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 月9 日上午,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是微信新消息的提醒,打开一看,“拉丁乐团西班牙分队”的微信群消息,里面有位“活动召集人 jason”发布了第三十七次聚会的时间地点以及注意事项,紧着的是群里的人以“队列式”地回复:报名 1、2、3、4、5……,很有默契。
这场聚会几乎是固定在每个周日举行,并且在老地方——广州天鹅大厦聚集。响应参加聚会的人都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热爱音乐的人。在这场聚会上,就是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你可以是学过音乐的,也可以一点也不懂音乐,但必须有一点强调的是你必须喜爱音乐。
这场有趣的音乐聚会玩的是以打击乐为主的“拉丁音乐”,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素人拉丁乐团”。素人,即是非专业的。这帮人绝大多数都没有音乐基础,每周日聚在一起,以“鼓”会友。从 2013 年6 月发起到现在,已经进行了第三十八次聚会,成员累积数百人,在广州很多地方都巡演过,快乐、坚持是素人拉丁乐团给人最深的印象。
这场音乐聚会的发起人是一位来自台湾环球唱片的香港音乐人史丹利,聚会好友上喜欢称他为史丹利老师。他告诉《执行官》,组织这个乐团的目的是为了响应十八大报告的号召,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还有,他认为懂音乐的人,懂艺术的人就该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为国家出力。
史丹利老师为了组织这个乐团,他坚持每周在港粤两地来回奔波,每周日早上 6 点多就从香港出发,转5 次车,换3 种交通工具才来到广州,耗时 4个半钟头。到聚会现场时,很多时候他还没来得及吃午餐,就开始带领乐团排练了,常常一直坚持四五个钟头,直到活动结束才能真正坐下来吃点东西。
“就算香港刮多大的台风,自己病得多厉害,他都风雨不改,一直坚持,从来没有缺席过一场聚会。”史丹利老师在说到“不缺席”三个字时分外有力。可能就是这份坚持感染到大家,所以乐团成立了短短几个月,就能交出这么耀眼的成绩单。
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素人拉丁乐团发展不够一年的时间就集合了数百人,靠的就是大家告诉大家的方法。除了史丹利老师之外,团内还有八个副团长协助共同管理数百人的团队。有人会问,史丹利老师会给副团长们按月发工资吗?答案是没有。愿意担任副团长的人都是热爱音乐之余,更欣赏史丹利老师的拼搏精神。
管理数百人的团队只能在微信上分组群,分组的群的名字是史丹利老师根据拉丁文化为主导的国家或地区来命名,例如拉丁乐团西班牙分队、拉丁乐团巴黎分队等,而微信群里的管理者正是这些副团长,每当有新朋友加入群,副团长就会带领团员一起欢迎新成员加入。
刚开始筹划素人拉丁时,史丹利老师的内心特别忐忑,仅靠他一人之力并没有多大信心。在筹划的前期,找了几个商界的朋友,结结巴巴地提及这事时,没想到对方激动地说:“太棒了!我以前大学时期可是学校乐队的主唱!”
史丹利老师发现,无论是在商界叱咤多年的老总,还是衣冠楚楚的上班 OL,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关于音乐的梦想,他们当中有人想当歌手,或想拿起吉他弹弹唱唱。但进入社会后,环境改变了他们,并且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每天就忙着赚钱。
“这是人生吗?是,但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史丹利老师愤慨地说。
也许有人会想,周末经常组织大伙去KTV 唱歌一样能玩音乐。但卡拉 OK 连发明地日本人都不玩了,只有中国人每天还去KTV,一堆人对着四方形的屏幕唱歌。史丹利老师觉得中国人是时候改变一下,聚会应该是朋友围着坐下来拿着乐器一起跟随节奏弹唱起来。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会在下班的路上,周日闲逛的路上,看到一群人围着鼓又唱又跳,请不要惊讶,尽管围观吧,热爱音乐就要立刻表达出来,或唱或跳,你就是这个时代的主角。
喜欢音乐是贪慕虚荣
有一次《红豆》的创作者柳重言唱自己的歌,蔡健雅、周华建是评审,他们都是圈内的朋友,20 多年的交情还表现得很惊讶,我听起来都觉得搞笑。电视节目就是要看点,假可以,但不要假成这样子。
《执行官》:为何当时你会选择流行音乐这条路?
史丹利:其实最开始我是弹爵士的,我会玩八种乐器,全是靠自己摸索的,弹爵士弹了很久,但我选择流行音乐有两个比较单纯的想法,一是喜欢音乐;二是贪慕虚荣。因为做流行音乐才能让我红,如果只搞爵士,在中国的社会中只能当兴趣,要红几乎是不太可能。
《执行官》: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感觉是怎样的?
史丹利:现在偶尔在 KTV 听到别人点我写的歌就感到很爽,因为觉得有人欣赏你的作品。这种感觉是虚荣的,一个人要做虚荣的事,必须要有一个厚度,就是你不愁吃不愁穿,没有经济压力才有资格去虚荣。
《执行官》:给现在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的建议是什么?
史丹利:我建议没钱的年轻人,不要搞音乐,因为音乐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学音乐是需要时间去练习,需要好的乐器。如果你连饭都没得吃,别人买一把吉他上万块,声音很好,你买一把红棉牌的几十块,你能弹的多动听,你能感动谁?只能感动自己。你饭都没得吃,你还要作什么曲,写什么歌。这个时代很现实,现在为什么有人来敲我的门,他不是因为我帅,是因为我有能力又有才,路子多,世界就是这样。选秀节目当看笑话
《执行官》:现在有《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这样选秀节目能给年轻人机会?
史丹利:那些都是假的,只是一个节目。能上节目的人一定是有关系的。你可以留意那些评委老师,个个都表现得惊为天人,表现得很感动。其实所有的电视节目,一定要经过彩排。既然都知道流程了,都已经看过那个人表演了还表现得惊讶和感动,会不会太恶心了。有一次《红豆》的创作者柳重言唱自己的歌,蔡健雅、周华建是评审,他们都是圈内的朋友,20 多年的交情还表现得很惊讶,我听起来都觉得搞笑。电视节目就是要看点,假可以,但不要假成这样子。
《执行官》: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是节目的需要?
史丹利:假设有位企业家拿一千万搞一档节目来选秀。选新人唱歌的人来了当然是非常欢迎,但拿一千万出来如果没有选到呢?他们没有这么傻,一开始心目中就有人选了,只是想靠节目出来有个名堂而已。国内学不好国外的选秀,从英国大妈苏珊一出场,评审都很惊讶,但是唱完歌后,又是另外一种表情。做电视节目至少彩排两次,要预算流程、时间,因为电视每一秒都是钱,要算得很清楚,该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鼓掌都是有人指导。商业创作类型的电视节目千万不要过于认真,当看看热闹就算了。
这场聚会几乎是固定在每个周日举行,并且在老地方——广州天鹅大厦聚集。响应参加聚会的人都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热爱音乐的人。在这场聚会上,就是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你可以是学过音乐的,也可以一点也不懂音乐,但必须有一点强调的是你必须喜爱音乐。
这场有趣的音乐聚会玩的是以打击乐为主的“拉丁音乐”,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素人拉丁乐团”。素人,即是非专业的。这帮人绝大多数都没有音乐基础,每周日聚在一起,以“鼓”会友。从 2013 年6 月发起到现在,已经进行了第三十八次聚会,成员累积数百人,在广州很多地方都巡演过,快乐、坚持是素人拉丁乐团给人最深的印象。
这场音乐聚会的发起人是一位来自台湾环球唱片的香港音乐人史丹利,聚会好友上喜欢称他为史丹利老师。他告诉《执行官》,组织这个乐团的目的是为了响应十八大报告的号召,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还有,他认为懂音乐的人,懂艺术的人就该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为国家出力。
史丹利老师为了组织这个乐团,他坚持每周在港粤两地来回奔波,每周日早上 6 点多就从香港出发,转5 次车,换3 种交通工具才来到广州,耗时 4个半钟头。到聚会现场时,很多时候他还没来得及吃午餐,就开始带领乐团排练了,常常一直坚持四五个钟头,直到活动结束才能真正坐下来吃点东西。
“就算香港刮多大的台风,自己病得多厉害,他都风雨不改,一直坚持,从来没有缺席过一场聚会。”史丹利老师在说到“不缺席”三个字时分外有力。可能就是这份坚持感染到大家,所以乐团成立了短短几个月,就能交出这么耀眼的成绩单。
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素人拉丁乐团发展不够一年的时间就集合了数百人,靠的就是大家告诉大家的方法。除了史丹利老师之外,团内还有八个副团长协助共同管理数百人的团队。有人会问,史丹利老师会给副团长们按月发工资吗?答案是没有。愿意担任副团长的人都是热爱音乐之余,更欣赏史丹利老师的拼搏精神。
管理数百人的团队只能在微信上分组群,分组的群的名字是史丹利老师根据拉丁文化为主导的国家或地区来命名,例如拉丁乐团西班牙分队、拉丁乐团巴黎分队等,而微信群里的管理者正是这些副团长,每当有新朋友加入群,副团长就会带领团员一起欢迎新成员加入。
刚开始筹划素人拉丁时,史丹利老师的内心特别忐忑,仅靠他一人之力并没有多大信心。在筹划的前期,找了几个商界的朋友,结结巴巴地提及这事时,没想到对方激动地说:“太棒了!我以前大学时期可是学校乐队的主唱!”
史丹利老师发现,无论是在商界叱咤多年的老总,还是衣冠楚楚的上班 OL,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关于音乐的梦想,他们当中有人想当歌手,或想拿起吉他弹弹唱唱。但进入社会后,环境改变了他们,并且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每天就忙着赚钱。
“这是人生吗?是,但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史丹利老师愤慨地说。
也许有人会想,周末经常组织大伙去KTV 唱歌一样能玩音乐。但卡拉 OK 连发明地日本人都不玩了,只有中国人每天还去KTV,一堆人对着四方形的屏幕唱歌。史丹利老师觉得中国人是时候改变一下,聚会应该是朋友围着坐下来拿着乐器一起跟随节奏弹唱起来。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会在下班的路上,周日闲逛的路上,看到一群人围着鼓又唱又跳,请不要惊讶,尽管围观吧,热爱音乐就要立刻表达出来,或唱或跳,你就是这个时代的主角。
喜欢音乐是贪慕虚荣
有一次《红豆》的创作者柳重言唱自己的歌,蔡健雅、周华建是评审,他们都是圈内的朋友,20 多年的交情还表现得很惊讶,我听起来都觉得搞笑。电视节目就是要看点,假可以,但不要假成这样子。
《执行官》:为何当时你会选择流行音乐这条路?
史丹利:其实最开始我是弹爵士的,我会玩八种乐器,全是靠自己摸索的,弹爵士弹了很久,但我选择流行音乐有两个比较单纯的想法,一是喜欢音乐;二是贪慕虚荣。因为做流行音乐才能让我红,如果只搞爵士,在中国的社会中只能当兴趣,要红几乎是不太可能。
《执行官》: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感觉是怎样的?
史丹利:现在偶尔在 KTV 听到别人点我写的歌就感到很爽,因为觉得有人欣赏你的作品。这种感觉是虚荣的,一个人要做虚荣的事,必须要有一个厚度,就是你不愁吃不愁穿,没有经济压力才有资格去虚荣。
《执行官》:给现在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的建议是什么?
史丹利:我建议没钱的年轻人,不要搞音乐,因为音乐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学音乐是需要时间去练习,需要好的乐器。如果你连饭都没得吃,别人买一把吉他上万块,声音很好,你买一把红棉牌的几十块,你能弹的多动听,你能感动谁?只能感动自己。你饭都没得吃,你还要作什么曲,写什么歌。这个时代很现实,现在为什么有人来敲我的门,他不是因为我帅,是因为我有能力又有才,路子多,世界就是这样。选秀节目当看笑话
《执行官》:现在有《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这样选秀节目能给年轻人机会?
史丹利:那些都是假的,只是一个节目。能上节目的人一定是有关系的。你可以留意那些评委老师,个个都表现得惊为天人,表现得很感动。其实所有的电视节目,一定要经过彩排。既然都知道流程了,都已经看过那个人表演了还表现得惊讶和感动,会不会太恶心了。有一次《红豆》的创作者柳重言唱自己的歌,蔡健雅、周华建是评审,他们都是圈内的朋友,20 多年的交情还表现得很惊讶,我听起来都觉得搞笑。电视节目就是要看点,假可以,但不要假成这样子。
《执行官》: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是节目的需要?
史丹利:假设有位企业家拿一千万搞一档节目来选秀。选新人唱歌的人来了当然是非常欢迎,但拿一千万出来如果没有选到呢?他们没有这么傻,一开始心目中就有人选了,只是想靠节目出来有个名堂而已。国内学不好国外的选秀,从英国大妈苏珊一出场,评审都很惊讶,但是唱完歌后,又是另外一种表情。做电视节目至少彩排两次,要预算流程、时间,因为电视每一秒都是钱,要算得很清楚,该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鼓掌都是有人指导。商业创作类型的电视节目千万不要过于认真,当看看热闹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