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生于贫寒之家,父工人,母农民,典型的工农联盟家庭。他们住着一间20平米的低矮平房,三餐稀粥素菜,少肉。
在幼儿园,他是最瘦弱的孩子,被伙伴们戏称为“竹竿”。“竹竿”不气不恼,当小朋友们都在玩捉迷藏或老鹰捉小鸡的时候,他常抱着《说岳》《威虎山》《葫芦兄弟》之类的连环画,在一旁自得其乐。天长日久,渐至养成回家后也手不释书的习惯,最后发展成吃饭、上厕所也必须手捧连环画才能顺利进行。
上小学了,他考试成绩很好,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几乎每学期末都能捧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回家,然后由父母欣欣然贴于墙壁上。父母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父亲每次下班回家,都马上投入协助母亲干农活、家务活的行动中:耕田、锄草、施肥、喷药、采茶、卖菜、挑水、做饭、养猪、喂鸭……一派汗流浃背累死累活的场面。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放学回家后想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煮水炒菜、洗衣洗碗,然而总被父母阻止,此间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边学习去,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因了父母这句话,他成了一介少年书生,上小学五年级就配了副300度的近视眼镜。
小学毕业,他考上了离家40公里的县重点中学,初中、高中六年都住校。这期间他在校刻苦学习,夜里常于教室中点着蜡烛温习至凌晨两三点,成绩排名也总保持在全级前10名。他的父母很高兴,一有机会就托熟人给他捎去麦片、奶粉、熟鸡蛋、火腿肠等高级食品——要知道,此时他们家仍陷于“稀粥素菜”的贫寒境况中不能自拔。而他呢,由于学习时间宝贵、来回路费高昂的缘故很少回家,由开始的一周一回,发展到后来的半月一回、一月一回,及至高三那年的半学期一回。就这样,每当他在学校汗滴笔下书的时候,他父母在田里汗滴禾下土。
所幸付出终有回报,19岁那年,换了一副500度眼镜的他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国家重点。仿佛深山里出了个太阳,亲朋好友们争相来贺,他的父母自然是笑不拢嘴啦——尽管他48岁的父亲因在工厂长期吸入粉尘颗粒,患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当然,这一点父母没让他知道。
大学四年间,头两年他一学期一回,后两年则一年一回,乃至回家后像个海外华侨回国探亲似的,跟街坊邻里闹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话。是谓“真人不露相”,他俨然成了乡亲们教育自家孩子经常引用的样板:“臭小子,你要有某某某的儿子1/10那么勤奋就好了,人家都在省城当大学生了!”同时,人们暗暗称奇,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工农联盟家庭,四壁空空如也,每年1万多元的大学学费、生活费从何而来?这来源主要有四:一,他父母倍加省吃俭用、倍加做工出来的,如他们亲手编竹席拿到市场上卖,夜里编织到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二,亲朋好友资助的;三,向政府申请助学贷款;四,他在学校勤工俭学及拿奖学金。无论如何,这一“大学关”在众人的努力帮助下,总算挺了过来——尽管在这期间,他父亲被确诊为肺癌。当然,这一点父母没让他知道。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进入省城一家大型公司上班,待遇还行,混上五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车和小套房。他还清了助学贷款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把老家翻了新,盖上个三层的楼房。于是,乡亲们又展开新一轮的教育自家孩子的攻势了:“把书念好来,你看人家某某某,都在省城当经理了!”然而这期间由于工作业务关系,他更少回家了,一年到头跟父母见不了两三次面,每次回家都是给父母留下那么一笔钱,歇那么一两夜就提着公文包匆匆返城,无暇顾及父母喜忧参半欲言又止的表情。
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他28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母亲的一个电话令他如遭雷击,几乎整个心都碎了:“你爸走了,肺癌!”而此刻,他正与公司董事长在省城一家大型娱乐中心蒸桑拿。
“你爸走前多想看你一眼,可他总说你忙。”母亲哀哀怨怨的声音在他耳边绕着,绕得他心疲力乏,他不由自主掰着指头算了起来:1,2,3,4……天呐,毕业工作整整五年了,五年间回家的次数还不到10次!
此后的日子,他仍发愤工作,打算买了大套房就把母亲接到城里住。而乡下的母亲总操心他的婚事,无奈为他物色的好几个姑娘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他好不容易混进城,哪有娶回农村姑娘的道理。于是母亲劝他赶紧在城里完成大事,他却说这事得靠缘分,岂是急得来的?况且城里人都没那么早结婚,事业为重嘛。就这样,每当村里的同龄妇女牵着小孙儿在她门前溜达时,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呀!
这一急又是一个五年,在儿子33岁的时候,她终于熬成了婆——随着新娘子唤她一声“婆婆”,她举杯满饮了媳妇茶,而后把好几十年不曾离手的当初儿子他爸送的玉手镯缓缓摘下,轻轻套在眼前这位城里媳妇的手上。
又两年,儿子不仅买了大套房,还制造出一个大胖小子,老家的母亲欣喜若狂,卷起铺盖搭车直奔省城,她要去看望那盼望已久的孙子,侍候那娇贵的儿媳妇。
然而这世道没有不变的事物,自然也不会有持之以恒的欣喜。到城里一个月后,老母亲很不习惯了,虽然这里好吃好喝,虽然这里有水龙头、热水器、吸尘器等农村不具备的先进玩意,但这里除了儿子儿媳,她人生地不熟,连邻居是男是女都不晓得,整日里只在家呆着,形同糖衣监狱,除了孙子就是儿媳,除了床铺就是沙发,除了洗衣就是煮饭,除了看电视就是站在阳台上傻傻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鉴于这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强烈不适应性,她唯有在侍候儿媳坐完月子后收拾行装打道回府——尽管她对孙子有千万般的不舍。
……
光阴似箭,十年后的一天早晨,城里的他正悠闲自在地提着水壶浇灌他心爱的百合花,儿子拿着个作文本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故乡》,我们的故乡在哪呀?”他木然,低头看着儿子天真的眼睛,不由想起了几年前母亲的病故,想起了母亲病故后他变卖老家房产,想起了变卖房产后他将双亲骨灰移至了省城公墓,他闪着泪光说:“就在……这座城市!”
(作者单位: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
在幼儿园,他是最瘦弱的孩子,被伙伴们戏称为“竹竿”。“竹竿”不气不恼,当小朋友们都在玩捉迷藏或老鹰捉小鸡的时候,他常抱着《说岳》《威虎山》《葫芦兄弟》之类的连环画,在一旁自得其乐。天长日久,渐至养成回家后也手不释书的习惯,最后发展成吃饭、上厕所也必须手捧连环画才能顺利进行。
上小学了,他考试成绩很好,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几乎每学期末都能捧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回家,然后由父母欣欣然贴于墙壁上。父母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父亲每次下班回家,都马上投入协助母亲干农活、家务活的行动中:耕田、锄草、施肥、喷药、采茶、卖菜、挑水、做饭、养猪、喂鸭……一派汗流浃背累死累活的场面。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放学回家后想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煮水炒菜、洗衣洗碗,然而总被父母阻止,此间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边学习去,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因了父母这句话,他成了一介少年书生,上小学五年级就配了副300度的近视眼镜。
小学毕业,他考上了离家40公里的县重点中学,初中、高中六年都住校。这期间他在校刻苦学习,夜里常于教室中点着蜡烛温习至凌晨两三点,成绩排名也总保持在全级前10名。他的父母很高兴,一有机会就托熟人给他捎去麦片、奶粉、熟鸡蛋、火腿肠等高级食品——要知道,此时他们家仍陷于“稀粥素菜”的贫寒境况中不能自拔。而他呢,由于学习时间宝贵、来回路费高昂的缘故很少回家,由开始的一周一回,发展到后来的半月一回、一月一回,及至高三那年的半学期一回。就这样,每当他在学校汗滴笔下书的时候,他父母在田里汗滴禾下土。
所幸付出终有回报,19岁那年,换了一副500度眼镜的他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国家重点。仿佛深山里出了个太阳,亲朋好友们争相来贺,他的父母自然是笑不拢嘴啦——尽管他48岁的父亲因在工厂长期吸入粉尘颗粒,患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当然,这一点父母没让他知道。
大学四年间,头两年他一学期一回,后两年则一年一回,乃至回家后像个海外华侨回国探亲似的,跟街坊邻里闹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话。是谓“真人不露相”,他俨然成了乡亲们教育自家孩子经常引用的样板:“臭小子,你要有某某某的儿子1/10那么勤奋就好了,人家都在省城当大学生了!”同时,人们暗暗称奇,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工农联盟家庭,四壁空空如也,每年1万多元的大学学费、生活费从何而来?这来源主要有四:一,他父母倍加省吃俭用、倍加做工出来的,如他们亲手编竹席拿到市场上卖,夜里编织到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二,亲朋好友资助的;三,向政府申请助学贷款;四,他在学校勤工俭学及拿奖学金。无论如何,这一“大学关”在众人的努力帮助下,总算挺了过来——尽管在这期间,他父亲被确诊为肺癌。当然,这一点父母没让他知道。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进入省城一家大型公司上班,待遇还行,混上五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车和小套房。他还清了助学贷款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把老家翻了新,盖上个三层的楼房。于是,乡亲们又展开新一轮的教育自家孩子的攻势了:“把书念好来,你看人家某某某,都在省城当经理了!”然而这期间由于工作业务关系,他更少回家了,一年到头跟父母见不了两三次面,每次回家都是给父母留下那么一笔钱,歇那么一两夜就提着公文包匆匆返城,无暇顾及父母喜忧参半欲言又止的表情。
不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他28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母亲的一个电话令他如遭雷击,几乎整个心都碎了:“你爸走了,肺癌!”而此刻,他正与公司董事长在省城一家大型娱乐中心蒸桑拿。
“你爸走前多想看你一眼,可他总说你忙。”母亲哀哀怨怨的声音在他耳边绕着,绕得他心疲力乏,他不由自主掰着指头算了起来:1,2,3,4……天呐,毕业工作整整五年了,五年间回家的次数还不到10次!
此后的日子,他仍发愤工作,打算买了大套房就把母亲接到城里住。而乡下的母亲总操心他的婚事,无奈为他物色的好几个姑娘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他好不容易混进城,哪有娶回农村姑娘的道理。于是母亲劝他赶紧在城里完成大事,他却说这事得靠缘分,岂是急得来的?况且城里人都没那么早结婚,事业为重嘛。就这样,每当村里的同龄妇女牵着小孙儿在她门前溜达时,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呀!
这一急又是一个五年,在儿子33岁的时候,她终于熬成了婆——随着新娘子唤她一声“婆婆”,她举杯满饮了媳妇茶,而后把好几十年不曾离手的当初儿子他爸送的玉手镯缓缓摘下,轻轻套在眼前这位城里媳妇的手上。
又两年,儿子不仅买了大套房,还制造出一个大胖小子,老家的母亲欣喜若狂,卷起铺盖搭车直奔省城,她要去看望那盼望已久的孙子,侍候那娇贵的儿媳妇。
然而这世道没有不变的事物,自然也不会有持之以恒的欣喜。到城里一个月后,老母亲很不习惯了,虽然这里好吃好喝,虽然这里有水龙头、热水器、吸尘器等农村不具备的先进玩意,但这里除了儿子儿媳,她人生地不熟,连邻居是男是女都不晓得,整日里只在家呆着,形同糖衣监狱,除了孙子就是儿媳,除了床铺就是沙发,除了洗衣就是煮饭,除了看电视就是站在阳台上傻傻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鉴于这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强烈不适应性,她唯有在侍候儿媳坐完月子后收拾行装打道回府——尽管她对孙子有千万般的不舍。
……
光阴似箭,十年后的一天早晨,城里的他正悠闲自在地提着水壶浇灌他心爱的百合花,儿子拿着个作文本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故乡》,我们的故乡在哪呀?”他木然,低头看着儿子天真的眼睛,不由想起了几年前母亲的病故,想起了母亲病故后他变卖老家房产,想起了变卖房产后他将双亲骨灰移至了省城公墓,他闪着泪光说:“就在……这座城市!”
(作者单位: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