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本文将在阐述任务驱动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讨论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学习越来越年轻化。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任务驱动法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难点、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以下笔者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任务驱动法的操作要点:
1、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掌握学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是课前准备的关键。但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目标性则。设计的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材要求。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性能力。
可行性原则。设计的任务必须可行,要依据学情,把握量度,把握最近发展区,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协作能够完成。例如:在学习excel时,数据的求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求自己某几次考试成绩的总分,对于掌握的好的同学还可以再设计任务,如比较哪一次考的比较理想,可以提醒同学排序。
趣味性原则。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设计的任务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时,可设计益智性的游戏或打字练习作为任务。
开放性原则。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白,给学生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电子表格排序时,可设计一个处理班级考试成绩排序的任务,其中,将多关键词排序及名次处理作为“留白”,实现任务的开放与拓展。再如,word学习中,学习图片的环绕方式时,图片排列方式作为任务,将每一种方式用在什么情况下,作为“留白”实现任务开放,给学生充分的创造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2、引导学员自主协作,解决问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当学生在遇到任务设计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时,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分组讨论或借助教师的引导、点播和讲解,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他会有成就感,可以增强信心,而借助教师解决的,将是学生最需要的,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总结与评价,进一步优化课堂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鼓励。
评价方式上,提倡灵活有意义的评价方式,如运用成长档案袋法,小论文,答辩,评比、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形式。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对学生评价时,多一点辩证法少一形而上学;多一点研究思考少一点等待观望;多一点实践探索少一点空谈理论,持续的进行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很强,创新空间广阔,想象力很丰富的一门课,同时也是可以发掘学生潜力的课程。任务驱动法正是以学员为主体,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的模式,这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学习越来越年轻化。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任务驱动法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难点、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以下笔者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任务驱动法的操作要点:
1、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掌握学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是课前准备的关键。但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目标性则。设计的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材要求。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性能力。
可行性原则。设计的任务必须可行,要依据学情,把握量度,把握最近发展区,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协作能够完成。例如:在学习excel时,数据的求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求自己某几次考试成绩的总分,对于掌握的好的同学还可以再设计任务,如比较哪一次考的比较理想,可以提醒同学排序。
趣味性原则。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设计的任务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时,可设计益智性的游戏或打字练习作为任务。
开放性原则。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白,给学生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电子表格排序时,可设计一个处理班级考试成绩排序的任务,其中,将多关键词排序及名次处理作为“留白”,实现任务的开放与拓展。再如,word学习中,学习图片的环绕方式时,图片排列方式作为任务,将每一种方式用在什么情况下,作为“留白”实现任务开放,给学生充分的创造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2、引导学员自主协作,解决问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当学生在遇到任务设计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时,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分组讨论或借助教师的引导、点播和讲解,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他会有成就感,可以增强信心,而借助教师解决的,将是学生最需要的,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总结与评价,进一步优化课堂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鼓励。
评价方式上,提倡灵活有意义的评价方式,如运用成长档案袋法,小论文,答辩,评比、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形式。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对学生评价时,多一点辩证法少一形而上学;多一点研究思考少一点等待观望;多一点实践探索少一点空谈理论,持续的进行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很强,创新空间广阔,想象力很丰富的一门课,同时也是可以发掘学生潜力的课程。任务驱动法正是以学员为主体,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的模式,这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