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课堂中彰显教学智慧,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学习、思考的信息,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向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利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经历成为一个丰富有趣的过程,促使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生成。基于这种研究背景,本研究以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视角,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课堂建设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凸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能否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能否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态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此次新课程改革秉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宗旨,立足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课堂教学观和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规范的转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生活,促成生成取向的意义课堂教学。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学目标的一元化,强调教学过程的线性分布,强调教学评价的单一,强调教师的权威,而放弃了对生命的关怀、对处于发展中的人的未完成意义的探寻,放弃了对教师在教学智慧在课堂中彰显的相关问题的探讨。
1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教师从三尺讲台走进学生,从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身份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智慧的教师有能力迅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必须确保“引”与“导”的质量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心灵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言行中收获闪光点,收获能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生成、升华的契机。
日本学者佐藤学指出:“学习不是授受知识技能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体参与知识技能所联结的共同体的实践,是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个体成长相辅相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原本就是“学习共同体”,需要彼此共同承担促进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责任。师生关系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会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现时演练,这种演练体现出师生间交往互动、共同进步的热情与热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即在这演练过程中,得以不断地展示和积淀。教学过程是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的,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也为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示和生成提供有利条件。
2 教学规律的总结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机地机灵处理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和偶然事件,这种随机行为实际上就是教师展示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化解窘镜,能解决意外难题,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面对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课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并不说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随机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记录且细细体会自己所遭遇过的每一次处理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的经历,日积月累,教师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平时越注意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积累,越能很好地在课堂中体现教学智慧,比如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规律、教学与发展辩正统一规律的掌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离开了智力因素的辅佐,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存在,而智力因素的开发,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但只有当教师正确地认识教学规律,灵活机智地实践教学规律,才能在教学创新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3 课堂情境的建构
课堂情境是师生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时所必需的教学背景,课堂情境的建构是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它可以充分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状态、情感与情绪交流的方式,以便师生达成共识。良好融洽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为师生之间在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课堂情境的建构对师生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质量有着潜移默化和迁移的作用。互动活跃的课堂情境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智慧的自主发展。小学生在与课文相关的具体的课堂情境中更容易获得知识和体验情感,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小学生的兴趣和成长特征相适应,由此产生的学习成果也往往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比单纯地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展示其教学智慧,同时,课堂教学情境的建构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活动,教师从中体会了成就感,收获了幸福感,会激励教师更加富有热情和激情地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充分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理想的智慧的课堂情境是“行云流水般自然贯通,师生间真情交融、用心投入并共同参与,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师生都从自觉走向自由忘我、探求智慧的新天地。”
4 结语
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智慧性地教学,他们会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课堂情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会灵性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也会从中收获启发和教育,其教学智慧的价值追求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于课堂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漫话“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2 成晓利.论教学智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3 程广文等.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09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课堂建设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凸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能否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能否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态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此次新课程改革秉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宗旨,立足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课堂教学观和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规范的转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生活,促成生成取向的意义课堂教学。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学目标的一元化,强调教学过程的线性分布,强调教学评价的单一,强调教师的权威,而放弃了对生命的关怀、对处于发展中的人的未完成意义的探寻,放弃了对教师在教学智慧在课堂中彰显的相关问题的探讨。
1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教师从三尺讲台走进学生,从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身份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智慧的教师有能力迅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必须确保“引”与“导”的质量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心灵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言行中收获闪光点,收获能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生成、升华的契机。
日本学者佐藤学指出:“学习不是授受知识技能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体参与知识技能所联结的共同体的实践,是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个体成长相辅相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原本就是“学习共同体”,需要彼此共同承担促进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责任。师生关系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会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现时演练,这种演练体现出师生间交往互动、共同进步的热情与热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即在这演练过程中,得以不断地展示和积淀。教学过程是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的,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也为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示和生成提供有利条件。
2 教学规律的总结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机地机灵处理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和偶然事件,这种随机行为实际上就是教师展示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化解窘镜,能解决意外难题,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面对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课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并不说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随机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记录且细细体会自己所遭遇过的每一次处理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的经历,日积月累,教师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平时越注意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积累,越能很好地在课堂中体现教学智慧,比如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规律、教学与发展辩正统一规律的掌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离开了智力因素的辅佐,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存在,而智力因素的开发,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但只有当教师正确地认识教学规律,灵活机智地实践教学规律,才能在教学创新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3 课堂情境的建构
课堂情境是师生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时所必需的教学背景,课堂情境的建构是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它可以充分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状态、情感与情绪交流的方式,以便师生达成共识。良好融洽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为师生之间在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课堂情境的建构对师生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质量有着潜移默化和迁移的作用。互动活跃的课堂情境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智慧的自主发展。小学生在与课文相关的具体的课堂情境中更容易获得知识和体验情感,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小学生的兴趣和成长特征相适应,由此产生的学习成果也往往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比单纯地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展示其教学智慧,同时,课堂教学情境的建构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活动,教师从中体会了成就感,收获了幸福感,会激励教师更加富有热情和激情地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充分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理想的智慧的课堂情境是“行云流水般自然贯通,师生间真情交融、用心投入并共同参与,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师生都从自觉走向自由忘我、探求智慧的新天地。”
4 结语
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智慧性地教学,他们会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课堂情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会灵性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也会从中收获启发和教育,其教学智慧的价值追求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于课堂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漫话“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2 成晓利.论教学智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3 程广文等.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