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镇海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流动人口综合积分申评制度,打破各地“普惠制低门槛”的做法,将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按综合积分情况向高素质流动人员倾斜,激发了流动人员在第二故乡的创业创新热情。该制度具备“兼顾公平、强化梯度、立足实际、易于操作”等特征,是在全省率先将流动人口梯度化管理理念通过积分制得以落地实施的创新举措,提前为全省推行新版居住证做好了准备。截至目前,20位流动人员成功实现落户梦想。
突破“低门槛”、体现“透明性”,创建开放式综合积分申评制度
一是设计“动静结合”的综合积分计分标准。该区出台了《镇海区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计分标准》,涉及“静态加分项”“动态加分项”“冻结项目”三大项,每一项又细分为若干个指标,对应具体的分值及审核单位。静态加分项目为描述个人基本情况的11项内容。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的计分标准设置方式。计分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新版计分标准与上一版本相比,有五个重要变化:一是将加分项进一步细分为静态加分项和动态加分项,更好地体现流动人员对居住地的贡献;二是动态加分项中引入村(社区)和企业赋分指标,为基层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设置有力抓手;三是将否决项目改为冻结项目,冻结期暂定5年,避免一棍子打死;四是根据政策导向,计划生育从否决项目转移为静态加分项目;五是取消扣分项目,少加分效果等同于扣分,但更易让人接受。
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综合积分申评机制。采取“本人自愿、属地申请、统一标准、分别应用”的运作模式。“本人自愿”,即流动人员本人自愿提出综合积分申请;“属地申请”,即流动人员向工作生活所在地的镇(街道)指定窗口办理申请手续,申请受理时间不限,每人每年限定一次,分值有效期与本人居住证件有效期一致;“统一标准”,即全区统一积分申评标准、统一软件应用平台、统一申请作业,采取“一口受理、并联申核”的原则,包括“申请材料准备、窗口单位分理、评审单位联评、评审结果反馈、复核与核查”五个环节,评分结果在申评结束后通过手机提示流动人员,由申请人凭本人身份证号上网或到窗口查询,也可打印积分确认单,新居住证制度实施后,将实行自动添加积分;“分别应用”,即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结果,由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加以应用,不设定统一的“分数线”。
突破“普惠制”、体现“梯度化”,创建倾斜式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一是适用对象的梯度化。根据流动人口积分申报制度,在对象适用上相对划设A、B、C三个层次:A区域的人员分值较低,一般以享受最基本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主;B区域的人员拥有一定积分,一般可享受到全部基本公共服务以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C区域的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积分,此类人员基本视为(而非认定)可落户人员,因此可以享受到和户籍人员基本一致的公共服务。
二是公共资源的梯度化。根据服务性质、主要内容、资源稀缺程度、财力承受能力等情况,并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公共服务目录,在总结评估前几年流动人口政策体系的实际应用成果基础上,将政府公共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明确涉及流动人口的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分成“基本公共服务”和“优质公共服务”两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国家规定的实行均等化方向的服务项目,而优质服务项目指在共享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部门根据财力和承受能力,额外提供的比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更具有吸引力的其他公共服务资源。目前,该区已完成分类政策的清单编制,为推行梯度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明确依据,在县(市)区中尚属首创。
三是配置方式的梯度化。鉴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有限性,依据综合积分,将有限资源向优秀流动人员倾斜,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上,将基本公共服务定义为“共享公共服务”,适用于所有依法登记过的流动人口,一般仅凭证即可享受;将优质公共服务再细分定义为“优享公共服务”和“专享公共服务”,这两类服务需要凭借综合积分,通过个人自愿申报,并经各服务提供单位认定才可以享受。其中,“优享公共服务”按择优、高分原则供给,“专享公共服务”则让较高分值的流动人员确保获得。
突破“低效率”、体现“便民化”,创建“一站式”综合积分申评平台
一是建立“统分式”积分申评模式。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制度由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区流管办负责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和镇(街道)依职责权限实施推行。截至目前,该区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制度计分标准共涉及13个部门和7个镇(街道),随着配套政策的相应出台将涉及更多部门。
二是建立“专属式”窗口设置模式。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制度在具体实践中是以各镇(街道)为属地服务,在辖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置综合积分申评办理窗口,按照专属窗口、专属人员、专属硬件设备、专属物件(印章、积分确认单、档案袋、档案储藏柜)、专属软件(积分申评系统)进行了统一配置。
三是建立“移动式”平台评价模式。在宁波市率先开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将互联网商业模式O2O应用到政府公众服务层面,综合积分的实现方式由原先的纸质确认单,扩大到纸质确认单和电子二维码同步有效的方式。2016年起,在全市率先试点“E乡”App平台,为流动人员(重点是新生代群体)提供E学堂、E生活、E心理、E创业等全方位、线上线下交互式专属服务。综合积分也将由纸质、电脑PC端评价平台与“”E乡”App端评价平台共同构成。
突破“低门槛”、体现“透明性”,创建开放式综合积分申评制度
一是设计“动静结合”的综合积分计分标准。该区出台了《镇海区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计分标准》,涉及“静态加分项”“动态加分项”“冻结项目”三大项,每一项又细分为若干个指标,对应具体的分值及审核单位。静态加分项目为描述个人基本情况的11项内容。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的计分标准设置方式。计分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新版计分标准与上一版本相比,有五个重要变化:一是将加分项进一步细分为静态加分项和动态加分项,更好地体现流动人员对居住地的贡献;二是动态加分项中引入村(社区)和企业赋分指标,为基层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设置有力抓手;三是将否决项目改为冻结项目,冻结期暂定5年,避免一棍子打死;四是根据政策导向,计划生育从否决项目转移为静态加分项目;五是取消扣分项目,少加分效果等同于扣分,但更易让人接受。
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综合积分申评机制。采取“本人自愿、属地申请、统一标准、分别应用”的运作模式。“本人自愿”,即流动人员本人自愿提出综合积分申请;“属地申请”,即流动人员向工作生活所在地的镇(街道)指定窗口办理申请手续,申请受理时间不限,每人每年限定一次,分值有效期与本人居住证件有效期一致;“统一标准”,即全区统一积分申评标准、统一软件应用平台、统一申请作业,采取“一口受理、并联申核”的原则,包括“申请材料准备、窗口单位分理、评审单位联评、评审结果反馈、复核与核查”五个环节,评分结果在申评结束后通过手机提示流动人员,由申请人凭本人身份证号上网或到窗口查询,也可打印积分确认单,新居住证制度实施后,将实行自动添加积分;“分别应用”,即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结果,由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加以应用,不设定统一的“分数线”。
突破“普惠制”、体现“梯度化”,创建倾斜式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一是适用对象的梯度化。根据流动人口积分申报制度,在对象适用上相对划设A、B、C三个层次:A区域的人员分值较低,一般以享受最基本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主;B区域的人员拥有一定积分,一般可享受到全部基本公共服务以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C区域的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积分,此类人员基本视为(而非认定)可落户人员,因此可以享受到和户籍人员基本一致的公共服务。
二是公共资源的梯度化。根据服务性质、主要内容、资源稀缺程度、财力承受能力等情况,并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公共服务目录,在总结评估前几年流动人口政策体系的实际应用成果基础上,将政府公共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明确涉及流动人口的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分成“基本公共服务”和“优质公共服务”两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国家规定的实行均等化方向的服务项目,而优质服务项目指在共享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部门根据财力和承受能力,额外提供的比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更具有吸引力的其他公共服务资源。目前,该区已完成分类政策的清单编制,为推行梯度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明确依据,在县(市)区中尚属首创。
三是配置方式的梯度化。鉴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有限性,依据综合积分,将有限资源向优秀流动人员倾斜,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上,将基本公共服务定义为“共享公共服务”,适用于所有依法登记过的流动人口,一般仅凭证即可享受;将优质公共服务再细分定义为“优享公共服务”和“专享公共服务”,这两类服务需要凭借综合积分,通过个人自愿申报,并经各服务提供单位认定才可以享受。其中,“优享公共服务”按择优、高分原则供给,“专享公共服务”则让较高分值的流动人员确保获得。
突破“低效率”、体现“便民化”,创建“一站式”综合积分申评平台
一是建立“统分式”积分申评模式。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制度由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区流管办负责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和镇(街道)依职责权限实施推行。截至目前,该区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制度计分标准共涉及13个部门和7个镇(街道),随着配套政策的相应出台将涉及更多部门。
二是建立“专属式”窗口设置模式。流动人员综合积分申评制度在具体实践中是以各镇(街道)为属地服务,在辖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置综合积分申评办理窗口,按照专属窗口、专属人员、专属硬件设备、专属物件(印章、积分确认单、档案袋、档案储藏柜)、专属软件(积分申评系统)进行了统一配置。
三是建立“移动式”平台评价模式。在宁波市率先开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将互联网商业模式O2O应用到政府公众服务层面,综合积分的实现方式由原先的纸质确认单,扩大到纸质确认单和电子二维码同步有效的方式。2016年起,在全市率先试点“E乡”App平台,为流动人员(重点是新生代群体)提供E学堂、E生活、E心理、E创业等全方位、线上线下交互式专属服务。综合积分也将由纸质、电脑PC端评价平台与“”E乡”App端评价平台共同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