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氧的护理总结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结了临床中应用吸氧技术时的注意事项及几种特殊疾病氧流量的应用。通过注意病人的病情,告知,严格消毒,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用氧安全,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等正确的给氧浓度和仔细的观察,保证临床用氧安全及有效的氧疗。
  【关键词】吸氧 氧浓度 注意事项 总结
  
  氧气对维持机体新陈代谢非常重要。在患病或某些异常状态时,医院通过一定设备吸入氧气,提高肺泡氧分压,加大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氧分压差,促使氧的弥散,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向组织的供氧能力,改善乃至纠正组织的缺氧。因此吸氧技术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现对临床中应用吸氧技术时的注意事项及几种特殊疾病氧流量调节总结如下:
  
  1 氧疗效果欠佳的原因
  
  1.1 管道脱落及扭转:安装和更换管道时各连接处连接不牢固,管道未理顺。
  1.2 堵管或弯曲:鼻腔分泌物过多,造成堵管。管道过长及床上物品凌乱,造成管道受压或打折。
  1.3 氧浓度过大或不足:未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或病人及其家属擅自调节氧流量。
  1.4 患者不配合:因干冷的氧气刺激鼻粘膜造成鼻腔干燥和异味,患者自行拔出鼻塞或吸氧管。
  
  2 吸氧的注意事项
  
  2.1 床边挂有氧标识。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的重要性及严禁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2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吸氧时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粘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的“清道夫”功能。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2.3 吸氧时注意病人的病情,呼吸情况,缺氧程度,鼻腔情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2.4 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鼻塞置于鼻前庭,勿过深;大小以恰能塞满鼻孔为宜。鼻导管插入长度:鼻尖至耳垂的2/3或2~3cm。双侧鼻腔交替插管。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慎用鼻塞给氧法。鼻塞、鼻导管出口容易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注意检查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有无分泌物堵塞或脱落,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效果。
  2.5 简易面罩有明显的重复呼吸作用,不适用CO2潴留者,给氧最小流量是6L/min,避免重复呼吸。
  2.6 用带贮气功能的面罩时,贮气囊至少保持1/3充盈。
  2.7 自主呼吸患者机械通气时应注意气管插管是否通畅,及时吸取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预防堵管。提供氧流量为6~8L/min,注意通气不足和胃肠胀气、气胸等并发症。
  2.8 严格消毒:对使用中的鼻导管、鼻塞应及时或每天更换。湿化瓶、延长管等应每天更换和清洗,并用0.25~0.5%的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浸泡30分钟的消毒,呼吸机管道系统使用完后也应彻底清洗并用0.25~0.5%的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浸泡30分钟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3 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3.1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阶段,人工呼吸只能提供16~18%的氧气,虽可使肺泡氧分压达80mmHg,但因胸外心脏按压时心排出量较低,肺内血液灌注与通气不平衡,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之间产生差距,导致低氧血症,进而又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影响电复律和药物复律的效果。故一旦有氧气供应,应立即给病人供100%纯氧。供氧不宜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则可能发生氧中毒。
  3.2 无自主呼吸患者机械通气时应注意气管插管是否通畅,及时吸取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预防堵管。提供氧流量为6~8L/min,注意通气不足和胃肠胀气。
  3.3 呼吸衰竭病人。低氧血症和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可吸入较高浓度(35~50%)或高浓度(50%以上)以迅速纠正缺氧,以后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一步调整吸氧浓度,使PaO2维持在60~80 mmHg。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持续给氧,因为在病理情况下,PaCO2对肺通气量的影响不但与PaO2升高程度有关,而确与升高速度也有关,当PaCO2急骤升高时,肺通气量明显增加,一直到呼吸中枢抑制点。CO2缓慢升高时,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脑背液中PH值变化不大,中枢化学感受对CO2刺激已不敏感,此时呼吸运动的维持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若患者有较高浓度的氧吸入,反而使肺通气量进一步减小,加重CO2潴留及缺氧。所以给氧浓度从24~26%开始,视效果和血气结果调整,一般不超过30%(1~2L/min),希望PaO2达50~60mmHg,PaCO2没有显著增加即达到要求。
  3.4 心力衰竭病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可以低流量2~4L/min持续吸氧,增加血氧饱和度;急性肺水肿的病人给予高流量6~8L/min氧气吸入,并应用20~30%酒精湿化吸氧或有机硅消泡制,可使泡沫的表面张力下降而破裂,有利于肺泡通气功能改善。酒精湿化吸氧时应标明使用时间并交接班,吸入时间不宜过长,症状改善后应及时更换一般的蒸馏水湿化吸氧,以免发生氧中毒。
  3.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研究证明,每天吸氧至少15h,可使COPD病人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延迟发生。伴低氧血症的病人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改善活动协调性、运动耐力和睡眠情况。伴有高碳酸血症的病人应用吸氧,将PaO2增至60~65mmHg即可,以免导致高碳酸血症恶化。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80例择期剖宫产随机分入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术毕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镇痛48h,L组给予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4μg/ml芬太尼,R组给予0.2%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观察记录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5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疗程3~4wk,治疗前及治疗后1d,1wk和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常规组和硬膜外注射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8.6±1.4)分和(8.8±1.4)分,常规治疗后第1日及第1周 VAS评分常规组分别为(8.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HBV-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F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86份血清标本HBV-M。结果:两种方法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但TRFIA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结论:TRFIA检测HBV-M比ELISA法敏感,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
期刊
【摘 要】为加强中药剂型的研究,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的方药,开拓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将1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复方肠乐片治疗,对照组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治疗90天后,结果发现:治疗组临床证候总显效率87.17%,对照组39.74%(P0.001),与临床证候有关。  2.6 两组肠镜粘膜病变程度与疗效关系见表Ⅷ。    对照组与治疗组统计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非格司亭加三联疗法治疗抗药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三联疗法,疗程10~16日,研究组用三联疗法,加用非格司亭皮下注射,300u/支隔日一次,10~16日。结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不同(P<0.05)。结论:非格司亭皮下注射加三联疗法治疗抗药性胃炎疗效肯定,可普遍使用。  【关键词】非格司亭 抗药胃炎 疗效评价    Antidrugs chronic gastr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菌毒并治”代表方药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保护机制。方法:通过建立油酸诱导的大鼠ARDS模型,分别使用血必净、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干预,测定各组各时段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必净组大鼠肺组织匀浆及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变与模型未干预组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在24h组时,其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明显改善
期刊
【摘 要】目的:报道1例发生于卵巢表面的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法:复习原切片和临床资料,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并复习文献。结果:女患者,44岁,肿瘤位于左侧卵巢表面,大小1.9×1.3×1.1cm;肿瘤主要由梭形、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嗜酸性,可见核仁,并见坏死及核分裂像。术中诊断为:卵巢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恶性间皮瘤可能)。经复习原切片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玉米须煎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玉米须煎剂60ml,15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治疗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于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于西地兰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心律、血压、症状等变化,比较两组患者24h内的房颤转复率。结果:治疗组24h内的转复率73.07%,对照组转复率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转复率高,安全有效。  
期刊
【摘 要】药师参与查房工作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药师社会价值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需要尽快提高药师自身素质,增加医学知识,这样才能确保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药师查房 用药指导 合理用药    为满足广大患者对药学知识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我院药剂科设立了临床药学室,开展药师下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