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刑事罪犯工伤救济制度初探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罪犯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经过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被剥夺自由的刑罚,并交付监狱执行刑罚之人”。罪犯享有的诸如生命、健康权在内的其他权利依旧与一般人相同,在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其也应享有获得救济的权利。但是,至今为止,我国罪犯工伤的救济制度仍未建立,这使得罪犯工伤时的生命健康权很难得到保障。所以,探索构建罪犯工伤救济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罪犯;工伤;救济制度
  一、罪犯工伤救济制度的构建势在必行
   罪犯作为在监狱接受劳动改造的特殊群体,其在劳动过程之中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罪犯因工受伤后,却往往得不到正常地保护与救济。这与社会主义法制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不相符。而究其原因,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罪犯工伤时得不到公正、及时有效的救济。《监狱法》第73条规定,罪犯因工受伤补偿处理的主体是监狱,《罪犯补偿办法》则明确监狱为罪犯工伤的认定机关并负担补偿费用,由监狱管理局负责处理具体的罪犯工伤补偿工作。这实际上是让监狱系统自己决定是否给受工伤的罪犯以补偿或给多少补偿,而且补偿的费用也是监狱负担。这就会使监狱的决定影响其自身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让监狱舍弃自身的利益而去补偿罪犯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罪犯要得到公正的结果基本是不可能的。罪犯虽然失去自由权,但其依然享有平等的生命健康权,在得不到公正的经济救济的情况下,就使得其健康权很难得到保障,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也严重背离了平等保护的法律精神。
   (二)我国关于罪犯工伤救济制度的立法不完善而且滞后。司法部于2001年颁行《罪犯工伤补偿办法》,从此罪犯工伤的补偿问题便皆以此为标准。但当时国家没有统一的工伤补偿规定,待2004年1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工伤条例》生效时,《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规定的标准已滞后且明显过低。而实际上此《罪犯工伤补偿办法》却是至今为止罪犯工伤补偿的唯一实施标准和重要的法律依据。这就导致罪犯在遭受工伤时得到的补偿也明显过低。在工伤认定上,《补偿办法》虽然规定罪犯对工伤认定不服可以请求监狱的上级机关重新鉴定,但作为作出鉴定的监狱的上级机关,也难保鉴定结果的公正。这种立法上的滞后和程序设计上的不完善、不合理会对罪犯工伤的权利造成损害。
  (三)罪犯工伤纠纷无法提起诉讼,亦无其他救济途径。罪犯与监狱之间不存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因此不能认定罪犯和监狱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罪犯劳动中因工受伤,也不能认为是行政机关侵犯了其人身权、财产权。此外,罪犯在劳动中因工受伤,也不属于民事侵权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罪犯在劳动中受伤,一般是由于罪犯自己行为不慎,未注意到安全,或是监狱未提供到位的安全设施和措施。鉴于双方是实施劳动改造与接受改造的不对等关系,因此监狱不能构成侵权人,双方之间更不是雇佣关系。不能因此提起诉讼。除此,在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包括《监狱法》和《罪犯工伤补偿办法》在内也都没有规定罪犯工伤补偿纠纷的救济途径。换言之,在目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罪犯工伤补偿纠纷无法提起诉讼。不仅如此,法律亦没有规定其他的救济方法,使罪犯对工伤补偿的处理不服时也无计可施。综上所述,罪犯工伤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补偿。而我国目前又没有规定罪犯不服工伤补偿的救济途径,使罪犯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这就与“有权利就有救济”的法律原则相背,也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此,构建完善的罪犯工伤救济制度势在必行。
  二、关于构建罪犯工伤救济制度的构想
   构建罪犯工伤制度势在必行,但我们必须得以现实条件为基础,综合考虑我国的社会环境。尽量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构建可行而有效的罪犯工伤救济制度。以此思想为指导,本文认为罪犯工伤救济制度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应该建立独立于监狱系统的工伤认定、处理机关和行政复议机关。目前,依据《监狱法》第73条和《罪犯补偿办法》的规定,对罪犯工伤的认定由监狱作出,对其补偿、处理机关则为监狱管理局,补偿的费用来自监狱,对工伤认定不服可请求监狱的上级机关重新鉴定。这些规定使得罪犯工伤处理的全过程都完全处于监狱系统内部,缺乏来自外面的有效的监督与制约。而监狱与罪犯作为利益相对的双方,难以保障程序与结果的公正与公平。因此,只有建立独立于监狱系统之外的罪犯工伤认定、处理机关和复议机关,罪犯工伤时才会得到较为公正、公平的结果。依托于现实的条件,本文认为其认定与处理机关应在劳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罪犯工伤虽然本质上异于一般工伤,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相似性。而劳动行政机关一直都负责处理一般工伤,所以其技术、经验都比较成熟,再加上其与监狱之间没有利害关系,这就保证了罪犯工伤处理的公正性。而且这样一来,罪犯在不服工伤补偿时就可以按《行政复议法》提起行政复议,使其多了一条保障权利的救济途径。
   (二)应建立罪犯工伤补偿基金,以减小监狱的经济负担。现行的《罪犯补偿办法》对此已有规定,但具体办法还没出台,导致现在的罪犯工伤补偿费用仍依该办法由各监狱在生产成本中列支,这就使监狱在面对罪犯工伤时往往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而侵害相对人的利益。因此,本文认为应由各监狱共同出资建立罪犯工伤补偿基金,交由罪犯工伤处理机关保管、运作。这样不仅分散了监狱的风险,也使罪犯工伤的补偿不再直接和监狱的利益发生联系,就可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使罪犯工伤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救济,有效地保障罪犯工伤时的合法权利。
  (三)应该完善立法。纵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关于罪犯工伤救济的规定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构建罪犯工伤救济制度不仅要对上面的制度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定,还必须赋予罪犯以诉权。诉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民的自由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时,拥有平等而充分地寻求诉讼救济的权利,即以国家的审判权保护国民的合法权益。为实现诉讼目的,必须向国民开放诉讼制度,使国民享有向国家请求利用这一制度的权能。诉权是宪法赋予国民所享有的请求司法救济的基本权利。诉权的“宪法化”,是现代宪政发展趋势之一,而且这一趋势日益呈现出普遍性来。我国宪法应当明确规定国民享有诉权及其保护性规定,从而明确和昭显诉权的宪法性地位和价值。罪犯虽然是触犯刑律接受刑罚的人,但仍是我国公民的一部分亦应象其他公民一样平等地享受诉权。然而,当罪犯工伤时,按目前法律规定却享受不到诉权,而只能请求监狱管理局进行补偿。给予罪犯以诉讼权利,使其在对工伤救济不服时可以直接诉于法院,能从司法途径获得救济与补偿,能够享受到国家审判权对国民给予保护的合法权益。因此,我认为《监狱法》应在第七十三条修改为:“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以赋予罪犯真正的诉权,进一步拓宽罪犯工伤的救济途径,提高我国对罪犯权利的保障水平,树立我国监狱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三、小结
   罪犯作为触犯过刑法,对社会造成过危害的人,法律规定让其参加劳动改造是为了让其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让其形成大众的是非荣辱观从而祛除犯罪思想。可见,法律之所以给予其劳动改造,教育的目的要大于惩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公平、平等的对待,得不到正常的救济,这会在其心中留下阴影,使其对社会产生不满,对法律产生不信赖感,这就不利于刑罚目的地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构建完善的罪犯工伤救济制度,使罪犯工伤时能得到有效、公正的救济将有利于刑罚目的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冯建仓.监狱法的充实与完善[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
  [2]赵运恒.罪犯权利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
  [3]李常青,冯小琴.少数人权利及其保护的平等性[J].现代法学,2001,23(5)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桂平市人民检察院,广西 桂平 537200)
  
其他文献
渎职侵权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一直是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社会公众对渎职侵权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以及惩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还不够高,相当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被忽视、被容忍。  一、渎职侵权犯罪概念和种类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九章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期刊
摘 要: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死亡事件虽然比较少,但监狱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很突出,主要表现在罪犯死亡后,死亡罪犯家属与监狱在罪犯死因的认定、‘赔偿’、尸体火化处理的问题上,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作为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该事件中要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履行对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的正常死亡事件的法律监督职责,有效化解矛盾,维护
期刊
自从有诉讼以来,律师在诉讼中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发展到近现代,随着法制文明的发展,律师也正渐渐更受人们关注。那么在诉讼模式的自身进化下所产生的新型诉讼模式中又给律师提出了怎么样的要求?律师又该如何应对?下面本文将试着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 什么是律师   律师是一个在当今社会非常令人向往又为人尊敬的职业,在很多人眼中律师是那种出入有名车,生活多姿多彩,在庭上为当事人的利益唇枪舌战的潇洒一
期刊
高检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探索附条件不起诉等改革措施,提高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的水平,完善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积极稳妥地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至目前,该院共办理附条件不起诉案10件18人,其中:未成年人抢劫案3件9人,抢劫预备案1件1人,聚众斗殴案1件3人,盗窃案1件1人;交
期刊
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办理未成年犯罪案件7件10人、10件17人、12件19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多之势,而且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石龙区检察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为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前介入机制  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处于不成熟阶段,且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走向犯罪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从事经营活动政策逐渐放宽,夫妻单方举债已由过去的生活性消费向娱乐消费性和投资经营性转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夫妻单方借贷也产生了大量的纠纷,诉至法院的案件逐年增多,因此类问题涉及面广,案件处理难度加大。鉴于此,通过对借贷案件中夫妻单方债务相关问题进行探析,明确单方借贷的性质,规范裁判尺度,对有效解决此类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借贷案件;夫妻单方债务;认定;
期刊
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是人民检察院在检察长主持下的议事决策机构,主要任务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审议、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检委会的职能决定检委会实行的是一种会议制度,加强检委会建设,开好检委会,对于提高检委会的议事能力和工作效率,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是否检委会每次讨论、决定案件都要通过集中召开会议的形式呢?对某些特殊情况的案件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
期刊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抓好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稳定这个硬任务,全面推动政法维稳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准确把握新时期政法工作规律,深刻总结近年来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能否抓好这三项重点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各级检察机关控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期刊
刑事和解制度对于我国刑事法领域来说是一样新生物,它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与时俱进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但现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尚未有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也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所以说,对于刑事和解工作的研究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是站在检察机关,特别是公诉的角度上对刑事和解试点工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一套试运行方案。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   何谓刑事和解制度,对此理论界有两种说法,有
期刊
修订后的律师法在律师的会见权等方面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以为,应正确对待这一客观现实,努力从提高反贪侦查水平上下功夫,避免律师三权行使对反贪侦查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树立新观念,迎接新挑战  1、树立反贪侦查权需要监督的观念。在办案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和做法根深蒂固。律师法修订后,对律师在侦查阶段与犯罪嫌疑人的自由交流(不被监听)进行了规定,并且以“有权”的形式加以确认,这就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