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笔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当中的传统画法之一,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唐代工笔画崇尚诗意的情趣。情趣离不开意象的描写,更重要的是画家情感的移入,情景交融,物我两化,使画面增添了无穷的诗境。
【关键词】:工笔画;诗意;情趣;传播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十分主要范畴,其历史源远流长;意境之美被确定为中国画的至高境界,从古至今是中国画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工笔画虽注重写实描摹,却从未放弃过对意境之美的追求,一幅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无不是创建在深厚的写实基础与精妙的意境构造之上。意境的构成,可以说是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写景是为了写情,最后达到了情景交流,物我两融,体现出某种意思的境界。在中国画里,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是艺术家观照自然,感悟自然,观物取象时而生发的精神境界和情调。唐代工笔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画面布局,高超精湛的表现技法,悠远、宁静、恬淡的诗意情趣,不仅是唐代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而且是构成并凸显其意境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简约的画面布局
布局就是构图,即南齐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唐代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经营”二字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画家思考分析、收集素材、整理研究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国画构图不仅讲究形式美,更加注意内容,古人常说“意在笔先”,或说“必先立意,而后章法”,这都包含着内容决定形式的含义。唐代工笔画既讲究构图形式的周密严谨,又讲究绘画内容的自然生动,活泼情趣。唐代人物画大家周昉,字仲朗,善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延贵妇悠闲疏散的精神面貌。周昉抓住了宫延仕女的“丰腴典丽、雍容自若”的体态特征,以神领形的把握,散步时仕女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无聊的心态神韵被形态表露得入木三分,是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周昉用笔遒劲纤细,铁线勾勒,柔丽而富有弹性。设色清麗艳明,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纱衫轻薄透明,肌肤丰腴白皙、光彩照人,羽毛轻盈,头饰闪亮。周昉设色手法多样,常常采用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走线等手法,开一代工笔人物画新风。
二、高超的表现技法
简约缜密的布局造就了唐代工笔画的空灵幽深的意境,同时其高超精湛的表现技法更增添了画面富贵、祥瑞的意趣。作为具有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代表意义的唐代工笔画,其设色上有一整套从审美观念到技法有序的程式限制,这样使工笔画达到艳而不俗、工而不板、精而不滞、厚而不腻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中国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境界。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一生作过无数佛教、道教壁画,仅长安、洛阳两京的寺观壁画就达300余幅。他的画艺全面,人物以外,山水、鸟兽也无所不精,被后世奉为“画圣”。 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并且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至今在日本还保存着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意境上在富丽工整雍容中追求自然野逸的情怀,透出画家平和、观照自然的心性,画家心灵特性融化在笔墨里,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是心与物的交融。画面布局简约、平和、微妙,动静相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隽逸的诗意情趣
中国绘画对生命情趣的表现,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唐代工笔画崇尚诗意的情趣。情趣离不开意象的描写,更重要的是画家情感的移入,情景交融,物我两化,使画面增添了无穷的诗境。
唐代工笔画中以情取胜的是花鸟虫兽。它们不以空间层次为主,而是“以活泼泼的形象、自然物态的姿致风韵为特色,画面多特写镜头,刻划某一富于戏剧性的细节,突出花朵、鸟兽的生命力,以及人对于自然生机的心理反射” 。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韩滉,官金紫光禄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德宗(李适)朝历任宰相、浙东西两道节度使,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形态各别,用线粗劲质朴,设色轻淡沉着,具唐代风范。其所绘《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四、传播于达官贵人
中国的工笔画几乎只是文人雅士、宫廷贵族的专利品。唐朝流传下来的工笔画作一般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是宫廷里的一些专职画家。曾出任宰相的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描写唐太宗接见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历代帝王图》描绘从汉昭帝至隋炀帝13个帝王之像。在作品中,他对不同人物的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表现得十分精到。人物主从关系处理为主大从小,容貌神态有着肖像画态度。另一位官至右卫长史的十分出色的花鳥画画家边鸾,它的画作以善于设色而闻名于世。“精于写生,妙于设色,下笔轻利,用色鲜明,把唐代工笔花鸟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一些民间的画家虽然也有画作流传,但其影响都不及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宫廷工笔画的画作。工笔画的欣赏群体大多也只是文人雅士,宫廷贵人,而民间的平民却鲜少有众多的受众群。
工笔画之所以在唐代盛行起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唐代绘画追求画中诗意和谐,表达的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像清幽淡远优雅的诗,流露着怡然自足、平和超脱,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阐释着宇宙自然不可磨灭的生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2] 李善杰:《中国工笔画的意境表达》,《山东大学学报》 2009 版
[3]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关键词】:工笔画;诗意;情趣;传播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十分主要范畴,其历史源远流长;意境之美被确定为中国画的至高境界,从古至今是中国画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工笔画虽注重写实描摹,却从未放弃过对意境之美的追求,一幅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无不是创建在深厚的写实基础与精妙的意境构造之上。意境的构成,可以说是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写景是为了写情,最后达到了情景交流,物我两融,体现出某种意思的境界。在中国画里,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是艺术家观照自然,感悟自然,观物取象时而生发的精神境界和情调。唐代工笔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画面布局,高超精湛的表现技法,悠远、宁静、恬淡的诗意情趣,不仅是唐代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而且是构成并凸显其意境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简约的画面布局
布局就是构图,即南齐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唐代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经营”二字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画家思考分析、收集素材、整理研究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国画构图不仅讲究形式美,更加注意内容,古人常说“意在笔先”,或说“必先立意,而后章法”,这都包含着内容决定形式的含义。唐代工笔画既讲究构图形式的周密严谨,又讲究绘画内容的自然生动,活泼情趣。唐代人物画大家周昉,字仲朗,善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延贵妇悠闲疏散的精神面貌。周昉抓住了宫延仕女的“丰腴典丽、雍容自若”的体态特征,以神领形的把握,散步时仕女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无聊的心态神韵被形态表露得入木三分,是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周昉用笔遒劲纤细,铁线勾勒,柔丽而富有弹性。设色清麗艳明,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纱衫轻薄透明,肌肤丰腴白皙、光彩照人,羽毛轻盈,头饰闪亮。周昉设色手法多样,常常采用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走线等手法,开一代工笔人物画新风。
二、高超的表现技法
简约缜密的布局造就了唐代工笔画的空灵幽深的意境,同时其高超精湛的表现技法更增添了画面富贵、祥瑞的意趣。作为具有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代表意义的唐代工笔画,其设色上有一整套从审美观念到技法有序的程式限制,这样使工笔画达到艳而不俗、工而不板、精而不滞、厚而不腻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中国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境界。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一生作过无数佛教、道教壁画,仅长安、洛阳两京的寺观壁画就达300余幅。他的画艺全面,人物以外,山水、鸟兽也无所不精,被后世奉为“画圣”。 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并且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至今在日本还保存着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意境上在富丽工整雍容中追求自然野逸的情怀,透出画家平和、观照自然的心性,画家心灵特性融化在笔墨里,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是心与物的交融。画面布局简约、平和、微妙,动静相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隽逸的诗意情趣
中国绘画对生命情趣的表现,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唐代工笔画崇尚诗意的情趣。情趣离不开意象的描写,更重要的是画家情感的移入,情景交融,物我两化,使画面增添了无穷的诗境。
唐代工笔画中以情取胜的是花鸟虫兽。它们不以空间层次为主,而是“以活泼泼的形象、自然物态的姿致风韵为特色,画面多特写镜头,刻划某一富于戏剧性的细节,突出花朵、鸟兽的生命力,以及人对于自然生机的心理反射” 。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韩滉,官金紫光禄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德宗(李适)朝历任宰相、浙东西两道节度使,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形态各别,用线粗劲质朴,设色轻淡沉着,具唐代风范。其所绘《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四、传播于达官贵人
中国的工笔画几乎只是文人雅士、宫廷贵族的专利品。唐朝流传下来的工笔画作一般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是宫廷里的一些专职画家。曾出任宰相的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描写唐太宗接见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历代帝王图》描绘从汉昭帝至隋炀帝13个帝王之像。在作品中,他对不同人物的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表现得十分精到。人物主从关系处理为主大从小,容貌神态有着肖像画态度。另一位官至右卫长史的十分出色的花鳥画画家边鸾,它的画作以善于设色而闻名于世。“精于写生,妙于设色,下笔轻利,用色鲜明,把唐代工笔花鸟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一些民间的画家虽然也有画作流传,但其影响都不及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宫廷工笔画的画作。工笔画的欣赏群体大多也只是文人雅士,宫廷贵人,而民间的平民却鲜少有众多的受众群。
工笔画之所以在唐代盛行起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唐代绘画追求画中诗意和谐,表达的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像清幽淡远优雅的诗,流露着怡然自足、平和超脱,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阐释着宇宙自然不可磨灭的生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2] 李善杰:《中国工笔画的意境表达》,《山东大学学报》 2009 版
[3]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