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拓展:给孩子的心灵点上一盏不灭的明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课程的角度,理清了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了多路径的活动策略,结合多种激励性评价,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视野,从而达到古为今用、古今交融的境界。
  【关键词】古诗词 拓展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68-02
  2016年9月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这一方面,明确指出: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以教材中的古诗词为基础,积极拓展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古诗词诵读,激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给孩子的心灵点上一盏不灭的明灯,烛照孩子的一生的心路历程,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课程起点:厘清古诗词教学的年段目标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目标,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显然,课标对古诗词教学只有一个笼统的目标要求,缺乏层次和针对性。
  笔者认真研读了课程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对照课标要求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6年级75篇,从诗歌主题、写作特点等方面,选择4-6首古诗词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建构起古诗词拓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拓展主题:描写春天、热爱祖国山河的诗
  拓展内容:《望庐山瀑布》《望湖楼醉书》《浪淘沙》《迟日江山丽》《山行》《示儿》《春晓》《两个黄鹂鸣翠柳》《春江晚景》《游园不值》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搜集和积累“送别诗”。
  4.初步了解诗与词的不同点。
  拓展主题:1.送别诗;2.了解诗与词的特点。
  拓展内容:《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赠汪伦》,诗词的特征及分类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通过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搜集和阅读“思乡”和表现“童趣”的诗。
  拓展主题:思乡诗,童趣诗
  拓展内容:《静夜思》《十五夜望月》《回乡偶书》《望月怀远》《春望》《池上》《小儿垂钓》《村居》《所见》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了解诗歌的发展史,了解各个时期诗歌的代表作及诗人。
  3.通过搜集和阅读,给诗歌分类,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拓展主题:了解诗歌发展史和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拓展内容:例举各个时期典型的文学样式,《墨梅》《菊花》《梅花》
  这样的体系,体现了不同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梯度,如三年级侧重于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重点为写景的诗;四年级侧重于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重点为送别诗及了解诗与词的区别……这样,各学期之间的教学目标相互联系,又在学法、主题等方面有所区别,旨在体现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实施:多路径开展古诗拓展的系列活动
  教学中,我们找到拓展的切点,结合课内古诗词,以诵读为基础,每学期开展一周左右的拓展课程。
  1.拓宽路径,让课程实施更开放
  古诗词拓展的路径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1)同一诗人作品的纵向拓展
  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写出的诗歌的意境、思想各有不同,但前后的诗歌作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拓展延伸同诗人的作品,可以增加学生对诗人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學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如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可以引入同题的其他《忆江南》两首,透过诗人回忆的不同江南景物,去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起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和《古朗月行》,我们发现,虽然都有“月”这个意象,但前者是表达思想之情,而后者则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2)同题材作品的横向拓展
  面对同一自然景观、同样的边疆战事,诗人们有不同的感慨;面对离别,诗人也各有情怀。围绕同一题材而抒写的诗作,在诗的海洋中比比皆是,倘若能适当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我们古诗中,“月亮”这个意象占据了重要的角色,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中,很多都有它的身影。因此,在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同一诗人的作品)后,我们并没有停步于这两首诗,而是引入了大量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让学生初步感知,即使这些诗句中,都有同一个“月亮”,但所表达的、体现的情感却有所不同。可以说。在这些月亮意象中,诗人们融进了自己的灵魂、自己的风格,一个月亮已经幻化成千万个月亮了。   (3)同主题作品的集约拓展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的“逐首教学”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如在阅读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四上)后,又适时引入了《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赠汪伦》,对送别友人时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的感知,也就水到渠成了;背诵了《石灰吟》、《竹石》郑燮(六下)后,又出示了《墨梅》、《菊花》、《梅花》,让学生对托物言志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注重策略,让课程实施更有效
  古诗词的拓展课程,要把拓展真正而有效地融入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立足文本,精选落点,延伸思维
  从语言品味处拓展延伸,组合相关的诗词,去突破教学难点,如针对诗词中的某个词、某个字的读音或释义进行深层解读,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以达到文本拓展的最高境界——有教无痕,润物无声。
  如在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笔者引入了苏轼在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的一首《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让学生自己先读,找找两首诗的关联点,然后抓住“跳珠”、“醉”等词,从诗句“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来引领学生进一步感悟苏轼难舍的西湖情节,从而品出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这个“醉”的多重含义:苏轼当时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这样把相关的诗歌优化组合,非常自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深化了文章主题。
  (2)互文解读,激情共鸣,突出意韵
  在教学中,以教材中的诗词为基点,将题材、意境、体裁和语言风格等相近或相反诗词与之比较,“以诗解诗”或“以诗解词”,与作者激情共鸣,体会作者的心境与情怀,拓宽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为了让学生走出“张志和是被美丽的景色陶醉,所以舍不得回家”这种认识,引入了他的哥哥张松龄在读了弟弟写的《渔歌子》后作的一首和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然后通过拓展“像张志和一样醉翁之意不在酒,钓鱼之趣不在鱼的人,大家还有谁吗?”再引入柳宗元的《江雪》等,以诗解词,帮助学生清晰、明确地领会《渔歌子》特定背景下的含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比较式的“互文解读”,能够使学生与张志和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多元的理解。
  (3)瞻前顾后,系统整合,举一反三
  通过深入解读古诗词,针对其中某个知识点,在课堂上拓展延伸出之前学过的相关的内容和新的内容,如文化常识、意象、诗词格律知识等,并加以系统的介绍和整理,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人教版四下的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第一次出现了词。教学时,我们就注意渗透了诗与词的不同概念。首先,在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第三首和前两首有什么区别?引出“词”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了解一些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接着,让学生来辩一辩,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属于哪种类型?最后,让学生想想,我们学过哪些五言诗,哪些七言诗?而这些诗,哪些绝句?哪些又是律诗?并一起来背一背。这样就为学生以后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知人论世,有的放矢,丰富内涵
  在教学古诗词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和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从诗词的创作角度分析诗词的内涵,让学生联系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习惯,可以更好地解读诗词。
  在教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真正感受作者的情感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王安石膾炙人口的诗句,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了王安石锤字、炼字,“绿”字如何用得巧妙,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并未真正悟得王安石当时之情感。当时诗人第二次被起用为相,离开江宁时,内心十分喜悦。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既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又洋溢着奉召回京的喜悦之情。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和王安石创作此诗的时代,以及“绿”的深意,从而也就准确解读作者的情感。于是对文本的体悟因历史而厚实。
  3.巧用方法,让课程实施更灵动
  先秦的《毛诗序》中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故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教学中,我们采用“读一读,吟一吟,填一填,画一画,演一演”的基本方法。
  (1)读一读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教师范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听录音,感受朗读节奏,自己练习朗读等,力求做到字字读得响亮,不误读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不牵强暗记。只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自我感受,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陶情冶性。
  (2)吟一吟
  吟咏,是指以平仄相间的规律来指导诵读中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教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按“平长仄短,半念半唱”的方式读出古诗词的韵律。教学中,中段可以侧重于平仄调的掌握,而高段则侧重于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中读出韵味
  (3)填一填
  就是在学生熟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来填一填其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如表示色彩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表示地名的……如“梅子( )杏子肥,麦花( )菜花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然后经过反复推敲,更好地去理解诗词的意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古诗之美。
  (4)画一画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画下来。如读了贺知章的《咏柳》、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让学生画一画这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画一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这个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图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完成,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5)演一演
  一些有人物情节的诗词,如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张籍的《秋思》等,通过想象画面,补充合理的内容后,让学生来演一演。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充分地释放他们的活力,舒展他们的灵性
  三、课程评价:给孩子们一个成功的激励
  在古诗词拓展过程中,为了确保每个学生快乐成功地学习,不断增强阅读古诗词的自信心,设立了以下奖励:
  对爱读古诗词的学生授予“小李白”、“小杜甫”等称号,并且允许他们有向老师借书的权利,即可以在老师的书柜借书一次(一次一本,随挑随选),一周后归还。
  对那些读诗进步大的同学,我常常在他们的书本或阅读本上以语言激励他们。
  对每个月古诗词积累得最多的同学,奖给他一份小礼物:一张小书签,一个卷笔刀,一个中国结……
  古诗词拓展课程,在挖掘思想性、拓宽知识面以及具体的方法探究等方面,是大有可为的。这些内容拓展以及方法路径等,都要建立在现代性的基础上,即肯定固有的价值,用今天的眼光发现古诗潜在的价值,重估一切价值。通过这些再发现,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视野,从而达到古为今用、古今交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周晓红.《古诗词教学拓展的误区与对策》.《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11月
  [2]任运昌.《新课改进程中的古诗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z3期
  [3]王艳.《古诗词教学的巧妙拓展》.《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课堂中,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使学生精神集中、学习力处于最佳状态的优质手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习动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兴趣的增强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所以掌握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和抓住问题情境创设的注意点是现代数学教师的必修课。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43-02  美国教学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03-01  《大学》开篇就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大学的主要要义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致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善意,最终达到完美境界。  浙江省特级教师、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主要编写者之一的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不应该再局限在书本知识和文字内容,更应向多元化方向转变。高职英语教学也不能局限在固定的传统模式之内。多模态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从传统模式和多模态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对比可以得出多模态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信息化 多模态 高职英语教学 模式 对比  【基金项
期刊
【摘要】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是中考复习的宝贵资源。在进行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变化、延伸与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让学习更有效,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中考试题 自主探索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13-0141-02 
期刊
【摘要】现在小学已经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小学英语更加重视的是口语交际,因此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谈谈自己语音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语音 课堂 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26-02  目前,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这就使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接触到英语。一年级的
期刊
【摘要】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工具。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英语能力水平都要求高职英语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随着高职英语教材“一标多本”的发展,很多的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在众多的英语教材中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材。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出发,分析高职英语教材评价的几个维度,给具有选择权的英语教师一些教材评价的建议,同样对编制校本高职英语教材的英语教师提供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06-01  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表情严肃、目光犀利、性格刚毅、不苟言笑。阿累在《一面》中这样描写鲁迅先生:“头发约莫一寸长,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样的外貌特征让人肃然起敬。加上“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斗士”、“民族魂”等光环,更让人觉
期刊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而意不须改,及有济也。”可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创作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改习作的重要性,可从“以名人轶事为突破口”,“以讲评习作为激趣点”来入手;其次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可从语言关和主题关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水平和语言运用水平。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对我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和讨论了当前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三方面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向、条件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问题分析 教学方向 条件和方法 学法意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40-01  为了解我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客观分析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况,20
期刊
【摘要】本文在阐述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在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交往理论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94-02  一、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