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拒绝大自然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伟雄 香港知名花艺师。现任广州金肯花艺培训学校执行董事、花艺设计执行总监。曾于1995年与中国花协创办中国内地第一所花艺学校。
  钟伟雄是个手艺人,此刻看上去。他的工具是泡沫板、刀剪、绳子……他的道具是鲜花。从最常见的寻常花草到昂贵的进口花卉,钟伟雄再造、变幻出各种造型和款式。钟伟雄做这一行三十年了,对于这个在中国还没什么名目的行业,钟伟雄从来没有一刻想过放弃或离开。从一而终的原因是,他体会到的不仅是美,还有生命的含义。
  “花艺的生命是什么?除了美之外,似乎还有更多不为外道的内容。”
  钟伟雄是英籍香港人。生长在香港九龙郊区的他,拥有一块家门前的“小花园”。从小,钟伟雄喜欢跟花花草草打交道,但凡有生命的植物,钟偉雄都乐意侍弄一番。
  大学学了机电专业,毕业后在香港中华电力谋了第一份职业。虽然内向,钟伟雄却不愿只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他想从商,索性开了花店。钟伟雄的第一家花店在中环,香港本地不盛产鲜花,花市主要依靠进口。先从批发商进货,再拿回店铺零售,钟伟雄做起这事来并不难。
  荷兰是香港花市的主要出口国之一。钟伟雄自己找到荷兰参赞,请他推荐供货方,然后直奔荷兰做起了批发商。从荷兰、美国、新西兰,东西南,一路再到日本,钟伟雄的鲜花销售已经转向酒店和大型花店。新的问题出现了,有了丰富的鲜花品种和材料,怎么才能让它们锦上添花呢?
  钟伟雄形容当时的情况是“将错就错”。1988年,在美国进货的钟伟雄在著名的美国花艺研究中心开始学习花艺。“一上贼船”,钟伟雄立时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与鲜花打交道。
  在香港和欧美各国之间往返,从1988年到1994年,钟伟雄考完了美国花艺研究所里的全部资格证,并把这个机构引进了香港。香港人对花艺的认识很浅。钟伟雄仔细计算过,香港的花卉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全港加起来总共有四百出头家花店,钟伟雄把美国的花艺师请来,不出一年,四百多家花店的从业同行几乎都成了机构学员。
  生意是生意。虽然是个商人,钟伟雄也是半个花艺人。花艺让他陷入了一种矛盾。在全球主流的几大花艺流派里,欧洲花艺偏向天然和生活,日本讲究意境和禅学,钟伟雄用六年时间不断学习美式,却陷入了一种“太商业,也太做作了”的困境。“花艺的生命是什么?除了美之外,似乎还有更不为外道的内容……”钟伟雄越来越抗拒在花艺里大量使用假钻石、公仔和铁框这些人造物。
  “在大自然里,石头都在地上,大多数时候它们的生命没有被发现。我把它搬回家,一搬,就不一样了。”
  钟伟雄将一片苔藓修剪整齐,铺在盘子里,覆上他从路边捡来的树枝。树枝已经枯了,和苔藓搭在一起,变得鲜活了起来。再缀上一些树叶和花片,“它们都已经干了,可是依然有花香。是大自然的味道。”这是几乎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都可以做的小花艺,钟伟雄做了十分钟,一刀一剪,做得特别细心。这不是钟伟雄工作的状态,而是和花艺进行身心勾兑的时刻。除了美之外,花艺还在表达什么?2000年后,钟伟雄寻找到了它的答案。
  2000年,钟伟雄改道欧洲,在同样知名的荷兰布尔玛花艺学院,钟伟雄的第一堂课是去公园捡材料。从大自然捡回苔藓和树叶,这是一次新的开始。钟伟雄的疑惑也是从这里慢慢解开。生命是天地的灵气,当它原本的力量消散,是否意味着就此失去?就像人一样,在追求更丰足的物质和更健康的身体时,如何让自己放轻松,减少患得患失,拥有失去和得到的勇气。“这不仅是修心,身由心生,更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修身”。钟伟雄将苔藓和树叶幻化成艺术,让它们拥有另一种形态,自己内心的沉静和富足感也越来越充分。
  “商业的东西谁都可以复制。”钟伟雄这样说。对自然的材料稍加思考,有骨有肉的力感让他着魔。拿起一块棉布,把捡回的树枝锯成木片,再一片片贴在旧布上,一件自然而美观的点缀物让餐桌变得秀色可餐起来。“生命追求永恒,设计也追求永恒。永恒的设计天然而生,没有人会拒绝大自然。在大自然里,石头和树枝都在地上,大多数时候,它们的生命力没有被发现。我把它们搬回家,一搬,就不一样了,家里会因为它们产生质感的对比、细节的美,和对大自然的回归。”
  钟伟雄不喜欢电脑,不着迷电子产品,生活很安静。花艺之外,喜欢看纪录片和用腿旅行。钟伟雄通常是去到一个地方,打开地图,在路上不停地发现真实而漂亮的东西,边走边捡。捡来的东西放置在家里,再种上各种寻常可见的花草,简单,却也丰满。钟伟雄这样打理自己的家。
  意识的转变中,钟伟雄也受到过更外在的诱惑。2000年,钟伟雄把布尔玛嫁接到了北京。彼时,钟伟雄从花市里挣了几百万,在香港做房地产的同学已经挣到了几千万,同学劝钟伟雄转行,钟伟雄不点头。“我不管它能挣多少钱,我只管能从中找到什么样的人生乐趣,有乐趣还有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钟伟雄是英国籍。除了他自己,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都在英国。钟家做餐馆,观念是“男人应该做男人的事”。去英国省亲,钟伟雄总是“格格不入”,在英国,他亦不凑热闹,不改一个人出门接触大自然“捡礼物”的习惯。“花艺跟性别有什么关系,在日本,花艺大师有男有女,前者还往往更受欢迎。花艺其实需要足够的胆量和挑战,女性做起来持续性强、韧性足、稳定,男性做起来有狂野和颠覆。”当生意做,它和其他工作没差别,当作“生命的礼物”做,“它其实不仅限于花,既是一种感官艺术,又不是。它从天生到再造,从生根到再造,本身诉说着生命的含义”。
  “混乱的神经和美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内心就会安静,不紧张不暴躁,更何况,花本身对身体也各有益处。”
  几十年下来,钟伟雄的花艺里既有欧洲花艺的美感和生活表达,又传递日本花艺的意味深长。更重要的是,钟伟雄喜欢每一件花艺作品都有它的出发点。作品想表达什么呢?钟伟雄的具体做法是“让它有一个情结”。比如借用一个鸟巢、一只茶碗、一条竹子、一片荷叶,赋予它美感,唤发思考和共鸣,“就像我们小时候都这么做过,其实很简单”。   钟伟雄对材料没有任何偏好,学美式时曾经有过,有过轻狂和偏执。之后越来越亲近大自然,也就越来越心无差别。花艺师不能有所偏爱,和画画一样,不能老画一样东西。如果有所偏爱,就一定有局限。
  在日本,花艺从佛堂供养演变到民间生活,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思想贯穿其中。花艺师的仁义、礼仪和言行融入花艺的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思想。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一个花艺师最终要做到的,是每一种花都有感觉,都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表达。
  钟伟雄在把握花的艺术,花在表达钟伟雄生命的内涵。小时候,种花只是钟伟雄的一种爱好,不是职业种植,他爱好所有绿植的东西,因为特别向往自然。钟伟雄现在在广州开花店,想打破一种“常规”。
  “现在花店要价高,脱离现实。几块钱和几千块钱的花在本质上一样美,不用追求外在的昂贵。” 钟伟雄想“反其道而行”,个中烦恼杂陈。但当他去种花,他不会把这些东西混杂在里面,”我会整个状态投入到里面。就是说,我有烦恼的时候,我去做花,我就没有烦恼了。又或者说,我既然喜欢,那我又何必把烦恼带进去呢?那就什么都做不好了。“
  “每一朵花都有灵魂,需要的只是把它的灵魂和姿态表达出来,不做作,不媚俗。就够了。”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快,钟伟雄的概念中,花艺不仅仅是街头闹市装点门面的东西,更是生活里养心修身的功夫。在西方,花艺和种植作为两门必修课存在,高中时必选其一,申请大学时要计入成绩。“中国其实更加需要。身无法在大自然,起码要心向大自然靠拢。”
  钟伟雄用花艺平衡生活和生意,滋养身体和心灵。“混乱的神经和美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内心就会安静,不紧张不暴躁,更何况,花本身对身体也各有益处,身体本身会自然舒展,能有这样的工作和爱好,我坚持且知足。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弃,只有大自然不可以。我对大自然不会放弃。“
  鐘伟雄对花艺的喜好感染了他的家人。和钟伟雄关系要好、有渊源的朋友也都是通过花而认识。在北京时,钟伟雄曾到一所女子监狱做花艺培训。”在这个场合,我面对的是对生活和生命没那么充满希望的人。但如同花艺的基本是花,买最简单的花,直接装进玻璃瓶,摆上餐桌,同样是艺术,同样真实而美好。这与我经常被请去跟使馆夫人讲解花艺,没有什么不同。“
  “跟生命融在一起,才会更有生命。“钟伟雄说。所以,用花滋养生活,用花艺吸引人们重塑对生活的喜爱和追求,也会变得没有那么难。
其他文献
一年前,周志兴受邀参加腾讯传媒组织的总编沙龙活动,一行人等去了一趟泰国,他们浮光掠影般在泰国三个城市小住、开会、游玩。清迈,是他们选择的城市之一,邓丽君辞世前,与法国男友在这里的湄宾酒店住了一年。“斯人已去,此地尚留绕梁余音?”周志兴一行人等特地住进了湄宾酒店,“这是邓丽君香消玉殒的地方”。那天的会议,他还特地将会场选在了邓丽君当年住的房间。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以后,沙叶新的邓丽君剧本能够在
期刊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公共审美?这让我想到丹尼尔先生设计的纽约新世贸中心。丹尼尔先生设计出来一个月后,我跑到纽约试图参与新世贸的重建,花了11年时间,我们将在一号楼建成一个两万平米的中国中心,明年年底开幕。我今天从这个故事说起,通过中国和美国两个故事分享“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公共审美”。  9·11后,丹尼尔设计了新世贸中心,在美国的情绪里有两件事:一件是丹尼尔先生完成的作品,叫记忆和重生。这个重生有方
期刊
马原回来了,那个叫嚣“小说已死”的马原回来了。  这是近两年大部分国内报纸和杂志关于马原重回文学界的导语。  文学界之外的马原,在南糯山种地的马原,在当幼童父亲的马原,以及肺癌病人马原,均不是这些文章的重点。这些文章的重点,是二十年前那个说“小说已死”的马原和二十年后带着自己的长篇小说凯旋的马原之间的矛盾性。  相对于回来了,本刊更倾向于称呼其“回归了”。马原回归了山林,回归了小说界,又即将回归到
期刊
记者:能否再解释一下你那句著名的“小说已死”?  马原:我说的“小说已死”, 是因为媒介的变化。小说这个东西之所以能在200年里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有赖于两项技术,一个是造纸的工业化,就是规模化,一个是现代印刷术,这两件事让纸媒成为200年里面人类最主要的媒质。与纸媒配套的,纸媒仅仅是载体,它承载着现代印刷技术,才有可能让小说大范围传播,那么我们知道19世纪小说是黄金世纪。2
期刊
一直以来EMBA圈层中的焦点都是商人,以及围绕着商人群体的各种绯闻。而民革广东省委的一纸提案,建议颁布官员禁读EMBA令,因为“官员就读EMBA可能助长‘官商勾结’的不正之风”,让从前甚少吸引人们注意力的EMBA官员学生群体瞬间“高调”了起来。  官员在EMBA中本来就是不可忽视的群体,甚至在各大开办EMBA课程的高校的招生简章里,无论是官员老师,还是官员学生,都是招生的重要卖点之一。根据中欧商学
期刊
陈光标风风火火地收购《纽约时报》受阻后,他转而表示考虑收购其他的境外媒体。显然从一开始没有人会看好这桩收购,估计也包括陈本人。这种高调收购言论,符合他本人一贯的言行,不过给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谈资而已,而那些真正忙着境外收购的民营商人们,前期只做不说,当他们云淡风轻地谈起的时候,往往收购已经进行当中,甚至接近收尾工作了。  房企是这股海外并购的风潮不容忽视的主力军。  2013年年初,绿地集团在伦敦
期刊
记者:祝贺你获得“年度精英奖”,你在致辞中提到评委会在“用文化褒奖一家企业”,怎么理解这句话?  丁当:在这个社会,金融行业需要文化的引导,为社会创造更多有帮助的、美好的产品,为形成一个“好的社会”做出贡献。文化价值对于一个企业非常重要,因此平安人寿近年来致力于保险业慈善文化的推广。1980年代做诗人时的那种理想主义情怀,现在依然在我的心中,我管理的企业也一定是坚持着理想,强调文化,对社会友好的作
期刊
记者:能否分析一下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的新板块?  张曙阳:艺术品是绝佳的投资,我常和年轻人开玩笑:“如果你需要高额的回报,军火不要做,贩毒不要做,要做就做艺术品。”而现在该进入什么样的板块呢?非常成熟的板块,比如红木、玉器、佛像很难再有肉分,所以一定要发现新的板块。2013年,保利、嘉德、宏盛都开始做新中国瓷器拍卖,这是春天来了的讯号。对很多观望的年轻人来说,现在你可以只有最多20万的资本,但你可
期刊
商会集结  种种细节让企业家感觉到,政府对外地商人的服务接待档次明显提高、  出席活动的领导级别越来越高,大会上民营企业家发言,  会议期间民营企业家的座位安排,也比以前更靠前、  席位更多了。  陈宏 第三届北京陕西商会会长,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执行长,留学美国州立纽约大学石溪分校,1996年成立网络漫游公司GRIC,公司于1999登陆纳斯达克;2000年成立华源科学技术协会,以帮助中国人在美国
期刊
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地中海的曼哈顿,是一个身为历史标本的城市。欧洲近代史中,巴塞罗那也是最早工业化的地区之一。梵高曾情迷西班牙,将巴塞罗那视作天堂一般的存在。现今,巴塞罗那仍是人类历史和足球艺术的至高所在,万种风情并没有避免西班牙成为欧元区重债国,但西班牙终于缓了一口气—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1%,出现了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且预计第四季度增长率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