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已逐步普及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青少年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观的特点,无论是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还是对加强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青少年 思想道德素质 原因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已逐步普及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青少年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观的特点,无论是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还是对加强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青少年 思想道德素质 原因
新媒体以丰富的信息,便捷的传播,良好的互动性等优势,博得了青少年的青睐。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拓展了拓展了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途径,为他们交流,分享和表达提供了更自由的渠道;另一方面,青少年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受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青少年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网上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使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给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自主、参与、民主等意识。但同时,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接受。
2.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工作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新媒体平台与产品不断涌现,对满足当代青少年学习交流、游戏娱乐、自我表达等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还在成长期,新媒体产品内容的泛娱乐化乃至庸俗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荒废学业、扭曲心态、影响交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教育丰富载体内容、拓展沟通渠道、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的传统工作方式仍然存在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工作者“谈网色变”,怀有焦虑。
总之,新媒体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源
1.客观方面。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演变也受到很大冲击。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青少年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有着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青少年热衷于西方价值观,淡化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甚至异化。
2.主观方面。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生活经验,对国情,社会,民生等缺乏了解和感受,谈不上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及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面对网络和现实的不对等,难免会感到茫然失措。另一方面,青少年年龄偏小,心理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处于变化之中,在价值认同上容易出现被动性和波动性。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社会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网络环境监管与制度安全建设上存在缺失。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在其中传播的信息、进行的活动,很多都是较难辨别真伪虚实的。相应的,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活动也是如此。当前的一个事实是,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当前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设备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从制度的角度展开的则寥寥无几。首先便是大纲法的订立缺失问题。相关立法机关没有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尽早制定出一部整合性的比较完备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监管的法律,为在本环境下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管的活动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其次,应该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进行清查,重新加以审订,改变当前网络环境监管领域的法律体系的混乱状态,建立起完善的、明确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的权威地位,严格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在监管方面,应该明确网络环境监管者的方法、权限和目标。网络环境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行政手段对网络环境进行管理。确保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其思想道德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监管。
四、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健康的文化占领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大多数学生沉醉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世界里而不能自拔,是因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而新媒体的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趣味性极强,很多学生已进入其中就难以解脱,一发不可收拾。为此,学校应一改以前注重考试成绩的做法,不要老把学生整天都困在书本中,实行素质教育,花大力气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目标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现象。
2.拓宽交流空间,随时随地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新媒体通讯便捷高效,并且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不像平时我们跟学生面对面、打电话那样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使他們产生心理负担,不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为此,老师可以利用QQ、电子邮箱、手机短信、网上留言、博客等新媒体手段,拓宽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渠道。这样,学生向老师反映情况的心情是完全自觉的,发言讨论环境是自由宽松的,交流会更自然坦诚,老师就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引导,加强间接控制,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3.构建立体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新媒体时代,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对新媒体一无所知的。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这支队伍:一是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和宣传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二是深入了解新媒体的特征,熟练地使用新媒体技术,即会用新媒体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答难的能力;三是有强烈的开拓精神,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总之,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趋利避害,在内容和形式上开拓创新,加强法制建设和教育监督,注重引导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3]单振涛.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7,(4).
[4]雷菁. 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
※基金项目: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项目“新媒体环境影响四川省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研究”( SCQSN2015C04)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媒体 青少年 思想道德素质 原因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已逐步普及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青少年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观的特点,无论是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还是对加强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青少年 思想道德素质 原因
新媒体以丰富的信息,便捷的传播,良好的互动性等优势,博得了青少年的青睐。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拓展了拓展了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途径,为他们交流,分享和表达提供了更自由的渠道;另一方面,青少年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受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青少年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网上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使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给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自主、参与、民主等意识。但同时,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接受。
2.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工作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新媒体平台与产品不断涌现,对满足当代青少年学习交流、游戏娱乐、自我表达等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还在成长期,新媒体产品内容的泛娱乐化乃至庸俗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荒废学业、扭曲心态、影响交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教育丰富载体内容、拓展沟通渠道、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的传统工作方式仍然存在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工作者“谈网色变”,怀有焦虑。
总之,新媒体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源
1.客观方面。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演变也受到很大冲击。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青少年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有着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青少年热衷于西方价值观,淡化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甚至异化。
2.主观方面。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生活经验,对国情,社会,民生等缺乏了解和感受,谈不上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及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面对网络和现实的不对等,难免会感到茫然失措。另一方面,青少年年龄偏小,心理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处于变化之中,在价值认同上容易出现被动性和波动性。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社会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网络环境监管与制度安全建设上存在缺失。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在其中传播的信息、进行的活动,很多都是较难辨别真伪虚实的。相应的,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活动也是如此。当前的一个事实是,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当前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设备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从制度的角度展开的则寥寥无几。首先便是大纲法的订立缺失问题。相关立法机关没有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尽早制定出一部整合性的比较完备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监管的法律,为在本环境下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管的活动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其次,应该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进行清查,重新加以审订,改变当前网络环境监管领域的法律体系的混乱状态,建立起完善的、明确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的权威地位,严格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在监管方面,应该明确网络环境监管者的方法、权限和目标。网络环境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行政手段对网络环境进行管理。确保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其思想道德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监管。
四、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健康的文化占领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大多数学生沉醉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世界里而不能自拔,是因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而新媒体的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趣味性极强,很多学生已进入其中就难以解脱,一发不可收拾。为此,学校应一改以前注重考试成绩的做法,不要老把学生整天都困在书本中,实行素质教育,花大力气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目标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现象。
2.拓宽交流空间,随时随地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新媒体通讯便捷高效,并且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不像平时我们跟学生面对面、打电话那样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使他們产生心理负担,不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为此,老师可以利用QQ、电子邮箱、手机短信、网上留言、博客等新媒体手段,拓宽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渠道。这样,学生向老师反映情况的心情是完全自觉的,发言讨论环境是自由宽松的,交流会更自然坦诚,老师就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引导,加强间接控制,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3.构建立体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新媒体时代,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对新媒体一无所知的。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这支队伍:一是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和宣传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二是深入了解新媒体的特征,熟练地使用新媒体技术,即会用新媒体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答难的能力;三是有强烈的开拓精神,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总之,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趋利避害,在内容和形式上开拓创新,加强法制建设和教育监督,注重引导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3]单振涛.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7,(4).
[4]雷菁. 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
※基金项目: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项目“新媒体环境影响四川省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研究”( SCQSN2015C04)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