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点
北京,健壹景园
事件
腾讯《大家》周年庆暨
年度作家颁奖礼
人物
马家辉、陈冠中、黄耀明、张鸣、袁伟时等
从最初的五十名签约作家,到一年后两百余名作家进驻,一个有影响力和活跃度的重量型中文产品业已形成。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便拥有免费、低门槛、大众化等标签,可是就在互联网竞争如火如荼,加上手机媒体日益发达并以小三身份向正室展开猛攻的时节,有中国互联网大亨之称的腾讯竟推出了付费写作、免费阅读的新型产品。且此产品从最开始签约的作家高举的厚度、思想、生命力和影响力等诉求来看,这当然不是一份完全迎合当前网友阅读习惯的产品。
2013年12月,腾讯推出的新型媒体写作平台《大家》上线一周年。12月6日,“思想流经之地”—腾讯《大家》周年庆暨年度作家颁奖在京举行。最初五十名签约作家到如今两百余名作家进驻,一个有影响力和活跃度的重量型中文产品业已形成。
12月初的北京,到处都布满透露着萧瑟之意的枯枝败叶,充满凋零破败之感—此时的北京室外,你已经见不到一片绿叶了。此次《大家》周年庆则选在了位于北京西郊的健壹景园。抵达健壹景园大多都要颇费周折,主办方提供的大巴只开到门外,需要自己步行辗转来到中央大厅。作为彰显古朴和尊贵的集会之所,这里一派所谓低调的奢华,到处都是镂空的花纹木质家具装饰,以及不留痕迹的亭台楼榭之美。《大家》卖的是文字,往来的又皆为文人,放在此地举行活动,多少都有点契合。
人的热闹才是最能彰显气氛的一种形式。当日出现的知名作家不计其数,马家辉、陈冠中、张鸣、赵楚、袁伟时、野岛刚、鄢烈山、张晓舟、温克坚、苏小和、郝建等,都是在中文媒体写作中呼风唤雨的人物。而当作家分头分批地上台接受各种奖项时,又变成一种对态度、对价值、对职业道德褒奖的仪式,不管奖金和奖项是否重要,对于文字工作者日趋被漠视的今日,他们有机会登台亮相都是一种肯定。
前来参加周年庆的作家超过了一百名,他们大多平时也是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或者时评人。这些人被冠以“大家”之名时,也曾被现场的颁奖嘉宾质疑。比如作为颁奖嘉宾出现的学者、哲学家徐友渔,在台上发言时就说,大家,真的有在座的这么多吗,也许可以寄望很多年之后在座的各位里面产生一两位真正的大家(大意如此)。
“大家”当然可以理解成一种人员众多以及各方态度都持有的一种状态,以及服务型和多元并茂的意思,词语的双关也可以是大作家、大专家等尊贵的意思,只不过无论我们对“大家”这一词条多么放宽,也不可能将所有签约的两百多名作家都视为“大家”。所以,“大家”只能是一种宽容的理解,丰富和多元,包容和大气,能满足这些已经足够了不起了。
不管是台上的获奖作家,还是台下吃吃喝喝走桌敬酒的作家,都显示出了一股北京的气质,嘘寒问暖,以及勾肩搭背相互给予美好的恭维和祝福。
从《大家》2013年在香港举办首届笔会提出的“写作的可能”,到年末北京举行的周年庆提出的“思想流经之地”, 从口号来说已有了调校。从基本常识来讲,写作的可能性不可能是单纯依靠专栏作家或者媒体写作从业者就能完成的,整体中文写作水平也不可能仰仗媒体或互联网写作进步来维系和提高。至少从当代来说,王小波、王朔、余华这些在大众审美领域出色的作家,首先都是小说家,更何况每一种语言的精美和寓意都不能不提及的诗歌,那些诗人的文字也无法忽略。
“思想流经”也势必包含着一种排斥轻松阅读的取向,而从中你也能看到“文字”这种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低洼位置,当选择“思想流经”,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凋败蔓延”—至少标榜厚度和思想的文字,早已经无法跟八卦段子、搞笑视频、鸡汤文字等在流传性和拥护众寡上相提并论了。
《大家》已经完成了媒体写作的一种极致,即自由地发表作家的见解和态度,在纷争中寻找价值所在,所谓文字之美和中文写作的某种极限性,已经在这种自由中得以展现。自由,是不给作家设定题目,由作家本人对自己所观察和体验到的事物进行观点表达和价值输出,这在媒体写作中堪称珍贵。
作为周年庆的主持人马家辉,本来应该是当晚的最大牌名人。没想到中途黄耀明竟然出来献唱,作家一下子被真正的明星掩去光芒。可是这倒也无所谓,黄耀明的新近歌曲和行为更能表明他在政治和艺术上的倾向,他的密友柴子文也是《大家》的签约作家,而这种彼此相互影响,想必也能从黄耀明的一次次表态和柴子文的一篇篇以香港为母题的文章中得以窥见。
北京,健壹景园
事件
腾讯《大家》周年庆暨
年度作家颁奖礼
人物
马家辉、陈冠中、黄耀明、张鸣、袁伟时等
从最初的五十名签约作家,到一年后两百余名作家进驻,一个有影响力和活跃度的重量型中文产品业已形成。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便拥有免费、低门槛、大众化等标签,可是就在互联网竞争如火如荼,加上手机媒体日益发达并以小三身份向正室展开猛攻的时节,有中国互联网大亨之称的腾讯竟推出了付费写作、免费阅读的新型产品。且此产品从最开始签约的作家高举的厚度、思想、生命力和影响力等诉求来看,这当然不是一份完全迎合当前网友阅读习惯的产品。
2013年12月,腾讯推出的新型媒体写作平台《大家》上线一周年。12月6日,“思想流经之地”—腾讯《大家》周年庆暨年度作家颁奖在京举行。最初五十名签约作家到如今两百余名作家进驻,一个有影响力和活跃度的重量型中文产品业已形成。
12月初的北京,到处都布满透露着萧瑟之意的枯枝败叶,充满凋零破败之感—此时的北京室外,你已经见不到一片绿叶了。此次《大家》周年庆则选在了位于北京西郊的健壹景园。抵达健壹景园大多都要颇费周折,主办方提供的大巴只开到门外,需要自己步行辗转来到中央大厅。作为彰显古朴和尊贵的集会之所,这里一派所谓低调的奢华,到处都是镂空的花纹木质家具装饰,以及不留痕迹的亭台楼榭之美。《大家》卖的是文字,往来的又皆为文人,放在此地举行活动,多少都有点契合。
人的热闹才是最能彰显气氛的一种形式。当日出现的知名作家不计其数,马家辉、陈冠中、张鸣、赵楚、袁伟时、野岛刚、鄢烈山、张晓舟、温克坚、苏小和、郝建等,都是在中文媒体写作中呼风唤雨的人物。而当作家分头分批地上台接受各种奖项时,又变成一种对态度、对价值、对职业道德褒奖的仪式,不管奖金和奖项是否重要,对于文字工作者日趋被漠视的今日,他们有机会登台亮相都是一种肯定。
前来参加周年庆的作家超过了一百名,他们大多平时也是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或者时评人。这些人被冠以“大家”之名时,也曾被现场的颁奖嘉宾质疑。比如作为颁奖嘉宾出现的学者、哲学家徐友渔,在台上发言时就说,大家,真的有在座的这么多吗,也许可以寄望很多年之后在座的各位里面产生一两位真正的大家(大意如此)。
“大家”当然可以理解成一种人员众多以及各方态度都持有的一种状态,以及服务型和多元并茂的意思,词语的双关也可以是大作家、大专家等尊贵的意思,只不过无论我们对“大家”这一词条多么放宽,也不可能将所有签约的两百多名作家都视为“大家”。所以,“大家”只能是一种宽容的理解,丰富和多元,包容和大气,能满足这些已经足够了不起了。
不管是台上的获奖作家,还是台下吃吃喝喝走桌敬酒的作家,都显示出了一股北京的气质,嘘寒问暖,以及勾肩搭背相互给予美好的恭维和祝福。
从《大家》2013年在香港举办首届笔会提出的“写作的可能”,到年末北京举行的周年庆提出的“思想流经之地”, 从口号来说已有了调校。从基本常识来讲,写作的可能性不可能是单纯依靠专栏作家或者媒体写作从业者就能完成的,整体中文写作水平也不可能仰仗媒体或互联网写作进步来维系和提高。至少从当代来说,王小波、王朔、余华这些在大众审美领域出色的作家,首先都是小说家,更何况每一种语言的精美和寓意都不能不提及的诗歌,那些诗人的文字也无法忽略。
“思想流经”也势必包含着一种排斥轻松阅读的取向,而从中你也能看到“文字”这种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低洼位置,当选择“思想流经”,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凋败蔓延”—至少标榜厚度和思想的文字,早已经无法跟八卦段子、搞笑视频、鸡汤文字等在流传性和拥护众寡上相提并论了。
《大家》已经完成了媒体写作的一种极致,即自由地发表作家的见解和态度,在纷争中寻找价值所在,所谓文字之美和中文写作的某种极限性,已经在这种自由中得以展现。自由,是不给作家设定题目,由作家本人对自己所观察和体验到的事物进行观点表达和价值输出,这在媒体写作中堪称珍贵。
作为周年庆的主持人马家辉,本来应该是当晚的最大牌名人。没想到中途黄耀明竟然出来献唱,作家一下子被真正的明星掩去光芒。可是这倒也无所谓,黄耀明的新近歌曲和行为更能表明他在政治和艺术上的倾向,他的密友柴子文也是《大家》的签约作家,而这种彼此相互影响,想必也能从黄耀明的一次次表态和柴子文的一篇篇以香港为母题的文章中得以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