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建筑节能这一热点问题,概述了建筑节能的现状,闸明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提出了推进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政策及措施,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及措施
On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Building Technology
LuXiao-ping
(The JiangSu provinc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QinHuai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Nanjing Jiangsu 210001)
【Abstract】As regards the present hot issu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ts situation is elaborated,at the same time its signifiance is definitely indicated,Corresponding the main technology police and measure on the program of architecture energy- saving are proposed,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Technology police and measure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随之出现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也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近年来,节能降耗的呼声则是越来越大,部分地方省市已付于实施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实效。节能就是要用其他价值比较低的资源来代替价值较高的能源的消耗。在美国的百行百业中,节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已算不上什么大事;在当前的中国,节能是全方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捷的问题,我国资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巨大,节能成为一种必须,整个国家节能的40%要靠建筑来完成。因此,本文在这里主要着重讨论建筑节能问题。
建筑节能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提高积极意义上的能源利用效率,即主要包括采暖供热、空调制冷、炊事、家用电器、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城镇率的不断提高,能源短缺、能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
1. 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缓慢原因
我国建筑规模巨大,近十年来,城镇平均每年新建住宅建筑2亿m2,农村6亿m2,其中约有一半为采暖住宅建筑。据有关统计,截止2006年年底,我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达400多亿m2,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造成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们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建筑节能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能源节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可谓家喻户晓;可对中国人来说却还是个新名词,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专门从事建筑行业的人,能把它说得明明白白的也不多。建筑节能关系着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广大群众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还没有基本的认识,还不了解建筑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
1.2 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1997年11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其中第37条对建筑节能做了有关规定;1999年10月28日、2005年10月28日国家建设部先后两次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了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未执行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的经济处罚办法,但是目前尚无建筑节能的专门法律,建筑节能立法工作滞后于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1.3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但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中国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觉自发的行为是无法实行建筑节能目标的。
1.4 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缓慢。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的支持,但是,由于各级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加之节能产品价格高昂,致使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缓慢,难以得到普及。
1.5 当前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分离,关系不顺。建筑节能如果不抓墙体革新是不可能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样,墙体革新不与建筑节能相结合,也失去其作用。长期以来,建筑节能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虽然建设部已成立了建筑节能协调组办公室,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仍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建筑节能普及工作难以推动。
1.6 现行供热收费制度不合理,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同时,供热采暖系统一直采用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外网也不能适应系统动态调节控制,致使能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收费体制下,供热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动力,无法满足用户对供热舒适程度的要求,用户也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
2.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2.1 建筑节能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和水力资源,但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能源增长的速度长期滞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近年来,随着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耗能建筑大量兴起;煤炭年消耗量也大幅提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势必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贻患子孙。
2.2 建筑节能可减轻环境污染。在我国,建筑能耗主要来源是煤炭,而燃煤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这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造成了环境的酸化,长此以往,导致地球气候的恶化,如水旱灾害更加频繁,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危机。为此,减轻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3.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议
3.1 严格实行建筑的节能设计
3.1.1 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和采暖空调设备系统设计,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标准要求。
3.1.2 采暖区的建筑物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保温性能优良的门窗。屋面和墙体,选用合理的窗墙比和建筑体形,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在寒冷地区扩大推广双玻窗或双层窗,严寒地区根据气候条件可采用三玻窗或其它高效保温节能窗。
3.1.3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供应条件,采取供暖供冷手段,逐步改善居室热环境。夏热冬冷地区要按照标准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夏热冬暖地区要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建筑物隔热性能。
3.1.4 优先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设备及系统,采暖管网系统应便于计量收费及控制调节,合理确定供热(冷)指标,加强管道保温,配套必要的监测计量仪表,提高供热(冷)系统的水力平衡、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3.1.5 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大力发展庭院绿化,为住户创造必要的日照与通风条件,为建筑节能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
3.1.6 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积极采用人工照明,优先选用高效、长寿的节能光源和灯具。
3.1.7 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等自然及再生能源,重视回收废热余热,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沼气。
3.2 积极采用节能建材,重视节能的建筑设备产品的开发。建筑节能体现在众多方面,包括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包括在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过程中节约能源。此外,在开发、运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过程中,应考虑减少对空气、水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
3.2.1 大幅度减少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采用空心粘土砖、空心砌块、粉煤灰制品和加气混凝土。
3.2.2 积极开发利用发泡聚苯乙烯。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和聚氨酯等高效保温材料。
3.2.3 改革传统外墙和屋面,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发展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发展外保温墙体和屋面。
3.2.4 改进建筑钢门窗的保温气密性能,改革并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门窗和门窗密封条,重点发展塑料门窗。
3.2.5 根据生活用能必须计量收费的原则,引进、消化。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及产品。
3.2.6 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研究开发几种蓄冰空调技术及产品。
3.2.7 根据能源及气候条件,研究开发不同能源的热泵技术、产品以及天然气采暖设备。
3.2.8 各类建筑设备产品都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额定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标。淘汰和改造能耗高的建筑设备产品。要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开发节能型建筑设备产品,提高设备运行时的部分负荷下的能源利用率。在夏热冬冷地区,尽快发展灵活高效的用户可调控的采暖和降温设备系统。
3.3 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
3.3.1 加速制定各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配套成为系列,其中包括室内热环境标准、能耗定额标准等基础标准;民用建筑采暖能耗检测方法、空调能耗检测方法等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空调制冷机房等运行管理标准;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标准、各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及湿热环境设计标准等。
3.3.2 开展对已颁节能标准的监督、节能产品达标的认证、建筑物和住宅小区能耗的检测评价等工作。
3.4 发展建筑节能科学技术体系
3.4.1 组织建筑节能科技攻关,针对建筑节能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占建筑耗能比重比较大,对建筑热环境影响明显的一些难点,以及节能投资较少而效益显著的项目,作为重点攻关。在攻关中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建筑节能科学技术体系,以节能产品和节能工程为依托,使研究开发和工业生产、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4.2 近期要着重研究解决急需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即:节能保温门窗和门窗密封技术、外保温墙体成套技术和内保温墙体的墙面防开裂及热桥、结露处理技术;屋面高效隔热保温防水技术;用户可自行调节的按实用热量计量的仪表及采暖系统;节能型采暖热源与空调冷源系统设备;蓄冷空调系统设备;适合中国国情的热泵系统设备;供热制冷系统运行调节及水力动态平衡技术;旧建筑物及小区节能改造综合成套技术。
3.4.3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和成熟的节能技术,重点推广保温门窗、门窗密封条、空心砖墙体、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高效保温复合墙体、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高效长寿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平衡阀与智能仪表结合的平衡供暖技术、锅炉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技术运行方式、被动式太阳房技术、沼气应用技术。
3.4.4 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小康水平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指标,以及合理的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指标,提出合理节能的科学评定依据。
3.4.5 研究当代电力电子技术、热反射技术、太阳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等高新科技与建筑的结合,提供新一代更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特别是集建筑智能化环境、智能化系统及智能化管理的建筑智能化技术。
3.4.6 组织现有采暖建筑节能改造、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及热环境改造以及集中采暖区按热量计费的示范试点,通过示范工程测试能耗数据,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供可推广的工程化的成套节能技术。
3.4.7 研究开发节能效果的检测评价方法和建筑能耗快速检测设备,为节能监督工作提供实用技术和手段。
3.5 加强已建建筑的节能改造
3.5.1 对已建建筑物的采暖空调水系统进行水力平衡改造的调试工作,加强对锅炉房、空调制冷机房等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在保证要求的室内温度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日常使用能耗。
3.5.2 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节能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有计划地对已建的采暖空调建筑围护结构和设备系统实行节能改造,使性能达到规定的各项指标。
4. 建筑节能应采取的措施
4.1 加强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从组织上落实和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能否搞好建筑节能的关键问题。作为建筑节能主管部门的建设部的有关各司按照规定的职责,将建筑节能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在部节能工作协调组的指导下各负其责。建设部节能工作协调组负责归口管理本行业节能的统一组织、计划与协调事宜,落实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组织制定有关规划、政策和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点节能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的申报、实施及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协调节能调研、宣传工作。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指定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地方政府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排除阻力,坚决贯彻节能标准。要从上到下建立建筑节能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政府监督考核与企事业自行监督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并健全对节能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
4.2 完善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应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制定《采暖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热力供暖管理办法》、《锅炉供暖管理办法》、《建筑供暖收费办法》等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应颁布相应的行政法规,限期执行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并指导日常的监督考核工作。
对于严重浪费能源的地区和单位,应通过罚款、警告、通报批评,甚至限制或停止供应能源等措施,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
4.3 采取经济鼓励政策。推动按照用户用热量收取采暖费的改革,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热价政策。按照气候情况及建筑类型,规定建筑采暖用热能定额,对达到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和经济上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对于节能产品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应列入国家、部门、地方的科技计划,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人强度,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
4.4 充实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队伍。充实健全建筑节能研究、开发、检测力量,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建筑节能科技人员队伍,满足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建设部建立建筑节能中心,各省市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逐步建立建筑节能研究开发基地。
4.5 建设示范建筑、示范小区、示范村。重视在采暖区建设节能示范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对已建房屋要开展节能改造试点工作,以利建筑节能的普遍推广应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也要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室热环境的节能建筑和试验小区。根据广大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建设一批各有特点的节能示范村。通过示范小区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总结实践经验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4.6 组织编制建筑节能标准图集、手册和培训教材。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编制地区性的节能技术设计通用图、节点详图、节能材料标准、施工技术规程、节能培训教材等。组织力量编制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建筑节能设计手册、资料集和全国通用设计图集。
4.7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经常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广泛持久的群众性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和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举办各种方式的培训班、研讨班,普及建筑节能科学知识。
发展建筑节能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适宜的技术和产品,加速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进步,以达到节约国家资源,提高建筑功能,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
5. 建筑节能的典型实例
5.1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屋面造型为双曲金属屋面,形似鳐鱼,外形复杂,技术难点多,是该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设计在屋面构造层次上提出创新设计思想:一般金属屋面只有单一的保温层,而该设计采用了三道保温层,通过三种不同厚度、不同密度的保温材料,并按其弹性特征与其它的构造材料穿插放置,达到非常理想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比国家的标准高出一倍多,极大地提高了节能效益。
5.2 上海爱伦坡节能实验楼。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之一,一级开发资质,公司总部设于中国上海。复地集团于2004年开始节能性建筑的探索,在旗下爱伦坡项目中专门辟出两套独立别墅进行研究和实验。据集团总裁介绍,该建筑根据现代化生态建筑标准建筑,共运用了15项新技术,总耗资400多万元。由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整个设计沿用了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态路径,每平方米比普通建筑节电约27度,具有居住便捷、安全耐久、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
5.3 重庆华宇西城丽景。华宇西城丽景是华宇集团在重庆沙坪坝区开发建设的一个大型都市楼盘,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该项目完全按照国家AA级性能住宅小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在建筑取材、节电节水等多方面为重庆楼市做出了榜样。建筑框架填充墙采用轻质、保温、隔音性能优越的加气砼砌块新型墙体材料,外墙门窗用节能性能好的塑钢中空玻璃门窗,建筑外墙应用新型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界面砂浆、新型保温砂浆、聚合物抗裂砂浆、镀锌钢丝网、面砖专用粘结砂浆等;屋顶则是将挤塑聚苯乙稀泡沫塑料板作为主要隔热材料,铺设在屋顶多层防水层上,从而改善住宅小区的热舒适环境,达到了人们生活、工作的热舒适要求。
5.4 海口金域湾畔。海口金域湾畔在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上自然通风,18处趣味水景园林节点,绿化率高达40%;南北60米楼间距,独特空中庭院户型,卧室步入式全景落地窗,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最小日照距离高于1.1H;470C太阳能循环温泉恒温入户,太阳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外墙、门窗和屋面采用保湿隔热的建筑材料,有着自然的冬暖夏凉的效果。
5.5 武汉绿景苑。绿景苑小区是武汉市青山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建设的国家级康居住宅示范小区,是湖北省首家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是武汉市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该小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武汉市的地理、气候特征及建筑材料和部品部件的供应状况,采用了国家建设部推荐的8大技术体系、63项新技术,形成“节能、环保、安全、和谐”四大特色。小区重点采用了建筑节能、设备节能、太阳能利用和水资源循环使用、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技术。节能措施有以下三点:
5.5.1 在建筑节能方面,采用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外保温”选用了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和聚苯隔热保温板两种材料。同时还选用了塑钢中空双玻璃、保温隔音防盗门、外墙保温陶瓷涂料等产品。采用保温技术后,室内外温差约有3~50℃,比未采用保温技术的住宅一年要少开2个月的空调。
5.5.2 在设备节能方面,主要采用户式中央空调、地板辐射采暖等技术。利用中央空调的热泵机组,以低温热水为热媒,通过埋设于地板内的聚丁烯管把地板加热,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来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这种采暖方式比一般空调采暖节能20~30%。
5.5.3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统一设计,统一安装,管线预埋的方法,保持住宅立面的美观。小区有327户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户每年节电860度。另外小区的庭院灯、草坪灯全部采用太阳能。每年可节电1.88万度。两项合计一年节电30万度。
6. 结束语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绿景苑达到了“科技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的设计目的。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大背景下,节能型建筑的开发十分必要,它将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上的建筑节能实例,是建筑节能领域的探索和示范,给行业提供了研究方向,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建筑在节能创新方面增加的投入,可能会影响到节能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怎样使节能建筑既有效又经济,在大力倡导节能降耗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来关注和思考,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尽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文章编号]1006-7619(2008)10-21-618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及措施
On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Building Technology
LuXiao-ping
(The JiangSu provinc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QinHuai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Nanjing Jiangsu 210001)
【Abstract】As regards the present hot issu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ts situation is elaborated,at the same time its signifiance is definitely indicated,Corresponding the main technology police and measure on the program of architecture energy- saving are proposed,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Technology police and measure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随之出现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也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近年来,节能降耗的呼声则是越来越大,部分地方省市已付于实施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实效。节能就是要用其他价值比较低的资源来代替价值较高的能源的消耗。在美国的百行百业中,节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已算不上什么大事;在当前的中国,节能是全方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捷的问题,我国资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巨大,节能成为一种必须,整个国家节能的40%要靠建筑来完成。因此,本文在这里主要着重讨论建筑节能问题。
建筑节能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提高积极意义上的能源利用效率,即主要包括采暖供热、空调制冷、炊事、家用电器、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城镇率的不断提高,能源短缺、能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
1. 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缓慢原因
我国建筑规模巨大,近十年来,城镇平均每年新建住宅建筑2亿m2,农村6亿m2,其中约有一半为采暖住宅建筑。据有关统计,截止2006年年底,我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达400多亿m2,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造成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们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建筑节能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能源节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可谓家喻户晓;可对中国人来说却还是个新名词,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专门从事建筑行业的人,能把它说得明明白白的也不多。建筑节能关系着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广大群众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还没有基本的认识,还不了解建筑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
1.2 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1997年11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其中第37条对建筑节能做了有关规定;1999年10月28日、2005年10月28日国家建设部先后两次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了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未执行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的经济处罚办法,但是目前尚无建筑节能的专门法律,建筑节能立法工作滞后于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1.3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但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中国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觉自发的行为是无法实行建筑节能目标的。
1.4 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缓慢。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的支持,但是,由于各级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加之节能产品价格高昂,致使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缓慢,难以得到普及。
1.5 当前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分离,关系不顺。建筑节能如果不抓墙体革新是不可能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样,墙体革新不与建筑节能相结合,也失去其作用。长期以来,建筑节能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虽然建设部已成立了建筑节能协调组办公室,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仍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建筑节能普及工作难以推动。
1.6 现行供热收费制度不合理,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同时,供热采暖系统一直采用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外网也不能适应系统动态调节控制,致使能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收费体制下,供热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动力,无法满足用户对供热舒适程度的要求,用户也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
2.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2.1 建筑节能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和水力资源,但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能源增长的速度长期滞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近年来,随着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耗能建筑大量兴起;煤炭年消耗量也大幅提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势必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贻患子孙。
2.2 建筑节能可减轻环境污染。在我国,建筑能耗主要来源是煤炭,而燃煤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这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造成了环境的酸化,长此以往,导致地球气候的恶化,如水旱灾害更加频繁,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危机。为此,减轻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3.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议
3.1 严格实行建筑的节能设计
3.1.1 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和采暖空调设备系统设计,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标准要求。
3.1.2 采暖区的建筑物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保温性能优良的门窗。屋面和墙体,选用合理的窗墙比和建筑体形,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在寒冷地区扩大推广双玻窗或双层窗,严寒地区根据气候条件可采用三玻窗或其它高效保温节能窗。
3.1.3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供应条件,采取供暖供冷手段,逐步改善居室热环境。夏热冬冷地区要按照标准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夏热冬暖地区要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建筑物隔热性能。
3.1.4 优先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设备及系统,采暖管网系统应便于计量收费及控制调节,合理确定供热(冷)指标,加强管道保温,配套必要的监测计量仪表,提高供热(冷)系统的水力平衡、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3.1.5 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大力发展庭院绿化,为住户创造必要的日照与通风条件,为建筑节能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
3.1.6 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积极采用人工照明,优先选用高效、长寿的节能光源和灯具。
3.1.7 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等自然及再生能源,重视回收废热余热,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沼气。
3.2 积极采用节能建材,重视节能的建筑设备产品的开发。建筑节能体现在众多方面,包括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包括在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过程中节约能源。此外,在开发、运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过程中,应考虑减少对空气、水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
3.2.1 大幅度减少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采用空心粘土砖、空心砌块、粉煤灰制品和加气混凝土。
3.2.2 积极开发利用发泡聚苯乙烯。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和聚氨酯等高效保温材料。
3.2.3 改革传统外墙和屋面,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发展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发展外保温墙体和屋面。
3.2.4 改进建筑钢门窗的保温气密性能,改革并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门窗和门窗密封条,重点发展塑料门窗。
3.2.5 根据生活用能必须计量收费的原则,引进、消化。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及产品。
3.2.6 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研究开发几种蓄冰空调技术及产品。
3.2.7 根据能源及气候条件,研究开发不同能源的热泵技术、产品以及天然气采暖设备。
3.2.8 各类建筑设备产品都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额定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标。淘汰和改造能耗高的建筑设备产品。要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开发节能型建筑设备产品,提高设备运行时的部分负荷下的能源利用率。在夏热冬冷地区,尽快发展灵活高效的用户可调控的采暖和降温设备系统。
3.3 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
3.3.1 加速制定各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配套成为系列,其中包括室内热环境标准、能耗定额标准等基础标准;民用建筑采暖能耗检测方法、空调能耗检测方法等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空调制冷机房等运行管理标准;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标准、各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及湿热环境设计标准等。
3.3.2 开展对已颁节能标准的监督、节能产品达标的认证、建筑物和住宅小区能耗的检测评价等工作。
3.4 发展建筑节能科学技术体系
3.4.1 组织建筑节能科技攻关,针对建筑节能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占建筑耗能比重比较大,对建筑热环境影响明显的一些难点,以及节能投资较少而效益显著的项目,作为重点攻关。在攻关中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建筑节能科学技术体系,以节能产品和节能工程为依托,使研究开发和工业生产、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4.2 近期要着重研究解决急需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即:节能保温门窗和门窗密封技术、外保温墙体成套技术和内保温墙体的墙面防开裂及热桥、结露处理技术;屋面高效隔热保温防水技术;用户可自行调节的按实用热量计量的仪表及采暖系统;节能型采暖热源与空调冷源系统设备;蓄冷空调系统设备;适合中国国情的热泵系统设备;供热制冷系统运行调节及水力动态平衡技术;旧建筑物及小区节能改造综合成套技术。
3.4.3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和成熟的节能技术,重点推广保温门窗、门窗密封条、空心砖墙体、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高效保温复合墙体、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高效长寿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平衡阀与智能仪表结合的平衡供暖技术、锅炉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技术运行方式、被动式太阳房技术、沼气应用技术。
3.4.4 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小康水平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指标,以及合理的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指标,提出合理节能的科学评定依据。
3.4.5 研究当代电力电子技术、热反射技术、太阳能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等高新科技与建筑的结合,提供新一代更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特别是集建筑智能化环境、智能化系统及智能化管理的建筑智能化技术。
3.4.6 组织现有采暖建筑节能改造、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及热环境改造以及集中采暖区按热量计费的示范试点,通过示范工程测试能耗数据,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供可推广的工程化的成套节能技术。
3.4.7 研究开发节能效果的检测评价方法和建筑能耗快速检测设备,为节能监督工作提供实用技术和手段。
3.5 加强已建建筑的节能改造
3.5.1 对已建建筑物的采暖空调水系统进行水力平衡改造的调试工作,加强对锅炉房、空调制冷机房等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在保证要求的室内温度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日常使用能耗。
3.5.2 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节能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有计划地对已建的采暖空调建筑围护结构和设备系统实行节能改造,使性能达到规定的各项指标。
4. 建筑节能应采取的措施
4.1 加强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从组织上落实和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能否搞好建筑节能的关键问题。作为建筑节能主管部门的建设部的有关各司按照规定的职责,将建筑节能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在部节能工作协调组的指导下各负其责。建设部节能工作协调组负责归口管理本行业节能的统一组织、计划与协调事宜,落实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组织制定有关规划、政策和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点节能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的申报、实施及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协调节能调研、宣传工作。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指定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地方政府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排除阻力,坚决贯彻节能标准。要从上到下建立建筑节能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政府监督考核与企事业自行监督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并健全对节能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
4.2 完善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应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制定《采暖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热力供暖管理办法》、《锅炉供暖管理办法》、《建筑供暖收费办法》等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应颁布相应的行政法规,限期执行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并指导日常的监督考核工作。
对于严重浪费能源的地区和单位,应通过罚款、警告、通报批评,甚至限制或停止供应能源等措施,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
4.3 采取经济鼓励政策。推动按照用户用热量收取采暖费的改革,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热价政策。按照气候情况及建筑类型,规定建筑采暖用热能定额,对达到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和经济上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对于节能产品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应列入国家、部门、地方的科技计划,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人强度,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
4.4 充实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队伍。充实健全建筑节能研究、开发、检测力量,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建筑节能科技人员队伍,满足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建设部建立建筑节能中心,各省市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逐步建立建筑节能研究开发基地。
4.5 建设示范建筑、示范小区、示范村。重视在采暖区建设节能示范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对已建房屋要开展节能改造试点工作,以利建筑节能的普遍推广应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也要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室热环境的节能建筑和试验小区。根据广大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建设一批各有特点的节能示范村。通过示范小区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总结实践经验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4.6 组织编制建筑节能标准图集、手册和培训教材。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编制地区性的节能技术设计通用图、节点详图、节能材料标准、施工技术规程、节能培训教材等。组织力量编制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建筑节能设计手册、资料集和全国通用设计图集。
4.7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经常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广泛持久的群众性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和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举办各种方式的培训班、研讨班,普及建筑节能科学知识。
发展建筑节能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适宜的技术和产品,加速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进步,以达到节约国家资源,提高建筑功能,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
5. 建筑节能的典型实例
5.1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屋面造型为双曲金属屋面,形似鳐鱼,外形复杂,技术难点多,是该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设计在屋面构造层次上提出创新设计思想:一般金属屋面只有单一的保温层,而该设计采用了三道保温层,通过三种不同厚度、不同密度的保温材料,并按其弹性特征与其它的构造材料穿插放置,达到非常理想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比国家的标准高出一倍多,极大地提高了节能效益。
5.2 上海爱伦坡节能实验楼。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之一,一级开发资质,公司总部设于中国上海。复地集团于2004年开始节能性建筑的探索,在旗下爱伦坡项目中专门辟出两套独立别墅进行研究和实验。据集团总裁介绍,该建筑根据现代化生态建筑标准建筑,共运用了15项新技术,总耗资400多万元。由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整个设计沿用了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态路径,每平方米比普通建筑节电约27度,具有居住便捷、安全耐久、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
5.3 重庆华宇西城丽景。华宇西城丽景是华宇集团在重庆沙坪坝区开发建设的一个大型都市楼盘,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该项目完全按照国家AA级性能住宅小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在建筑取材、节电节水等多方面为重庆楼市做出了榜样。建筑框架填充墙采用轻质、保温、隔音性能优越的加气砼砌块新型墙体材料,外墙门窗用节能性能好的塑钢中空玻璃门窗,建筑外墙应用新型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界面砂浆、新型保温砂浆、聚合物抗裂砂浆、镀锌钢丝网、面砖专用粘结砂浆等;屋顶则是将挤塑聚苯乙稀泡沫塑料板作为主要隔热材料,铺设在屋顶多层防水层上,从而改善住宅小区的热舒适环境,达到了人们生活、工作的热舒适要求。
5.4 海口金域湾畔。海口金域湾畔在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上自然通风,18处趣味水景园林节点,绿化率高达40%;南北60米楼间距,独特空中庭院户型,卧室步入式全景落地窗,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最小日照距离高于1.1H;470C太阳能循环温泉恒温入户,太阳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外墙、门窗和屋面采用保湿隔热的建筑材料,有着自然的冬暖夏凉的效果。
5.5 武汉绿景苑。绿景苑小区是武汉市青山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建设的国家级康居住宅示范小区,是湖北省首家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是武汉市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该小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武汉市的地理、气候特征及建筑材料和部品部件的供应状况,采用了国家建设部推荐的8大技术体系、63项新技术,形成“节能、环保、安全、和谐”四大特色。小区重点采用了建筑节能、设备节能、太阳能利用和水资源循环使用、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技术。节能措施有以下三点:
5.5.1 在建筑节能方面,采用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外保温”选用了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和聚苯隔热保温板两种材料。同时还选用了塑钢中空双玻璃、保温隔音防盗门、外墙保温陶瓷涂料等产品。采用保温技术后,室内外温差约有3~50℃,比未采用保温技术的住宅一年要少开2个月的空调。
5.5.2 在设备节能方面,主要采用户式中央空调、地板辐射采暖等技术。利用中央空调的热泵机组,以低温热水为热媒,通过埋设于地板内的聚丁烯管把地板加热,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来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这种采暖方式比一般空调采暖节能20~30%。
5.5.3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统一设计,统一安装,管线预埋的方法,保持住宅立面的美观。小区有327户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户每年节电860度。另外小区的庭院灯、草坪灯全部采用太阳能。每年可节电1.88万度。两项合计一年节电30万度。
6. 结束语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绿景苑达到了“科技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的设计目的。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大背景下,节能型建筑的开发十分必要,它将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上的建筑节能实例,是建筑节能领域的探索和示范,给行业提供了研究方向,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建筑在节能创新方面增加的投入,可能会影响到节能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怎样使节能建筑既有效又经济,在大力倡导节能降耗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来关注和思考,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尽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文章编号]1006-7619(2008)1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