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社会上对大学生素质抱怨越来越多的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具体表现为人文知识储备不足,文化底蕴不够丰厚,人文素养欠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无法面对时代的严峻考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及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心忧、心寒的事情的发生,由于过细的专业划分、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等各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致很多人抱怨:当代大学生素质太低,出现了“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失落”的现象。其实,这里的素质主要是指与自然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文素质。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真的那么低吗?低到什么程度?低在哪些方面?如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展开调查。
2.调查的基本原则
侧重考察学生作为现代大学生应该了解、知会的常识知识、时事知识、文学艺术知识、政史哲社交知识等方面,有意识地考察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热门、热点问题或与其成长关系密切的话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应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和基本心理品质。
3.调查对象
03级、04级、05级、06级在校本科专业大学生。
4.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时间为120分钟。问卷包括基本知识测试(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能力分析测试(简答题、综合分析题)、书面表达能力测试(作文)。分值分布是基本知识测试50分(填空题30分、名词解释题10分、选择题10分),能力分析测试25分(简答题15分、综合分析题10分),书面表达能力测试(作文)25分。
5.调查结果
在总分为100分的问卷访谈中,发出问卷4468份,回收4365份。最高得分为84.3分,最低得分为15分,平均得分为67.2分。通过调查数据,基本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分析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 (P.178)。[1] 即人在后天积累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一个人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调查的总体结果显示,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文史哲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文、史、哲”,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基本知识测试(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平均分27.59分,最高分42.5分,最低分9分,超过36分的仅33人、约占7.08%。其中71.2%的学生答不出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五经”是指哪些文化典籍;48%的学生不知道孔子强调的“六艺”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不清楚“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高达88%左右的学生不知道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结束;20%的学生不知道中国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95%左右的同学不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三种社会形态。掌握文房四宝具体所指的学生只占78%,其中竟有52%的学生将“笔墨纸砚”写成了“笔墨纸研”;了解“四大名旦”具体所指的学生仅有40%,其中有50%的学生将“程砚秋”的“砚”写成了“建”,又有30%的学生将“程砚秋”的“砚”写成了“彦”;清楚《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代表的学生只有56%,其中还有16%的学生写成了“张择瑞”。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语言文字功底很差,有的连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都没过关。调查结果表明:在默写并赏析描写月亮的一首古诗词一题中,80%左右的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李白的《静夜思》。在默写时,居然有35位同学将“床前明月光”,写成了“窗前明月光”;有10位同学将“疑是地上霜”,写成了“疑似地上霜”;还有一位同学甚至将题目《静夜思》写成了《静夜诗》;赏析中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者却比比皆是。
当代大学生功利意识过强,大多注重实用,关注考试,看中分数,对社会责任感考虑很少。调查结果表明:在评价屈原一题中,虽然大多学生表示肯定其与黑暗势力不同流合污的人格,并对屈原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但是,50%认为屈原的自沉选择是不必要的,他应当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寻找时机;甚至60%的学生对屈原的行为持批评态度,认为他的自杀是忠于一国一姓的愚忠。在爱国知识问答中,62%的学生不知道杨靖宇是哪次战争中的英雄,79%的学生不了解黄继光、邱少云是哪次战争中的英雄。在书面表达能力测试作文《我的大学生活》中,03级学生普遍抒发时不我待的沧桑之感,04、05级学生大多感慨自己为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疲于奔命的苦涩之情,而06级新生则描写自己对未来四年的规划,大多着眼于为日后求职择业增加砝码的英语、计算机等各类等级证书。总体上,文中充斥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高分低分及格分分分都看重,英语证驾驶证计算机证证证比拼”的功利心态、世俗心态,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不明显,丝毫不见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缺乏自古以来文学创作要观民风知得失的崇高感。
以上问题的产生既凸现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不足,基本知识和能力欠缺的事实,说明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方面知识与其自身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也暴露了我们以往教育目标、教育方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提升高校整体的学府内涵和人文内涵,厚实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培养质量。
三、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实施 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修养、气质,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程建设,深化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精心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总体来说,目前人文教学课程,除“两课”、大学语文外,还应加大人文科学课程比重,设置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课程,建立统一的各专业必修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填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同时通过课上导读大学生必读的人文书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改变“以科技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现代化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体教育”的当代教育现实(P157)[2]。
2.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新氛围。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如文化名人、思想家、科学家的塑像和名言等,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开展专题讲座、文化讲评、时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邀请学识渊博、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的大师级专家举办人文、社科发展前沿的学术性讲座和演讲,扶植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3.在实践活动中,注意人文素质的知识传授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精心组织实践活动,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当代高教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校外人文景点、历史古迹、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科学文化,提高自身修养。总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主动鞭策和督促自己,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培养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心忧、心寒的事情的发生,由于过细的专业划分、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等各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致很多人抱怨:当代大学生素质太低,出现了“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失落”的现象。其实,这里的素质主要是指与自然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文素质。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真的那么低吗?低到什么程度?低在哪些方面?如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展开调查。
2.调查的基本原则
侧重考察学生作为现代大学生应该了解、知会的常识知识、时事知识、文学艺术知识、政史哲社交知识等方面,有意识地考察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热门、热点问题或与其成长关系密切的话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应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和基本心理品质。
3.调查对象
03级、04级、05级、06级在校本科专业大学生。
4.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时间为120分钟。问卷包括基本知识测试(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能力分析测试(简答题、综合分析题)、书面表达能力测试(作文)。分值分布是基本知识测试50分(填空题30分、名词解释题10分、选择题10分),能力分析测试25分(简答题15分、综合分析题10分),书面表达能力测试(作文)25分。
5.调查结果
在总分为100分的问卷访谈中,发出问卷4468份,回收4365份。最高得分为84.3分,最低得分为15分,平均得分为67.2分。通过调查数据,基本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分析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 (P.178)。[1] 即人在后天积累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一个人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调查的总体结果显示,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文史哲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文、史、哲”,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基本知识测试(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平均分27.59分,最高分42.5分,最低分9分,超过36分的仅33人、约占7.08%。其中71.2%的学生答不出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五经”是指哪些文化典籍;48%的学生不知道孔子强调的“六艺”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不清楚“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高达88%左右的学生不知道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结束;20%的学生不知道中国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95%左右的同学不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三种社会形态。掌握文房四宝具体所指的学生只占78%,其中竟有52%的学生将“笔墨纸砚”写成了“笔墨纸研”;了解“四大名旦”具体所指的学生仅有40%,其中有50%的学生将“程砚秋”的“砚”写成了“建”,又有30%的学生将“程砚秋”的“砚”写成了“彦”;清楚《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代表的学生只有56%,其中还有16%的学生写成了“张择瑞”。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语言文字功底很差,有的连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都没过关。调查结果表明:在默写并赏析描写月亮的一首古诗词一题中,80%左右的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李白的《静夜思》。在默写时,居然有35位同学将“床前明月光”,写成了“窗前明月光”;有10位同学将“疑是地上霜”,写成了“疑似地上霜”;还有一位同学甚至将题目《静夜思》写成了《静夜诗》;赏析中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者却比比皆是。
当代大学生功利意识过强,大多注重实用,关注考试,看中分数,对社会责任感考虑很少。调查结果表明:在评价屈原一题中,虽然大多学生表示肯定其与黑暗势力不同流合污的人格,并对屈原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但是,50%认为屈原的自沉选择是不必要的,他应当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寻找时机;甚至60%的学生对屈原的行为持批评态度,认为他的自杀是忠于一国一姓的愚忠。在爱国知识问答中,62%的学生不知道杨靖宇是哪次战争中的英雄,79%的学生不了解黄继光、邱少云是哪次战争中的英雄。在书面表达能力测试作文《我的大学生活》中,03级学生普遍抒发时不我待的沧桑之感,04、05级学生大多感慨自己为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疲于奔命的苦涩之情,而06级新生则描写自己对未来四年的规划,大多着眼于为日后求职择业增加砝码的英语、计算机等各类等级证书。总体上,文中充斥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高分低分及格分分分都看重,英语证驾驶证计算机证证证比拼”的功利心态、世俗心态,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不明显,丝毫不见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缺乏自古以来文学创作要观民风知得失的崇高感。
以上问题的产生既凸现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不足,基本知识和能力欠缺的事实,说明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方面知识与其自身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也暴露了我们以往教育目标、教育方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提升高校整体的学府内涵和人文内涵,厚实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培养质量。
三、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实施 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修养、气质,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程建设,深化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精心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总体来说,目前人文教学课程,除“两课”、大学语文外,还应加大人文科学课程比重,设置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课程,建立统一的各专业必修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填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同时通过课上导读大学生必读的人文书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改变“以科技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现代化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体教育”的当代教育现实(P157)[2]。
2.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新氛围。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如文化名人、思想家、科学家的塑像和名言等,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开展专题讲座、文化讲评、时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邀请学识渊博、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的大师级专家举办人文、社科发展前沿的学术性讲座和演讲,扶植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3.在实践活动中,注意人文素质的知识传授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精心组织实践活动,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当代高教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校外人文景点、历史古迹、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科学文化,提高自身修养。总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主动鞭策和督促自己,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培养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