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管理运用人本主义理念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本主义能够指导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与高效开展。
关键词:人本主义;管理机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引言: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但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着人本主义理念的运用,因此,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进行改革与调整,从而使其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方法得到丰富。
一、高校人本主义内涵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也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的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是以解放人、发展人、培养人、塑造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 但是,多数高校仍旧采用强制性的制度管理,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相一致。 要想获得高校教育管理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落实人本主义的理念,确保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校师生、领导与教师、教学与科研等的和谐共生,从而最终实现整个教学生态的良性循环。
把人本主义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就是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以广大受教育者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为教育管理的根本立足点,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关注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者和管理者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之下,教学对象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知识结构复杂化、就业观念差异化等趋势。高校教育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助于释放人和挖掘人的潜在智能的个人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构建具有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却存在着令人堪忧的现状。不少高校管理制度僵化、管理权威化、管理形式化、管理操作技术化,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生态失衡。 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不明确。
高校教育管理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当前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之一的学生缺乏应有的重视,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教育对于受高等教育者来说主要是谋生而不是个性完善的手段。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被学校当作就业市场上的产品来塑造, 而不是被当作人性自由实现的人才来培养。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的体制严重僵化。
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中采用从上到下的集权管理和强制管理的管理体制,“服从式” 管理色彩浓厚。学校领导缺乏民主管理理念,往往把个人意愿强加于教师身上, 干涉教师的正常教育管理工作, 严重忽视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性地位, 导致一些教师的正当需求和真实想法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阻碍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高校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十分陈旧。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已经出现。 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开展案例教学、角色变换、课堂讨论、经验交流等,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低下。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高校教师停留在原来的课本板书阶段,不能有效利用网络授课、电子邮件解惑、微信答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致使教学过程中的获取新知识速度严重滞后。
三、构建高校人本主义内涵教育管理机制的策略
构建具有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就是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和落实到高校教育管理过程当中,就是把人的因素当作高校教育管理之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激发人的个性潜能,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被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从而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当前,构建具有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的理念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教育对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為本,以学生为主体,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
高校教育管理要想真正实现人性化,必须为师生创造优美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校园环境氛围,能够使师生沉浸在美与和谐当中,激发校园师生爱校如家的热情,提高它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好实施,从而收到环境育人的良好成效。
(三)倡导“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
高校教育管理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差异化管理,注重激发个体的自身优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导,按照自身个性去进行知识建构,获得出彩的机会。
(四)健全服务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避免管理体制中的行政化倾向所造成的民主缺失。高校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家长式”管教转变为引导型和服务型的管理,对各种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分权式管理,让各项教学管理的决策变得更为开放与透明,充分保障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保证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以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从而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有序化。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人”的目的明确教育管理的目标,构建将人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切实有效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处处考虑‘人’的特质,发挥‘人’的能动性,高校教育管理才不会是一潭死水,也不会以‘管住’为指南,而是以‘服务’为宗旨,把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立,張放平.高校教学管理生态的主体存在方式与实践观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22.
[2]倪志梅,唐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67.
关键词:人本主义;管理机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引言: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但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着人本主义理念的运用,因此,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进行改革与调整,从而使其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方法得到丰富。
一、高校人本主义内涵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也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的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是以解放人、发展人、培养人、塑造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 但是,多数高校仍旧采用强制性的制度管理,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相一致。 要想获得高校教育管理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落实人本主义的理念,确保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校师生、领导与教师、教学与科研等的和谐共生,从而最终实现整个教学生态的良性循环。
把人本主义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就是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以广大受教育者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为教育管理的根本立足点,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关注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者和管理者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之下,教学对象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知识结构复杂化、就业观念差异化等趋势。高校教育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助于释放人和挖掘人的潜在智能的个人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构建具有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却存在着令人堪忧的现状。不少高校管理制度僵化、管理权威化、管理形式化、管理操作技术化,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生态失衡。 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不明确。
高校教育管理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当前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之一的学生缺乏应有的重视,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教育对于受高等教育者来说主要是谋生而不是个性完善的手段。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被学校当作就业市场上的产品来塑造, 而不是被当作人性自由实现的人才来培养。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的体制严重僵化。
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中采用从上到下的集权管理和强制管理的管理体制,“服从式” 管理色彩浓厚。学校领导缺乏民主管理理念,往往把个人意愿强加于教师身上, 干涉教师的正常教育管理工作, 严重忽视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性地位, 导致一些教师的正当需求和真实想法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阻碍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高校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十分陈旧。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已经出现。 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开展案例教学、角色变换、课堂讨论、经验交流等,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低下。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高校教师停留在原来的课本板书阶段,不能有效利用网络授课、电子邮件解惑、微信答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致使教学过程中的获取新知识速度严重滞后。
三、构建高校人本主义内涵教育管理机制的策略
构建具有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就是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和落实到高校教育管理过程当中,就是把人的因素当作高校教育管理之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激发人的个性潜能,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被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从而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当前,构建具有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的理念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教育对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為本,以学生为主体,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
高校教育管理要想真正实现人性化,必须为师生创造优美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校园环境氛围,能够使师生沉浸在美与和谐当中,激发校园师生爱校如家的热情,提高它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好实施,从而收到环境育人的良好成效。
(三)倡导“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
高校教育管理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差异化管理,注重激发个体的自身优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导,按照自身个性去进行知识建构,获得出彩的机会。
(四)健全服务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避免管理体制中的行政化倾向所造成的民主缺失。高校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家长式”管教转变为引导型和服务型的管理,对各种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分权式管理,让各项教学管理的决策变得更为开放与透明,充分保障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保证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以促进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从而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有序化。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人”的目的明确教育管理的目标,构建将人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切实有效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处处考虑‘人’的特质,发挥‘人’的能动性,高校教育管理才不会是一潭死水,也不会以‘管住’为指南,而是以‘服务’为宗旨,把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立,張放平.高校教学管理生态的主体存在方式与实践观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22.
[2]倪志梅,唐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