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指出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是避免儿科医疗风险事件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都非常看重的问题,尤其儿科这样的科室,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的安全意识尤为必要。儿科患儿年龄小,顽皮好动,易发生各种意外,加上小儿脏腑娇弱,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端,且患儿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常无法正确完整的表述自身的症状和护理需求,给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加强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儿科医疗风险事件,防范儿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1 不安全因素分析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护理安全涉及的因素很多,有护理方面的,有医疗方面的,有医技后勤方面的,还有患儿自身和家属的等等。
1.1 护理人员因素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琐,加上家长对护理人员苛刻的服务要求,无形之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得医院中现有的儿科护理人员心理上、身体上均不能应付超负荷的工作量,致使延误某些必要的护理工作,影响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够,对患儿及家属缺乏耐心,言语生硬,对待工作不严谨,服务态度不到位,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学历多不高,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应变观察能力欠佳,对儿科疾病的用药特点,常规护理要求等掌握的不全面,不透彻;护理人员不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使得护理记录或书写不规范,或内容不全面,或记录不及时等等。
1.2 患儿及家长因素 患儿对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认知能力差,缺乏危险意识,好奇心又强,家长对其疏于防范,住院期间存在有坠床、碰伤、利器损伤的潜在危险;同时,患儿父母对医疗期望值很高,对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医疗技术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疾病均可以治愈,一旦结果与期望的结果不相符,家长随即将矛盾转嫁到护理人员身上,就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或者失望心理,容易出现偏激行为,情绪易激惹,极易导致沟通障碍,引发医疗纠纷。另外,有些家长对患儿所患疾病的特点及转归预后一知半解,对所做治疗存在疑惑及存在各种无端的猜测。
1.3 医疗管理因素 护士长对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对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执行不彻底,致使患儿发生不必要的干扰甚至感染,影响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有些医院护理人员配比不足,床护比远远达不到需求,达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但影响日常护理工作的正常完成,更加无法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加上每年都会增加大批量的新护士,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更不要提满足等级护理的实施和患儿安全及生活护理的需要了。
1.4 工作环境因素 儿科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患儿量大幅度增加,加上患儿的哭闹声、家长的安抚声训斥声,使得医疗环境极度嘈杂,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情,同时也会强化家长的不良情绪。
2 安全管理措施
2.1 做好医患沟通 在儿科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这一点很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让患儿及其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将每项操作的目的及风险因素告知家长,取得他们的理解,消除其恐惧、不满或疑问,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创造人性化的治疗环境,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儿科环境嘈杂,极易导致护理人员焦躁的不良情绪,护士应学会自行调节情绪,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的迁怒,不说不确定的话语,不属于护士解释范畴的疑惑不要随意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做到处事不驚。
2.2 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确保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需要过硬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及护理安全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要求儿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儿科用药的特殊性、儿科护理特点及相关的医疗操作,注重培养紧急情况下的综合技能与应变能力,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需要内容全面、准确,尤其是危重患者的记录单,字迹要清楚、整洁,记录要及时、真实、全面,无遗漏,无修改,其中对病情的描述必须要使用医学术语,避免使用主观性语言;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护理科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护理综合素质;针对临床上先进复杂仪器的操作,护士长应组织进行专项培训,系统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等。
2.3 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只有懂法才能更好的守法,也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履行自身的义务。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权利,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管理规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学习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建立护理缺陷报告制度,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发现纠纷发生的原因,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业风险意识。
2.4 加强科室管理 严格落实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护士长是落实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护士长要重视护理制度的检查落实上,合理安排护士,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关注每个护理细节,反复检查,强化管理制度规范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做到责任到人;儿童不等同于成人,其病情变化快,表达能力欠佳,应加强病房巡视力度,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严格抢救仪器管理制度,对抢救用药、药品做到班班交接做好登记,做到有专人管理,每日清查,检查病区一切不安全因素,随时保证抢救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儿科护理的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的操作设备,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当班护士要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做好交接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2.5 改善工作环境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护理人员作为患儿的临时监护人有能力及义务照顾好患儿,尽量减少陪护,探视人员和家长的频繁进出病室都对患儿的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儿科病房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黏贴色彩丰富的卡通图片,营造温暖舒适的救治环境以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2.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一条良好途径,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得更多的人掌握儿科疾病的相关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家长监护不周和医学知识的缺乏也是患儿出现医疗风险的潜在因素。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安全注意事项、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详细告知家属,并可积极采纳家长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共同保障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切忌强行为患儿实施护理治疗。
3 小结
儿科服务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工作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确保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贯穿于护理人员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可以极大的避免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的发生,能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方秀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3):66.
[2]梁瑞萍,武杰.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9-190
[3]李艳英,李红.探讨儿科护理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5:153
[4]郑玉,张华,周丽萍.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地方病通报,2009,24(4):116-117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都非常看重的问题,尤其儿科这样的科室,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的安全意识尤为必要。儿科患儿年龄小,顽皮好动,易发生各种意外,加上小儿脏腑娇弱,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端,且患儿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常无法正确完整的表述自身的症状和护理需求,给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加强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儿科医疗风险事件,防范儿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1 不安全因素分析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护理安全涉及的因素很多,有护理方面的,有医疗方面的,有医技后勤方面的,还有患儿自身和家属的等等。
1.1 护理人员因素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琐,加上家长对护理人员苛刻的服务要求,无形之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得医院中现有的儿科护理人员心理上、身体上均不能应付超负荷的工作量,致使延误某些必要的护理工作,影响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够,对患儿及家属缺乏耐心,言语生硬,对待工作不严谨,服务态度不到位,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学历多不高,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应变观察能力欠佳,对儿科疾病的用药特点,常规护理要求等掌握的不全面,不透彻;护理人员不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使得护理记录或书写不规范,或内容不全面,或记录不及时等等。
1.2 患儿及家长因素 患儿对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认知能力差,缺乏危险意识,好奇心又强,家长对其疏于防范,住院期间存在有坠床、碰伤、利器损伤的潜在危险;同时,患儿父母对医疗期望值很高,对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医疗技术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疾病均可以治愈,一旦结果与期望的结果不相符,家长随即将矛盾转嫁到护理人员身上,就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或者失望心理,容易出现偏激行为,情绪易激惹,极易导致沟通障碍,引发医疗纠纷。另外,有些家长对患儿所患疾病的特点及转归预后一知半解,对所做治疗存在疑惑及存在各种无端的猜测。
1.3 医疗管理因素 护士长对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对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执行不彻底,致使患儿发生不必要的干扰甚至感染,影响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有些医院护理人员配比不足,床护比远远达不到需求,达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但影响日常护理工作的正常完成,更加无法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加上每年都会增加大批量的新护士,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更不要提满足等级护理的实施和患儿安全及生活护理的需要了。
1.4 工作环境因素 儿科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患儿量大幅度增加,加上患儿的哭闹声、家长的安抚声训斥声,使得医疗环境极度嘈杂,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情,同时也会强化家长的不良情绪。
2 安全管理措施
2.1 做好医患沟通 在儿科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这一点很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让患儿及其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将每项操作的目的及风险因素告知家长,取得他们的理解,消除其恐惧、不满或疑问,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创造人性化的治疗环境,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儿科环境嘈杂,极易导致护理人员焦躁的不良情绪,护士应学会自行调节情绪,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的迁怒,不说不确定的话语,不属于护士解释范畴的疑惑不要随意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做到处事不驚。
2.2 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确保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需要过硬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及护理安全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要求儿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儿科用药的特殊性、儿科护理特点及相关的医疗操作,注重培养紧急情况下的综合技能与应变能力,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需要内容全面、准确,尤其是危重患者的记录单,字迹要清楚、整洁,记录要及时、真实、全面,无遗漏,无修改,其中对病情的描述必须要使用医学术语,避免使用主观性语言;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护理科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护理综合素质;针对临床上先进复杂仪器的操作,护士长应组织进行专项培训,系统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等。
2.3 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只有懂法才能更好的守法,也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履行自身的义务。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权利,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管理规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学习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建立护理缺陷报告制度,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发现纠纷发生的原因,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业风险意识。
2.4 加强科室管理 严格落实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护士长是落实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护士长要重视护理制度的检查落实上,合理安排护士,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关注每个护理细节,反复检查,强化管理制度规范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做到责任到人;儿童不等同于成人,其病情变化快,表达能力欠佳,应加强病房巡视力度,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严格抢救仪器管理制度,对抢救用药、药品做到班班交接做好登记,做到有专人管理,每日清查,检查病区一切不安全因素,随时保证抢救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儿科护理的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的操作设备,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当班护士要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做好交接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2.5 改善工作环境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护理人员作为患儿的临时监护人有能力及义务照顾好患儿,尽量减少陪护,探视人员和家长的频繁进出病室都对患儿的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儿科病房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黏贴色彩丰富的卡通图片,营造温暖舒适的救治环境以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2.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一条良好途径,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得更多的人掌握儿科疾病的相关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家长监护不周和医学知识的缺乏也是患儿出现医疗风险的潜在因素。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安全注意事项、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详细告知家属,并可积极采纳家长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共同保障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切忌强行为患儿实施护理治疗。
3 小结
儿科服务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工作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确保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贯穿于护理人员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可以极大的避免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的发生,能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方秀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3):66.
[2]梁瑞萍,武杰.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9-190
[3]李艳英,李红.探讨儿科护理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5:153
[4]郑玉,张华,周丽萍.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地方病通报,2009,24(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