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考试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对《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 课程考试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51-02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导学促教、保证质量的重要作用,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和学校的美誉度。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考试模式仍普遍采取传统的“百分制闭卷”模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学生缺乏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探索欲望和进行创新学习的动力,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机会。事实上,高职教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将理论运行到实践中去,让实践指导理论学习。而这样的考试模式和分值比例是无法体现理论的基础作用和实践的主导地位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亟需改革。本人于2009~2011年就《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进行了探索。在综合考查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效果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旅游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高职院校中的旅游学专业更是如此。为了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进行教学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基于本专业特点,从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入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规划为原则,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措施:①改革考试内容,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体现为考试内容丰富化、不同内容比例合理化,融入综合成绩,全面体现学生能力;②改革考试方法、实施多样性考试机制。
为了使《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能够取得成效,本人在课程开始讲授时,即向学生谈到了本课程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考试改革的认识。同时还对课程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认识和要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赞成课程考试改革。通过研究,我们把此课程考试改革方案确定如下:①课程考查改革的目的。《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其对旅游公共关系的熟悉程度及旅游礼仪的实践操作能力。因为本课程是旅游公共关系学与旅游礼仪两门学科的综合教程,所以,一方面,旅游公共关系学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在管理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理论性较强,所以对于旅游公共关系学这一部分课程的考查工作主要以学生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为主,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旅游礼仪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实践操作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岗位工作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以完成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实践操作为内容进行模拟演练的考核方式,符合职业教育要增强实践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待顾客过程中需要语言、动作、交流等各项综合素质。②参加考查改革的对象及人数:09旅游班30人。③考查改革的操作方法及成绩评定说明等。
1.考核要求
(1)要求上网或到图书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旅游公共关系为课题的论文撰写工作(论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
(2)各小组成员分别结合角色做精练的旅游从业人员言行举止(包括接待语言、坐姿、行姿、站姿、走姿)的模拟表演,评委打分,统计得出每个人的平均分。
(3)团队合作,小组成员模拟演习后,将4~5人的平均分合计之后再平均就得出小组成员完成这次考核的成绩。即同一个小组成员的期末考核成绩是一样的。
(4)用实践模拟活动演示工作成果。
2.考核小组
各小组提供一人组成考核团,班长、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分数的工作。
3.评分办法(100分制)
(1)论文撰写部分采用专任教师自我评分办法,论文部分得分占本课程考查成绩的50%。
(2)现场模拟演练考核部分得分占本课程考查成绩的50%,考试评分项目分为三项:语言占10%、坐姿占10%、站姿占10%、走姿占10%、表情和气质占10%。
(3)本课程的最终分数将结合学生论文撰写部分成绩与模拟演练部分成绩。
4.时间安排及项目要求
2009年12月20日:同学自由组合成立礼仪实践模拟演练工作小组,每组4~5人,设定每个人的演练环节和角色,设定小组组长。
2009年12月21日-2009年1月1日:各小组在本组长的带领下在网上或图书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论文撰写工作和礼仪模拟演练工作。
2010年1月2日-2010年1月20日:各组成员按分配的任务开展筹备工作,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2010年1月20日-21日:
(1)各小组领导人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进度并组织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工作成果。
(2)学习委员在2010年20日之前收集各小组成员的论文,并上交任课教师。
(3)学习委员在2010年1月21日组织各组组长抽签决定模拟演练顺序。小组成员的模拟演练顺序由小组组长安排,保证本小组的全程模拟演练工作在20分钟内完成。
(4)正式汇报前各小组要排练一次(课间可找老师在多辅导练习)。
2010年1月22日上午8∶00-11∶50,全体同学参加旅游从业人员言行举止礼仪的模拟演练工作。
2010年1月22日下午,验收上交材料,统计登记成绩,上交成绩册和存档相关材料,模拟演练总结,各小组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
三、结束语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实践探索活动证明,进行考试方式改革,不但能真实和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体会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特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较为有效的途径。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对该课程考试改革模式深化完善,为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 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
【关键词】《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 课程考试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51-02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导学促教、保证质量的重要作用,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和学校的美誉度。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考试模式仍普遍采取传统的“百分制闭卷”模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学生缺乏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探索欲望和进行创新学习的动力,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机会。事实上,高职教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将理论运行到实践中去,让实践指导理论学习。而这样的考试模式和分值比例是无法体现理论的基础作用和实践的主导地位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亟需改革。本人于2009~2011年就《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进行了探索。在综合考查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效果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旅游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高职院校中的旅游学专业更是如此。为了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进行教学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基于本专业特点,从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入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规划为原则,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措施:①改革考试内容,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体现为考试内容丰富化、不同内容比例合理化,融入综合成绩,全面体现学生能力;②改革考试方法、实施多样性考试机制。
为了使《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能够取得成效,本人在课程开始讲授时,即向学生谈到了本课程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考试改革的认识。同时还对课程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认识和要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赞成课程考试改革。通过研究,我们把此课程考试改革方案确定如下:①课程考查改革的目的。《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其对旅游公共关系的熟悉程度及旅游礼仪的实践操作能力。因为本课程是旅游公共关系学与旅游礼仪两门学科的综合教程,所以,一方面,旅游公共关系学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在管理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理论性较强,所以对于旅游公共关系学这一部分课程的考查工作主要以学生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为主,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旅游礼仪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实践操作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岗位工作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以完成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实践操作为内容进行模拟演练的考核方式,符合职业教育要增强实践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待顾客过程中需要语言、动作、交流等各项综合素质。②参加考查改革的对象及人数:09旅游班30人。③考查改革的操作方法及成绩评定说明等。
1.考核要求
(1)要求上网或到图书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旅游公共关系为课题的论文撰写工作(论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
(2)各小组成员分别结合角色做精练的旅游从业人员言行举止(包括接待语言、坐姿、行姿、站姿、走姿)的模拟表演,评委打分,统计得出每个人的平均分。
(3)团队合作,小组成员模拟演习后,将4~5人的平均分合计之后再平均就得出小组成员完成这次考核的成绩。即同一个小组成员的期末考核成绩是一样的。
(4)用实践模拟活动演示工作成果。
2.考核小组
各小组提供一人组成考核团,班长、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分数的工作。
3.评分办法(100分制)
(1)论文撰写部分采用专任教师自我评分办法,论文部分得分占本课程考查成绩的50%。
(2)现场模拟演练考核部分得分占本课程考查成绩的50%,考试评分项目分为三项:语言占10%、坐姿占10%、站姿占10%、走姿占10%、表情和气质占10%。
(3)本课程的最终分数将结合学生论文撰写部分成绩与模拟演练部分成绩。
4.时间安排及项目要求
2009年12月20日:同学自由组合成立礼仪实践模拟演练工作小组,每组4~5人,设定每个人的演练环节和角色,设定小组组长。
2009年12月21日-2009年1月1日:各小组在本组长的带领下在网上或图书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论文撰写工作和礼仪模拟演练工作。
2010年1月2日-2010年1月20日:各组成员按分配的任务开展筹备工作,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2010年1月20日-21日:
(1)各小组领导人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进度并组织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工作成果。
(2)学习委员在2010年20日之前收集各小组成员的论文,并上交任课教师。
(3)学习委员在2010年1月21日组织各组组长抽签决定模拟演练顺序。小组成员的模拟演练顺序由小组组长安排,保证本小组的全程模拟演练工作在20分钟内完成。
(4)正式汇报前各小组要排练一次(课间可找老师在多辅导练习)。
2010年1月22日上午8∶00-11∶50,全体同学参加旅游从业人员言行举止礼仪的模拟演练工作。
2010年1月22日下午,验收上交材料,统计登记成绩,上交成绩册和存档相关材料,模拟演练总结,各小组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
三、结束语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实践探索活动证明,进行考试方式改革,不但能真实和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体会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特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较为有效的途径。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对该课程考试改革模式深化完善,为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 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