排也要科学,要把重要的课程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精力比较旺盛,然后还要合理搭配每学期的课程,使课程体系科学严密。
2.把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监管相结合。从学生视角感知管理学教学质量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的每一个要素都与课程建设密切相关。但实践却与理论恰恰相反,总是将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的管理分割开。比如,教学质量评估中往往把教材排除在外,导致缺少关于教材信息的反馈,课程建设当中不能考虑到学生对教材的要求,使教材与学生需求不符。
很多高校的师资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我国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只重视教学效能的评估轻视发展型的评估。现有学生评教体系指标太过简单,结果仅仅只能对教师起到督促的作用,无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进步培养提供具体依据。基于学生感知视角的课程质量因素能够为教师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依据,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方面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管理学的课程要格外重视案例的引用和实际实践。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课程案例匮乏而且不能及时的更新,导致教学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学校应建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3.注重“教”与“学”的双重监管。教学质量的监督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从学生感知教学质量的视角来看学习氛围和课堂出勤率是影响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教学活动是教师实现与学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出勤情况不理想,必然会对教师的工作热情造成影响。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学生出勤的制度人不完善,应该相应的做一些改革和创新,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行成,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孪慧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改革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作者简介:刘静(1981年—),女,广西南宁人,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 教学的质量 控制和管理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管理学教学体系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人的规模逐渐变大,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多,课程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学的教学质量对管理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我国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仍旧不完善,该体系的重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这就要明确具体评价对象和评价的主体。虽然近几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加入了“学生评教”,但也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不够全面,学生反馈的信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新课改之后的教育被视为教学服务,这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目前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其教学更大程度上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服务。学生对教学服务的满意度便是教学的质量。这就意味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建立控制和管理教学的体系。
因为学科性质不同,特点也不一样,对不同学科采取相同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目前的教学管理和监督体系也以统一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无法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学科提供合适的进步方案。所以将管理学和其他课程进行区分,根据其课程特点,对这一学科的具体教学质量内涵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其特点相符的监督和管理体系。
二、学生感知角度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内涵
“质量”在管理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对“质量”的定义包括以下三种:“价值”、“优异”、“达到或者超过顾客的期待”。问题的根本在于“谁来判断质量”,作为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接受者,学生的判断最有实际意义。
格鲁诺斯于1984年提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概念,认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预期的对比决定了服务质量,若顾客对服务的感知高于预期,获得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对服务的感知低于预期,所获得的满意度就会很低。顾客对服务的感知包括服务的设计、生产、控制和反馈四方面,任何一个组织提供的服务所包括的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要以了解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为基础。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服务,教学质量更要以了解“顾客”感知服务为基础。教育的内容的设计生产和控制与反馈四方面相应的也要一学生感知教学质量为基础。
國内学者主要于下列范围集中进行研究: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高校服务质量观确立和基于这一理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校服务质量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极少有学者基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感知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进一步研究教学质量的管理情况。
本文采用服务质量的管理当中较长使用的数据收集方式——访谈,从高校中选取了一些曾经或正在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并进行了3次6人规模的小组访谈和4人单独的访谈,对获得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归类,简单整理出了影响管理学课程质量的要素。把这些要素分成五类: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素质、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成果。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课程的安排、教材选择等影响课程的设计的因素,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等等因素,对学生关于教学质量的感知都有影响。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显示,管理学课程的特殊质量属性:其一,课堂中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多样的案例、案例新旧程度和教师对案例的组织讨论能力。接受访谈的学生都表示案例学习基友很重要的作用。其二,实践性教学,接受访谈的学生一致提到管理学课程要注重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其三,教师关于实践的知识,包括教师对与课程有关的管理学实践和现状,教师的实践经验。接受抽样访谈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实践经验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很重要。
另外,此次调查还分析了课程的设计、教师的素质、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成果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学生感知教学质量的因素不同于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标准。比如,就教师的素质而言,学生除希望教师的理论功底深厚,还希望教师实践经验和知识也丰富;在教学的成果中,传统的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但学生更重视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只通过试题考核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管理学课程中这些学生更希望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实际运用。
三、教学质量监管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管,要基于学生的感知视角,把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心。只有确保课程安排、学风的监督、课程的建设,完善教学监督制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访谈调查的结果,对管理学的课程质量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1.课程安排要科学。管理学的课程安排,要系统化,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的安排特点相同,一般大一的课程均为基础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意识。要在大一课程中安排一些管理学的专业性课程,曾庆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专业基础。大四阶段,学生均要应对就业压力,这是要相对减少课程安排,注重实践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主助力。另外,课程的具体时间安排也要科学,要把重要的课程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精力比较旺盛,然后还要合理搭配每学期的课程,使课程体系科学严密。
2.把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监管相结合。从学生视角感知管理学教学质量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的每一个要素都与课程建设密切相关。但实践却与理论恰恰相反,总是将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的管理分割开。比如,教学质量评估中往往把教材排除在外,导致缺少关于教材信息的反馈,课程建设当中不能考虑到学生对教材的要求,使教材与学生需求不符。
很多高校的师资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我国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只重视教学效能的评估轻视发展型的评估。现有学生评教体系指标太过简单,结果仅仅只能对教师起到督促的作用,无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进步培养提供具体依据。基于学生感知视角的课程质量因素能够为教师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依据,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方面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管理学的课程要格外重视案例的引用和实际实践。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课程案例匮乏而且不能及时的更新,导致教学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学校应建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3.注重“教”与“学”的双重监管。教学质量的监督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从学生感知教学质量的视角来看学习氛围和课堂出勤率是影响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教学活动是教师实现与学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出勤情况不理想,必然会对教师的工作热情造成影响。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学生出勤的制度人不完善,应该相应的做一些改革和创新,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行成,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孪慧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改革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作者简介:刘静(1981年—),女,广西南宁人,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